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 计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1992年,全区统计系统采取有力措施,狠抓统计数据质量,促进了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实行数据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了进一步完善数据质量监控机制,地区统计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以主抓业务的副局长为副组长的“数据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意见》,提出具体措施,提高数据质量。一是层层建立统计数据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并与工作人员的奖惩、升降和职称评定直接挂钩;二是定期开展数据质量检查;三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与报表数据对照,判定真伪;四是建立定期考核通报制度。
(二)对主要统计数据进行科学评估。各级统计部门把数据质量评估方法运用于统计工作实际,具体做法。一是确定评估内容,将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工农业发展速度、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农作物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等重要数据作为评估的土要内容。二是按照科学的操作方法评估。即利用专业报表资料,部门资料与历史统计资料进行纵横对比;利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等统计调查方法的综合对比,进行相互验证,征求各级领导意见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相结合,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把握发展趋势。
通过采取多种手段,狠抓统计数据质量,确保全区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的进一步提高。1992年,统计数据的准确度在95%以上。 (马书清)
【开展统计咨询】1992年,全区各级统计部门,增强参与意识,积极进行统计分析,开展统计咨询,取得了较好效果。(一)加强进度分析研究。一是建立分析研究制度,地区统计局印发了《关于建立经济运行状况月分析例会的通知》,规定每月的八日为分析例会,全面分析,上月经济运行状况,并形成分析报告;同时,做到月有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季有分述,半年有综述,全年有总述和预测;二是建立骨干队伍。地区统计局各业务科室都明确专人从事统计分析,重要分析报告,实行领导把关,数据质量监控领导小组讨论定稿;三是把统计分析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工作目标的主要考核内容和评奖评先的主要条件。(二)围绕中心工作做好分析研究,地、县党政领导部门每逢重大决策和召开经济会议前,地、县统计部门都能及时提供有关统计资料,并就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定期向主要领导汇报,搞好咨询服务。本年度,地区统计局撰写统计分析报告113篇,被地委、行署采用68篇,采用率60%。县市统计局撰写分析报告846篇,采用率为44.2%。地区统计局《从农副产品市场发育看我区农业的发展》一文,得到行署专员杨金亮的高度评价。(马书清)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初步建立】1992年,驻马店地区制订了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初步方案。地区统计局举办了两期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有地、县统计部门工作人员、部门统计工作人员和基层单位统计人员共200余人。开展了工业、农业等产业的增加值统计工作,这些都标志着全区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框架初步建立。(马书清)
【圆满完成第四次入口普查任务】1992年,驻马店地区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有关表、卡、资料全部移送到省统计局。同时,《驻马店地区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交付印刷。至此,全区第四次人口普查工作任务园满完成。(马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