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
总面积1089.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0万亩。总人口792987人。辖柏城镇、国营老王坡农场和环城、出山、酒店、芦庙、吕店、师灵、权寨、潭店、宋集、人和、五沟营、盆尧、重渠、焦庄、二郎、蔡寨、专探、杨庄18个乡。
县委书记 焦锦淼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胡全德
县 长 李洪民
县政协主席 韩文汉
农业以改革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一是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1993年全县新打机井829眼,累计达13050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5万亩。累计达50万亩;新挖清洗排水沟782条长627公里,恢复改善除涝面积3万亩,累计达25.4万亩。大中型拖拉机620台,小型拖拉机8570台,农机总动力达到20.3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8.6%。二是农业新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全县推广模式化栽培技术80万亩,推广地膜覆盖、塑料大棚保护地栽培6.8万亩;全县农作物良种化达95%以上,农作物间作套种61万亩;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项目15项;全年冷配黄牛4500头,引进高产蛋用种鸡5000只,肉鸡50万只,主要畜禽良种率达80%以上。1993年肉类总产量为32722吨。比上年增长70.2%,排全省第九位。三是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已初见成效。建立花生生产基地2万亩,实现单产200.5公斤;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1070座;养免基地已发展专业村24个,存栏量23万只,养鸡基地发展专业村33个,存栏量87万只;养牛基地发展专业村10个,存栏5400头,养羊基地发展专业村5个,存栏500O只;林果基地发展专业村44个,经济林2.7万亩。四是农业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林、牧、副,渔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上年的41.2%上升到44.1%。农村经济中的非农产业比重由上年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34%上升到59.5%,首次打破了农业在农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工业199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75888万元,较上年增长儿111.7%。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137204万元,实现利润7250万元,上缴税金4532万元。1993年完成工业技改项目18个,新增产值14630万元。河南省豫坡酒厂豫坡牌系列值先后获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称号,省政府“兴豫杯”银奖,省消费者协会和省城调队“93河南最满意白酒”等荣誉称号。
乡镇企业 1993年全县乡镇企业总数选21476个,比上年增加5299个,完成总产值187314万元,其中工业产值达151556万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80.9%。1993年乡镇企业超亿元的乡镇2个,超500万元的村20个,超百万元的企业30个。环城乡王店村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办成了以造纸业为龙头的工业小医,小区内有造纸厂10家,纸盘厂2家,养兔场2家,养鸡场8家,挂面厂1家,建筑队5家,年产值2000多万元。
招商引资 投资环境逐步改善,县里投资3000万元,拓宽了县城主要街道,开通4000门程控电话,新建11万伏输变电站一座。1993年,外商来县投资势头看好,共签引资项目52个,意向投资1.35亿元人民币,落实资金2225万元,其中外方资金占94.9%。
市场建设 1993年全县网兜、塑料袋、蚊帐、成衣、建材、农副产品等专业市场和城乡综合集贸市场发展到46个,年成交额达2.9亿元,上交税金500万元。县城大型综合商场“西平商贸中心”日客流量达3万人次,年成交额8000万元.交纳税金250万元,1993年被国家工商局命名为“国家级文明市场”。
科技 大部分工业企业建立了以厂长为主的“科技兴厂”技术管理组织。30%的企业和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挂钩,建立了依托关系。全县取得36项科技成果,引进25项新技术,建立科技示范多4个,试点村110个。l993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1‰,进八全国计划生育“百强县”,被国家计生委命名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县人武部和民兵预备役工作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先进人武部党委”、“先进人武部”、“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先进单位”,被国防部命名为“全国民兵预备役先进单位”。(于会法)
图片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