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区域位置】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南部,淮河以北的黄淮平原南域,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32°18′—33°35′、东经113°10′—115°12′。东与安徽省阜阳市相依,西与南阳市相连,南与信阳市毗邻,北与平顶山市、漯河市和周口市接壤。境域西起泌阳县郭集镇侉庄村黄庄,东至新蔡县练村镇闻营村,南起正阳县皮店乡潘店村,北至西平县人和乡三李村。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91.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37.5千米,总面积15083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57人。
驿城区位于驻马店市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2°55′—33°01′,东经113°57′—114°05′;遂平县位于市境中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2°59′—33°18′,东经113°37′—114°10′;西平县位于市境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3°10′—33°35′,东经113°36′—114°13′;上蔡县位于市境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3°04′—33°25′,东经114°06′—114°42′;汝南县位于市境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2°39′—33°11′,东经114°09′—114°35′;平舆县位于市境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2°44′—33°10′,东经114°24′—114°55′;新蔡县位于市境东部偏南,地理坐标为北纬32°34′—32°58′,东经114°38′—115°12′;正阳县位于市境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2°18′—32°47′,东经114°12′—114°53′;确山县位于市境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2°27′—33°03′,东经113°37′—114°14′;泌阳县位于市境西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2°34′—33°09′,东经113°10′—113°48′。
驻马店市驿城区北距省会郑州铁路里程206千米,公路里程228千米;南距武汉市公路里程321千米,铁路里程327千米。驻马店市与市内各县城距离为:东距汝南县公路里程32千米,距平舆县公路里程60千米,距新蔡县公路里程97千米;东南距正阳县公路里程80千米;南距确山县铁路里程20千米,公路里程20千米;西距泌阳县公路里程94千米;北距遂平县铁路里程18千米,公路里程19千米;距西平县铁路里程44千米,公路里程52千米;东北距上蔡县公路里程45千米。
【交通】驻马店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称,处于中国南北交通通道,区位优势明显。周显王四十五年(前324),区内有连接今鄂、豫、皖的楚国商运古道夏路。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修筑驰道,区境内古道同驰道网连接。后经历代续建,至清代形成以汝南为中心北通汴洛、南达鄂粤、东连皖苏、西接宛邑的古道网。
截至2022年底,驻马店车务段管辖运营里程267.798千米,其中铁路143.202千米,高铁124.596千米。驻马店至宁波港和青岛港铁路货运专列开通运营。驻马店市境内最初的公路是民国元年(1912)在古驿道基础上改建的。至 2022 年底,驻马店市境内公路网总里程22525.01 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 149.33 公里。公路网布局构成为:高速公路为“五纵四横”布局,共 9 条(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沪陕高速、安罗高速、许信高速、淮内高速、新阳高速、商南高速、许广高速)793.679 公里 ;国道为“四纵两横”布局,共 6 条 718.674 公里;省道为“11纵 8 横 3 联”布局,共 22 条 1980.361 公里 ;县道 2372.63公里 ;乡道4476.397公里 ;村道总里程 12183.269 公里。按技术等级分 :高速公路 793.679 公里,一级公路 561.852 公里,二级公路 1930.91公里,三级公路 1255.377 公里,四级公路 16090.912 公里,等外公路 1892.28 公里。到 2022 年底,全市完成公路客运量 0.1839 亿人,同比减少 58.95%,客运周转量 11.934 亿人公里,同比减少66.81% ;完成货运量 1.4772 亿吨,同比增长 1.88%,货运周转量 337.3449 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3.65%。
【地貌】河南省在全国地貌格局中的位置,正处于第二级地貌台阶向第三级地貌台阶过渡的地带,北部的太行山和西部伏牛山,属于全国第二级地貌台阶,东部平原和西南部的南阳盆地属于全国第三级地貌台阶,而南部边境地带呈东西向展布的桐柏—大别山构成第三级地貌台阶的横向突起。驻马店市则位于全国第三级地貌台阶上,横跨南阳盆地东缘和淮北平原,分属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其地势总的特点是西高东低,西部为伏牛山、桐柏山余脉构成的低山丘陵,海拔多在300米—600米。位于泌阳县境内的白云山为最高峰,海拔983米。洪河、汝河、臻头河、泌阳河等河流均发源于西部山地。低山丘陵的外围为波状起伏的山前冲积洪积倾斜平原(岗地),由山前向平原倾斜,坡度多在5°—10°之间。东部则为开阔的淮北冲积湖积低缓平原,以1/4000—1/10000的坡降向东缓倾,最低处海拔32米。
山地面积1950平方千米,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2.9%。为豫南桐柏山向西北延伸的余脉和豫西伏牛山向东延伸的余脉,主要分布于泌阳、确山、遂平、西平等县。440多座山峰海拔多在300米—700米之间,相对高度在200米—400米之间,低矮的山峰呈岛状突出于波状起伏的丘陵之上。海拔超过500米山峰61座,超过700米的17座。其中,泌阳县白云山主峰白茅垛983米,为全市最高峰,另有泌阳县五峰山872米、确山县乐山813米、泌阳县大铜山632.6米、遂平县嵖岈山417米。
丘陵面积1642平方千米,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0.9%。海拔多在200米—400米之间,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下。主要分布在泌阳县境以及确山县的西部,遂平及西平县西南部的边缘地带亦有零星分布。由于流水的侵蚀切割,丘陵低缓起伏,或呈浑圆的丘状,或呈狭长的陵状,丘陵起伏,谷地开阔。以前丘陵地带一般森林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地瘠薄,水土流失严重,每遇山洪,沙石俱下,河道漫溢,水冲沙压良田。20世纪90年代以来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水土流失状态有所好转。
岗地(洪积平原)面积1144平方千米,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6%。坡度多在5°—10°之间,海拔一般在100米—200米之间,主要沿山麓地带分布,呈现为岗地、河流谷地相间分布的波状起伏的地貌形态。岗顶一般宽1千米—2千米,长数千米或十数千米。岗地的组成物质,靠近山前的较粗,越往下游越细。
平原面积10347平方千米,约占全市总面积的68.6%。主要分布于汝南、平舆、上蔡、新蔡、正阳5县和西平、遂平、确山3县的东部。其地势平缓,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32米—100米之间,地面平均坡降1/5000—1/8000。地表组成物质主要为亚砂土、亚黏土和灰黑色含钙质的砂姜土。由于地势低洼平缓,有些是封闭洼地,如老王坡、吴宋湖、宿鸭湖、蛟停湖等,流水不畅,成为河南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土地资源】驻马店市土壤面积1217652.2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80.64%。耕地土壤养分状况是:有机质含量偏低,缺磷少氮,一部分土壤缺钾。全市土壤有黄褐土、砂姜黑土、潮土、水稻土、黄棕壤、粗骨土、石质土7个土类。黄褐土是驻马店市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土壤面积507453.5公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41.67%。砂姜黑土是驻马店市的非地带性土壤,土壤面积397713公顷,占全市土壤总面积32.66%,其中上蔡、平舆、新蔡等县均在6万公顷以上。驻马店市潮土土壤总面积141443.6公顷,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11.62%。主要分布在洪河、汝河、泌阳河干流及其支流两岸和古河流的故道上,多呈带状延伸。以泌阳、上蔡、西平县面积最大,其他各县(区)均有分布。水稻土土壤面积12546.6公顷,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1.03%。主要分布在正阳县、确山县,泌阳县、汝南县面积较小。黄棕壤土壤面积8024.4公顷,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0.66%,主要分布在泌阳、确山、遂平等县和驿城区的低山丘陵的中下部。粗骨土类土壤面积93854.8公顷,占总土壤面积的7.71%。分布在泌阳、确山、遂平、驿城区的低山丘陵区。石质土土壤面积56616.3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4.65%。主要分布在泌阳、确山、遂平县和驿城区的石质山地上。
根据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显示,至2018年年底,全市土地总面积1364444.35公顷。其中:耕地845898.95公顷,园地2554.48公顷,林地156433.05公顷,草地28135.89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68111.92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6884.2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7609.5公顷,其他用地18816.34公顷。
根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地利用开发状况及社会经济的不同和1987年—1994年全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汇总数据,驻马店地区土地可分为4个不同类型区。一是西部低山丘陵区。位于驻马店地区西部,主要包括泌阳县全部、确山县西部和遂平、西平2县的西部地区。该区域土地特征是地貌复杂多样,土地自然属性较差。二是中部城镇、经济开发区。位于驻马店地区中部,主要包括驻马店市、遂平县中部、汝南县西部和确山县北部。该区域土地特征是建设用地比重大,城镇已具规模;科技文化较发达,工业门类较齐全;人口密度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快;农业生产条件好,矿产资源较丰富。三是北部坡洼平原区。位于驻马店地区北部和东部,主要包括西平县东部、遂平县东部、汝南县大部、平舆县和新蔡县。该区域土地特征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地结构单一。四是南部起伏平原区。位于驻马店地区南部,主要包括驻正阳县和确山县南部。该区域土地特征是人均耕地较多,农副产品商品量较大。
驻马店市土地利用多样,分布差异明显。地理位置、地貌、气候条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及人们先易后难、先开发平地后开发山地,先开发浅山后开发深山的土地利用演进过程,形成全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多样性。众多的土地利用类型在地域分布上大体呈现出耕地广泛分布于平原、岗地和洼地;园地主要分布平原、岗地和丘陵;林地则集中分布于山地的丘陵;城乡建设和交通用地以平原和岗地占绝对数量。根据1987年—1994年全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汇总数据,驻马店地区土地利用以平原为主,农业用地相对数量大;垦殖指数高,天然植被覆盖差;土地利用率高,农业后备资源有限;建设用地增加速度快,所占土地条件优越。
【山峰】驻马店市的山地为伏牛山、桐柏山余脉,海拔高度多在300米—600米之间,最高峰白云山为983米。境内海拔超过500米的山峰61座,超过700米的山峰17座。老乐山主峰海拔810米,金顶山主峰海拔609.3米,嵖岈山主峰海拔400米,铜山主峰海拔630.4米。
【河流】驻马店市东西横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东部属淮河流域,由洪汝河水系、淮河干流水系、沙颍河水系等组成,总面积13415平方千米;西部属长江流域的汉水水系,面积1680平方千米。全市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0条,其中流域面积5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洪河和汝河2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5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小洪河、臻头河、北汝河和泌阳河4条。全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39亿多立方米,径流深度257.4毫米。径流的分布趋势大体和降水一致,从西南向东北由300毫米递减至150毫米,径流系数为0.4—0.2,且汝河流域大于洪河流域,山丘区大于平原,西部大于东部,南部大于北部。径流年内变化与降水量相一致,季节变差很大,径流的60%集中在6月—9月。径流年际变化与降水量相一致,变差较大,丰水年为59.84亿立方米,平水年为31.13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为16.71亿立方米,枯水年为5.05亿立方米。市内河流天然水质良好,总硬度4度—7度,pH值7.6—8.0,适用于饮用和工农业用水。
【气候】驻马店市处在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具有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双重气候特征,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但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又决定境内容易出现干旱、暴雨和局地性的冰雹、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确山县、遂平县的西部和泌阳县东部系浅山丘陵区,由于局地气候的影响,多发山洪和暴雨。境内东部平坦低洼,降水集中时,容易发生洪涝。
驻马店境内四季特点为:春季,东亚大槽变平,低纬度副热带高压系统逐渐活跃起来,降水逐渐增多但不稳定,灾害性天气以连阴雨、大风和寒潮为主。夏季,冷空气影响势力北退,副热带高压带着西南暖湿气流西伸北抬,其边缘若与西风带低槽或低涡配合,境内将形成明显降水,暴雨、局地大风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大多出现在这个时期。在受到较强且稳定的副热带高压控制时,又容易出现高温和干旱天气。秋季,东亚大槽建立,副热带高压逐渐南退,北部冷空气逐渐加强,温度和湿度下降,降水减少。但当西风带气流较为平缓,而西南暖湿气流较强时,也会出现连阴雨天气,有时伴有大风和寒潮。冬季,东亚大槽变得深厚而且稳定,蒙古冷高压强盛并逐渐控制全市,境内盛行东北风,气候寒冷干燥,雨雪较少。
日照光能资源丰富。全市累年太阳辐射总量112—120千卡/平方厘米,为省内次高值区。其地理分布为东部高于西部。驻马店年平均日照时数介于1854.1小时—2076.8小时之间。日照时数的分布以5月为最长,2月最短。全市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42%—47%,其地理分布与日照时数相同。西平县最高,为47%;汝南县和驿城区最低,为42%。
气温:全市累年平均气温为14.8℃—15.4℃,各县区差别不大,由于局地气候的影响,上蔡县、泌阳县、西平县较低,为14.8℃—14.9℃,确山县较高,为15.4℃。全市月平均气温与年平均气温的地理分布基本一致。气温年际变化规律一般是1月—6月气温由低逐渐升高,升至7月达到高峰,7月平均气温为27.1℃—27.5℃;自8月开始逐渐降温,降至翌年1月为最低值,1月平均气温为1.0℃—1.8℃。全市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2月或12月,出现概率2月占50%。全市无霜期天数为220天—231天。
降雨:雨量比较适中。全市累年平均降水量为850毫米—980毫米,南部多于北部、西部多于东部。雨量最多的是4月—10月,集中全年降水量的82%—86%。市内降水主要特征是:一是年际变化大。由于驻马店市受季风的影响,年际降水量的波动十分明显,最多年份是最少年份降水量的2—3倍以上,如驻马店1982年降水量1791.6毫米,1966年仅400.9毫米,相差4.47倍。二是四季分配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月—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42%—52%;秋季(9月—11月)占22%—23%;春季(3月—5月)占22%—24%;冬季(12月—2月)最少占6%—8%。全市历年平均降水日数为90天—103天,其地理分布南多北少。
降雪:全市年平均降雪日数为12.7天—15.5天,西平县和正阳县最多,均为15.5天。全市最早初雪日出现在泌阳县,在1981年10月8日;西平县最早初雪日出现11月11日;其余县区均在11月8日。全市最晚降雪终日为4月15日,出现在西平县1992年。全市年平均积雪日数为9天—13天,其分布规律与降雪日数基本一致,积雪日数最多出现在西平县、平舆县和泌阳县为13天。全市历年最大积雪深度为38厘米,1989年2月23日出现在新蔡县,驿城区、正阳县出现在24日。
风:全市冬季和秋季盛行东北风,夏季以西南风为主,偏东风次之;春季则以东北风、西北风为主。全市多年平均风速为1.8米/秒—2.4米/秒。全市各县区多年月平均风速为1.4米/秒—2.8米/秒,月最大平均风速出现在3月份(新蔡为2.8米/秒),月最小平均风速出现在汝南县的8、9月份,平均风速为1.4米/秒。全市月平均风速以春季为最大达2.4米/秒,冬季次之达2.2米/秒,夏季为2.1米/秒,秋季最小为1.9米/秒。
【植物】驻马店市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植物区系组成以华北、华中植物区系为主,兼有西北、西南和东北植物区系成分。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全市有维管束植物131科、846种。其中,藤类植物12科、28种,裸子植物3科、25种,双子叶植物94科、653种,单子叶植物20科、140种。2014年,香樟被确定为驻马店市市树,紫薇被确定为驻马店市市花。
【动物】驻马店市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古北界华北区和华中区的过渡地带,动物区系成分南北种类均有,且互相渗透。动物种类近2000种,其中原生动物30余种,多孔和腔肠动物2种,扁形动物10余种,线形动物约15种,环节动物5种,软体动物12种,节肢动物1500余种,鱼类79种,两栖类10余种,爬行类30余种,鸟类200余种。因境内大部为平原,所以动物具有平原型特征,多为适应性强的广布种,特有种少,动物的种类多,但数量较少。
由于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境内可划分为3个动物亚区。
黄淮平原动物亚区:东部平原属华北动物区系的黄淮平原动物亚区,以耕作区的动物为主要特征,多为适应性很强的广布种。哺乳类以黄鼬、草兔为主,啮齿类也广泛分布,其中仓鼠、田鼠等鼠类的数量较多;鸟类以灰喜鹊为优势种,秃鼻乌鸦、喜鹊较占优势;爬行类以丽斑麻蜥、山地麻蜥为优势种,鳖较多,龟罕见,蛇主要有黄脊游蛇、赤链蛇、白条锦蛇、红点锦蛇等;两栖类数量较多,主要有中华大蟾蜍、泽蛙、北方狭口蛙等。
南阳盆地岗地平原动物亚区:泌阳西北部、西平及遂平西部为华中动物区的南阳盆地岗地平原动物亚区。虽为浅山丘陵,但森林面积较小,动物也具有平原型特征。兽类普通种有刺猬、褐家鼠、小家鼠、纹背家鼠、长尾仓鼠、短耳仓鼠、黑线姬鼠、黄鼬、草兔等;鸟类以火斑鸠、黑卷尾为突出的优势种。爬行类中鳖的分布广泛,还有乌龟、无蹼壁虎及蛇类;两栖类有中华大蟾蜍、泽蛙、金线蛙等。
大别、桐柏山地丘陵动物亚区:泌阳东南部、确山西部属于华中动物区的大别、桐柏山地丘陵动物亚区。动物组成成分显示出亚热带区系特点。两栖和爬行类的种类和数量较多,爬行类以蛇类为主;两栖类有大鲵、东方蝾螈和各种蛙类;鸟类主要代表种和经济种有白鹳、秃鹫、白冠长尾雉、画眉、杜鹃、啄木鸟、长尾山雀、黑眉燕尾等;兽类中有貉、獾、豹猫、水獭等。
【矿产】驻马店市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矿产资源总的特点是:分布矿种较多,分布广,矿床规模有大有小,大部分为非金属矿。
2022年年末,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54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5种。其中,金红石矿储量达5000万吨以上,煤已探明储量1.37亿吨,石油储量2146万吨,天然气储量4.33亿立方米。石灰岩储量5亿多吨,其中熔剂灰岩储量1.85亿吨,平均品位54.77%,占河南省总储量36%;化工灰岩储量1.75亿吨,CaO含量平均55.22%,占河南省总储量的79%,位居全省第一位;水泥灰岩储量1.5亿吨。含钾岩石勘探储量1819万吨,远景储量16.87亿吨,品位8%—11%。白云岩储量8500万吨,居全省第三位。萤石储量100多万吨,居全省第三位;矿泉水年可开采量1.5亿立方米,占全省第一位。磷矿储量1292万吨。在泌阳县境内发现的金红石矿分布长60多千米,宽500米—800米,含金红石2%—4%,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芒硝矿分布于油田一带,具大型规模,埋藏深度在900米—1200米之间,累计厚度达20米左右,估算资源量2000万吨以上。膨润土、沸石、陶土矿、花岗岩、大理石等均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特别是花岗岩品种齐全、质量好,“泌阳青”和“芝麻灰”花岗岩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
全市已开发利用的矿产有15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3种(铁矿、铜矿、锌矿),非金属矿产9种(建筑石料用灰岩、萤石、白云岩、水泥用灰岩、饰面花岗岩等)。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各类有效采矿权53个,其中大型矿山13个,中型矿山7个,小型矿山33个。全市矿业总产值为18.051172亿元。2020年度全市共公开出让采矿权9宗,其中建筑用灰岩采矿权2宗、建筑用页岩采矿权2宗、饰面用花岗岩采矿权3宗、机制砂采矿权2宗,矿产资源出让收益达47.8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