09号 张旭,男,汉族,泌阳县羊册镇上安村徐庄人,生前系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海警第三支队海警。 2013年7月16日,这是张旭探亲在家第9天。清早,照顾好生病的母亲后,他想去家里的庄稼地里看看,谁曾料想,这一去竟成永别……“救命!救命!”8时30分,一阵紧似一阵的呼救声突然从南河沟传来。有人落水!顾不上多想,张旭冲了过去。沟边,村民苏运学命悬一线。顾不上脱掉衣服,张旭几个箭步冲到沟边,将手伸向落水者……抓住、滑落、再抓住、再滑落。就在苏运学绝望之时,张旭从身后将他揽住,一把推向岸上……他得救了,张旭却被巨大的反作用力弹入更深的水中,消失在泥流里。8时40分,他的遗体被闻讯赶来的村民找到,脸和嘴巴糊满了黄泥和杂草,他的生命永远停留在28岁。
12号 施一公,男,46岁,汉族,驻马店人,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2008年,已是世界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的施一公辞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回到祖国,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很多朋友和同事对施一公全职回国不理解。他通过自己的博客公开表露:“其实,我回国的动机再简单不过了,游子归乡,报效生我养我的祖国,报答血脉相连的父老乡亲。我希望能在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回来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30年。” 在清华,施一公开始了事业的新征程,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在他的带领下,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一支具有相当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培养出一批杰出的青年创新人才。2007年,施一公开始全面负责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发展的规划设计及人才招聘,引进近60名人才到清华大学全职工作,独立实验室数目从2007年的43个增长到2012年的105个。“施一公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工作。 面对国外提供的优厚待遇,功成名就的施一公毅然选择回国。他将昔日个人奋斗的“美国梦”转变为与祖国命运关联的“中国梦”。5年来,施一公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敢担当、有作为,成为我国科研领域的一面精神旗帜。
19号 魏华伟,男,35岁,汉族,上蔡县芦岗街道办事处大学生“村官” 1998年,魏华伟以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身份考入武汉大学,成为众多学子的学习楷模。10年之后,他再次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放弃留在北京的机会,具有清华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他,主动选择到农村当了一名“村官”。 上蔡县文楼村辖6个自然村、17个村民组,怎样让这里的群众摆脱贫困是摆在魏华伟面前的一个大难题。魏华伟不断带村民出去学习,组织种植户考察外地蔬菜产业,还请来专家现场讲解。半年里,魏华伟开了29次村民会,文楼村成立了历史上第一个蔬菜种植合作社。18户村民中,7户建起了温棚,每个温棚经济效益5万多元。就这样,全村蔬菜种植有500多亩。现在,文楼年年有新的致富项目落地,村民观念也在悄然转变。2010年,魏华伟在外学习时发现种白金瓜周期短、见效快,就与武汉一家公司合作,签订了一个最低保护价,鼓励村民试种30余亩,实现每亩增收1500元。接下来,他建菌种厂,解决了5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引进饲料厂,30多名群众就近打工。在他的带领下,穷村庄逐渐恢复生机。 在农村广阔天地挥洒青春的过程中,这个心怀梦想的年轻人已经彻底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曾经怀疑是来镀金的,现在发现是自己人。”村民们这样评价魏华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