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 业
【渔业生产概况】1998年全区共完成水产品25994吨,养殖面积26131.96公顷,鱼苗产量60670万尾,鱼种产量30830万尾,网箱养鱼10240平方米,新建鱼池201公顷、改造鱼池2319公顷,培训人员4350人次。回收周转金近20万元,银鱼产量4吨,汝南县和泌阳县分别被省厅评为河南省渔业十强县和先进县。
一、积极开发渔业资源,振兴农村经济。由于渔业能立体养殖,市场空问大等优势,广大群众积极开发渔业资源,狠抓渔业生产,把渔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一个有效途径。西平县盆尧乡叶寨村委投资40多万元从1995年底利用将近一年的时间把南北长7里多的叶大沟建成100多亩水面的鱼塘,在沟的两岸打井11眼,井栽上梨树,建有猪场、鸡场,年产鱼2.5万公斤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正阳县汝南埠乡根据自己故河道资源丰富和自已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网箱养鱼2000平方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泌阳县官庄乡龙水村委利用地处石门水库下游水源充足的有利条件,千方百计开发渔业,由村委统一规划,沿河沟、河叉挖塘拦水养鱼,止年底,全村共挖塘70多个,发展养鱼水面400多亩,全村450户有299户发展渔业,占61%,1998年全村渔业产值达210万元,人均渔业收入650元。有很多群众因此脱贫致富或直接奔小康。
二、把沿淮渔业综合开发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沿黄渔业成功的开发,使我省的渔业开发转向了沿准,重点开发的是淮北区内的汝南、平舆、新蔡、正阳四县。在9月份省组织召开的洼涝地治理与渔业结合开发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和领导一致认为除涝与渔业结合开发是可行的。根据会议的整体步署,地区及时利用各种机会进行了宣传。在12月中旬召开的地区水产股长会议上,大家分析了近半个世纪全区水利建设的基本经验和深刻教训,就除涝与渔业结合开发对农业、水利、渔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布置了几项具体措施。全区各县提高了认识,开阔了思路。
三、进一步加强科技兴渔。一是通过举办养鱼技术培训班,提高职工和群众的科学养鱼水平。1998年地区共为大型水库和平舆县培训渔业技术人员300 人次。二是针对渔业生产中的难点、焦点,通过进行科学研究和实用技术推广,使养鱼技术逐步得到普及,水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发挥,开展的网围养鱼、杂交鲫鱼养殖、银龟增殖等项目正在顺利进行,有的中试阶段已达到成果。在具备一定技术储备和经验的基础上,各地努力培养拳头产品,使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品种和面积进一步扩大,生产方式多样化。平舆县大力推广甲鱼实用快速养殖技术,年产值在50万元以上的专业户达到了十几户,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有3户。泌阳县大力发展种草养鱼,新蔡县孙召、关津等乡(镇)因地制宜开展鱼藕混养,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四、提高渔业执法水平。一是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渔业法》等渔业法律、法规,尤其在渔业生产重点季节和管理难度大的水域,采取出布告、开联防会议等手段,争取综合治理,使群众知法、守法。二是加强渔政人员培训。3月份,地区水产处在板桥水库举办了次渔政人员培训班,有70多人参加,请省局专家授课,有效地提高了渔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为依法治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在渔政案件多发季节,及时处理,严厉打击电、炸、毒鱼等违法行为,起到了为渔业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耿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