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与监督
【信贷服务】截至 2023 年底,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5450.29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 2952.62 亿元,均居全省第 6 位 ;存款较年初增加 579.41 亿元、居全省第 4 位 ;贷款较年初增加 315.14 亿元、居全省第 9 位,较上年同期多增 102.78 亿元 ;新发放贷款利率在 2022 年下降 0.91 个百分点的基础上,2023 年再降 0.69 个百分点,降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发放贷款利率保持黄淮四市最低水平 ;涉农、小微企业、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保交楼”配套融资全省第 2 位,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力度持续加大,其中符合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发放条件的贷款累放量居全省第 1 位。(李莉莉)
【市重点企业司法重整工作】2023 年 6 月 21 日,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批准昊华骏化集团有限公司及关联企业重整计划,企业成功重整。2023 年 8 月,企业新运营主体揭牌运营,整体发展持续向好。此重整案妥善化解企业近 200 亿元债务风险,依法最大限度维护债权人权益,也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受到省委、省政府和省高院肯定,并将此案圆满完成写入 2023 年省高院工作报告。(邓 展)
【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与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签署协议】2023 年 10 月 26 日,驻马店市政府与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重点领域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市长李跃勇、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行长陈志能出席并致辞。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威,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纪委书记强昕出席签约仪式并代表双方签约。此次签约围绕驻马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发力“九大产业集群”、“中国药谷”、“国际农都”、城市提质等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合作项目。(邓 展)
【“政银担”合作模式创新】河南农担公司驻马店市分公司探索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新路径,建立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得到国家及省级相关部门认可,2022 年驻马店市受邀在全国农担体系工作推进会上作新型“政银担”经验介绍,2023 年被省农业农村厅入选“河南省十大金融支农典型案例”,并在全省推广。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法人银行建立合作关系,签署《银担互信协议》,重塑银担合作关系,通过银担补位合作,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实现部分担保贷款产品 20 分钟内迅速放款。加强风险防控,设立风险补偿金,发生风险后由政府、河南农担、合作银行按 4 ∶ 4 ∶ 2 比例承担风险责任,代偿后及时追偿。截至年底,设立农业信贷担保风险补偿基金 9000 万元,进一步降低乡村振兴农业产业贷款风险,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发展领域。针对粮食生产、肉牛奶牛养殖、小麦和花生良种等重点产业以及县域优势特色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制定产业支持政策,开发专项担保产品,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开发丰收担、香菇担、肉牛担、花生担等特色农业信贷担保产品,2023 年度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担保贷款 4010 笔 18.35 亿元。(李文静)
【金融服务】2023 年,驻马店金融监管分局持续增加金融供给总量,加强政策引领,全年制定政策文件 13 份。开展“行长进万企”活动,举办牛羊全产业链、科技型企业等专题对接会,达成融资合作金额 339 亿元,实际落地 267 亿元,问题解决率 97%。
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制造业支持力度,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 194.43 亿元,较年初增长 22.31%,增幅高于各项贷款 10.36 个百分点 ;印发助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通知,制定新市民金融服务实施细则,持续强化科技、新市民等薄弱领域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 52.13 亿元,较年初增长 108.93%。聚焦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印发粮食安全金融服务 19 条措施,全市产粮大县均实现贷款持续增长 ;加大脱贫小额信贷支持,脱贫小额信贷余额 7 亿元,惠及脱贫户和防止返贫对象约 40 万户 ;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1067.55 亿元,较年初增幅 16.66%,其中无还本续贷余额占比 15.13%,较年初上升 3.87 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 53.26%,较年初上升 0.38 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486.89 亿元,较年初增幅21.23%。涉农贷款余额 1655.34 亿元,较年初增幅 11.8%。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发挥“一楼一策一专班一银行”机制作用,严格落实“金融 16 条”,建立监测报告机制,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截至 2023 年末,保交楼直接配套融资 14 亿元,居全省第 2。
开展减费让利专项行动。督促机构应降尽降,将惠企利民落到实处,2023 年末各项贷款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 0.68个百分点,全市 28 家机构中 24 家实现下降。累计取消、减免项目 36 个,合计 1922 万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降幅居全省第 3 位。
持续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召开 4 次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助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全市原保险保费收入全省第 8,赔付支出居全省第 7。积极做好夏粮理赔,全市农险公司总赔付金额 4.5 亿元,居全省前列。(刘 博 祐晓艺)
【风险防控】2023 年,驻马店金融监管分局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按照全面摸排、真实反映、夯实底数、推动出清的思路,加大对存量风险化解力度,先后对股东股权、信息科技、涉非风险等 24 个领域开展全面风险排查,建立问题台账,做到心中有数,持续跟踪督促,推动风险化解。强化重点领域风险处置,紧盯信用风险,督促加大处置力度,全年处置不良贷款 65 亿元,推动农村中小银行、中原银行集中清收处置,完成城商行“暗翻明”阶段性工作目标。剔除隐性入账因素,全市不良率较年初下降1.24 个百分点。严防流动性风险,印发集中取款事件应急处置操作规程,推动市县两级政府建立流动性风险管控应对机制,市政府制定金融风险应急预案操作手册。持续推动集团客户风险化解,建立亿元以上集团客户监测机制和联合授信机制。紧盯存量涉刑案件处置任务,推动涉刑案件处罚 17件,金额 712 万元,人员 33 人,全部“双罚”。及时有效处置农商行 2 起负面舆情,对 18 家法人机构开展声誉风险管理情况全面评估。强化信访维稳风险管控,处理投诉举报件2000 余起。规范保险市场秩序,推进人身险“报行合一”、财险“三外一高”排查、农险规范化整治、车险违规行为整治等,重拳出击整治市场乱象,清退“三无”中介 11 家。(刘 博 祐晓艺)
【金融监管】2023 年,驻马店金融监管分局组织开展市场准入后评估,对近两年 21 个现场检查项目“回头看”,全面梳理监管履职风险清单,持续规范监管事项。研究印发加强现场检查工作、规范行政许可、非现场“四单”制度、规范信访举报及行政处罚标准 5 项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工作协同,召开专题联动监管会,建立功能部门与机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从严加强监管组管理,建立周报月报及季度例会制度,建立监管组党风廉政建设定期汇报工作机制,落实监管组请示报告制度。就风险监管最新要求,成立研究小组,主动研究探索具体落实措施,加强外部协同联动。重拳打击违法违规,全年行政处罚 110 件,处罚机构36 家,金额 1775 万元,处罚人员 74 名,其中高管 15 名,“双罚率”100%,处罚金额、人员及“双罚率”均居全省前列。严格高管人员及股东监管,高管谈话不予通过 9 人。提请省局限制股东权利 13 户,责令机构限制股东权利 45 户,公开重大违法违规股东 17 户。对 10 家农商行、6 家村镇银行严格限制分红,对 1 家机构压降分红比例。(刘 博 祐晓艺)
【金融改革】2023 年,驻马店金融监管分局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助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改革化险。紧盯高风险机构,召开高风险机构处置推进会,推动建立一行一策风险化解方案。争取改革政策红利,完成驻马店、正阳农商行专项债注资。加强向市政府报告,主动向县政府、省联社、村镇银行发起行发函,压实各方责任。农商行逾贷比降至近 2 年最低值,大额贷款占比大幅下降。
做实做细公司治理监管。把公司治理监管作为农村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重中之重,建立公司治理“三项清单”,举办专题培训会,加大公司治理监管系统运用,推动健全“三会一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从严开展履职评价。农商行“三长”缺位人数由 2022 年末 18 人降至 2023 年底的 4 人,6 家农商行“三长”(董事长、行长、监事长)配齐,10 家农商行监事长全部到位,核准配备独立董事 10 人。推动 3 家玉川村镇银行董事长兼职问题彻底解决。
加强股东股权专项治理。开展股东股权专项排查、内部人控制外部人操纵排查,全面建立“两表一库一账”问题台账及跟踪整改机制,推动问题整改,对 2 家农商行违规关联交易等问题顶格实施罚款合计 150 万元、从严追究 5 名高管人员责任。
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根据省局统一部署,组织开展涉持牌金融机构非法集资专项排查整治,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开展网点撤并迁址清理,加强退休、离职员工跟踪管理。(刘 博 祐晓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