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
【农民收人】1991年,驻马店地区农业严重受灾,农民收入锐减,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22元。1992年,全区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增加农业投入,大力发展生产,农业获得较好收成,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2元,比受灾严重的1991年增长43.93%,比历史最好水平的1990年增长2.9%,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收入有以下特点:
(―)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大幅度增加。作为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的农民家庭经营收入,1992年人均达705.17元,占人均总收入的93%;较上年增长33.57%。按产业结构划分:第一产业人均收入610.21元,较上年增长32.23%。1.人均种植业收入达473.76元,较上年增长39.02%,但较1990年下降2.34%。其中粮食作物收入下降12.98%,由于非粮作物收入大幅度增加,人均较1990年增加34.45元,大大降低了种植业的下降幅度。2.人均林业收入3.49元,较上年增长26.45%。3.牧业收入仅次于种植业收入居第二位,人均达128.3元,增长13.21%。第二产业人均收入12.83元,增长82.76%。第三产业人均收入82.13元,增长49.70%。其中人均生产性劳务收入达56.61元,增长64.18%。
(二)种植业收入比重逐年下降、生产性劳务收入逐年增加。1992年种植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62.52%,1991年为64.58%,1990年为67.14%,呈逐年下降趋势。1992年生产性劳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7.4%,1991年为6.02%,1990年为4.8%,呈逐年增长趋势。随着农民商品意识的增强,农民逐渐从传统的农业中冲出来,奔向第二、第三产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收入。
(三)农民人均纯收入极不平衡。低于全区人均纯收入水平的有五个县,其中有三个县人均纯收入不足400元,最高的驻马店市比最低的新蔡县高出近一倍。收入低的平舆和新蔡增长幅度较大,分别较上年增长86.6%和117.28%。全区农民有4.02%人均纯收入不足200元,而超过1000元以上的户占2.06%以上,农民收入悬殊太大。
(四)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增加。1992年人均家庭经营费用支出211.82元,较上年增长14.73%。主要由于1991年受灾严重,1992年夏秋又两季受灾,农民急需增加农业投资,仅人均农业生产费用支出就高达146.9元,较上年增长19.52%。
(五)上交集体承包任务增加。1991年全区农业受灾严重,一些该交的提留和摊派没有能力上交,交集体承包任务锐减,1992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创历史最好水平,上年所欠数目由1992年补齐,故人均上交集体承包任务高达45.28元,为受灾严重的1991年人均纯收入的14.1%,较上年增长63.35%。
(六)贫困线以下农户比重减少。人均纯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农户由上年的50.30%下降到19. 59%。其中200元以下的由上年的25.3%下降到4.02%,减少721个百分点。(梅立富)
【农民生活水平】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表明:1992年全区农民人均消费支出418.84元,比上年增加31.36元,增长8.1%。其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0.03元,增加27.5元,增长7.8%。消费项目仍是吃、穿、住、用、烧等。农民生活消费呈以下几个特点:
(一)膳食结构有所调整,并日渐合理。1992年农民人均用于购买食品支出为248.58元,较上年增长11.68%。其中:农民人均主食支出141.53元,增长17.08%;人均副食支出71.05元,增长7.74%。在消费结构上,粗粮消费下降,细粮、肉禽、蛋类等高营养食品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农民膳食结构渐趋合理。
(二)衣着逐步趋向成品化,1992年农民为了尽快恢复生产,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农业投入上,衣着支出受到限制。1992年全区农民人均衣着支出33.93元,较上年下降3.17%。衣着消费逐渐趋向方便、舒适、成品化;农村姑娘穿戴已与城市姑娘差别不大。
(三)用品趋向中、高档。1992年农民人均用品支出40.46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占生活消费支出的9.7%,仅次于食品支出,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全面增长,消费档次趋高。由于部分耐用消费品受农村电力、自来水等条件的限制,近期还不能大量进入农家。1992年末百户农民家庭拥有缝纫机54.54架、钟表25.57只、洗衣机1.3台、大型家具154.95件、收音机64.02台、电视机27.53台和收录机7.32台,分别较上年末增长4.68%、24.73%、3.3倍、6.86%、21.02%、34.95%和20%。
(四)住房宽敞、坚固,逐步向城市看齐。农民由于受“存钱不如存物,存物不如建房”思想的影响,建房热降而不冷。1992年农民人均年末使用房屋面积达16.35平方米,较上年増长2.1%,人均生活住房面积12.87平方米,增长0.7%。说明农民新建生活用房速度放慢,生产用房速度加快。住房逐渐向坚固、实用、美观过渡。1992年砖木和钢筋混凝上房屋面积占总面积的83.4%,少数富裕农民建房仿城市建筑成套住房,室内开始注重装修。
(五)智力投资大幅度增加。随着“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农民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在智力投资上已舍得花钱,1992年农民人均文化服务支出17.33元,较上年增长18.62%。其中:农民参加社会自办的各级短期致富培训班人均培训费1.92元,较上年增长3.6倍;6〜17岁学龄人口人均学杂费57.51元,较上年增长18.6%。学生在校率与上年基本持平,新一代的文盲、半文盲正逐年减少,农民整体文化素质逐步提高。 (梅立富)
【城镇居民生活】1992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区城镇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繁荣、物价比较稳定,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费结构日趋合理,消费内容丰富多彩。据对全区230户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抽样调查表明:
(一)生活费收入稳步增长。1992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1225.46元,较上年增长9.3%。其中:全民职工人均生活费收入1906.65元,较上年增长17.5%,集体职工人均生活费收入1456.54元,较上年增长21.20%;个体经营者人均收入1829.15元,较上年增长36.6%.居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职工的津贴和补贴增长幅度较大。由于粮食、能源等补贴的增加,全民职工人均津贴和补助为438.68元,比上年增长112.94%;集体职工人均津貼和补助为215.47元,较上年增长112.4%。二是职工从单位得到的收入增加。全民、集体职工人均从单位得到收入为203.51元,较上年增长12.5%,三是奖金增加。人均奖金300元,较上年增长10.9%。四是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人均27.37元,较上年增长177.59%,五是居民转移性收入增加。人均为142.89元,较上年增长39.36%。
(二)生活消费结构渐趋合理。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也相应提高,消费结构日趋合理,消费内容丰富多彩。1992年人均生活费收入5.72元;较上年增长10.5%;生活消费增长幅度高于生活收入增长幅度一个多百分点(主要是个别企业效益较低,居民收入减少,动用储蓄所致)。生活消费呈以下特点:一是食品消费重营养、讲质量。1992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食品支出659.2元,较上年增长4.04%。其中:人均主食支出为149.9元,增长42.6%;人均油脂支出为22.27元,增长16.7%;肉禽及其制品人均支出为138.93元,增长3.5%;人均烟、酒、茶支出为105.85元,较上年减少6.18元,下降5.5%;人均蛋类支出为41.34元,增长14.2%。二是衣着赶时髦、讲时尚。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94.44元,增长3.38%。穿衣向成品化过渡,户均购成衣14件,较上年增长40.6%。不仅年轻人穿衣赶潮流,有些中、老年人也开始讲究修饰打扮了。突出线条美的高弹力健美裤,老、中、青女性人均一条有余。三是购、建房支出大增,1992年居民人均购房支出为25.5元,较上年增长1.8倍。已有25.7%的住户拥有自己的住房。51.7%的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14平方米。部分居民开始装修、美化住室。墙壁喷塑或贴宝丽板,地板铺瓷砖、地毯,安装吊灯、壁灯、吸顶灯、彩灯,正悄然兴起。四是消费结构渐趋合理。1992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食品支出比重下降3.34个百分点;衣着支出比重下降1.09个百分点;用品支出比重上升0.66个百分点;娱乐、文教支出比重上升1.57个百分点;居住支出比重增加1.24个百分点;杂项商品支出比重增加1.6个百分点。消费顺序同上年一样,仍是吃、穿、娱乐、文教、用、住。五是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大幅度增加。1992年城镇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支出达104.73元,首次突破100元,较上年增长35.45%。其中:教育支出增长31.9%,文化娱乐支出增长57%。1992年每百户购置电视机3.04台,其中彩电2.17台;购置游戏机2.61台。六是购置耐用消费品支出猛增。1992年城镇居民耐用消费品人均支出77.53元,增长37.03%,自行车开始由普通型号向山地车、变速车、赛车等多种型号发展。1992年每百户购自行车10.87辆,每辆价格为649.7元。每百户购电风扇11.3台,购电冰箱、电冰柜3.04台。七是个人消费热风骤起。戴金挂银的人越来越多。1992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金银珠宝首饰支出比上年增长57.3%。八是送礼之风越刮越猛。1992年城镇居民人均赠送支出高达109.84元,占人均生活费收入的9%,比上年增长36.5%,大大超过居民收入、消费的增长速度,呈畸形增长。这充分反映近几年“人情风”越刮越猛,“送礼风”越禁越大,给城镇居民生活带来不少麻烦。(梅立富)
【城镇居民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与消费趋势】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髙,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进一步增加,消费档次有所提高,新一代消费品逐步进入城镇居民家庭。1992年城镇居民人均耐用消费品支出为77.53元,较上年增长37.03%。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及消费趋势呈以下几点变化:
(一)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品增长速度较快。1992年城镇每百户居民拥有电视机高达98.6台,较上年增长15.5%;每百户拥有普通录音机33台,增长26.4%;每百户拥有照相机8.3架,增长23.9%;每百户拥有中高档乐器3.5件,增长25%;每百户拥有组合音响1.3台,增长160%。充分显示城镇居民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注重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二)普通耐用消费品增长幅度较大,消费结构有所调整。由于驻马店地区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还不高,高档耐用消费品不能普及,因此,普通耐用消费品有增无减,而且幅度较大。每百户拥有自行车205.7辆,较上年增长8.6%,并由普通型号逐步向山地车、变速车、赛车型号转化,1992年每百户购自行车10.87辆,平均每辆价格为649.7元,逐步更新换代。每百户拥有电风扇187台,增长9.7%;每百户拥有缝纫机57.4架,增长13.7%;每百户拥有洗衣机78.7台,增长2.6%;沙发、大衣柜、写字台等普通耐用消费品都在不同程度的增加。
(三)部分高档消费品逐步进入普通居民家庭。由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差异较大,富裕起来的居民开始购买高档消费品,1992年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摩托车2.6辆,较上年增长18.2%;百户居民拥有空调从上年的零到1992年的0.9台;组合音响和照相设备也大幅度的增长。(梅立富)
257图
258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