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管理
【农村集体财务与资产管理】2000年,全区农村经济管理部门结合贯彻落实农业部、财政部颁发的村合作经济组织新财会制度,狠抓农村集体财务和资产管理。一是着重抓好农村财务“三建”工作和农村财务公开、民主理财,普遍推行村会计集中办公记帐和财务月报制度,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得到进一步提高。截止年底,全区已有149个乡镇的2324个村委推行了村会计集中办公制度,2912个村委实行了财务公开,其中规范公开的村委达到2077个,有2370个村委建立了民主理财组织,农村财务“三建”率由“九五”初的67%提高到92%,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保证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安全和高效运转,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二是在抓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同时,指导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强资产管理,明晰资产产权,建立资产台帐,规范资产流转,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开展乡、村不良债务的清理和监督,探索化解不良债务的有效办法。三是根据豫政办(1999)62号文件要求,积极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严格执行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的任期离任审计制度,加大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全年共审计2824个单位,审计资金147890万元。其中审计出违纪单位421个,违纪金额887方元。查出贪污案件71件,涉及金额53万元,已退赔资金51万元,有47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通过审计,严肃了农村集体财务制度,确保了集体资金的安全,维护了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刘成文 潘书志 丁洪生)
188图
【土地延包扫尾工作和土地承包管理】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至1999年底,全区土地延包工作基本结束,但还存在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扫尾工作相当艰巨。2000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通知精神,地区农经站指导县、乡两级农经部门重点开展了土地延包扫尾工作。一是查找原因,解决问题。经过各级农经部门的艰苦努力,至2000年底,全区土地延包扫尾工作基本结束,《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人户率达到98%以上,农业承包合同签订率达到80%以上。二是加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力度,建立健全以承包合同管理、土地承包费管理、机动地管理为重点的管理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指导各类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订和完善,健全合同档案,及时调处、仲裁合同纠纷,组织合同兑现,切实维护承包双方的合法权益。至2000年底,全区共签订各类农业承包合同169.1万份,其中规范合同137.7万份,鉴证承包合同117.9万份,调解合同纠纷3015份,仲裁合同纠纷407份。有178个乡镇成立了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152个乡镇建立了合同管理档案,61个乡镇成立了合同仲裁机构。(刘成文 潘书志 丁洪生)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2000年,全区各级农经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方针政策,狠抓农民负担三项制度的落实,从源头抓起,认真核实农民人均纯收入数字,严格提取比例,确保农民负担水平不超过1997年预算额,并不突破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以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和农村财务审计为契机,狠抓农民负担资金的日常监督管理,严把开支关,纠正不合理负担,杜绝平调、挪用、贪污现象,确保集体资金合法使用,维护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2000年,全区农民负担总额49980万元,其中村提留25592万元,乡统筹24388万元,占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7.农民家庭人均负担村提留乡统筹费67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3.8%,农民人均直接负担在5%以下的村委达到2899个,占村委总数的98%,因农民负担过重引发的群众集体上访案件逐年减少。(刘成文 潘书志 丁洪生)
【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和地区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区内于1月中旬完成了46个合作基金会的清产核资和资产认定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类处置,对9个经政府注资后符合并人农村信用社条件的基金会完成了并人手续的整理和上报。积极做好清盘关闭农村合作基金会会员股金的兑付工作,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清收欠款工作。通过清产核资和资产认定,全区清盘关闭的农村合作基金会共需兑付会员股金9564万元,利息332万元,涉及37432户。截止2000年底,已兑付股金2649.9万元,涉及3.02万户,占需兑付的78.3%;清收欠款2333万元,占需清收的35%。(刘成文 潘书志 丁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