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
综 述
【科技体制改革】 1997年,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新机制逐步形成,出现了一批科技企业或企业集团。民营科技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农村技术市场活跃,在农村发展了以技农贸、技工贸一体化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网络。农业技术承包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全区在国有和民营科研机构改革方面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在所有制实现形式上搞好产权改革,部分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开始试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壮大科研开发能力,激发科研潜能。二是改革分配结构和方式,以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利益分配,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鼓励一部分人通过智力劳动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先富起来。三是加强和完善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工作,促进科研单位技术、人才、资金的有效集成,培植了一批科技企业和企业集团,同时为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兼并企业或转化企业奠定了基础。(王恂)
【技术市场】 1997年,在全区开展《技术合同法》等技术市场法规宣传活动,组织了以农村技术市场为重点的技术市场执法检查工作,加强对全区技术市场的规范化管理,积极培育技贸机构及民营科技企业,全区技贸机构由820家发展到96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31万元;民营科技企业由108家发展到139家,产值由2.4亿元增长到3.37亿元,年创利2748元,产值超千万元的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8家。(王恂)
【科学技术普及】 1997年,地委、行署出台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多次召开科普工作联席办公会议,明确了全区科普工作为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一是开展了汝南、新蔡两个科普工作试点县和21个科普试点乡(镇)创建活动,全区组织各类科技下乡活动5928人次,举办科普宣传栏1016个,电视科普讲座376次,放映科技录像带353盘,组织科技集市活动123次。二是强化科技培训,在总结西平县科技培训工作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区科技培训计划》,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指导。重点抓了全区5个贫困县、36个贫困乡和268个贫困村的科技培训工作,加大了科技扶贫力度。与地委组织部配合,在苏州农村干部管理学院对50名科技副乡(镇)长进行了业务培训,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666次,组织省、地专家讲课95场次,培训各类人才9l万人次。(王恂)
【专利工作】 一是全年全区专利授权、公开、公告38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18项,外观设计8项。二是为提高全社会的专利意识,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行为,在全区开展了商品流通领域中打击假冒专利行为的活动,严肃、认真地查处了专利侵权案件,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受理仿制侵权案一件,对侵权人的侵权行为进行了处理,保护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三是抓好专利试点市的认定工作,成立了专利管理办公室,推动了专利项目的实施。驻马店市实施专利项目15项,出现了一批专利工作成绩较显著的企业。四是在全区确定了6个专利试点企业:上蔡东岸机械厂、西平电业公司机电设备造厂、正阳磷肥厂等。在企业中建立专利办事机构,提高了企业职工的专利意识,对积极实施专利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王恂)
【科技工作先进县、科技示范乡(镇)活动】 在省、地科委的具体指导下,汝南、平舆、新蔡、正阳、泌阳5县加大了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工作力度,加强了对科技兴县工作的领导,强化科技意识,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加强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整体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顺利通过国家科委组织的专家团达标验收,全区科技创先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1997年共有25个乡(镇)通过了达标验收,科技示范乡(镇)工农业总产值均比上年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收人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0%以上。(王恂)
【创优争先活动】1997年,在全区科委系统继续开展了“学先进、比进步、上档次、创业绩”活动。地区科委对各县(市)科委和机关各科室实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自上面下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下发了《1997年全区科技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对县(市)科委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及奖励办法》及其《考评细则》,并按照责任目标和《考评细则》,跟踪检查、评出西平县等5个单位为1997年度全区科委工作达标先进单位,泌阳县、确山县科委等12个单位为达标单位,苗得海等43位同志为全区科技工作先进工作者。(王恂)
科教兴区战略
【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 按照行署总体部署,地区科委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一是贯彻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法》,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建设综合试点工作。1997年在全区组织了《科技成果转化法》宣传活动,重点抓了一县三乡(泌阳县、上蔡东洪乡、西平二郎乡、遂平和兴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试点工作。同时,在正阳皮店乡开展了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建设综合试点工作,各类科技体系建成后,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有效解决农业技术“棚架”问题。二是重点组织推广了91项地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全区依靠科技推广新增产值25亿元。其中泌阳县组织推广的“袋料套膜香菇栽培技术”,解决了多年来香菇生产难以解决的杂菌感染技术难题。该项技术的全面应用,使香菇纯菌率达98%以上,优质花菇率达90%以上,效益提高30%以上。上蔡县组织推广的“棉花、西瓜、花生、蔬菜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每亩产值达3668元,比常规种植方式增长4倍。西平县组织推广了选用良种、配方施肥、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病虫害防治、化学除草等先进技术。全县小麦平均亩产达350公斤,较上年增产27公斤。由地区科委立项、泌阳宋家场水库承担的“太湖大银鱼北移养殖试验研究”,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南鱼北养取得了成功,1997年创产值80万元,实现利税64.6万元。三是在全区组织推广了正阳、汝南、平舆3县实行农业科技承包的典型经验,以温棚农业、间作套种、规模养殖等技术为突破口,带动了全区技术承包工作的全面展开。地区科委农作物新品种展示中心与正阳县寒冻镇袁楼村达成协议,对该村334亩小麦实行连片技术承包,平均单产达到44公斤,比非承包田每亩高75~100公斤,有ll户地块亩产超千斤。为了推进农业技术承包,地区科委及时总结典型经验,撰写调查报告,分别在《行署工作研究》、《驻马店日报》上刊发。(王恂)
【科技兴农】 一是实施主要粮食及经济作物“一优双高”开发示范工程。在全区建立了小麦、玉米、油菜、花生、大豆、棉花、烟草等作物万亩示范基地,取得了明显效果。正阳县3万亩大豆示范基地,平均单产185公斤,较示范区外增产43公斤。西平县组织实施“玉米高产百千万工程”,示范田10130亩,平均亩产460公斤;示范田2072亩,平均亩产523公斤;示范田277亩,平均亩产633公斤。二是实施了农业产业化示范工程。重点抓了泌阳香菇、汝南温棚、上蔡桑蚕等产业化示范项目。泌阳县建立了食用菌研究所、食用菌培训学校、38个香菇种制作销售分公司和56个香菇原料加工厂,形成了开发、推广、经营齐备的“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格局,香菇年产值达6.5亿元,成为“全国香菇第二大县”,香菇质量达到全国第一。汝南县以“四种四收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温棚农业,1997年全县温棚总数达1.3万多座,年产值突破1亿元。三是实施了肉牛集约化饲养及综合技术开发示范工程。泌阳县羊册,杨家集建立了3万头的规模饲养基地;正阳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6%。四是加快了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把亚世达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列为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全省八大高效农业试验示范园区之一,投资1000万元,其中省投科技开发基金75万元。第一期工程1997年7月竣工,已初步建成了集自动测试、自动控制和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样板。该园区1997年生产新鲜蔬菜100万公斤,实现产值1000万元,成为全区技术培训基地和高科技农业的辐射源。带动周围4县1市1300多户农民,形成了万亩开发区示范规模。(王恂)
【科技兴工】 一是组织实施科技企业示范工程。在巩固已认定的8家高新技术产业、20个高新技术产品、23家科技企业的基础上,1997年华中正大饲料有限公司被省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逆变式多功能弧焊机等5个产品被定为高新技术产品;驻马店市喷灌机厂等9个企业被认定为科技企业;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14.2亿元。二是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l997年选择了地区制药厂等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企业,组织论证、制定技术创新规划,积极引导试点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和市场、科研、生产一体化的技术创新机制保障体系,增加了企业对新产品、新技术的自我开发能力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为国有企业树立了技术创新的样板。三是组织实施科技新星示范工程。对已认定的泌阳县长兴实业公司和驻马店市化工厂等5家科技新星工程试点企业,组织专家对其产品结构、生产工艺、管理方法进行研究和分类指导,引导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为全区依靠科技发展乡镇企业树立了典型。四是加强4个研究开发中心建设。帮助中心制订研究开发规划,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供技术信息,进一步提高了技术研究开发能力。1997年中心试制开发新产品18个,已投入生产,为企业发展增强了后劲。(王恂)
科技计划
【科技计划项目安排】1997年,科技计划安排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科技事业,壮大科技实力;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突出科技先导性和示范性”四个原则,围绕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安排并组织了实施了100项科技计划项目,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34项,地级64项。(王恂)
【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实施】1997年,全区争取拨款和贷款6678万元,开发性项目年新增产值8.2亿元,利税1.2亿元,社会经济效益4.8亿元。重点实施的12项国家、省、地重大项目成效比较明显。国家级火炬项目“氟罗沙星原料及其制剂”争取国家科技开发贷款15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新增产值l.5亿元,新增利税2380万元。地区塑料设备厂承担的省级攻关项目“Pw—3000硬质平网机组”,技术水平先进,填补了国内空白。省级火炬计划项目“逆变式弧焊机”,由驻马店市双宝电子研究所承担,该产品完成后新增值2185万元,利税1140万元。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方面,先后育出芝麻、大麦、大豆、玉米、花生等17个有苗头的新品系,其中3个进行了省区试,芝麻新品系平芝9201在省区试中连续两年居第一位,玉米新品系驻单602在省区试中比对照增产17%。(王恂)
270图
271图
272图
273图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推广】 1997年,全区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坚持普及农林、畜牧、水利、机械等先进实用技术。一是促进主要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的“一优双高”技术开发,加速实施全区农业良种产业化示范工程,在全区建立了一批小麦、大豆、玉米、花生、芝麻、棉花等作物示范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取得一定成效。如正阳县实施推广3万亩大豆示范基地,平均单产185公斤,试种推广大豆新品种“中豆19”、“中豆20”,使全县大豆生产良种化,建立种子示范户,直接把种子、技术送到农民手中。汝南县着力抓好“百、千、万”示范工程,搞百亩攻关2个,千亩示范3个,万亩开发区2个,采取良种良法,合理配方施肥,全年仅玉米单项万亩开发平均亩产437公斤,比示范区外增加35公斤,增产率9%。上蔡县实施推广小麦新品种“豫麦4l”栽培新技术,全年全县新增产值2880万元,获利税2150万元。遂平县实施农业合理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全县5000多个土壤样点的养分含量及分配情况,按照农作物不同营养物质需求情况进行合理调配,全县统一行动,采取基地加农户,测土——配方——供肥——条龙服务,全县小麦较上年增产20.9%,新增产值2400万元,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二是实施肉牛集约化饲养及综合技术开发示范工程。在泌阳、新蔡建立了一批肉牛集约化饲养基地,推广生物蛋白饲料、氮化饲料和肉牛增重剂等先进适用技术成果,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畜牧业效益。如泌阳县羊册、杨家集建立了2万头肉牛养殖基地,通过用法国夏洛来冻精颗粒对南阳黄牛进行导血改良,同性同龄肉牛增重160公斤,每头增加效益400元。三是建立高技农业示范园,使其成为技术培训基地和高科技农业的辐射源,并列入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四是推广了一批农牧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如正阳种猪场“杜洛克“新品种选育;上蔡推广“棉花、西瓜、花生、蔬菜间作套种,集约化种植高产、优质、高效益栽培技术”,实现亩产值3668元,全县推广14万亩,纯经济效益46023万元;在全区推广的由汝南县园艺人员研究开发的“无滴膜日光温室四茬四收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实现了多茬口、多品种、高效益的温室蔬菜生产,亩产值一般在1.4万元以上,最高达2.65万元。(王恂)
【科技成果评审与奖励】1997年,完成了1996年度地区科技进步奖的申报、评审、奖励工作,评奖238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6项,二等奖168项,三等奖33项。向省推荐科技成果21项,其中获省奖6项。同时参加了全国第十届,全省第九届发明展览会,获省优秀组团奖,受到大会表彰,获金奖9项,银奖3项,签定意向合同94项,成交额1200万元。(王恂)
274图
275图
276图
277图
278图
279图
280图
281图
282图
283图
284图
285图
科协工作
【科普宣传】 1997年,全区科协系统举办科普宣传月(周)、科普宣传一条街等大型宣传活动累计23次,展出科普知识版面826块(次);送科技下乡228次,发放科技资料、科技图书、科技明白纸29.45万册(份),受教育者32.5万人;组织科技报告会281场,听众4.97万人。科普宣传表现出党委重视、精心组织、力度大、声势高的特点。正阳县委下发了《成立正阳县科技下乡讲师团的通知》,组织28名专家,分成4个专业组,到全县22个乡办班讲课,播放录像,田间指导,受教育者2万多人。西平县科协会同科委、农牧局、宣传部,组织专家60人,出动6辆科普宣传车,深入3个重点乡送科技,散发科技资料1500份。(徐翠英)
【实用技术培训】 1997年,全区科协系统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053期,发放各类教材31万册(份)。参加实用技术培训25.75万人次,其中上大课式的短培训24.14万人次,中长班1.47万人次,系统班1400人次。各级科协与党委组织部门联合培训农村党员、干部7.64万人次,其中成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农村党员、干部达5028人。(徐翠英)
【科普示范基地建设】 1997年,全区科协系统把建立科普示范基地作为向农民辐射实用技术的重要手段。全年全区种植示范基地面积8.52万亩,示范品种主要有花生、烟、小麦、油莱、玉米、蔬菜、果树等13个品种,给农民增加效益536.5万元;养殖示范基地12个,主要品种有牛、羊、鸡、猪,年末存栏和已出栏数累计达42.9万头(只),新增效益1528.8万元;农副产品加工基地5个,年总产值98万元,实现利税13.9万元。这些示范基地的建立,不仅给集体、农民增加了收入,而且通过良种引进,新技术推广。起到了很好的科技示范作用。(徐翠英)
【实施“金桥工成”项目】 1997年,全区被省科协列入实施“金桥工程”项目的有10项。其中确山3项,上蔡3项,平舆2项,西平1项,地区1项。自1993年全区实施“金桥工程”项目以来,出现了一些成效显著的项目,在1997年省科协“五大”会议上。平舆县科协《甲鱼快速养殖及人工孵化》获省三等奖;上蔡县科协《抗虫棉引进开发》获省表彰奖;平舆县科协获省优秀组织单位三等奖;平舆县王全录获省优秀组织者奖;上蔡县科协《玉米笋系列开发》获省优秀科技建议二等奖。(徐翠英)
【科普组织网络建设】 一是县乡科协组织健全。全区10个县市都保持着独立建制的科协组织,并有所属二级机构青少年活动中心5个、科技咨询中心6个。全区192个乡(镇)全都建立健全了乡(镇)科协组织,县、市委组织部正式任命了乡(镇)科协主席和副主席,还设有一名专职秘书。二是农研会蓬勃发展。全区有各类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686个,拥有会员4.48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16个、1.5万人。三是奔小康科普示范乡、村、户建设加快。止1997年底,全区有10个乡(镇)、40个村、8390个科技示范户达标。全区科普示范乡、村达标总数占全省的1/5,居全省第一位。上蔡县委、县政府批转了县科协、科委《关于在全县开展科普示范乡、村、户建设活动的建议报告》,并且列入各乡、镇的综合目标管理,设立科普工作单项奖。汝南县委、县政府决定:县科协开展的“奔小康科普示范乡、村建设”活动,达标的科普示范乡、村与县科委开展的“科技先进乡、村评先”活动同样待遇,均奖励6000元,促进了各乡(镇)争建科普示范乡的积极性、主动性。(徐翠英)
【企业科协建设和“讲理想、比贡献”活动】 企业科协建设和“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是中国科协、国家经贸委联合开展的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举措,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1997年,地区科协、地区经贸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驻马店地区企业科协工作的意见》,加快在中小型企业、乡镇企业中科协组织建设步伐。全区已有25个企业建立了企业科协,拥有工程技术人员798人,企业科协专职干部10人,兼职干部38人。据统计,止1997年,企业科协参与科技立项375项,实际完成了3ll项,组织技术攻关2852项,推广技术项目63项,技术论证项目261项,产生经济效益975万元;提合理化建议814条,被采纳实施487条,产生经济效益673万元;开展技术培训12次,参加5173人次;组织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51次,参加713人次,提交科技论文156篇。 (徐翠英)
【青少年科技活动】 1997年,全区组织青少年科技夏令营6次,共参加营员456人。驻马店市科协举办了全区首次“97暑假回乡大学生科技夏令营”,参加大学生35人。先后进行了参观现代化企业和革命圣地、自行车拉力赛、到确山驻军靶场打靶等活动。5月4日,全区科协系统组织了“五四科技传播月”活动。地、市科协联合组织驻市中学生160人,参观了一些企业和科研所的现代化设备、生产情况,观看了现代科技录像片。5月14~20日,在全区科协系统开展了“消除碘缺乏病科普宣传周”活动,确山县科协与县盐业公司先后在城郊4个乡进行了宣传,展出版面数十块(幅),参观者3000多人。各县市科协还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了以“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珍惜生命之水”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受教育者2000余人。在青少年“五小”(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小改革、小实验)活动中,确山县一高学生邢科威,一年中发明了“安全创茧刀”、“离合式路灯支架”和“磁性黑板装置及其专用笔和板擦”在省科协组织的“五小”活动评比中,获得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地区卫校学生张旭撰写的科学小论文《洁净室的湿度测量与调节》在全国刊物上发表。(徐翠英)
【学术交流】 1997年度全区参加国内学术交流203次,参加456人,提交论文396篇。驻马店市科协根据国企改革中的问题举办了“科技兴工”研讨会,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撰写论文参加研讨。正阳县科协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发展支柱产业,召开了有关专家和企业参加的“豫南地区养猪技术研讨会”,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好评。地区农机学会选定20个研讨项目,发动科技工作者写论文、提建议,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地区医药卫生学会先后组织召开了全区性肛肠专科学术会、儿科学术会、妇产专科学术会、护理专科学术会、中医药学术会,促进了全区医药卫生学科的发展。地区公路学会针对区内公路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召开了QC攻关和学术研讨会。(徐翠英)
【咨询服务】 1997年,全区科协系统咨询服务在为企业科技进步上发挥作用。驻马店市科协在全市27个学会全部建立了科技咨询服务部,并以市科协咨询中心为枢纽,形成了全市学会咨询网络。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会的自身实力,全年通过咨询服务收入300万元。(徐翠英)
【青年科技奖评选及全区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 1997年,以科协为主,会同组织部、人事局,首次进行了全区青年科技奖的评审、表彰工作,有50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受到表彰。在科技界乃至全社会产生良好影响。由地区科协、地区人事局、地区科委组织开展了全区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工作,共有47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25篇、三等奖9篇,对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并给予通报嘉奖。(徐翠英)
【学会整顿工作】 1997年,按照上级精神。进行了科协所属学会的清理整顿工作。通过清理整顿,进一步加强了学会组织建设,增强了学会自身活力;同时也加大了组织协调力度,理顺了业务主管部门与学会挂靠单位,注册登记机关的关系,有9个学会进行了换届选举。1997年又成立了地区计量协会,地区建材冶金工业协会、地区烟草学会3个新学会,使科协系统的学会学科更加齐全。(徐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