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编  方言  习俗  宗教
      几千年来,在正阳大地上繁衍生息、辛勤劳动的人民,于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语言和习俗。建国前,由于社会制度的影响,加之经济文化落后,风俗习惯中有不少陋习,如迷信鬼神、重男轻女、婚姻不自由等。建国后,在人民政府的大力倡导下,良好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但由于有些习俗沿袭日久,致使一部分人还没有从封建迷信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因此表现在婚丧仪礼上,尚有一些不健康的因素。
第一章 方 言
第一节 语 音
      正阳人均说汉语,地方方言系全国八大方言区之北方方言,地方话语音属北方语系“蔡鲁片”次方言。因受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正阳方言有其独特的风格。以清水河、闾河为界,大致分为北部区和南部区。北部区代表点城关镇、城郊乡;南部区代表点铜钟、皮店、陡沟、大林等乡。发音共同处有:舌尖前音z、c、s、r、取代舌尖后音zh、ch、sh、r;h、f不分,声韵相拼遇“hu”(huo除外)变f,如huang(黄)读作fang;与j、q、x相拼的ue韵母在部分字上表现为uo。南部区除有上述特点外,另有部分字声母n、l不分,如:leng(冷)读作neng;部分声母与韵母ong相拼时,韵母读作“eng”,如:dong(动)读作deng;韵母in自成音节时读作ing,如:yin(因)读作ying;部分以r为声母,u为韵母的字变为零声母,u韵母字,如:ru(如)读作yu;部分以s为声母,u为韵母的字,变为以x为声母,ue为韵母的字,如shuo(说)读作xue。
      声母正阳话声母20个,包括零声母9,以其发音部位及方法列表于下:
      韵母正阳话韵母37个,列表于下:
      声韵配合  正阳话声母韵母配合规律列表如下,以声母发音部位与韵母四呼能否相拼为依据,有例字表示能拼,无例字表示不能拼并以o示之。
      声调正阳话声调调类4个(不包括轻声和变调),调值与普通话不同。
      1、阴平,属半低升调,高音和“4”接近,低音为“2”,记作24;
      2、阳平,是高降调,降音比“3”稍低,比“2”稍高,记作53;
      3、上声,是高平调,比44高,和55接近,记作55;
      4、去声,大多为降调,取其多数,记为31。
第二节 词语
      一、词汇
      曾祖父、母       老太lao55tair53
      伯父                大爷da31ye53
      伯母                大娘da31Niang53
      太阳                日头ri31tou53
      二、谚语
      燕子低飞蛇挡道,蚂蚁搬家大雨到。
      塘里泥鳅蹦,不是下雨便刮风。
      蚯蚓往外爬,天要把雨下。
      蜘蛛张网兆晴天,蜘蛛收网天将雨。
      蜻蜓稠,雨点流;蠓虫扑脸,有雨不远。
      蜜蜂出门早,天气好;家里忙,雨一场。
      鸡上笼早,明天晴好;鸡上窝晚,来日天变。
      污水坑起泡沫,两三天有雨落。
      烟气搭棚,天要晴;烟气升,晒头顶;烟贴地,晴不起;烟打架,有雨下。
      水缸穿裙,大雨临;盐罐发潮,雨要来了。
      八月十五滴一星,正月十五雪打灯。
      一九二九不伸手,三九四九沿凌走,五九六九围火炉,七九八九,抬头看柳;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有雨四圈亮,没雨当间光。
      早上烧霞(彩云)晴至黑,晚上烧霞晴半月。
      东虹日头,西虹雨,出了南虹发大水。
      五月十三发大水。
      天河南北,小孩不跟娘睡,天河磨角,小孩跟娘要袄。
      立秋熬热十八天。
      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交了七月节,夜寒白天热。
      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春打六九头。
      农家肥,养分全,上一季,壮三年。
      深耕多上粪,粮食打满囤。
      修好塘堰坝,旱涝都不怕。
      种子年年选,年年夺高产。
      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麦收八(月)、十(月)、三(月)场雨。
      麦怕年前旺,旺了少打粮。
      稻打苞,水齐腰;稻老要养,麦熟要抢。
      旱豇豆,涝小豆;洼地种高梁,高地种芝麻。
      春花生宜稀,夏花生宜密。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不怕年景坏,就怕不种菜。
      树栽宅旁,冬暖夏凉。
      现在人栽树,将来树养人;光栽不护,长不成树。
      果树不修剪,长大当树砍;果树不治虫,秋后一场空。
      养猪养牛,有肉有粮。
      牛吃欠草,越喂越好;少给勤添,越吃越欢。
      牲畜是草膘,料力水精神,加喂食盐更有劲。
      庄稼佬不怕鬼,就怕四(月)七(月)两场水。
      夏至种黄豆,一天一夜扛榔头。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五月冷,一棵豆子打一捧。
      豆子开花,地墒沟里摸虾。(大豆开花时需雨)
      麦子扬花用火烧,豆子扬花用水浇。(麦扬花时需晴,豆扬花时需雨)
      四月十二湿了老鸹毛,麦打水里捞。
      立秋三天遍地红。(高粱)
      芒种忙,三两场。(麦子)
      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白露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过了寒露节,不分大小麦。
      麦盖三层被,头枕白馍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肉包子先打里头坏。
      一个老鼠坏锅汤。
      巧妇难做无米之粥。
      强扭的瓜不甜。
      占小便宜,吃大亏。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清官难断家务事。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多个朋友,多条路。
      十年学出个秀才,十年学不出个生意人。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买卖不成仁义在。
      生意好做,伙计难搁。
      是艺都养身,就怕艺不真。
      严师出高徒。
      不吃苦上苦,休尝甜上甜。
      熟能生巧。
      慢工出巧匠。
      锯响就有末(利)。
      不干不净,吃了得病。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萝卜上了街,药铺不必开。
      单方治大病。
      伤筋动骨一百天。
      三、歇后语
      犁地的甩鞭───吹(催)牛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打破砂锅───问(纹)到底
      小葱拌豆腐───清二白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正月十五贴门神───晚半月
      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六个指头搔痒───多了一道
      大水冲了龙王庙───家不认一家人
      大年初一拜年───你好我也好
      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闺女穿娘的鞋───老样
      老妈(儿)纺线───慢慢上劲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过河拆桥───不留后路
      肉包子打狗───有去没回
      兔子尾巴───长不了
      秋后蚂蚱───蹦不了几天
      捆绑夫妇───不成事
      猴子屁股───坐不稳
      瞎子点灯───白费蜡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针尖碰麦芒───针锋相对
      水牛掉井里───有力使不上
      墙头上的草───随风倒
      做梦娶媳妇───想好事
      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脚踩两只船───犹豫不决
      阎王出告示───鬼话连篇
      茅坑里石头───又臭又硬
      鸡蛋里找骨头───没事找事
      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腿底下插杠子───自抬自
      瞌睡给个枕头───正是时候
      瞎猫逮个死老鼠───碰巧了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心高妄想
      癞蛤蟆爬到脚面上───不咬人疙癔人
      头顶生疮,脚底流浓───坏透了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