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山县
    确山县位于驻马店市南部,东依汝南、正阳县,南接信阳、桐柏县,西邻泌阳县,北毗驻马店市驿城区。全县总面积17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9万公顷。年未总人口49.8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43.98万人。辖盘龙、竹沟、新安店、任店、留庄、刘店、蚊蜂7镇和三里河、瓦岗、石滚河、李新店、顺山店,普会寺、双河、杨店8乡,201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

295图
中国共产党确山县委员会
    书  记  项祥一
    副书记  李剑华  杨发全
    郭瑞疆  陈春迎
    彭宾昌(兼)
    李闫明(下派,4月离)
    陈爱兰(下派,10月离)
    常  委  项祥一  李剑华  杨发全  郭瑞疆
            陈春迎  彭宾昌(兼)  宋志成  鲁新民
            闫  雷(1月任)  班新平  李新生  陶宏启
            王玉峰  陈爱兰(下派,10月离)  李闫明(下派,4月离)
确山县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
    主  任  秦孟丽
    副主任  楚士成(1月离)  侯炳忠(1月离)  郭东升(1 月任)
            甘长清(1月任)  李爱玲(1 月任)  张克洪(1月任)
确山县人民政府
    县  长  李剑华
    副县长  班新平  李守峰  孙清华  饶雪峰
            李卫明  高  峰  聂庆忠(下派,12月任)
政协确山县第九届委员会
    主  席  王忠鑫(1月离)  申明华(1月任)
    副主席  江建国(1月离)  张克洪(1月离)  殷  剑(1月任)
            桂治河(1月任)  刘永顺(1月任)
确山县人民法院
    院  长  巫国瑞(1月任)
确山县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赵  红(1月任)
    农业  2003年,确山县着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尤其是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水稻、高蛋白玉米、脱毒红薯等优质粮含作物和烟叶、中药材、花生、西瓜等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因夏秋两季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粮食、油料等作物大幅度减产。全年粮禽总产量22.13万吨,较上年下降42.71%;油料总产量3.25万吨,较上年下降48.62%。林业生产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与上海禾阳生物枝术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建生杨嫉妒和板材加工企业,发展速生杨4万亩。全年完成以退耕还林为主的成片造林5054公项,高标准建设绿色通道402公里,完善农田林网3.36万公顷,中幼林抚育面积2.34万公顷,植树1100多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31.9%。
    畜牧养殖业持续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6.03万吨,较上年增长6.65%;禽蛋总产量1.1万吨,较上年增长7.95%。生猪存栏41.04万头,出栏56.34万头,分别较上年增长7.77%和5.13%;牛存栏22.03万头,出栏8.86万头,分别较上年增长9.99%和12.01%;山绵羊存栏24.88万头,出栏25万只,分别较上年增长3.71%和16.17%;家禽存栏344.87万只,出栏345.09万只,分别较上年增长5.55%和8.58%。水产品年产量2360吨,较上年增长12.4%。波尔山羊产业化建设按计划完成。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000多万元,新增和改善有效浇灌面积4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平方公里。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1.25万亩,较上年增长8.9%。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78.15万千瓦,较上年增长2.4%;农用拖拉机5.35万台(其中小型拖拉机5.23万台),较上年增长1.7%。全年农村用电总量3190.93万千瓦小时,较上年增长5.1%。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较弱。
    工业  建筑业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坚持“稳步推进,分步实施,成熟一个,改制一个”的原则,先后对龙源药业、水泥厂等13家国有工业企业和11家国有商贸流通企业进行改制,改制后企业产销两旺。全年新增民营企业32家,新增个体工商户6850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县GTP总量的34%,上交税金占全县税收总额的49%,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39.09亿元,较上年增长12.4%;全部工业增加值11.05亿元,较上年增长12.7%,其中县属工业总产值37.03亿元,较上年增长15.3%;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9.18亿元,产品销售收入63164万元。县属限额以下工业总产值7.12亿元,产品销售收入4.31亿元,个体工业总产值15.72亿元,较上年增长8.9%。县属工业利润总额2235万元,产品销售率为98%。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年建筑业总产值2.58亿元,较上年增长17.4%;建筑业增加值8483万元,较上年增长17.8%。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2亿元,较上年增长24.7%。其中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2.31亿元,较上年增长29.2%;县属集体固定资产投资476万元,较上年增长4.0%;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66亿元,较上年增长15.7%。重点投资项目有火车站广场,天目山公路、县城至北泉寺公路、金顶山风景区、薄山湖东岸风景区、三里河二期工程、龙源药业扩建和农网城网改造等。
    交通  邮电  全年普通载货汽车载货量0.49万吨位,较上年增长4.5%;客车载客量0.7万客位,较上年增长6.7%。电信及邮政等各项业务迅速发展。年末城乡固定电话49821部,较上娘下降10.0%;移动电话3.3万部,较上年增长10.0%。全县城乡电话普及率16.6部/百人。
    国内贸易  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3亿元,较上年增长10.7%,其中县城消费品零售总额2.63亿元,较上年增长13.6%;县城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4.59亿元,较上年增长9.0%。   
    财政  金融  地方财政收入7383万元,财政支出2.0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7369万元,一般预算支出2.0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88亿元,比年初增加2.3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18亿元,较年初增加4154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41亿元,较年初增加2.17亿元。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00元。
    文化  教育  卫生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艺创作成绩斐然。年末有文化馆一个,文化站15个,省级先进乡镇文化站9个。卫生人事、工资制度进一步改革,继续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和全员工资浮动制。年末共有卫生机构21个,病床位811张,卫生技术人员1285人,其中医生442人,护士427人,乡村医生11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年末有中小学239所,教师4805人,在校学生69858人,其中高中6428人,初中16162人,小学39082人,幼儿园学前班8186人。高中考取大专以上学生668人。全县中小学共有彩电136台,卫星教育电视地面接收站22座,微机室22个,微机946台。
    人口  人民生活  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49.8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43.98万人,全年出生3368人,出生率6.84‰;死亡2838人,死亡率5.73‰。人口自然增长率1.11‰。城市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因灾下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20.52元,较上年增长6.0%;农民人均纯收入1635元,较上年下降19.3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90元,较上年下降4.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947.31元,较上年增长9.2%;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1.0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27.5平方米。全县参加养老保险职工16173人,较上年末增加3409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18600人,较上年末增加2500人;参加大病医疗统筹职工18200人,较上年增加2100人。(许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