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工作概况】1997年,群众文化工作在创建文化建设先进县、文化下乡、阵地活动、文艺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一是地委、行署办公室转发《关于深入开展创建文化建设先进县活动的意见》之后,全区各县(市)都认真贯彻落实。汝南县把创建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责任目标,改善县城文化设施,加大对文化馆、影剧院、图书馆建设的投入,在5月23日的省文化工作会上,荣获河南省文化建设先进县称号。西平县制订了《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使创建工作具有可操作性,硬件、软件一齐抓,成效显著,已被推荐给省文化厅评审领导小组,等待验收。 二是在省文化厅组织的创百强文化站活动中,地区狠抓基层,多次督促检查,努力巩固提高乡镇文化站(中心)的建设。西平县把开展创建文化建设先进乡(镇)活动列入乡(镇)责任目标管理,加大了工作力度。确山县文化局将有关人员分片包干,深入多镇文化站进行业务辅导,促进了文化站的恢复和发展。汝南县抽调业务骨干,协助文化站争取资金,添置器材和图书,推动文化站建设迈上新台阶。泌阳县在全县推行“三站合一”的管理体制改革,效果良好。地区申报的第二批11个文化站,经省评审领导小组检查验收,汝南县金铺乡、韩庄乡、板店多、留盆乡和泌阳县老河乡共5个文化站达到标准,于5月14日被省文化厅公布为百强文化站,至此,全区的省百强文化站已达13个,占全省110个的近1/8。三是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春节期间,地、县(市)都组织了大型团拜晚会。驻马店市的民间艺术汇演长达25天,共有30多支代表队轮流上街,表演了21种形式的各类节目26个,先后出动彩车900辆次;在人民广场组织戏剧公演5天,每天演2场,观众20万人次,汝南举办了18个乡镇参加的国乐大赛和民间文艺调演,组织了谜语有奖竞猜和应对春联活动。上蔡的省、地书协会员和县领导为群众义写春联l000余幅。尤其是西平的业余剧团汇演,各乡镇全部组团参赛,在12天时间里,演出2l场共20个剧目,观众3万人次。地区主办了企业文艺汇演,全区18支代表队演出节目l58个。“三八”、“五一”、“七一”、“十一”期间,地、县、乡各级组织大型文艺演出80台。还协助举办了公交系统、邮电系统、残联、电业系统、大专院校文艺汇演及医药系统卡拉OK大赛等,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四是阵地活动常抓不懈。各县市文化馆、图书馆紧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定期出宣传橱窗、黑板报、活动版面及举办各类展览、培训班等。确山县全年办美术、舞蹈培训班8期,培训365人次,办宣传橱窗lO期、黑板报5期,宣传版面7期。驻马店市举办舞蹈、音乐、美术、书法等培训班24期,培训文艺骨干800人次。全区各县(市)图书馆编印《信息资料》、《科技信息》152期。西平县开展了“百万书库”捐资捐书活动,收到个人捐款1.6万元,捐书3.3万册;县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8万人次,新办借书证500多个,举办读书园地6期,提供致富信息680条。驻马店市图书馆编印《综合信息》、《决策参考》24期,提供信息4200条。五是文化下乡活动有声有色。全区共演出戏剧2700场,放映电影2430场,组织图书下乡51次。确山县图书馆成立了科技下乡服务队,向农民赠送科技图书2500多册,为l60多户专业户送书上门,将致富信息编印成册,送到农村。汝南县图书馆派出业务骨干,到农村建设“万村书库”试点工程。平舆县文化馆组织了“心连心艺术团”,下乡演出90余场。西平县制定了《农村电影放映实施办法》,协助乡镇发展巩固农村电影队,呈现“村村挂银幕,月月看电影”的新景象。六是文化系统的文艺创作,成果丰硕。在河南省“群星工程”评奖中,小品《妮旦和尾巴》获二等奖,地区群艺馆获组织奖。在全省相声选拔赛中,《谁怕谁》获艺术表演三等奖,作者张立民获创作三等奖,在“香江杯”第二届河南省跨世纪国画人才画展中,驻马店地区入选作品8幅,其中,开红四的《和熙》获一等奖。在当代中国工笔画展中,入选作品5幅,薛水生的《古塬》获河南风情油画展二等奖;《静物》、《秋凉》获河南油画展精品奖。周春的《山村来了新教师》获省第五届摄影展三等奖。在省第四届“盛达杯”创作歌曲评奖中,王欣敏、王东方的《奔向大市场》获二等奖;汪辉作曲的《一九九七这一天》获三等奖。汪辉、王士臣合作的《电信之光》和《农家安上了电话机》,分获省邮电行业创作歌曲一、二等奖。张毅执笔创作的电视剧《多里的媳妇》,已在省和中央台播出。在驻马店地区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中,共有92件作品获奖。其中,文化系统获奖15件。在戏剧类中,张毅、王人众、何宪伦、王德清、赵庆龙、杨玉岭合作的《杨靖宇》获一等奖;任省的《五味瓶》、杨铁成的《第五天神》获三等奖。在美术、书法、摄影类中,任伯年的漫画《卖猪记》获一等奖;洪宝明的宣传画《和平颂》、郭建民的隶书对联、魏明全的年画《岳家军》获二等奖;刘炳东的行草作品获三等奖。在文学、文艺评论类中,杨铁成的报告文学《田野上的跨越》获三等奖。在广电文艺、电视剧、曲艺、音乐、舞蹈、杂技类中,王福田的《杨靖宇》音乐设计、陶群的电视剧《呼唤》获一等奖;张毅、王福田的歌曲《悦泉之歌》、汪辉作曲的《想你,一九九七》获二等奖;王欣敏作词的歌曲《在祖国的希望里跋涉》、杨铁成的电视剧《棠溪剑魂》获三等奖。(杨森湘)
【戏剧创作和艺术表演】一、1997年,全区12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新排剧目29个,演出2959场,收入19l.5万元,超额完成年度责任目标。驻马店市杂技团采取大舞台和小舞台交替的办法,在南方演出330场,创收22万元。为支持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多演出,到偏远地区演出,多数县都采取了切实措施。西平设立了文艺演出基金,制定了演出规划,使下乡演出经常而有序,二、在河南省1997年度新剧本评奖中,上蔡刘万里的《假县令巧断奇案》获二等奖,王德清的《海峡月》获提名奖。三1997年,编印《戏曲周地》l期,发表剧本3个、曲艺1篇、论文l篇。四、全区各级影剧院强化经营管理,加快内部机制改革,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引进高水平的演出团体,全年总收入315万元。其中,新疆农七师豫剧团演出80场,观众近9万人次。(杨森湘)
【泌阳县推行“三站合一”管理体制】1997年5月5日,泓阳县委、县政府联台下发《关于建立健全乡镇宣传文化机构,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决定在全县推行“三站合一”的乡镇宣传文化管理体制;一是将乡镇文化站、有线电视站、调频广播站台并为一个机构,统称乡镇“宣传文化站”。二是多镇宣传文化站属县宣传、文化主管部门和乡镇条块共同管理的事业单位,由一名乡镇副书记或宣传委员兼任站长,设副站长2人(分别兼文化业务专干和有线电视、调频广播业务专干),图书管理厦科技咨询服务员1人,机务管理员1人,电影放映员1人。三是宣传文化站人员列入全县事业编制,并由县编委统一下达到多镇。人员工资、基础设施经费及办公经费由乡镇统筹解决。同时,还提出了宣传文化站的服务功能、发展思路和要达到的标准等。
“三站合一”的模式于1996年在老河乡进行试点,取得突出成绩,文化工作年底就达到了省文化厅颁布的“百强”标准。1997年5月8日,泌阳县在老河乡召开全县“乡镇宣传文化站建设现场会”,各乡镇党垂书记、文化站长及县、地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全面总结并推行“三站台一”的管理体制。5月14日,省文化厅正式命名老河乡宣传文化站为河南省“百强文化站”,从而加速了泌阳县“三站合一”的体制建设。县文化局及有关单位调派业务骨干,分别到重点乡镇督促检查,指导工作。年底验收时,已有7个乡镇达到了“三站合一”的规模和要求。(杨森湘)
【电影发行放映管理工作】在“团结一致、同舟共济、深化改革、开拓进取、高效务实、增创效益”的思想指导下,1997年的电影发行放映工作立足改革,强化管理,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完成电影放映40292场,观众1854万人次,放映收入328.6万元,发行收人155.3万元。一、对35毫米电影业务经营办法和发行管理工作进行调整与完善,对非法放映盗版电影、录像带、VCD光盘和走私电影进行稽查,对分帐大片采取多种措施,杜绝收入流失,从而规范了电影放映活动,调动了工作积极性,遏制了电影市场的滑坡。11个城镇电影院共放映电影9964场,观众54.2万人次,放映收人138.3万元,发行收人83万元。二、继续开发农村电影市场,制定了《16毫米影片经营管理办法》等,规范了农村电影的发行放映秩序,减少了跨区域放映的边界纠纷,为农村提供了更丰富的电影节目,缓解了看电影难的问题。全年供给16毫米新拷贝30部,在册农村电影队5l3个,放映30328场,观众1799.7万人次,放映收人190.2万元,发行收入72.3万元。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影院上座率。除编印《电影介绍》、绘制海报、布置宣传橱窗外,还制作电影节目录像带,在电视台预告宣传,在电台介绍重点影片;在地、市报纸上,组织影评文章;印发重点影片宣传专刊,特别是对《大转折》、《红河谷》、《鸦片战争》等优秀影片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效果良好。四、贯彻以文养文精神,在抓好电影主业的同时,积极办好第三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地区电影公司的第三产业日趋规范和成熟,开办的宾馆、放映厅、餐厅,商场等,全年实现利润41万元,为电影发行放映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杨森湘)
【地区文化艺术学校】 1997年,地区文化艺术学校强化管理,从严治校,团结奋斗,艰苦创业,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一、积极争取招生指标,广泛进行招生宣传,招收新生315名。学校现有美术、装潢设计、声乐、舞蹈、器乐、群文管理、戏曲表演7个专业、16个班、学生630人。二、狠抓课堂教学。实行课堂教学评估、学生评教、教学观摩、教案检查等制度,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提高业务水平,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台,把实践作为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环节。努力创作和排练各类文艺节目,坚持每月1台文艺演出,积极参与社会节庆活动。在12月的全区大中专院校文艺汇演中,该校有15个节目参赛,获专业组集体一等奖,单项节目获6个奖。美术专业举办多次创作书画展和汇报展,四为改变天井式的校园环境,筹资100万元,在驻马店市西南郊征地30亩,学校的搬迁计划正式启动。还投资26万元,添置教办用具。(杨森湘)
【“豫坡杯”第三届戏剧大赛】1997年9月25日~10月5日,驻马店地区“豫坡杯”第三届戏剧大赛在地区人民剧院举行。全区地、县市的11个专业戏剧艺术表演团体参赛,演出区内专业和业余作者创作的新剧目11台,地区豫剧团的《包公卖铡》、西平县豫剧团的《金桥情》、确山县豫剧团的《假县令巧断奇案》、泌阳县曲剧团的《铜峰雪猫冤》、汝南县豫剧团的《梁祝情》、新蔡县豫剧团的《寇准荐相》、驻马店市豫剧团的《三上书》、正阳县豫剧团的《杀父审母》、平舆县豫剧团的《苦婴泪》、遂平县豫剧团的《青龙陪嫁》、上蔡县豫剧团的《蔡叔度》。其中,现代戏2台。大赛打破了仅在剧场内进行的惯例,每台演两场,一场在人民剧院参赛,一场在人民广场公演,受到群众欢迎。剧场观众1.6万人次,广场观众14万几次。
大赛评奖委员会共评出演出奖11个、编剧奖11个、导演奖11个、音乐设计奖11个、舞美设计奖11个、伴奏奖3个、灯光奖3个、音响奖3个、字幕奖2个、道具奖2个、演员奖55个、组织工作奖10个,共l2大项、计133个各等级的单位和个人奖。《包公卖铡》获演出特别奖;《金桥情》、《假县令巧断奇案》、《梁祝情》、《寇准荐相》、《铜峰雪猫冤》、《三上书》获优秀演出奖;杨铁成、王德清、王国振、周景来、张冠荣、王德清、刘万里、陶群、王忠洲、周明理获优秀编剧奖;任志玲、刘明武、葛圭璋、赵天顺、犁田、陶群、倪炳辉、孟洲、张福顺获优秀导演奖;房新枝、董玉华、巫林华、时金和、张素梅、高霞、高歌、邵富有、王春枝、吴书贞、万俊美获演员一等奖;西平县、新蔡县、上蔡县、驻马店市文化局获优秀组织工作奖。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常有功、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刘敏言、驻马店地区领导路俊福、郭怀庆、路国贤出席了9月25日的开幕式。12月9日,在地区财税学校举行了颁奖晚会。(杨森湘)
【电视剧《乡里的媳妇》】1997年6月16日~7月初.由驻马店地委、行署与河南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的电视剧《乡里的媳妇》(上、下集),在西平县拍摄。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宋怀出席开拍仪式。《乡》剧是张毅(执笔)、杨群英根据西平县杨庄乡电工、优秀党员、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女电工”赵秀莲平凡而感人的真实故事创作的。该剧由国家二级导演傅冰执导,山西晋剧院胡彩虹饰赵秀莲。9月17日和10月25日,河南台一套节目播出2次,11月4日,中央台“全国优秀短剧展播”栏目播出。朴实的人物,高尚的情操,感动了千千万万观众。(杨森湘)
【庆回归大型文化活动】 1997年,为“庆七一,迎回归”,地区文化局主办、承办了多项大型文化活动。戏剧晚会于6月22日~7月1日在市人民广场举行,由驻马店市啤酒厂赞助,由地区豫剧团每晚公演l场,观众11万人次。6月29日晚,在地委中心会议宣举办了一台大型文艺晚会,地直各机关及学校、厂矿、部队的近300名演员演出出了大音唱。独唱、舞蹈、快板、相声等18个节目,其中半数是以迎回归为主题而新创作的。地区领导刘心铭、马万令、路俊福、郭怀庆、欧阳忠宽等和各界群众800人观看了演出。6月30日,全区第二届唢呐对抗赛在地区人民剧院举行。来自上蔡、西平、汝南、新蔡、平舆的8支代表队参赛,西平队的《欢庆回归》、《七品芝麻官》选段和汝南队的《一枝花》、《山里来了售货员》获一等奖。地委委员、地委宣传部长朱怀观看了比赛。并向莸奖队颁拉锦旗。赛后,各队走上街头,吹奏了喜庆欢乐的乐曲。7月1日,区“豫坡杯”军乐、大钢器表演赛在驻马店市人民广场举行,来自各县、市及地直单位的11支军乐队和3支大铜器队参赛。观众约1万人。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优秀奖3名、特别奖2名、组织奖6名。地委委员、地委秘书长李运亭,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宋怀,地委委员、组织部长张茂礼观看了比赛,并为获奖单位颁发锦旗。7月1日,来自全区各县、市及地直单位的26支代表队,在驻马店市主要街道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民间艺术表演。军乐队、鼓乐队、秧歌队及民间游艺狮子、龙灯、旱船、高跷等在装饰一新的大街小巷穿行,充分展示了全区人民庆回归的喜悦。(杨森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