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党组织建立与活动
第一节 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5年7月,聂庄(今属郭楼乡)青年贾子郁在信阳省立第三师范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冬,贾受中共信阳党组织指派回到家乡,与共产党员李谓滨、张国本、温其旭(皆汝南县人)接上关系后,便在农民和青年学生中传播马克思主义。1927年春,贾子郁在张路庄发展马从龙、张云庆、吴子平、张栓柱4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建立平舆第一个党小组,组长由马从龙担任,隶属驻马店特别支部。以后,又在李旗屯(今李屯)、李庄发展巫越、李郁英、李成化3人为中共党员。与此同时,他按照上级党的指示,曾数次前往十八里庙做红枪会会首唐德利的工作,使唐接受共产党领导。5月,北伐军在汝南韩庄举办战区农民运动训练班,贾子郁在杨埠等地选送一批青年积极分子参加学习。参加学习的张鹏举、姚玉衡、王林德、冯登赢、郝更、张鹏贺在训练结束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三里桥(今属东皇庙乡)人张国和在汝南城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共产党员。是年秋,由于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大肆逮捕、屠杀共产党人,平舆党的活动被迫由公开转入地下,革命形势由高潮转入低潮。
为打开平舆革命斗争的局面,根据上级党的指示,地下党员贾子郁、张国和、张鹏举、姚玉衡、李华轩等分头在郭楼、平舆、杨埠、万金店秘密发展党员、恢复党组织的工作。1927年冬至1928年秋,在北伐军入党的董文章、张金西、冯洪云和在正阳寒冻人党的刘秉义(刘忠),受党的指派,相继回到家乡,在庙湾、郭楼、冯寨、西洋店,以教书、行医等职业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先后建立起14个党支部。1927年9月,在汝南城内党的秘密联络点“大丰粮行”成立中共汝南县委员会,张玉衡任书记,贾子郁等5人为委员。县委成立后,在汝东(平舆,下同)设立两个区。即中共汝东一区,负责人贾子郁,辖4个党支部,党员31人,其中张路庄党支部党员16人,梅庄党支部党员8人,李旗屯党支部党员3人,里湾党支部党员4人;中共汝东二区,负责人张国和,辖6个党支部,党员40人,其中平舆党支部党员5人,杨埠党支部党员6人,洼张党支部党员8人,仙翁庙党支部党员6人,李庄党支部党员6人,刘宋庄党支部党员9人。
1928年春,党组织决定组织力量,开展武装斗争。贾子郁、张国和在天水湖,董文章在庙湾分别组织起“光大会”,张鹏举、姚玉衡在杨埠组织起“鞭杆会”,领导农民群众抗粮、抗税、抗捐、抗夫、抗差。同年夏,党组织领导农民武装,摧毁了高平寺寨工队和白塔寺店公所,处决了作恶多端的正、副店长唐有林、王东发。这次行动虽然为地方除了害,缴获一些武器弹药,但也暴露了自己的力量。1928年10月,国民党反动派的魔爪伸向汝南。由于叛徒出卖,汝南党组织遭破坏,张国和、董文章等人被捕入狱,贾子郁遭敌通缉追捕。此时,平舆境内仅有东南边缘地区刘宋庄党支部和其他少数党员坚持地下活动。是年冬,刘宋庄党支部书记刘秉义经豫东南特委特派员李渭宾介绍,与中共新蔡县委接上关系。在新蔡县委领导下,西洋店一带党组织有了新的发展,先后建立起傅寨、郭寨、贺庄3个党支部,党员17人。
1931年4月8日,中共新蔡县委在曹夹道村召开县委扩大会议,西洋店党组织负责人刘秉义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研究如何适应革命斗争形势发展,壮大党组织问题。同年秋,郭寨村开明人士郭了凡(女,又名郭大闺女),经刘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郭家成了地下党活动的秘密联络点。是年,西洋店一带发生严重灾荒,农民生活极为困苦。根据新蔡县委指示,西洋店党组织及时领导农民群众开展均粮斗争。刘秉义带领中共地下党员和农民积极分子,在新蔡县游击队的支持下,处决了罪恶累累、民愤极大的地主豪绅龚子明、谭学诗等,均了他们家囤积的粮食,解决了部分受灾农民的生活困难,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1933年夏,国民党军队刘凤岐部在新蔡西部、平舆东南部清剿地下共产党员,平舆党组织遭破坏,党的工作处于停顿状态。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一部分在家隐蔽的中共地下党员,积极行动起来,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刘秉义以行医为名,活动在西洋店的东部及万金店的南部;韩景隆(又名胡凌云)、李华轩以教书作掩护,活动在西洋店、万金店的北部:张国和、姚玉衡活动在平舆、杨埠一带。他们在秘密恢复党组织的同时,派员到汝南等地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是年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汝南青年抗日救国团成立,在平舆境内设立4个分团:赵文衡负责郭楼分团、刘秉义、韩景隆负责西洋店分团,张鹤亭负责白龙王庙分团,刘德勤(刘运福)负责后刘分团。张鹤亭等人以刘庄为中心,组织起抗日联庄自卫队,发展队员4000余人,有枪80余支,还有大刀、长矛等。韩景隆在西洋店、新蔡砖店一带的青年学生中,组织起读书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赵文衡在郭楼利用联庄的形式,以抗日救国团的成员为骨干,组织起抗日联庄自卫队,总部设在高平寺,有队员800余人,长短枪200多支。下设4个大队:以郭楼为中心为第一大队,以高平寺为中心为第二大队,安庄到丁字庙为第三大队,郭楼以东为第四大队。主要任务是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亡主张,维护地方治安。
1938年春,根据上级党的指示,安排6名共产党员分别担任杨埠、万金店、平舆、淇沟店、西洋店、兴旺店等地联保主任。韩景隆、胡亮组织领导以西洋店郑庄为中心的抗日联庄会,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中共汝南县委先后派马鸿谟、徐达山等一批党员,充实加强汝东的抗日领导。马鸿谟在郭了凡家办起了《曙光报》,促进了抗日救亡斗争的开展。
1938年秋,鉴于党支部的恢复与发展,中共汝南县委决定建立西洋店、万金店两个区委。以后又设立西洋店中心区委。西洋店中心区委书记先后由韩景隆、张昕(张文华)担任,刘秉义、李华轩、李诚为委员。西洋店区委书记刘秉义,委员张国和、胡亮、马鸿谟;万金店区委书记徐达山,委员张金西、曹子灵、冯子平、李清朗。为发展革命力量,徐达山在万金店举办农民积极分子培训班,以后,这批人员大部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国民党召开以防共、反共为中心内容的五届五中全会,决定采取“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是年11月,制造竹沟惨案。汝南县当局也宣布青年抗日救国团等抗日群众团体为非法组织,勒令解散。1940年3月,上级党组织指示将西洋店中心区委划归中共新蔡县委,更名为汝新边区区委。按照上级指示,平舆党组织负责人和部分党员分别撤退到豫皖苏和豫鄂边区。
1942年春,国民党新蔡县党政分会,在西洋店一带搜捕中共党人,共产党员余飞龙等被捕。同年6月,西洋店劣绅刘玉义等地方反动势力利用国民党清剿共产党之机,疯狂镇压群众,妄图捕尽中共党员。共产党员刘起义等人采取“以毒攻毒”的办法,向国民党当局写“揭发信”,指控劣绅刘玉义是共产党员,刘玉义被国民党法院判刑3年,迫使当地土豪劣绅有所收敛。1944年9月,中共党员姚玉衡等5人在杨埠被捕送往临泉关押。以后,汝东党的活动处于停顿状态。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6月,蒋介石挑起反革命内战。国民党河南省八区专员公署保安旅,在汝南到处搜捕中共党员和中原突围掉队的人员,对革命人民实行残酷镇压。根据上级党的指示,为保存革命力量,大部分党员转移,汝东境内党组织活动停止。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大军挺进大别山时经过平舆,留下一批干部开辟新区。此时,豫皖苏军区党委派马鸿谟、刘玉振、赵文衡、张国兴等人组成中共汝南县委,在汝东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建立政权。赵文衡派李庆提前返回汝东,在郭楼、王栋桥、赵庄、安庄等地秘密串联,以抗日战争时期的联庄会员为骨干,组织起百余人的武装队伍,为开辟汝东地区创造了条件。9月,赵文衡、张国兴等人带领部分武装,经项城到达庙湾、杨埠。在杨埠召开群众大会,以汝南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张贴布告,宣传发动群众。这时,在家乡隐蔽的共产党员先后到杨埠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同时,经豫皖苏军区四分区批准,汝南县政府在杨埠张贴征兵布告,有数百名青年报名参军,建立起汝南县大队。县大队下设3个连,以杨埠为中心,领导汝东人民开展武装斗争。10月,县大队连续摧毁国民党区乡政权,建立起杨埠、平舆、龙王庙、万寨、西洋店、王岗6个区级工作委员会。中共泉南县委在和店(今东和店)也建立起区级政权。
1948年3月,豫皖苏军区为进行急性土改,先后从睢杞太等革命根据地抽调一批干部,充实调整汝南县、区领导班子,在平舆境内建立刘寨、龙王庙、平舆、双庙、杨埠、万寨、庙湾、射桥、傅寨、高洋、和店11个区委会和区公所。
1948年,人民政权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处于拉锯状态。国民党部队74师进犯汝东,中共和店区区长王慕陶、副区长赵泰遭敌杀害。不久,中原局秘书长杜润生率领1个团的兵力,在冯寨整编了汝南县大队和区中队武装。随后,由万寨区中队配合,在万冢高辛庄消灭土匪武装300余人,击毙顽匪头子高继勋,缴获长短枪300多支。战斗中,区长陈志刚、指导员李广据不幸牺牲。5月,县大队和万寨区中队百余人,在十八里庙北老房庄击溃土匪游击队,缴获一批枪支。6月,安徽姜寨匪首韩连奎率匪众180余人,窜至和店宁庄,杨埠、和店区中队和泉南、项城县大队约600余人,将敌包围,激战5个小时,歼敌近百人,俘敌50余人,缴获长短枪200多支。7月,国民党部队11师和八区保安旅,向汝东解放区进犯,驻在魏楼村的保安队包围了宋海村,村干部宋国栋(宋道林)、宋乃普、王秋莲(女)3人惨遭杀害。8月12日,国民党军队11师搜索营在十字路魏庄,将射桥区中队包围。区委书记郝石清、区长张荣耀指挥区中队突围。区长张荣耀和几位队员不幸牺牲。
1948年11月,汝东各区、乡民主政权逐步建立,在中共汝南县委和泉南县委领导下,全力支援淮海战役。1948年底,平舆全境解放。汝南县政府以郭楼、万寨为中心,开展征兵工作。经过宣传发动,有300多名青年应征入伍,随大军南下。1949年2月,县委机关由杨埠移驻汝南县城,将汝东双庙、龙王庙两区撤销,设立杨埠、庙湾、寺耳埠口、平舆、李屯、西洋店6个区。3月,为支援大军南下,汝东各区、乡均建立后勤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发动群众,筹集支前物资,为部队修路架桥。6月,汝南县委将西洋店、庙湾等区撤销,设杨埠、平舆、射桥、申店4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