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泌阳县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建筑、戏剧、曲艺、书画、文化娱乐及宗教信仰活动等。在思想方面则以歌颂圣功王道,旌表忠孝贞烈,宣扬因果报应等为主要内容。民国中、后期县城内有民众教育馆、《泌阳民报》社等文化设施,乡间文化发达地方有一些由青年学生发起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表演,但由于崇儒、崇神和崇洋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占据统治地位,其文艺形式与思想内容均带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征,反对封建主义的文艺为数不多。建国后,党和政府重视文化建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及“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文化艺术事业迅猛发展。50年代,文化馆、剧院、剧团、报社、广播站、新华书店、档案馆等设施先后建成,通讯报道、文艺创作日益活跃。70年代,广播、文艺创作、图书发行及阅览又有发展,收音机已在城乡普及,电影和各种文艺表演遍及城乡,电视事业有所发展。到1987年,全县有电影放映队120多个,职业和业余剧团30多个,影剧院20多个。县有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宫,乡镇有文化站。县电视差转台、调频广播电台和各乡镇广播放大站形成空中覆盖网。文艺创作、通讯报道、文艺表演呈群芳斗艳景况。图书发行、编史修志、民间文学艺术挖掘整理、文物保护、档案管理利用等均有显著成效。人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第一章 机 构
第一节 文 化
1949年10月县人民政府设立文教科,文化工作由该科主管。1956年县人民委员会设文化科,主管文化系统业务工作。1958年初撤销文、教两科,成立文教局。1958年10月泌阳人民公社下设文教卫生部,行使原文化、教育、卫生三个系统的领导权。1959年3月撤销文教卫生部,复建文教局。1967年成立泌阳县革命委员会,下设文教卫生组,1970年成立泌阳县革命委员会文卫局。1972年撤销文卫局,复设文教局。1981年成立泌阳县文化局,1987年局内设有办公室、人事股、艺术股和文化股,下辖文化馆、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县曲剧团和人民影剧院4个直属单位。
第二节 广播电视
1951年建泌阳县收音站,隶属中共泌阳县委宣传部。1956年收音站扩建为泌阳县人民广播站,隶属关系未变。1981年成立泌阳县广播事业局,至1984年更名为泌阳县广播电视局。1987年局内设办公室、事业股、宣传股和音像管理股,下辖县人民广播站和县电视转播台两个直属单位。
第三节 档 案
1958年始建泌阳县档案馆。1959年建立泌阳县档案科,科、馆合署办公。1962年撤销档案科,保留档案馆。1979年建立泌阳县档案局。1987年局内设办公室和业务指导股,下辖泌阳县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