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平 县
【基本县情】西平县位于驻马店市西北部,南起北纬33° 10′,北至北纬 33° 32′,西起东经 113° 36′,东至东经 114° 13′。东邻上蔡县,西接舞钢市及舞阳县,南与遂平县毗连,北和漯河市源汇区、召陵区交界。京广铁路、京深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全县总面积 1089 平方公里。可耕地 7.67 万公顷。年末总人口 88.54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19.31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1.8%。西平县辖柏城、柏亭、柏苑 3 个街道,出山、师灵、权寨、盆尧、五沟营、嫘祖、二郎、宋集 8 个镇,人和、谭店、芦庙、杨庄、专探、蔡寨、焦庄、重渠 8 个行政乡和老王坡及产业集聚区 2 个管理委员会。全县有 35 个居委会、250 个行政村、1221 个自然村、3056 个村民小组。
据郦道元《水经注》载 :“西平县故柏国也。汉曰西平,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
西周为柏皇氏后裔封地柏子国,后归楚国。战国属韩。秦属颍川郡。西汉高帝四年(前 203)置西平县,治今县境西部与舞钢市交界地带,属豫州汝南郡。东汉属豫州刺史部汝南郡。建初七年(82)置西平侯国。章和二年(88)仍为西平县。三国属魏豫州汝南郡。东晋大兴二年(319)归属后赵。永和七年(351)属前燕,太和五年(370)属前秦,前秦亡后归东晋。南北朝时,初属南朝宋,后属北魏,改置为襄城郡,郡治在今县城西师灵。北魏天安年间(466 ~ 467)分西平县置武阳县。北齐改置文成郡,属豫州汝南郡。
隋属汝南郡,开皇初废文成郡,大业末县废。唐属河南道豫州;武德四年(621)复置西平县,属道州;贞观元年(627)并入郾城县,属豫州 ;天授二年(691)分郾城县复置西平县,不久又废 ;四年(716)再置西平县,治所移今址,属仙州 ;二十六年(738),改属豫州 ;天宝元年(742)属汝南郡,乾元元年(758)复属豫州。宝应元年(762)属蔡州 ;元和十二年(817)属殷州 ;长庆元年(821)殷州废,仍属蔡州。五代时属河南彰义军蔡州。宋属京西北路蔡州汝南郡淮康军。金属南京路蔡州防御使,泰和八年(1208)属蔡州镇安军。元属汴京路蔡州,至元三十年(1293)属汝宁府。明属河南布政司汝宁府。清属汝宁府。1914 年属汝阳道。1928 年直属河南省政府。1932 年 11 月属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8 年 8 月,中共西平县委和县民主政府成立。1949年 3 月属确山专区,5 月改确山行政公署为信阳专区。1965年 6 月属驻马店专区。1967 年属驻马店地区。2000 年属驻马店市。2013 年撤销环城乡,设立柏苑街道。2016 年,吕店乡撤乡设嫘祖镇。2018 年 1 月经省政府批准,同意西平县撤销宋集乡、二郎乡,建立宋集镇、二郎镇,原辖行政区域不变。
【组织机构】
中共西平县委
书 记 李全喜
副书记 侯公涛 董红卫(10 月离) 吴振国(11 月任)
常 委 李全喜 侯公涛 董红卫(10 月离)吴振国(11 月任) 曹亚红
侯华玲(11 月任) 刘光辉(3 月离) 赵海波 李 勇
蔡新亭(10 月离)董海建(10 月任) 邓 昭 杜焕阳
西平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
主 任 赵海金
副主任 刘 宇 于宏伟 王晓杰 李 婕
西平县人民政府
县 长 侯公涛
副县长 栗春雪(3 月离) 刘光辉(3 月离)韩亚伟(3 月离) 李 新
董海建(5 月离) 丁中华 耿 扬 刘旭辉 韩 靖(11 月离)
杨松林(7 月离) 周文伟(10 月任)
政协西平县第九届委员会
主 席 张 新
副主席 吕新敏(女) 陈 一(女) 刘 哲 王怀臣
西平县人民法院
院 长 杜文东
西平县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郭 俊
西平县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
柏城街道
党工委常务副书记、主任 权景兰
常务副主任 张 新
柏亭街道
党工委书记 石红林
主 任 任朝晖
柏苑街道
党工委书记 王建勋
主 任 郭贺军
出山镇
党委书记 任立刚
镇 长 康俊伟
权寨镇
党委书记 孙凯伟
镇 长 谢晓聘
师灵镇
党委书记 张乐乐
镇 长 李东方
五沟营镇
党委书记 钞群良
镇 长 朱 宾
盆尧镇
党委书记 聂新旺
镇 长 贾琳琳
人和乡
党委书记 李海珍
乡 长 武彦峰
宋集镇
党委书记 康 贺
镇 长 张彦涛
谭店乡
党委书记 刘旭辉
乡 长 王 燕
嫘祖镇
党委书记 张 聪
镇 长 孙李博
芦庙乡
党委书记 吴韶光
乡 长 薛 飞
杨庄乡
党委书记 武 星
乡 长 朱 伟
专探乡
党委书记 陈 亮
乡 长 吴晓东
二郎乡
党委书记 耿 扬
乡 长 叶凯鹏
蔡寨乡
党委书记 叶盛青
乡 长 周文丽
焦庄乡
党委书记 张凤宇
乡 长 张凤宇
老王坡管理委员会
党委书记 商忠显
主 任 郑珂珂
重渠乡
党委书记 张晓东
乡 长 梅德龙
【年度概况】2023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280.24亿元,同比增长 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61.87 亿元,同比增长 1.6%;第二产业增加值 82.79 亿元,同比增长 6.1%;第三产业增加值 135.58 亿元,同比增长 5.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22.1 ∶ 29.5 ∶ 48.4,分别拉动 GDP 增长 0.4、2、2.2个百分点。
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214.1 万亩,与同期持平;油料作物播种面积 12.3 万亩,减少 9.4%。粮食作物中,小麦播种面积 108.2 万亩,与同期持平 ;玉米播种面积 101.5万亩,减少 1.2%。油料作物中,花生播种面积 10.9 万亩,减少 5.6% ;油菜籽播种面积 1.4 万亩,减少 31.5%。全年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 24.8 万亩,减少 0.4%。
全年粮食作物总产量 94.6 万吨,同比减少 2.2%。其中,小麦产量 47.4 万吨,减产 9.1% ;玉米产量 46.4 万吨,增产5.2%。全年油料作物产量 4.5 万吨,减产 11.4%。其中,花生产量 4.3 万吨,减产 8.4% ;油菜籽产量 0.2 万吨,减产47.6%。全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 106.3 万吨,减产 0.3%。全年肉类总产量 17.2 万吨,同比减少 0.2%。其中,猪肉产量9.4 万吨,减产 0.6% ;牛肉产量 0.21 万吨,增长 24% ;羊肉产量 0.25 万吨,减产 10.4% ;禽肉产量 0.84 万吨,减产3.2%。禽蛋产量 6.53 万吨,增长 0.6%。截至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 139.3 万千瓦 ;农用拖拉机 41754 台 ;农用化肥使用量 62885 吨。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4.9% ;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8.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2.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9.3%。
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 37.9 亿元,同比增长 11.2%。实现建筑业增加值 28.4 亿元,同比增长 10.4%。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 10.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 8.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117.4%,民间投资增长 2.4%。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 6 亿元,同比下降 32.9% ;商品房销售面积 45.8 万平方米,下降 20.6%。
商贸和服务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 75.7 亿元,同比增长 6.3%。按城乡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59 亿元,增长 6.3%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16.8 亿元,增长 6.6%。按行业统计,批发业 7.3 亿元,下降 5.6%;零售业 58.3 亿元,增长 8.1% ;住宿业 0.2 亿元,增长 16% ;餐饮业 9.8 亿元,增长 5.9%。
交通运输和旅游 全年客运量 463 万人,客运周转量 2.3亿人公里。全年货运量 5107 万吨,货运周转量 163.9 亿吨公里。截至年末,公路通车里程 1840.8 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 36.9 千米。
截至年末,全县有 A 级旅游景区 3 个,全年接待游客301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3.2 亿元。
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 16.5 亿元,同比下降 4%,其中税收入完成 10.1 亿元,同比下降 2.9%。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 61.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 73.5 亿元,同比增长 124.2%。
截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445.58 亿元,同比增长 11.3% ;各项贷款余额 254.01 亿元,同比增长 14.3%。
教育和科学技术 截至年末,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 411所。其中,普通高中 3 所,职业高中 1 所,初中 29 所,小学 257 所。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 10731 人,其中专任教师人数 8854 人。全年各级各类学校招生 2.8 万人,在校生 11.8 万人,毕业生 3.1 万人。
年末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 2 家,其中省级 1 家,市级 1 家。全年全县检查计量器具 420 台(件),新增商品条码系统 25 家。年末拥有河南名牌产品 2 种,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 1 种,完成产品认证的企业 8 个。产品质量合格率 96.5%。
文化和卫生 截至年末,全县有文化馆 1 个,举办文艺展览次数 196 次 ;公共图书馆 1 个,藏书 18.6 万件 / 册 ;文物保护管理机构藏品数量 460 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9 处;广播电台 1 座,广播人口覆盖率 100%。
截至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 23 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0 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 个,卫生计生监督所 1 个。全县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 3032 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1082 人,注册护士1309 人。全县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 3066 张。
人 口、 人 民 生 活 和 社 会 保 障 截 至 年 末, 户 籍 人口 88.54 万 人, 常 住 人 口 62.3 万 人, 常 住 人 口 城 镇 化 率44.32%。
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701 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3816 元,比上年增长 5.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330 元,比上年增长 6.7%。
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51 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参保人数 1.5 万人。全年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3.3 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 4.2 万人。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 6426 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4.5%。
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2856 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20701 人。年末各类残疾人数 6.4 万人,其中从业人员 8381 人。
截至年末,全县有各类福利院 1 所,床位数 150 张,全院人员 108 人。全县有各类敬老院 20 所,床位数 1253 张,供养人数 647 人。
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污染治理项目投资 1.8 亿元,关闭取缔污染企业 5 家。全年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到 273 天,PM10 年平均浓度 63 微克 / 立方米,PM2.5 年平均浓度 36 微克 / 立方米。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伤亡事故。(于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