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田地承包,工商多元,
“东西合作”,“经贸洽谈”,
农业大市,“中原粮仓”,
阔步迈向工业化、城市化
1978年开始,驻马店改革开放逐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农村先后推行土地联产承包和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农村改革的率先突破带动各个领域改革的全面推进,有力地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使广大农民由不足温饱逐步奔向小康。大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鼓励林权流转,明晰产权关系,引导社会资本造林用林,林业生产实现量的跨越和质的飞跃;积极探索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
革,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租赁、拍卖、承包等形式,实现建、管、用和责、权、利的统一,为农村水利事业发展注入活力。以“减人、减事、减负”为重点的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顺利实施,从2005年起全部免征农业税,撤并乡镇14个,农村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国企改革稳步推进,2003年后,通过项目招商、整体转让、股权转让、依法破产等多种形式,国有工业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企业活力明显增强。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主的行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审批程序得到简化,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在全省率先组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范各项交易活动;粮食购销企业改制任务全面完成,财税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交通、城建、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改革都取得重大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达56%,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新形势,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外向型经济发展空间,加快驻马店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1996年,驻马店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1998~2019年,连续22年成功承办中国农洽会,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成一批投资超亿元的项目,引进浙江荣光、青岛双星、平煤集团、昊华集团、华能集团、国电集团、中集集团、中国通用、香港华润、英国爱农、日本住友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战略伙伴。以出口创汇为标志的外向型经济不断壮大,进出口贸易逐步扩大。
经济实力大幅增强。2012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5.91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601.62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419.43亿元,增长9%。地方财政总收入97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8.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17.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4.24亿元;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99元。与1978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化率分别是1978年的120、39、1931、82、8倍。
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2012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40亿斤,是1978年的4倍,连续10年丰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2%,生猪、肉牛、家禽规模化养殖比例分别达到80%、40%、88%以上。通过20 余年成功举办中国农洽会,成功引进泰国正大、雀巢、君乐宝、克明面业、恒都、今麦郎、鲁花、花花牛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出十三香、益康面粉、众品食业、顶升油脂、丰盛粮油、康博汇鑫、天龙禽业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大,非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建成一批大中小型水利工程,灌溉、供水、防洪能力大大增强,连续夺得全省“红旗渠精神杯”。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广播电视,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正在逐步解决。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村容村貌不断改善。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更加重要。1978年,全区工业企业资产总额仅为3.2亿元,全民和集体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仅有4.4亿元,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为15.1%。且机制不活、产品单一、效率低下,工业企业亏损585万元。全区基本没有拳头产品,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工业体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清除左倾思想影响,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切实加强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改变改革开放前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门类不全、布局不合理的局面,初步形成医药、能源和煤化工、建材、食品、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结构逐步趋于合理。1994年,人均工业总产值上升到全省第十四位,工业化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并初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全区经济由单一的传统农业经济进入工农业并举的“二元经济”阶段。“八五”(1991~1995年)期间,全区的乡镇工业企业快速崛起,不仅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扩大全区工业规模,提高全区工业的整体水平。2008年5月,驻马店市政府在市中心城区南部正式设立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30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持续推进,“十一五”(2006~2010年)时期,全市工业项目投资加速,共实施32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接近500亿元。工业实力进一步增强。2012年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2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671亿元,创利税18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达到532.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5.1%,上升为38.4%。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 415.5亿元,同比增长18.6%。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建立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7个省级研发中心,创立国家级知名品牌4个,省级知名品牌20个,53个企业产品出口。产业集聚区成为全市快速发展的增长极。天方药业、昊华骏化、平煤蓝天、中集华骏和南方钢铁进入全省百户重点工业企业行列。全市形成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化工医药、服装、电子信息、防水、户外户内家具等主导产业。在全面加速工业提速增效的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环境保护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关闭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等举措,全市主要工业污染物基本达标排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市、县区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建成一大批城区、县城道路、排水工程;全市县城全部建有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城市生态景观建设步伐加快,市区和县城建成一批公园广场、街头游园,城市居民生活条件显著提高,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行政区划调整稳步推进,顺利完成驿城区、确山县、遂平县、汝南县的乡镇区划调整和乡改办工作,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日趋完善。驻马店市先后荣获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公交都市建设第一批创建城市”称号;平舆县、确山县被命名为“国家级卫生县城”,平舆县、西平县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县城”,西平县、上蔡县、泌阳县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县城”,城市竞争力、吸引力和外部形象不断提升。2012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70平方千米,人口由1978年的8万人发展到60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3.4%,是1978年的8倍。京港澳、大广、新阳等高速公路贯通全境,通车里程386千米,形成高速、国省道和县、乡、村、专用公路交织的交通网络,实现县县通高速,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建成4个国家级、3个省级森林公园和1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