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生产救灾
驻马店地区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先后发放救济款36489万元(不包括恢复水毁基建款),供应统销粮6.7亿公斤,发放棉衣、棉被185万多件。全国各地支援救灾物资折款3亿多元。黑龙江省建设兵团和河南省各地市派出机耕队帮助灾区播种小麦。
灾区群众认真执行中央“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生产救灾工作方针,积极响应地委提出的“一把铁锨两只手,誓夺小麦大丰收”的号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开展了生产救灾运动。当年秋冬,搭起庵栅110多万间,适时完成了秋种任务;修路、修桥、洗井和平整土地,整修河道,恢复农出基本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大灾害之年没有人饿死、冻死或外出逃荒要饭。到1979年,灾区一排排崭新的红瓦房与绿树交相辉映,家禽、家畜成群。各项水利设施,开始发挥作用,工农业生产得到全面恢复。
第一节 组织领导
一、成立生产救灾办公室
8月22日,地区成产生产救灾办公室。地委召开各县(镇)委书记会议,研究、布置生产救灾工作。随后,各县(镇)也相继成立生产救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物资组(科)、财务组(科)、运输组(科)、宣传组(科)、卫生组(科)。主要负责组织救灾款、物的发放、运输,灾民的疾病防治、房屋修建、生活安排,生产自救等工作。地、县、社三级政府先后抽调干部5000多人,组成工作组,包社、包队、包村,组织领导开展生产救灾工作。
在整个生产救灾过程中,地、县、社、队都是书记挂帅,副书记专抓,党委定期研究,及时解决救灾工作中的问题。在大雪封门,青黄不接期间,各级党、政领导亲临第一线,带领大批干部,组织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加强思想教育
灾区干部群众,面对失去亲人,房倒屋塌,到处是一片废墟的凄凉景象,有的人心灰意冷,有的想单纯依靠国家救济。针对人们的思想状况,各级党组织在全区开展了“四大讲”活动:一是大讲毛主席、党中央的关怀;二是大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三是大讲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四是大讲抗洪抢险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模范事迹。鼓励灾区广大干群在困难中要看到光明,提高勇气,树立战胜灾害的决心和信心。通过宣传教育,灾区基层党的组织坚强了,许多党员、干部振作了精神,决心领导群众,
排除万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遂平县文城公社魏湾大队,是特重灾队之一。全队1976口人,死亡929人,当幸存的灾民从各地返回村庄时,看到的只是一片空荡荡的土地和横七竖八的尸体,人们心碎了,绝望了。就在这时,被洪水冲到十几里以外的党支部书记吴富堂回来了,他顾不得寻找被洪水冲走的妻子、孩子,抑制着内心的痛苦,把从沟里扒出来的一块红布绑在唯一未冲走的树上,让红旗在魏湾的上空高高飘扬。吴富堂说:“让红旗告诉人们,魏湾的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倒,魏湾党支部仍要在这里战斗”在这面红旗下,党支部召开了灾后第一次支委会,举行了群众大会,学习了中央慰问电。全体党员带领群众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怀着对未来美好家园的憧憬,投入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战斗。
上蔡县东岸公社义公大队是个重灾队。大队党支部组织群众回忆1942年大灾荒,全村600户,有151户逃荒、要饭,121户妻离子散,52户卖儿卖女,饿死300多人的悲惨情景;对比如今遭这样大的灾害,毛主席、党中央极为关怀,全国各地大力支援,衣、食、往、疾病治疗都得到妥善安排的生动事实。大家感动地说: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两个灾年,两种制度,两种结果。群众精神振作,战胜灾害的信心大增,不仅不要国家救济的粮、物,还主动支援比自己队受灾更重的火陈大队40头牲口、15张耧帮助种麦,支援干草400公斤,玉米杆1万多公斤,以及干菜等物资。
三、帮助灾民重组家庭
在灾区,有许多人在洪水中丧偶,洪水冲散了家庭。遂平县车站公社哑吧庄原有210人,洪水后幸存71人,其中女性仅2人,全村几乎成了男人村。文城公社魏湾大队有24个小队,24个队长的妻子在洪水中全都丧生。如此不幸的何止一村、一队。许多男子丧偶之后,精神恍惚,出现了生产队工作没有人管,物资没有人分,生产没有人干的现象。中共遂平县委,在领导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中,强调各级党委把解决物资困难和解决精神不振二者并重,将帮助丧偶的青壮年成家,作为一项特殊任务。阳丰公社罗李大队党支部书记祝立章,东查西访穿针引线,使10多名干部、社员喜结良缘,重新建立了家庭。在灾区办喜事,振奋了灾区人民的精神。遂平县委大力宣传这些事例,唤醒了千万灾民的希望,增强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信心。
四、发放救济款物
各地在救济款物发放上,一是坚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思想教育,救灾救出团结干劲来;二是澄清灾情,合理分配,保证重点;三是坚持群众评议,领导批准,张榜公布,加强检查监督,发现徇私舞弊、私分多占、挪用现象,坚决纠正,及时处理。从1975年8月至1977年共处理贪污挪用救灾粮、款、物案件8起,处理了9人。上蔡县杨集公社常营大队支书等人,一次私分多占救灾物资107件,县委发现后,立即派人检查,并进行了严肃处理,退出了衣物,并通报全县,使大家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五、组织轻灾区支援重灾区
在生产自救工作中,不少县、社、队本着互助互利,不搞平调的原则,积极组织轻灾社、队支援重灾社、队。轻灾社、队把牲口饲草、房屋支援受重灾的社队,帮重灾区喂养牲口,使牲畜安全过冬,支援农具、种子,帮助重灾区种菜、种麦;支援草、箔、术杆,帮助重灾区搭盖庵棚,使灾民安全过冬;有的还收留重灾区的学生到轻灾区群众家吃、住、上学。新蔡县涧头公社,全社25个大队,其中有13个是重灾队,其他轻灾队发扬共产主义风格,支援重灾队草苫子1618条、大箔6200领、席子3500条、麻2147公斤,并帮助搭庵棚3338间。正阳县是轻灾县,主动为平舆、新蔡县寄养牲畜9700多头。上蔡县东岸公社132个轻灾生产队,共支援重灾队饲草200万公斤,各种干菜10万公斤,鲜菜100万公斤。通过支援,及时帮助重灾队解决了人、畜安全过冬的困难。
第二节 国家扶助全国支援
特大洪水造成的重灾区,一时丧失了自救能力,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为了帮助灾区安排灾民生活,先后拨给大批救灾物资,用于灾民的衣、食、住、行、治病及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全国有25个省、市、自治区组织各行各业支援灾区各种物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及9个大军区支援灾区大批棉衣、棉被、鞋、帽及军马、汽车等。由于多方支援与帮助,1975年冬,每户灾民都住上庵棚或临时房屋,每个灾民有一套棉农,都有铺盖的棉被,保证了灾民安全过冬。
一、国家扶助
国务院各部门从1975年8月至年底,拨给驻马店地区统销粮6.76亿公斤,救济款2.27亿元,支持恢复生产款5541万元,支持建房款81507万元,恢复水利工程款2000万元,还有汽车240辆,小汽车20辆,救护车12辆,拖拉机1404台,手扶拖拉机1400台,化肥5.5万吨,柴油机3777台,电机组2000台,架子车3100辆,棉花130万公斤,棉被112.87万条,棉布610万米等。到1977年,共拨给救灾款4亿多元(其中由省财政厅直接拨给地区财政局下拨到各县救灾款37677.5万元)。
二、全国支援
洪水发生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江西、浙江、安徽、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宁夏、甘肃、新疆、山西、陕西、四川、河南、内蒙、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自治区先后发来慰问电,送来救灾物资。公路、铁路、航运部门优先运输救灾物资。来自全国各地的救灾物资,从陆地、空中、水路一批批很快运送到灾区,一支支抗洪队伍开赴驻马店洪灾区,各省、市、自治区357个单位,支援各种物资155个品种,按当时物价折款3亿多元。
1975年8月9日至11月30日,全区共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救灾物资(有偿)有:粮食231695万公斤、煤209243吨、棉花112.5万公斤、棉布950万米、大帆布棚2533块、小麦种6637.5万公斤、杂粮种294万公斤、荞麦种76.5万公斤、油某种181万公斤、各种青菜40万公斤、土豆817.3万公斤、汽油7768吨、柴油27785吨、化肥36955吨、磷肥2176吨、耕马3263匹、油毡665834卷、小材37752立方米、钢材2982.4吨、水泥2420吨、铁丝638.5吨、圆钉79.5吨、红麻100.7万公斤、杂木杆1197845根、杂竹935147根、毛竹141445根、高竹及竹片594465根、草袋181.56万条、秫苇席929634条、75型拖拉机845台、中型拖拉机624台、手扶拖拉机1050台、缺口耙329台、50千瓦发电机1980台、柴油机3777台、面粉机102台、粉碎机1977台、铁锨49.3万把、架子车31000辆、缝纫机948部。
全国各地无偿支援物资有:大米46.5万公斤、小麦450万公斤、白糖100吨、火柴2000件、饼干600件、罐头3000件、油毡4000卷、杂木杆49万根、饭碗10万个、棉毯5000条、食盐4000吨、啤酒495公斤、土豆500万公斤。还有水湿棉布5066件、棉线101件、涤纶布5件、平绒布25件、劳动布5件、白平布230件、白斜纹布7件、白帆布348件、汗衫21件、力士鞋76680双。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及时赶到灾区抢险救人,并支援灾区人民大批急需的各种物资,帮助灾区安排生活,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武汉军区、济南军区、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成都军区、广州军区、昆明军区、福州军区、兰州军区及解放军总后勤部和河南省军区等80多个部队单位向灾区支援了物资。1975年8月19日至9月30日,全区共接收解放军救灾物资(有偿)有:解放鞋436269双、布鞋614050双、棉鞋20000双、棉帽19862顶、线帽70300顶、解放帽12700顶、单帽78000顶、军衣437216件、军裤403000件、绒衣302690件、绒裤34690件、棉衣182206件、棉裤160273件、棉大衣156020件、棉毯109600件、棉被425770件、棉褥3000件、棉褥絮10000床、蚊帐215000件、雨衣35500件。
另有无偿支援物资:总后勤部棉被412911条、褥子40330条、棉毯110105条、棉衣304467套、棉大衣154487件、绒衣359379套、单衣403450套、军上衣52216件、军裤23000条、解放鞋685048双、圆口布鞋507400双、军帽1575200顶、雨衣23589件、蚊帐21500件、军帐篷15000个、面粉120吨及军马120匹。
三、个人捐款
“75·8”暴雨洪水后,全国人民纷纷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许多不署名、不写地址的款、物源源不断地寄到灾区。署名“共产党员”、“人民子弟兵”、“学雷锋”、“继锋”、“爱民”、“战洪”、“必胜”等的书信雪片似地飞到灾区。这些体现着全国人民关爱的信件和款物鼓舞着灾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战胜灾害。有一位捐款l万元、化名“解放军两战士”的人,后经了解得知是中央慰问团副团长、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丁志辉。西安市四十二中一个班将勤工俭学拾破烂收入的50元钱寄给遂平县灾区。河南省虞城县贾寨公社褚庄大队14岁的学生刘宗领兄妹,将卖蝉壳得到的原准备买笔记本的5元钱,也寄给了驻马店灾区。山西省晋城矿务局五矿一位工人从俭办婚事,把节省下的100元钱寄到驻马店地区救灾办公室,让转送给重灾村的群众。湖北省大冶县东风公社三大队全体群众每人节约1公斤粮食(换成粮票)共568公斤寄到了遂平县灾区。驻辽宁省海城地区抗灾部队爱民模范连每月每人节约一两粮食五分钱支援灾区。驻板桥水库某部一位战士将100元钱亲自送到地区救灾办公室,并附一便条,上面写“表示子弟兵爱人民的一片心意”。信阳钢板厂的工人将200元款、400公斤粮票及一批署名“向泌兵”的学员将节省下来的25公斤粮票寄给泌阳县灾区,在信中说:“人民送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人民”。南京医药学院七三六班学员将现金12元、粮票43公斤、衣服20件寄到遂平县救灾办公室,并在存附信中写道:“洪涛阻不住我们的血肉关系,让我们团结起来迎接光辉灿烂的明天吧!”
在救灾期间共收到解放军战士及21个省、市、自治区的个人和集体捐款66964元。仅遂平县就收到捐款30900元。
第三节 救灾物资运输
为了尽快地把抢险救灾物资运送到灾区,省、地、县交通运输系统全力以赴。驻马店地区革委员会生产救灾指挥部下设公路抢修组、运输组、物资组,负责公路抢修、物资抢运。省交通局抽调直属汽车大队第一车队和安阳地区运输公司第二车队、洛阳地区运输公司第八车队、郑州市运输公司第三车队、开封地区运输公司、信阳地区运输公司共297辆载货汽车及1000多名职工,分赴驻马店镇、遂平、西平、上蔡县城抢运救灾物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和解放军某部82团、武汉军区汽车12团、武汉军区后勤部汽车连、总后勤部石家庄汽车团、洛阳汽车团,共派车528辆,分别驻驻马店镇、确山县臧集及遂平、西平、新蔡县城关参加运输。加上本地区的运输汽车,支援运输救灾物资的汽车共1300辆。8月16日,以郑州市商业局载货汽车为前导的第一批外地汽车队绕道到达灾区,运来明矾20吨,药品4吨,铁丝48吨及油毡等。安阳地区运输公司第二车队8月16日进驻驻马店镇后,全队40辆汽车日运量500~900吨。在路况差,无回程货的条件下,平均车吨月产量7430吨公里,10月份平均车吨月产量l万吨公里,被省交通局命名为抗洪抢险运输战线上的标兵。安阳地区运输公司第二车队夜以继日抢运,有的司机一人驾车一日三装三卸,日往返驻马店至新蔡3趟。司机白桂田一日四次装卸,行程千里,运粮23吨,为减少停车时间,主动参加装卸,被誉为“钢铁硬汉”。平舆县汽车队被县革委授予“抗洪模范车队”称号,车队长樊世兰荣立一等功。驻马店地区生产救灾指挥部,组织半个月运输大会战,参加者达32万人,动用车辆1800多辆,出车21万辆次,运量10.5万吨。从8月中旬至1975年底,全区公路运输救灾物资累计达75.5万吨。另外,为帮助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地区运输公司1976年抽出汽车110辆,驻马店镇抽出汽车89辆。从平顶山、密县往灾区各县运计划外小窑煤15.6万吨。1977年地区派出汽车276辆、胶轮拖拉机48台向灾区,年运煤60万吨,有力地支援了生产救灾。
第四节 疾病防治
“75·8”,大洪水冲毁公社医院102家,大队医疗站1433处,医疗器械、房屋被冲,药品霉变失效。灾民经水泡雨淋,缺衣少吃,白天日晒,夜晚露宿,饮水污染,致使患病率骤增。各级政府及人民解放军,组织大批医疗队到灾区防疫治病,帮助恢复医疗机构,调拨药物器械,并对灾民免费治疗。
一、发病原因
8月8日至8月23日16天内,全区500多万灾民中,患各种疾病者达3746791人(次),占75%。发病区域主要分布在遂平、西平、上蔡、平舆、汝南、新蔡、泌阳县,其中上蔡、汝南、新蔡3县发病率较高,分别为989064人(次)、733542人(次)、633441人(次)。
根据8736l部队医疗队在平舆县万金店公社谢庄大队的调查分析,灾区主要发病原因是:
(1)饮水水源污染严重。吃水井淤塞,沟河洪水泛滥,洪水中漂浮有人、畜尸体和各种杂物,又没有条件烧开水和消毒,大多数人喝的是不洁净的洪水。
(2)环境污染,蚊蝇孽生,传播病菌。洪水过后,死亡的牲畜家禽及霉烂变质的粮食,孽生大最蚊蝇,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宿鸭湖水库西岸,南北近40公里苍蝇铺天盖地,人工捕打不及。省委派飞机进行药物喷洒,共起飞248架次,喷洒可湿性六六六粉248吨,覆盖面积70多平方公里,才将苍蝇扑灭。
(3)居住条件差。洪水期间灾民露天过夜,长达数日,风吹、日晒、雨淋,不能很好休息,洪水退后紧接着进行搭盖庵棚等劳动,体力消耗极大,减低了人体的抗病能力。
(4)灾民缺少衣物,不能抵御寒冷。8月下旬,黄淮地区气候变化无常,有时骄阳似火,有时阴雨连绵,灾民缺衣少食,易感受风寒致病。
(5)灾民饮食不规律、不卫生,有时几天吃不上饭,饥一顿,饱一顿,为充饥有的吃半生不熟的瓜果,有的吃死亡牲畜、霉变粮食等。
二、疾病种类
在患病人员中,患消化道疾病的最多。据统计,新蔡、平舆、汝南、遂平4县总人口2068843人,8月13日调查统计,患病1079520人。其中:肠炎336285人,占31.2%;痢疾162494人,占15.06%;高烧21172人,占1.96%;疟疾23967人,占8.6%;红眼病96306人,占8.9%;外伤94205人,占8.73%;可疑钩端病50523人,占4.68%;感冒92442人,占8.65%;乙脑1000人,占0.09%;伤寒892人,占0.08%;消化不良38770人,占3.6%;浮肿1130人,占0.10%;其他81778人,占7.6%。
河北省医疗队在新蔡县练村公社调查3个灾民村,总人数1500人,发病648人,发病率43.2%。其中:肠炎、痢疾11O人,占总人口的7.33%;消化不良25人,占l.7%;感冒99人,占6.6%;结膜炎84人,占5.6%;风湿42人,占2.8%;疟疾20人,占1.3%;外伤28人,占1.8%;钩端病1人,占0.006%;浮肿7人,占0.46%;其他86人,占5.6%。
三、免费防疫治病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全国各地政府十分关心灾区人民群众的疾病治疗与防疫情况,及时派来医疗队,调来了大批药品器械。解放军医疗队、各省(区)市医疗队、本省各地市医疗队,日夜兼程分赴灾区防疫治病。截至1975年8月22日,先后到达灾区的医疗队有:解放军总后各医院医疗队,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医疗队,武汉军区后勤医院医疗队,各部队医疗队,河南省军区所属各医疗队,北京市各医院医疗队,山西、河北、湖南省医疗队及河南省各地、市医疗队共198个,医护人员2799名。
198个医疗队分赴95个重灾、特重灾公社,他们一到灾区不顾旅途的劳累,放下行李就站在烈日下,站在泥水里给群众治病,扛着药箱冲过激流,去寻找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并亲自动手帮助群众清除垃圾、搭庵棚,建起临时医疗站和简易病房,医疗队采取定点、包片、巡回治疗等措施,医治和抢救了大批病人。国家按每个灾民每月补助3角钱的医疗赞,发到公社卫生院统一使用,对灾民免费治疗。
各个医疗队协助公社卫生院、乡村赤脚医生,深入到灾民家中防疫治病,截至10月10日,共治疗各种疾病599646人次,抢救危重病人20000余人,作大小手术1616人。还帮助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恢复工作,并在群众中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开展饮水消毒,清理环境卫生,恢复合作医疗,培养赤脚医生队伍,帮助地、县、社卫生医疗人员提高医疗水平。湖南省医疗队,在受灾严重的泌阳县沙河店公社卫生院一面清理药品、器械,一面带领赤脚医生携带药品到各村巡回医疗,并随赤脚医生上山采集治疗脑膜炎的药材——牛筋草,采集毛儿眼制成药膏外用。广州部队医疗队的赵世发医生,在新蔡县孙召公社巡诊时遇到患中毒性消化不良的病危儿童,他迅速查血型,抽自己的血输给小孩,挽救了孩子的生命。北京市医疗队的李槐医生,在新蔡县陈店公社抢救肠套叠病人时,用手电筒照明进行手术,术后病人嘴脸发青,脓痰堵在嗓子里吐不出来,病人呼吸衰竭,有生命危险。李槐医生口对口把病人嗓子里的脓痰全部吸出来,使病人转危为安。
第五节 恢复生产 重建家园
一、重建家园
为解决灾区人民住房问题,各地因陋就简,立木为柱,编篱作墙,泥草作顶,秫箔作门,或圆或方,或高或低,家家户户都搭起庵棚。灾情特重的遂平县,9月中旬,已搭起庵棚10万间,使临时安排在轻灾队的或住帐篷的灾民及时迁回了家乡。到1975年底统计,全区已搭起庵棚110万间。为了安全过冬,灾区人民又对庵棚进行了加固,有的换成泥堆墙、毡顶,有的修成了简易房。
为了尽快脱离庵棚,1975年冬,全区灾民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建起各式窑厂,做坯烧砖。1976年省委提出“旧村改造,统一规划,专业队施工,谁准备料,房权归谁所有”的原则,并陆续发放建房补助款。到1976年5月底,共发放建房补助款8150万元。经一冬一春苦干,建起轮窑、土轮窑1430座,累计烧砖26349万块,拉块石50875立方米,建成新房200万间。随着国家建房补助款逐步下拨,轮窑不断增加,大大促进了建房的速度和质量。到1978年统计,国家累计下拨建房补助款13820万元。1978年全区仅公社以上轮窑的砖产量由1975年的19417万块增加到75824万块,瓦的产量由3085万块增加到6646万块。l979年底全区建房280万间,灾区面貌焕然一新。
二、恢复生产
(一)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洪水过后,土地被严蘑破坏,有的淤成沙丘,有的冲成深沟。灾区一无种子,二无肥料,三缺农具,四缺牲口。黑龙江建设兵团派来了机耕队,河南省委采取一个地、市支援一个受灾县的办法帮助灾区种麦。信阳、新乡、安阳、商丘、洛阳、开封、郑州等地市共派来6600多名干部、职工,拖拉机563台,帮助灾区枪种小麦。
地委从地直各单位抽调干部、职工2500多人,组成“三秋”工作队,深入到重灾社、队,在安排好灾民生活的同时,采取轻灾社、队支援重灾社、队等办法,组织秋播。全区共组织劳力150多万人,拖拉机1800台,深翻平整土地168万亩,积肥3300多万立方米。到11月上旬播种大、小麦850万亩,蔬菜90万亩。1976年夏季夺得灾后第一个丰收年,总产达22亿公斤,完成征购任务2.39亿公斤,一季超额完成全年征购任务。全区向国家贡献百万斤以上的粮食的大队69个,汝南县有3个公社,一年贡献500万公斤以上。遂平县张店公社牛洲生产队16户8l口人,1976年夏季实现了“人产三千、贡献一吨”粮的誓言。
在恢复农业生产的战斗中,各地涌现出许多艰苦奋斗的典型。泌阳县沙河店公社,遭受了毁灭性灾害,洪水冲走了活土层,大片良田变成了黄沙滩。他们动员群众硬是一担一担挑淤压沙重新造地,扩大了种麦面积,1976年夏季总产比1975年翻一番。平舆县后刘公社丁营大队,牲口死70%,农具机械砸坏了,他们扒出来整修擦洗,靠一颗心,两只手,种麦4600余亩,其中园田化面积达80%以上。1976年小麦总产、贡献都比1975年翻一番。上蔡县华陂公社,有一个2000亩的洪西湖,盐碱低洼,不长庄稼。过去公社改造这块地,干了三次没干成。1975年冬,灾民们为了扩大种植面积.组织3000名劳力,苦干46天,搬土49万立方米,将盐碱地营压一遍,改良了土壤,1976年玉米首获丰收。泌阳县板桥公社大路陈大队,被洪水洗劫一空,肥沃的良田变成沙滩。1975年秋冬他们出动700多个劳力,在沙石滩上,挖淤、压沙、填土,动土8万立方米,造田1000多亩,并种上了小麦,第二年获得了好收成。
洪水后,灾区有67万头牲口缺少饲草,各地采取轻灾区支援重灾区,动员机关干部、工厂职工、学校师生割晒干草等办法,解决了饲草困难,严冬春荒.全区没有饿死冻死一头牲口。
(二)恢复发展工副业生产 各级党组织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从商业、供销、银行、外贸等有关部门,抽人组成工作组,深入灾区调查了解工副业生产的门路,制订规划,建立专门班子,切实帮助解决资金、原料、技术、销路等方面的问题。到1976年8月,全区恢复和新办社、队工副业厂、组1000多个,工副业总产值5000万元,比水灾前的1974年增长两倍多,纯收入达2000多万元。
地区供销社通过调查论证,出资2万元购进芦苇、荻根,帮助汝南县罗店公社的大李、新庄、楚铺、袁庄、赵桥几个重灾队在宿鸭湖区浅水地带发展苇、荻生产。据1986年调查,湖区苇、荻面积已发展到2万多亩,年产鲜苇、荻2000万公斤,成了这里群众的主要副业收入。遂平县为了扶持灾区发展工副业生产,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自筹100万元,架一条从舞阳至县城3.5万千伏的高压线路,解除了因电力不足经常停产的困扰,为县化肥厂及城、乡工副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电源。
洪水后经过四年的努力,到1978年,全区业总产值达50430万元,比水灾前的1974年增长74%;农业总产值85924万元,比1974年增长14%;乡、村办企业发展到8555个,比1974年增长50倍;粮食总产量18.10亿公斤,比1974年增长7.8%。
1979年开始,地、县生产救灾指挥部先后撤掉;生产救灾办公室归地区行政公署领导,继续完成生产救灾扫尾工作。
870图
871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