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平舆根据地失守
第一节 捻军占领大董寨
同治元年(1862)二月,为配合颍州战役,掩护太平军西征,陈大喜率部联合皖捻攻打新蔡县城,吸引集中在汝宁的大批清兵援新蔡。后陈大喜、张宗禹又率豫捻、皖捻在豫西卢氏、西峡一带阻击清军,使太平军顺利进入南阳,挺进陕南。
陈大喜掩护太平军西征,大批清兵仍麇集平舆,清廷又调湘军副将周凤山率军来豫“助剿”,限期歼灭捻军。清军用英、法等国制造的枪炮进行轰击,著名捻军首领王裕国战死,平舆危急。陈大喜率部回平舆,为减轻清军对平舆寨、陈家寨、范寨等重要寨圩的威逼,陈大喜指挥捻军攻打大董寨。
大董寨在平舆寨北15公里处,北与上蔡、项城相连,位于清军北面运输要道上,一直被地方团练盘踞。寨内穷苦农民深受地主的剥削压迫,他们秘密与捻军联系,要求解救。在寨内民众配合下,捻军攻下大董寨,附近“各民团惊惧欲溃”。捻军乘胜占领了大董寨周围的大秦寨、大魏寨,南与范寨、平舆寨遥相呼应。张曜急忙率部开赴射桥对付陈大喜率领的捻军,又令吴元炳督队进攻范寨,以牵制南援的捻军。同治元年四月二十五日(1862.5.23),两军在范寨开战,平舆寨捻军驰援,打死清军高捷营守备许得胜,清军溃败。二十七日,捻军万余围攻清军据守的雍乐寨,张曜领兵援救,被捻军打退。
是时,二麦成熟。陈大喜召集众将商议:对地主武装、团练盘踞的圩寨包围攻打,使其不敢出寨收割,以主力对付张曜。捻军“遍插麻杆,以为收麦边界,在麦波中埋伏,打击清军。捻军娃娃兵潜入清军营地,放火烧了清军一些粮林,清军两日不能出动,捻军将小麦抢收完毕。
清团练大臣、礼部侍郎毛昶熙移师汝宁,与巡抚郑元善等会剿捻军。五月初二(1862.5.29),郑元善率军进驻平舆一带,并“派昌胜营楚勇千五百人、辅以骁捷等营马勇、并陕甘官兵四百赴射桥”受张曜指挥,令营总苏谦、参将尹嘉宾等配合进攻大董寨。五月十一日,清军动用大炮配合步兵向大董寨猛攻。捻军英勇还击,战斗激烈,持续数时,捻军伤亡百余,终因双方兵力悬殊,捻军放弃大董寨,南撤范寨、平舆等寨圩。
第二节 清军血洗二王楼
二王楼在平舆寨西4公里,与陈家寨相距3公里,是平舆西面的屏藩。大董寨被清军占领后,张曜率兵驻扎韩岭,连营至郭楼,近逼二王楼。同治元年五月十六日(1862·6·12),大批清兵集结在二王楼西面的孔海、马湾等诸寨之外,阻止这些寨的捻军援助二王楼。为解二王楼之围,其他各寨捻军纷纷出击。五月二十二日徐寨捻军骑兵与清游击刘自顺激战数时,互有伤亡。二十四日陈大喜率捻军骑兵、步兵数千进攻清军驻郭楼大营,张曜率部从马湾出兵援救。二十六日,两军再次激战,清佐领巴彦克喜受伤,险被活捉。正阳捻军出兵援助,击毙守备胡士元。尹嘉宾分兵赴正阳,阻止正阳捻军北援平舆。
清军为攻破二王楼,在二王楼周围修筑营垒,张曜等“滚营前进”。六月初一清晨,捻军分四路进攻清军“新垒”。两军连日激战,相持到初八。初九日凌晨,清军向二王楼发起总攻,先以“武成永固大炮向二王楼轰击。连发数炮,声如霆震,屋瓦皆飞”。又以步兵蜂拥而上,“涉水越濠,叠而上”,寨上捻军奋勇还击,“炮石如雨”。清将汤聘珍等被炮石击伤倒地,“受伤哨官八员,兵勇四百余名,阵亡兵勇十八名”。贾寨、徐寨、郭庄等寨的捻军前来增援,在二王楼周围与清军血战。中午时分,二王楼寨墙多处被清军炮火轰倒,清军入寨,经过巷战,捻军将领陈玉川、王次山负伤被俘,其他将士皆阵亡,妇女幼儿均遭清军杀害。
第三节 陈家寨失陷
二王楼失守后,清军又连续进攻郭庄、贾寨。同治元年六月初十,清军进入两寨,“格杀无遗”。接着平舆附近各寨连连失守,清军直逼平舆寨。巡抚郑元善调昌胜营副将余际昌由槐店(今沈丘县城)移师汝宁,湖北宜昌镇总兵李继焘奉命率部三千来豫助剿,限期“力拔坚固,扫穴擒渠”。各路捻军增援平舆,张凤林率正阳捻军从南部,沈、项、确捻军从北部夹击清军,激战两个多月。闰八月初三(1862.9.26)正阳援军受挫,平舆孤立。清军集中炮火对平與寨猛轰,寨墙多处倒塌,寨内一片瓦砾。闰八月初七,捻军只得撤出平舆寨,退守陈家寨。
为挽救危局,陈大喜率六千捻军由十八里庙北上,以去上蔡截清军北面的粮道为名,引清兵西调。张曜急令余际昌率部追击。陈大喜却率部由项城绕道回平舆。为保护平舆这块根据地,正、信、沈、项及颍、亳(今安徽毫县)等地的捻军联合进军汝宁,数万人马在高平寺、郭楼“联营二十四,筑垒挖壕,横亘十余里”,将清军分割包围,不时发动攻击。清军被围困数日,粮食、火药即将用尽,兵勇伤亡数千,参将巴彦克喜、守备卢东成皆战死。张曜见势危险,放声大哭,哀言:“军队即将覆灭,我辈也难得生,河南军务当如之何!”同治元年九月十九日(1862.11.10)郑元善亲率重兵前往平舆援救,捻军前后受敌,阵势大乱,张风林、秦宣、徐四万等率部向正阳突围,姜太林断后。清军用大炮向捻军追击20余里,捻军伤亡惨重。
各路捻军援助平舆受挫,陈家寨处境危急。郑元善、张曜在陈家寨周围筑垒设卡,切断外援,并对各村寨捻军将士采取离间手段,部分捻军将士悲观失望,经不住清军威胁利诱而投敌变节。马湾、高台、傅湾、黄湾、潘营、余楼、杨楹、阎湾、关庄(今属汝南)等捻军寨圩均因奸细离间被清军攻破。著名捻军将领陈会如、马行远、马克中、尹娃等殉难,史步广、王有声等捻军首领也因叛徒出卖遭杀害。陈大喜为保存实力,带领捻军主力撤离平舆,留陈汶、陈双喜及陈添爵等坚持斗争。
十月,平舆仅有徐寨、范寨与陈家寨等据点。徐寨由陈双喜、鲁邦彦、王学礼驻守。十月十二日(1862.12.3),清军对徐寨进攻,陈双喜率部抗击,奸细徐丰年在寨内放火,与清军内应外合,清军入寨,短兵巷战,陈双喜等战死,徐寨被清军占领。接着范寨也被清军攻破,著名捻军将领霍添禄、蒋之成、王应林阵亡。徐、范两寨失陷,陈家寨孤立。
清军为攻下陈家寨,郑元善令副将杨长春率部进驻平與寨,紧逼陈家寨,接应张曜。捻军将士浴血奋战29昼夜,打退清军近百次进攻。清军又在陈家寨东、北各250米处筑炮台,架起英法制造的大炮对陈家寨轰击。十一月初三(1862.12.23),风雪停止,寨壕结厚冰。初四日凌晨,清兵从冰上越过寨壕,直扑寨下。捻军炮火、砖石齐下,奋勇抗击,清军死伤无数。战斗正激烈,著名埝军首领之一王明泰叛降,打开寨门引清军入寨。陈添爵率领将士巷战,因寡不敌众战死,陈汶受伤被俘,陈大喜母、妻及陈汶妻皆被俘,后被杀害于汝宁府城。陈家寨内百姓皆被视为“毛子”惨遭杀害,尸体填平了寨壕。一百年后,在陈家寨壕内发现“荧荧白骨,堆积尺余”,还有当时作战的一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