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资源保护
【秸秆禁烧和利用】2023 年,市、县、乡三级“蓝天卫士”监控平台 24 小时值班值守,乡村应急分队随时待命,人防技防有机结合,及时发现火情,快速有效处置。全市秸秆禁烧工作整体向好。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带动下,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农用优先、多元利用”原则,开展秸秆“五化”(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利用,秸秆离田 431.88 万吨,离田率 32%。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97.1%,超年度目标(92%)5.1 个百分点。 (禹 果)
【化肥减量增效】2023 年,市农业农村局编印《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手册》《土壤酸化治理技术手册》以及各种技术宣传明白纸,作为教材向群众进行技术宣传和培训。全市举办线上、线下各类减量增效培训 139 期,培训农民 3.13 万人次,发放技术宣传资料和配方施肥建议卡 23.97 万份,提高农户科学施肥意识和水平。全市采集土样 252 个,采集植株样59 个,化验分析 516 项次。安排化肥利用率、大豆根瘤菌等试验 27 个,化肥利用率 42% 以上。制作土壤养分电子图 1 套,完善县域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小麦锌肥试验 1 个、大豆根瘤菌试验 4 个、磷肥品种试验 2 个、新型肥料试验4 个、肥料利用率试验 14 个、花生五区丰缺试验 2 个,试验取得很好效果。全市开展主要农作物施肥调查 1200 多户,调查范围包括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部分小农户,在调查中注重向群众宣传指导科学施肥技术知识。指导全市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辐射带动“三新”示范区 21.3 万亩次,示范区化肥施用量减幅 5.4%,亩均增产22.32 千克,亩均节本增收 75.16 元,打造化肥减量增效“三新”升级样板。(禹 果)
【酸化耕地治理】2023 年初,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技术人员到各县区有关乡镇、村组召开座谈会进行调研,调研座谈人员 230 人以上,形成较为详细的耕地酸化情况调研报告。3月,组织各县区土肥部门采取土样 5.5 万多个,覆盖全市大部分乡镇和村组,通过对土样进行 pH 检测,基本摸清耕地酸化情况。邀请省土壤肥料站副站长孙笑梅研究员,利用市委组织部党员电教系统举办全市酸化耕地治理视频培训班,培训各级人员 3.1 万多人。在全市酸化耕地治理技术春季集中培训行动中,举办培训班 11 次,培训人员 560 多人。全年全市举办各类酸化耕地治理技术培训班 990 次,技术培训全覆盖村达到 364 个,培训 47937 人次,发放技术手册9349 份,发放技术明白纸 295524 份。作为酸化耕地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市委农办印发《驻马店市 2023 年配方肥推广工作方案》,认定 4 家配方肥推广企业,引导企业按照推荐配方生产配方肥、专用肥,做到测土到田,配方到企,供应到点,指导到户,解决配方肥下地“最后一公里”问题。(禹 果)
【面源污染防治】2023 年,市农业农村局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牵头工作,按时完成月调度及相关材料报送工作,指导各县区按照时间节点有序开展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截至年底,全市农膜总使用量 5396.6 吨,回收废弃农膜5213.7 吨,回收率 96%,超额完成省定回收率 90% 以上目标任务。(禹 果)
【耕地污染防治】2023 年,驻马店市在安全利用类耕地采取水肥调控、pH 调控、优化施肥、休耕、替代种植和退耕等安全利用措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100%。在严格管控类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监测试验和休耕等风险管控措施,风险管控措施实施率 100%。在优先保护类和安全利用类耕地开展污染预警监测工作,全市采集土壤样品 1194 个、农产品样品 113 个,为动态掌握全市各类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和建立预警监测体系提供基础数据。(禹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