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2月8日,中共汝南县委、县民主政府机关由杨埠迁至汝南县城。
7月,大雨,山洪暴发,洪、汝河决口成灾。
8月19日,县成立剿匪指挥部。县大队二连驻庙湾,三连驻杨埠、平舆、两路口,与当地民兵协作剿匪反霸。
10月1日,平舆各界人士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2月3日,县召开第一次农民代表会,学习中央有关土地改革的文件。之后,进行土地改革。同年12月进行土改复查,至次年5月复查结束。
5月,县召开第二次农民代表会。讨论通过《互助组决议草案》和《土改中侵犯中农利益一律退回的决议》。
6月,开展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运动。
7月8日至10日,连降大雨,洪、汝河决口数处。
是月,土匪暴乱,万冢姚桥乡乡长魏金芝等4人惨遭杀害。
是年,全县认购人民胜利折实公债20万分,折旧人民币45亿元。
1951年
2月,设立中共汝南县平舆工作委员会、汝南县平舆办事处,筹建中共平舆县委、县政府,机关设在三里桥,1952年迁到平舆集。
3月8日,根据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逮捕一批既有历史罪恶,又有现行反革命活动的反革命分子。
是月,成立平舆治淮总队部。
4月26日,汝南、平舆分治,平舆县辖8个区、164个乡,面积1282平方公里,人口42万。
是月,治理洪、汝河工程动工。至1953年,3个春冬全县共出动劳动力15.7万人,完成土方832万立方米。
5月1日,全县20多万人分别集会游行,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同时成立新兵动员委员会,4日至11日,2000名青年报名参军,696人应征入伍。
7月7日,召开集镇工作会议,部署集镇民主改革。
是月,在龙王庙百泉中学旧址办起平舆县简易师范,招生2班,学生100名,同时招收初中学生2班100名。1953年简师班停止招生,学校易名平舆县第一初级中学(简称平舆一中)。
8月8日至12日,县召开抗美援朝代表会,成立平舆县抗美援朝分会,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作归国报告。后,发动群众开展拥军优抚,修订爱国公约。全县人民捐款购买飞机大炮,支援志愿军。
28日,大雨,淹地11.3万亩。
9月,省、专病虫害防治工作队来平舆传播处理小麦种子技术,指导群众温水浸种。
是月,成立平舆县大众豫剧团。
10月18日至20日,县召开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
是月,增设万冢、射桥2个区。
是年,全县试办农业生产互助组20个,参加互助组的农民112户。
1952年
1月,试办寺耳埠口裕民铁业生产合作社。
3月,在工商界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是月,和店区前楼乡互助组组长李邦生动员组员把土地、耕畜、农具作价人股,建立起平舆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光明农业社。
4月,建立平舆县地方国营农场。场址在平舆县城西北1公里陈楼,1957年.迁至二王楼。
是月,全县有7521头牛发生气肿疽(俗称爬腿猴),秋,又有325头牛发生炭疽病,并感染74人,县立即组织兽医人员抢救,及时控制了疫情发展。
6月,郭楼乡建立全县第一个信用合作社。
是月,建立平舆益民铁业生产合作社。
7月2日至25日,县委举办第一期党员对象培训班。
7月5日至8日,县召开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
8月2日至10月24日,全县干部分四批开展反官僚主义、反贪污、反浪费的“三反”运动。
是月,在杨埠、和店等10个区建立接生站,实行新法接生。
10月22日夜,平舆第一次放映电影。
11月23日,县委、县政府下达《关于保护在乡知识分子和医生的联合指示》。
12月21日,对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
12月下旬,县政府主要领导得知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信息,动用修建费为县政府机关食堂套购小麦4.2万斤。1953年3月26日,县长陈义昌等有关人员为此受到刑事和纪律处分。
是年,本县农民开始试用化肥。
1953年
1月,建平舆县卫生院。1960年更名为平舆县人民医院。
3月5日至10日,召开平舆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县委书记苏华作了由改革到生产大转弯的报告。提出“劳动光荣”的口号,号召各级干部努力学习领导生产的本领。
4月11日夜,霜冻,小麦受冻枯萎,群情不安。之后,省委、省政府派来慰问团视察灾情,慰问灾民。中央水电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省水利厅领导到洪、汝河工地慰问治河民工,拨救灾粮款,以工代赈。
6月14日夜,县人民银行金库被盗人民币1亿元。1954年2月抓获罪犯任其昌等5人。
7月至10月,早,全县抗旱种麦51.7万亩,浇红薯2.5万亩。
10月,成立中共平舆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11月16日至22日,县召开首次党员代表会。
12月6日至9日,召开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会后,开始粮食统购统销。
是年,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全县总人口为444355人。
1954年
1月,成立平舆县缝纫生产合作社。
是月,驻新公路改线工程(由汝南经李屯、两路口改为经前岗、平舆)动工,全县出动民工4.5万人。
3月,成立平舆县木业生产合作社。
7至8月,连降大雨,平地积水1至2尺,成灾86万亩。秋,动员群众采集代食品1208万公斤。至次年春,国家统销粮食2155万公斤,发放救济款、贷款92.5亿元。
7月2日至6日,县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岳升云当选为县长。
9月15日,开始实行棉布定量供应。
是月,干旱,全县浇地28万亩。
冬,大雪,平地积雪1至2尺,县派工作组分赴各区,逐乡逐村检查安置灾民生活。全县发放救济款389亿元,粗粮换细粮25万公斤。商业部门为灾民送布、粮、油、盐、煤、棉、煤油7种商品,价值1.8亿元。
是年,全县认购国家经济建设公债15.8亿元,超额完成16%。
是年,引进“岱字棉”良种
1955年
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人民币,收回旧人民币。1元新人民币兑换旧人民币1万元。县人民银行设10个兑换点。
6月,成立中共平舆县监察委员会。
是月,实行粮食定产、定购三年不变,定销一年一评的“三定”政策。
7月2日至5日,县召开第二次党员代表会,通过《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平舆县第一届代表大会的决议》,传达贯彻《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决议》及《河南省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
8月,将全县10个区,145个乡,11个区辖镇合并为杨埠、庙湾、万金店、李屯、平舆、万冢、西洋店、后刘8个区,70个乡。
9月24日至10月3日,县委召开扩大干部会,传达毛泽东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讲话。县委、区委检查了右倾保守思想,制订发展农业合作化的规划。会后,在城乡宣传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批判资本主义自发倾向。至10月底,全县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806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79%。
10月,对城镇居民吃粮实行四类六等十二级定量标准。
冬,开展以打下泉井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建设。
是年,推广“中农28”、“白玉皮”、“碧玛一号”小麦新品种和“华农四号”谷、“胜利100号”红薯、“大斯棉”等优良品种。
是年,改制7寸耧为5寸密植耧,推广8寸步犁和双铧犁,引进马拉收割机。
1956年
1月,根据国务院第九次会议通过的关于镇压反革命分子和各种犯罪分子的决议,成立中共平舆县委肃反5人领导小组,全县乡以上干部分期分批参加肃反,历时3年结束。
3月4日至8日,召开平舆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选举产生平舆县人民委员会委员15人,曹铭当选为县长。
3月,动工兴建平舆县手工业联合社合作电厂,10月1日开始供县直机关照明用电。
是月,撤销区,建立23个中心乡,47个一般乡。
4月,建平舆县食品加工厂。
是月,本县建立第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前楼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县委根据前楼乡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试点经验,对社员的土地、牲口、农具等人社问题作17条规定,要求全县各乡按照规定进行扩社。至5月上旬,全县建高级农业社360个,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8.9%。
春,县成立“对私改造领导小组”,县委制定《对私营工商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规划(草案)》。至5月上旬,全县从事手工业、私营工商业人员全部组织起来。
5月20日,三里桥红光二社办起农忙托儿所。
6月2日,召开中国共产党平舆县第一届代表大会。6月3日大雨成灾,会议中断。9月20日至22日继续开会,选举产生中共平舆县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和出席省党代表大会的代表。赵铭勋当选为县委书记。
6月3日至10日,大雨,淹毁成熟小麦43.5万亩。
26日,建立平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家畜保育站。
是月,全县动员1300名青壮年移民赴新疆。以后4年,先后向甘肃、青海、海南岛等地移民6926人。
7月15日,创办《平舆县报》。
8月1日,平舆县广播站开始播音。
是月,对全县职工实行工资改革。
11月,城关建华联营石印馆改为公私合营印刷厂,1958年转为地方国营印刷厂。
是年,在平舆县城办起第一所幼儿园。
1957年
1月22日至25日,县召开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3月11日,将原来23个中心乡,47个一般乡并为24个乡。
6月1日,县拖拉机站成立,并举行试车典礼,新购进的4台拖拉机进行试车。
7月11日,县委发出《关于开展农村社会主义大辩论的指示》,辩论的问题是:要不要共产党领导?要不要人民民主专政?要不要社会主义?统购统销是否正确?合作化有没有优越性?农民生活有没有改善?肃反镇反有哪些成绩?
11月15日,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县成立“整风领导小组”,在县直机关以“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形式,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后,又集中县直下乡工作队干部和教师,开展“四大”。1958年1月至4月,在县、乡两级机关开展反右派斗争,全县共划右派分子729人。1962年经过甄别复议改正166人,1979年至1982年改正563人。
冬,从淮南邀请稻改干部26名,技术员400名,进行稻改准备.次年、全县种水稻10.7万亩,平均亩产87公斤。
1958年
1月29日,县召开除“四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誓师大会。
3月20日至27日,县召开“一年实现(粮食亩产)千斤县,平舆决心变江南”誓师大会。出席县、乡、社干部5987人。
是月,建立平舆县工业局。
4月,组织5000民工治理小清河,完成土方60万立方米。
5月1日,成立平舆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0月,成立平舆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5月26日至28日,召开平舆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是月,成立平舆县新生杂技魔术团。
6月12日,县委召开干部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共第八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7月29日至8月3日,县召开扩干会,传达省委扩大会议精神,批判所谓右倾机会主义,制定平舆县建设社会主义全面跃进规划42条。
8月1日,县委召开生产滚珠轴承会议。20日,发出大搞滚珠轴承的指示,全县8.05万人投入滚珠轴承生产。手工生产的滚珠质量差,不能使用。
是月,全县由360个农业社组成8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实行以公社为基本核算单位。农村办起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敬老院、妇产院。由于经济、设备等条件限制,时间不长大部分托儿所、敬老院等停办,农村食堂持续到1961年。
9月,全县组织1.5万人赴大别山炼钢,机关干部也用木材炼钢,农村广收铁器、铁制生活用具,滥伐树木。
9月下旬至10月初,全县每天出动10万人,组成1055个专业队,以公社为单位实行大兵团作战,深翻土地。表面上轰轰烈烈,而翻地质量不高、效果不好。
10月,全县组织男女劳动力6万人,在龙王庙以南九里十三沟处大搞河网化,平地挖河1条,沟港加宽3条,毁掉土地1888亩。新河两岸堆土高,旱不能灌,涝不能排。
是月,建平舆县高级中学和平舆县气象站。
11月7日夜,城关米面加工厂职工用煤油灯照明取汽油引起火灾,烧毁厂房、物资、机器等价值14.7万元。
是年,修筑县城通往各公社公路108公里,境内31公里长的驻新公路铺成砖渣路面。
是年,建平舆县造纸厂。
1959年
3月18日,县建农业科学研究所。
3月25日至5月17日,贯彻中央关于人民公社问题的指示,检查平均主义、统得过多和干部作风问题。根据“权力下放,队为基础,三级核算,各计盈亏”的原则,人民公社由以公社为基本核算单位改为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春,组织5万民工修建宿鸭湖灌渠。
5月下旬,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来平舆视察工作,县委第一书记常久通陪同视察了平舆公社大冯大队“县委万亩小麦丰产田和指挥田”。
7月至10月,大旱。
10月8日至19日,县召开四级干部会,传达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精神,总结工作,把大灾之年浮夸为大丰收,对如实反映情况的县委第一书记常久通、县长曹铭等,当作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进行批判斗争。会后,又在全县开展保卫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反右倾运动,使一批干部受到错误批判或残酷斗争。
1960年
4月,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州长率26人,由信阳专区专员张树藩陪同来本县慰问移民家属。
5月,县委组织妇联会、卫生科在全县开展妇女闭经和子宫脱垂检查治疗。
6月26日至27日,降雨193毫米,淹地33.9万亩。
8月15日,成立地方国营平舆县运输公司。
8月21日至24日,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传达地委鸡公山会议精神,对1959年冬至1960年春错误估计形势,开展反右倾、反瞒产造成大部分食堂断粮停伙,人员生病、浮肿、外流等问题作了检查。
9月3日至8日,大雨,成灾19万亩。
12月,县成立整风领导小组,开展民主革命补课。贯彻中南局提出的:“保人保畜,生产渡荒,半日劳动,半日休息,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整党整社、纯洁组织,端正政策,转变作风”的方针,一面发动群众生产渡荒,一面把原县、社、队领导班子中的大部分干部集中到县,名日整风学习,实为隔离审查。运动于1962年4月结束。
1961年
2月,分给社员自留地,至8月,全县共分自留地8.76万亩。明确宣布:长期使用,不计征购,不顶口粮,收入自己支配。
3月12日,县委通知:人民公社化后,各级、各系统、各部门平调生产队和社员的物资、现金和劳动力进行清算退赔。据统计,全县平调物资、现金和劳动力折款2415万元,退赔兑现578万元。
是月,万冢公社韩寨大队61人食物中毒,经抢救脱险。
夏,李屯公社发生蝗虫,虫口密度每平方米50只左右,严重地带达300只以上,4万亩早秋作物成灾。秋,李屯、西洋店两公社发生蝗虫,12万亩晚秋作物受害,上级派来两架飞机撒药防治。
12月至次年3月,县委组织工作组,由点到面,宣传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本照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团结的原则,将288个生产大队调整为363个,2172个生产队调整为3040个,对生产队进行劳力、土地、牲畜、农具“四固定”,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1962年
1月,县、公社安置孤儿1806名。
3月至5月,少雨。5月下旬干热风,小麦减产。
春,后刘公社武装部长赵保营出席全国民兵代表会。
4月27日,县成立精减编制领导小组,精简机构,压缩城镇户口,至年底,压缩城镇户口3800人。
是月,第一台200毫安X光机在县人民医院安装使用。
6月25日、26日,庙湾、射桥等北部6个公社遭暴风雨,刮坏房屋1.2万间,其中倒塌83间,刮毁树木8358棵。
是月,全县借给社员耕地13.5万亩,借期5年。
7月30日,撤销平舆公社,增设高杨店、大王寨、郭楼、辛店、城关5个公社,全县共14个人民公社。
7月至10月,开展备战宣传教育,针对国民党反动派叫嚣窜犯大陆的罪行,县委号召全县人民努力生产,支援前线,肃清敌特,巩固后方。
11月20日至12月13日,召开县委全会和三级干部会。传达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批判“单干风”、“翻案风”。
1963年
2月25日,改大王寨人民公社为平舆人民公社,改城关人民公社为城关镇。
是月,连续大风,全县刮坏房屋18.9万间,占房屋总数的55.2%,部分麦苗刮死,有的被土埋没。
3月25日至4月12日,县召开三级干部会,贯彻中共中央八届十中全会精神。到会干部深挖阶级斗争的表现,揭发投机倒把、赌博、偷盗、贪污盗窃等违法行为,批判单干风、买卖宅基地、放高利贷、封建迷信等资本主义倾向和封建主义的影响。部署在农村重点队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春,脑膜炎、麻疹、流感流行,县成立灭病指挥部。
5月20日至23日,县召开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400人。选举产生县人民委员25人,曹铭当选为县长。
5月22日下午,杨埠、平舆、城关、李屯、郭楼、庙湾、高杨店7个公社的56个大队遭雹灾,平舆、杨埠两个公社的部分麦穗被砸掉,80%的高粱被砸成光杆。
6月,李屯、西洋店、万金店等公社干旱。7月至8月大雨,全县55万亩作物上水,其中24万亩绝收。
7月22日,成立平舆县计划生育委员会。
10月14日,成立平舆船民公社。
12月12日至16日,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传达毛泽东主席关于《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和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部署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是年,全县办简易小学1659班,次年,改称耕读小学。河南省在平舆县召开耕读教育现场会。
1964年
2月4日至18日,大雪,田野井泉、沟渠被雪封没,气温降至零下18.7℃,全县冻死牲口535头,5人坠井冻死。
4月2日至20日,阴雨,5日夜,倾盆大雨,8级大风,气温零下3℃,9个公社降小雪和冰雹,17.3万亩小麦遭灾减产。
5月30日,县成立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全县总人口为472431人。
6月2日至4日,高温,刮8级偏南风,小麦青干自死51万多亩,夏季作物减产53.9%,房屋倒塌3396间。
9月,省水利厅在本县召开现场会,推广群众自筹资金建生产桥5000座的经验。与会代表赴杨埠公社邢营大队参观。
10月,县抽调干部和社会青年组成社教工作队,赴信阳县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1月至次年1月,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管理大中城市集市和坚决打击投机倒把的指示,全县组织3次打击投机倒把活动的战役,查获较大投机倒把和违反市场管理案1914起,按情节轻重进行了处理。
12月19日至31日,县委召开县、社两级干部会,在地委工作组直接领导下,开展“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522名干部揭发检举别人的“四不清”,并检查自己“四不清”的错误,做了经济退赔。对“四不清”干部分别情况,部分留职工作,部分所谓烂掉或基本烂掉的进行了组织处理和集中到信阳集训。对县、社两级领导班子重新作了调整。
1965年
1月,各公社召开干部会,7000多名大小队干部检查了“四不清”的错误,作了经济退赔。
2月8日至19日,县召开县、社两级干部会,学习中共中央制定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二十三条),传达中南局《关于加强对农业生产领导的决定》、省委《关于国家干部和农村不脱产干部经济退赔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草案)》。县委作了关于争取1965年农业丰收的报告。对于“四清”中各级干部的退赔,按照政策规定,划清界线,作了处理,稳定了干部情绪。
3月5日至10日,县召开贫下中农代表会,传达“二十三条”,县委作《走大寨之路,奋发图强,自力更生,为争取1965年农业全面丰收而奋斗》的报告,大会向全县贫下中农发了《倡议书》,选举了出席省贫下中农代表会议的代表。
4月,县人民医院开始使用心电图机。
春,豁免1961年前国家农贷欠款89.1万元,信用社欠款84.6万元,占欠款总数的99%。
5月,县征集200名工役制工人,支援云南公路建设。
是月底,全县14个公社,223个大队,3270个小队普遍实行“三基本”(基本劳动日、基本肥料、基本口粮)制度。社员完成规定的基本劳动日和基本肥料任务后,才能得到基本口粮。
7月19日至22日,召开中国共产党平舆县第二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平舆县第二届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和出席省第二次党代表大会的代表。孙建三当选为县委书记。
10月,中共河南省委第二书记、省长文敏生来平舆视察工作。
是年,耕读教师阎克英出席全国半耕半读、半工半读教育工作会。
1966年
1月25日至2月2日,县召开县、社、生产大队三级干部会议,学习毛泽东主席《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总结工作,表扬1965年粮食亩产250公斤以上的4个大队和79个生产队,棉花亩产皮棉30公斤以上的4个大队和32个生产队;树立植树造林、发展畜禽和多种经营的先进标兵;制订1966年农业生产规划。
2月19日至22日,刮8级以上偏北风,降雨淞,气温降至-12.8℃。
3月21日至28日,县举办第一期农村干部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训练班,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和支部委员356人参加。
是月,县委、县人委组织60名16至25周岁的城镇知识青年在万冢公社成立新建队,参加农业生产。
4月19日,县招收合同工100人,支援贺兰山煤炭工业公司。
6月23日,提高面粉价格。普通粉销售价由每公斤0.294元提高到0.354元。
是月,平舆高中停课开展“文化大革命”。
7月1日至21日,县举办学习毛主席著作训练班,参加3616人,会上开展吃忆苦饭、唱忆苦歌活动。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介绍了学习经验。县委领导对《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3篇文章作了辅导。
8月19日至24日,召开小麦备播会,邀请偃师县农民技术员介绍小麦高产经验。
是月,县直机关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十六条),成立“文化大革命委员会”,利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形式揭露所谓牛鬼蛇神。学校红卫兵开展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立“四新”(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活动,部分文物遭破坏。
9月,本县红卫兵代表赴北京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
12月初,平舆高中部分学生联合平舆二中一些学生成立“平舆县革命造反军”。月底“文化大革命”在全县展开,对县委领导成员中所谓执行压制群众、反对革命路线的领导干部进行批判斗争。
12月12日至19日,县委召开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赠发毛主席语录,县委作了《广泛深入开展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群众运动》的报告,评选了出席省、地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代表。
1967年
1月27日,“平舆高中造反军”夺了县委的权,县直各单位和公社的“造反派”也夺了本单位的权,各级党、政组织瘫痪。
2月,县人民武装部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3月19日,成立“平舆红色造反总指挥部”。5月15日,成立“平舆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5月至6月,“平舆红色造反总指挥部”和“造反军”开展大辩论。
3月,1713人发生脑脊髓膜炎病,死亡93人,县成立防疫灭病办公室,迅速控制了该病发展。
5月,李屯等公社20万亩小麦发生粘虫,上级派来3架飞机撒药防治。
7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8212部队和河南省二七公社驻马店分社支持“革命造反军”,成立“二七公社平舆纵队”,“红色造反总指挥部”瓦解。各单位“造反派”揪斗本单位所谓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代表人物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10月,建立“平舆县军事管制小组”,对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实行军事管制。
12月27日,成立平舆县革命委员会,李三坦任主任。
是年,高杨店公社三所楼大队购进电机组,发电照明、浇地。
是年,从广西引进红麻种子。
1968年
1月7日,县革命委员会组建办事机构,干部配备为老年、中年、青年三结合。
3月,县革命委员会召开反“三右一风”(右倾翻案、右倾投降、右倾分裂、为“二月逆流”翻案风)动员大会,批判所谓走资派、变色龙、小爬虫。会后,反“三右一风”运动在全县展开。
7月1日至9月10日,县、社、生产大队办清理阶级队伍学习班,深挖所谓叛徒、特务、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坏头头和没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坏、右分子。在学习班大搞逼、供、信,不少干部和群众蒙受不白之冤。
8月,小学由六年制改为五年制。高中、初中由三年制改为二年制,1978年后恢复三年制。
9月,精简机构,县革命委员会工作人员由96人精简为46人。全县精简855名干部,下放到农村劳动。
是月,县革委派11人组成的“工人宣传队”驻平舆高中。派“贫下中农宣传队”驻农村各学校负责管理学校。中、小学下放公社、大队管理,公办教师回原籍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69年
3月,县投放资金40万元,建车庄35千伏变电站,1970年5月1日竣工。
4月,平舆县酒厂建成投产。
7月29日,县召开党员干部会,会期17天,学习部署整党工作。会后,各大队党组织恢复活动。
11月20日,治理汝河第二期工程动工,1971年4月25日竣工。
是年,各公社办高中(或初中戴帽),大队办初中(或小学戴帽),村村办小学,普及中学教育。取消外语、历史、地理等学科,取消升学考试制度,实行公社、大队、学校三结合推荐的升学制度。
1970年
2月,开展“一打三反”(打击现行反革命,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运动。3月,地区在本县召开“一打三反”现场会。1971年2月至10月,在农村开展“一打三反”运动。运动中虽揭发出一些贪污盗窃分子,但由于层层搞逼、供、信,造成扩大化。
3月20日,建立中共平舆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县革命委员会主任李三坦任组长。
是月,县广播站购进本县第一部14寸黑白电视机。
6月,建平舆县水泥厂,1981年停办。
秋,大水,成灾9.6万亩。
12月20日至26日,召开中国共产党平舆县第三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平舆县委第三届委员会,刘福祥当选为县委书记。
是年,国家水电部在李屯公社前岗建“五七”干校。1976年7月停办。
1971年
1月1日至3日,县委召开扩大会,检查批判农业学大寨中的懦夫懒汉思想和执行政策中把生产队的土地打乱重分、合并大队和生产队、积累过多、吃粮不打钱、社办工业无偿调用生产队的劳动力和资金等“左”的错误,讨论了纠正的办法。2月,筹建糖厂,1972年投产,后与酒厂合并。
3月,筹建制药厂,1974年投产,1981年关闭。
4月,对全县粮食订购任务进行调整,解决队与队之间负担畸轻畸重的现象。
6月,召开批陈(陈伯达)整风会议。
8月,筹建化肥厂,1974年10月投产。
是月,杨埠公社小柳庄113人食物中毒,武汉军区派直升飞机抢运病员,经抢救,112人脱险,1人死亡。
10月23日至11月6日,县委训练400人的整党建党工作队,在农村重点队开展整党建党工作。
10月至12月,县委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林彪叛党叛国外逃事件的有关文件,并组织宣讲员到基层向全民宣讲。
1972年
1月1日至15日,县召开棉花生产经验交流会,出席480人。上蔡、泌阳农业局负责人向大会介绍棉花良种提纯复壮和合理密植的经验。制订1972年的棉花生产计划,当年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到10.9万亩,平均亩产皮棉34公斤。
是月,雪加雨淞,平地积雪尺余。
2月,开展全民性丝虫病普查治疗,1981年4月结束,经省验收,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2月至5月,县委从工人、农村干部和民办教师中选拔91人转为国家干部。
4月18日下午,大风,刮坏民房7.1万间,砸死2人,伤21人。
是月,筹建“五平橡胶厂”(平舆与黑龙江省五常橡胶厂合办),当年建成投产。
6月4日午后,阵风9级,降冰雹,成灾12万亩,麦子损失22万多公斤,毁房1.2万间,电击6人,3人得救,3人死亡。
是月下旬,降雨210毫米,成灾9.7万亩。
11月20日,汝河李逵庄大桥落成。
是年,县机械厂试制6F-1820磨粉机成功。后该厂被省定为生产面粉机的定点厂。产品远销山东、安徽、河北、新疆。
1973年
1月5日至25日,县召开批林(彪)整风会议。
4月8日,平舆“五七”干校改为地方国营平舆县“五七”园艺场。
春,全县投入11万劳力,治理大型支港4条,小型支港613条。
6月,建立前岗“五七”青年农场,接收郑州市下乡知识青年500人。
8月15日,县革命委员会召开小麦生产经验交流会,县委作出《关于大搞种植革命的决定》,改单一种植为间作套种,改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或三熟。1974年复种面积由1973年的151%提高到170%。
9月上旬至11月下旬,旱,共降雨12.4毫米,抗旱种麦44万亩。
10月26日,调整县革命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县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及革命委员会办公室(和县委办公室一个机构,两个牌子)、生产指挥部。
冬,改良新型锅灶4.1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32%,新灶比旧灶节柴45%左右。
12月8日,成立平舆县革命委员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
1974年
2月,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把批林批孔的斗争进行到底》的社论鼓动下,县直机关少数人贴大字报,煽动揪斗所谓平舆右倾复辟势力的总代表,受到群众抵制。
是月,县组织12人到四川德阳县学习沼气技术,4月在平舆公社王堂大队搞试点,6月产气。
6月25日,驻马店地区在平舆召开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参观了高杨店公社的井灌和万冢公社的渠灌。
7月,农机修造厂制成“工农24-19型喷灌机”,获河南省科技奖,奖金1.5万元。
全县开展麻风病普查,确诊5人送进固始县黄山麻风病医院治疗。
8月31日,县委召开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大会,进行“农业要大上,干部要大下”的动员。9月3日,县直机关抽出干部248人到农村大队任职。
1975年
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割资本主义尾巴,批判自由种植、弃农经商、工分挂帅,取消社员正当的家庭副业生产。
5月1日,中共平舆县委常委实行“三三制”,即县委常委分为三组,一组留机关值班、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其余两组分赴各公社蹲点或跑面,检查指导工作和调查研究。
5月20日,县对城镇地产和全民所有制房产实行统一管理。
7月、全县各大队建合作医疗室,社员免费就医,多数队有名无实。
是月、烟厂投产,1977年停办。
8月6日夜至7日,大雨、暴雨、特大暴雨,连降17个小时,降水607.4毫米。8日,上游水库垮坝,洪水泄入县境,平地积水1至2米,洼地水深3至4米。
8月11日,中央发来慰问电。之后,全国各地相继发来慰问电和慰问信。
15日至25日,国家派飞机飞往平舆504架次,投放救生衣、救生圈、橡皮船、帐篷和食物。随后,北航空军、秦皇岛海军、武汉空军、洛阳水利工程局、洛阳市、安阳市、焦作市和临汝县陆续派来医疗队,在全县设立15个医疗点,为灾民防疫治病。
是月,59024部队、59055部队、舟桥部队、河南交通一队、安阳运输队、新乡运输队、南阳运输队、开封运输队、郑州运输一队、驻马店运输公司组织汽车603辆,为本县抢运救灾物资。
9月开始,全县组织3600个工副业小组,投入劳力5.4万人,开展生产自救,至年底,副业纯收入183万元。
10月,新乡地区洗井队来平舆帮助洗井。汲县、博爱、孟县、修武、延津、济源、原阳、新乡、获嘉、封丘、沁阳、正阳等县组织1158人,带拖拉机283台分赴各公社帮助种麦。
是月,县酒厂红薯干垛自然升温起火,烧毁红薯干150万公斤。
10月19日,县成立“农田水利建设指挥部”。至1976年春,修复洪、汝河堤决口364处,挖排水沟1139条,修灌渠118条,共完成土方1175万立方米,清洗淤井5365眼,修复机灌站17处。
12月,各公社建立农机管理总站和拖拉机站,对生产大队的拖拉机,实行队有社管,单车核算,收入归队,使用优先。
是年,高杨店公社生产的白铁剪,被省定为外贸产品。
是年,县组织3万民工投入加固宿鸭湖水库工程。
1976年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县委设灵堂,县直机关干部带黑纱到灵堂悼念。
24日,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对社队企业,从投产开始,一年内免征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
2月,批邓(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在平舆轰动一时,遭到群众的抵制而停止。
是月,县委对安徽省临泉县筑起的鲖城到姜寨堵水公路(南北长20公里,顶宽11.5米,底宽26米,高4.5米)影响平舆东部一带坡水按自然流向下泄一事,报告国务院并水电部。
3月下旬至5月上旬,旱,春播失时,6月至7月,涝,成灾16万亩。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县委设灵堂,县直机关干部戴黑纱到灵堂沉痛悼念。9月18日在工人俱乐部广场召开3万人参加的追悼大会。
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对王洪文、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实行隔离审查,11月13日,县委、县革命委员会召开万人大会,庆祝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
1977年
3月,县医院科研组周运成、刘世显等对治疗脑性偏瘫、乙型脑炎梗死症,采用“扣击疗法”,在200多病例中,有效率达82%。
6月,增设十字路、双庙、王岗、红旗(玉皇庙)4个公社,全县共18个公社。
7月18日,平舆至和店27公里石子路面改铺沥清路面施工,1978年6月1日竣工。
10月,恢复大、中专院校招生考试制度,平舆县设万冢、杨埠、城关3个考点进行高招考试。
12月30日,县委向中央、省委、地委写了《关于严重违犯财经纪律,挪用生产救灾款和物资的检查报告》,对“75·8”水灾后挪用救灾款,多报水毁损失,侵占耕地,新建和扩建生产、生活用房等错误作了检讨。
1978年
1月,县制盒厂爆竹车间发生火灾,受伤4人,死亡4人。庙湾黑田大队爆竹厂爆炸,死亡19人。
是月,县机械厂试制小型木工带锯成功,并投入生产。
3月,县委成立“摘掉右派分子帽子领导小组”,下设45人组成的办公室。至5月,给尚未摘帽的右派分子全部摘掉帽子。到1982年底,对全县错划右派分子和因右派问题受处分、受株连的1048人全部改正并给予适当安置。
4月,县委召开扩大会,揭发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同时,揭发县委、县革命委员会领导成员中与江青反革命集团有牵连的人和事。
6月,县委成立清理打砸抢办公室,进行“一批双打”(揭发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打击资本主义势力进攻)。
9月3日,成立中共平舆县委清查小组办公室。
9月至次年2月,县委召开各种会议,办学习班,发动群众,开展揭、批、查,对“文化大革命”中犯有错误的人进行处理。
是年,解除戏曲禁锢,开放传统戏。
1979年
2月7日至28日,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和县、社、队三级干部会,传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4月,辛店、红旗(玉皇庙)、双庙、和店等公社的部分生产队试行联产承包到组或到户的生产责任制。
5月11日,县革命委员会制定《关于计划生育几条细则》,要求一对育龄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至年底,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上年的21‰下降为14‰。
7月,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驻马店分校在平舆设电大班。
8月23日,县委决定,改革企业从工资总额中提取奖金的办法,试行超计划利润奖。
8月25日至9月1日,县委召开组织、纪检会议,传达中共中央文件,部署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至12月,对在“文化大革命”和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冤假错案,平反2410人,对影响大的76件大案、要案,县、社(镇)、队分别召开了平反昭雪大会。
9月8日,根据中央财政部关于减轻农业税收问题的精神,给全县843个生产小队减免税额折粮155.5万公斤。
11月1日,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陆续提高粮食、油料、棉花、生猪等18种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决定,将其平均价格提高24.8%,使农民收益增加。同时,发给职工副食品补贴,稳定和提高职工、城镇居民的生活。
是月,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升级的几项具体规定》,给40%的职工调整工资。
是年,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对多年遵守政府法令的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及反革命分子、坏分子,摘掉帽子,给予公社社员待遇。地主、富农分子的子女定为社员成分。
1980年
1月14日,县委对1979年在招收教师考试中,徇私舞弊的有关人员进行了处理。
2月23日至25日,县召开县、社两级干部会议,学习邓小平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的讲话,贯彻省委四级干部会议精神,重点解决农业生产责任制、改变干部作风和社会治安问题。
6月至7月,阴雨连绵,麦子收割后尚未脱粒即生芽霉变约2581万公斤。
是月,县委常委学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检查清退私自安排人员和在临时工转正中弄虚作假问题。至年底,县直机关清退656人。
7月5日,成立平舆县工程技术干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职称评定。
9月18日,大雨,成灾63万亩。
是年,辛店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把耕地按人口承包到户,由承包户完成国家征购和集体提留,剩下全部归自己。全公社粮食总产由1979年的720.5万公斤增长到1027万公斤,增长43%。
是年,平舆芝麻获国家经贸部授予的优质产品称号。
1981年
1月5日至9日,召开平舆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赵勋远为人大常务委员会主任。恢复平舆县人民政府,选举裴仲英为县长。同时取消各级革命委员会名称。
3月27日至31日,召开中国共产党平舆县第四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平舆县第四届委员会和出席省第四届党代表大会的代表。赵勋远当选为县委书记。
是月,在全县开展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五讲四美”活动。
是月,平舆酒厂生产的“永乐御酒”被河南省一轻厅评为优质酒。
6月30日,县委发出《关于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知》。
10月,成立中共平舆县党史资料征集编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是年,全县推行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总产量达到2.52亿公斤,大牲畜发展到9.7万头,社员人均纯收入111.3元。
1982年
2月,县、社组织工作队下乡,宣传中共中央批转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总结、完善、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月,和店人民公社更名为东和店人民公社,玉岗人民公社更名为老王岗人民公社,红旗人民公社更名为玉皇庙人民公社。
是月,河南省副省长纪涵星到杨埠公社视察工作,肯定了杨埠办社队企业的经验。8月,在平舆召开“河南省社队企业杨埠现场会”。纪涵星副省长出席会议并讲了话。
5月20日,成立平舆县志编纂委员会,下设总编辑室。
5月下旬,阴雨,高温,尚未收割的小麦穗上发芽,发芽品种主要有“百农3217”、“遂平761”等。
是月,县公费医疗门诊部被评为省、地公费医疗先进单位。1983年,被评为全国公费医疗先进单位,公费医疗门诊部主任薄文举出席了国家卫生部召开的全国公费医疗管理先进单位代表会。
6月3日至6日,麦场和在公路上打麦发生火灾11起,烧毁汽车2部,麦秧437亩。县委、县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制止在公路上打麦,强调机械打场必须安装防火设备。
7月1日,开始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全县总人口为766051人。
7月28日,庙湾等公社遭龙卷风袭击。
7月至8月,大雨,成灾面积114万亩,其中绝收73万亩。
1983年
3月,县召开三级干部会,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农村政策的若干问题》,研究进一步稳定完善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商品生产问题。
春,县举行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刘春灵(女)被选拔为全国摔跤队员。
5月,县工交企业进行体制改革,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6月23日,县委成立落实对台属、台胞和起义投诚人员政策办公室。
7月,为了保护耕地,有利生产,县委、县政府成立调整宅基地和调整责任田(简称“双调”)办公室,指导全县的“双调”工作。9月结束。
8月,以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为主,县直各单位和公社、大队配合,从严惩办了一批刑事犯罪分子,社会秩序好转。
秋,涝,成灾40万亩。
9月20日,县委、县政府、县人民武装部授予西洋店公社吴湾大队胥小甫(女)模范军属称号;县妇联会命名她为“三八”红旗手,后被武汉军区命名为拥军模范。
是月,射桥普通高中改为农业高中。
10月23日,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加强和改革教育工作的决定》,实行分级办学。至次年11月,全县集资316万元办学款。
11月,生长在县城西塔寺街西段路北的一株汉槐,被平舆县人民政府定为保护文物。
1984年
1月;将全县18个人民公社改为17个乡、1个镇,建立乡(镇)党委、乡(镇)政府、乡(镇)经济联合社。将248个生产大队,调整为251个村民委员会,3130个生产队调整为3218个村民小组。
4月,县、乡、村委、村民小组分别建立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所、室、组。
5月15日,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十项决定》。提出:千方百计引进技术、人才、资金,进行供销社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支援专业户、重点户,扩大企业自主权,培训各种科技人员,加强集镇建设,建立健全县、乡两级经济联合社。
16日至21日,召开政协平舆县委员会首届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平舆县常务委员会。
17日至20日,召开平舆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平舆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杨金山当选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德志当选为县长。
6月12日至7月6日,连降大雨,成灾75.2万亩,其中40多万亩绝收。
8月2日,县委书记杨金山给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写信,反映平舆县因“75·8”特大水灾负债过重,无力偿还,群众生活困难,经济难以发展等问题,引起中央领导重视。1986年,本县被定为国家重点扶贫县,发放扶贫款,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9月3日至4日,县委召开扩大会,总结改革和发展商品生产的经验,提出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食品加工业,带动其他各业。
11月25日,成立平舆县归侨侨眷联合会。
是年,十字路乡曹庄加工的猪鬃,畅销美国、东南亚等18个国家和地区,被河南省外贸厅定为定点产品。1985年河南省电视台对曹庄猪鬃加工作了实况报导。
1985年
1月,县委、县政府联合下达《关于发展商品生产,治穷致富的意见》,提出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4月15日至18日,召开中国共产党平舆县第五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平舆县第五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杨金山当选为县委书记。
是月,县科委干部马德功出席全国职工读书、自学成才经验交流会,获全国总工会自学成才奖。6月12日,县委、县政府联合下达《关于开展向马德功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6月至9月,干旱,35万亩秋作物绝收。
8月10日,县委、县政府联合下达《关于开展庆祝第一个教师节活动的通知》,在全县开展尊师重教活动。
20日,召开平舆县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成立平舆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1月19日,按照县委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意见,全县170户知识分子家属由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
12月6日夜,县城发生枪杀6人的凶杀案。省、地、县公安部门协同侦破,抓获凶犯焦玉林。
1986年
3月31日,省委书记杨析综来平舆视察工作。
4月22日,平舆一高300多名学生食物中毒,经抢救治疗,全部脱险。
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平舆县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建制,隶属驻马店军分区和平舆县委、县政府双重领导。
秋,旱,全县110万亩农作物受灾。
11月19日,国家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工商总局联合检查组来平舆检查、取缔手工卷烟。
21日,台子寺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26日,河南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扶贫工作队来平舆,举办建筑技术培训班。
是年,县能源办公室研制成“平舆综合灶”,节柴,省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1987年
2月5日至8日,县召开勤劳致富表彰大会。
春,县委组织576名国家干部检查1986年扶贫的79个村委扶贫款使用情况。查出违纪金额44万元,8名违纪乡、村干部受到党纪或政纪处分。
3月16日,县政府发出《关于印发殡葬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对传统殡葬办法进行改革。改土葬为火葬,本县第一个使用火葬的是畜牧兽医院病故干部汤平。以后,凡国家干部亡故均使用火葬。
4月22日至26日,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平舆县委员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崔长德当选为主席。
23日至28日,召开平舆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张立忠当选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艾纪方当选为县长。
5月24日,国务院老少边贫地区经济开发委员会顾问林乎加来平舆视察工作,视察了杨埠乡王美村。
7月,城关镇更名为古槐镇,平舆乡更名为东皇庙乡。
10月,汝南-平舆1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动工。
11月13日,建立平舆县土地管理局。
是年,县酒厂生产的“永乐特曲”被评为省优产品,获“黄河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