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状况
1996年以前,平舆县境内有7家造纸企业、1个酿造厂、2家皮革集团公司(32家皮革厂)和7个小皮革厂,此外,还有面粉加工、机械、化工、建材、淀粉和粮油加工等企业。它们在促进和推动县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也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是境内废水、废气、噪声、废渣主要源头。
一、废水
1996年以前,县境内造纸企业有平舆县造纸厂、高杨店乡龙福纸浆厂、射桥乡双龙保健卫生纸厂、杨埠镇造纸厂、庙湾镇造纸厂、万冢乡造纸厂、万金店乡造纸厂等7家企业。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8700吨/年,占COD总排放量的63%,居各行业首位。皮革加工业主要是东和店、庙湾两个皮革集团公司(32家皮革厂)和辛店皮革厂等7家小制革企业。COD排放量2800吨/年,占COD总排放量的20%。位居第三位的是淀粉和粮油加工业,COD排放量1400吨/年,占10%,其他企业COD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7%。
按区域划分:COD排放量最多的是古槐镇,排放量为4564吨/年。居第二位的是东和店镇,COD排放量为1800吨/年。居第三位的是庙湾镇,COD排放量为1670吨/年。居第四位的是射桥乡,COD排放量为1500吨/年。
按照1995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和1996年《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年9月30日前按照“四项标准”要求依法关停了年产5000吨以下制浆造纸厂5家,即射桥乡双龙保健卫生纸厂、杨埠镇造纸厂、庙湾镇造纸厂、万冢乡造纸厂、万金店乡造纸厂。取缔年产折牛蓝湿皮3万张以下制革厂7家,分别是辛店乡皮革厂、十字路乡皮革厂、县第一皮革厂、西洋店乡皮革厂、双庙乡皮革厂和杨埠镇第一、第二皮革厂。这些企业既污染严重,又无治理价值,关停取缔以后大大减轻了环境污染。
二、废气
1996年以前,县内工业废气污染源按行业划分:居首位的是造纸行业,烟尘排放量为210吨/年,占全县的50%;居第二位的砖瓦制造业,烟尘排放量为180吨/年,占全县的42%;居第三位的是皮革加工业,烟尘排放量为19吨/年,占全县的4.5%。居第四位是淀粉加工行业,烟尘排放量为12吨/年,占全县的2.8%。
工业废气按污染区域划分:烟尘排放量最多是古槐镇,排放量为140吨/年,占全县的33%;居第二位的是高杨店乡,烟尘排放量为73吨/年,占全县的17%;居第三位的是东和店镇,烟尘排放量为13吨/年;居第四位的是射桥乡,排放量为6吨/年。
三、噪声
噪声源主要来自于交通噪声、商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驻新公路两侧、商业区内污染较重。随着环境管理措施的加强,噪声污染状况明显改善。
第二节 环境治理
随着工业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有越来越重的趋势,危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95年、1996年,国务院连续下发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一控双达标”(到200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使本辖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的环境空气、地面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分区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要求。1996年5月,县环境保护局成立后,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按照《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加强了对全县境内环境污染源的治理。
一、水污染治理
水污染治理主要有“生化+物化”法。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环保政策要求,在县环保局的监督管理下,各企业加大了治理的力度。到2000年,完成水污染源治理的重点企业有平舆县红河谷纸业有限公司(县造纸厂)、河南省永乐仙酒厂、平舆县油厂、东和店镇皮革集团公司、庙湾镇皮革集团公司等。
平舆县红河谷纸业有限公司(县造纸厂)该公司主要生产卫生纸和文化用纸,日排废水近万吨,COD含量在4000毫克/升左右,为重污染企业。为完成限期治理任务,先后投入资金460多万元,采用“生化+物化”技术,对造纸废水进行治理。2000年9月,通过市环境保护局组织的达标验收。COD去除率90%,BOD5去除率88%,SS去除率97%。
河南省永乐仙酒厂 年产曲酒5000吨,日排废水150吨,水污染治理工程于1999年开始建设,总投资40万元,当年底竣工调试,于2000年经地区环保局验收达标。
东和店镇皮革集团公司 该公司始建于90年代初期,有24个皮革厂组成,年加工牛蓝湿皮90万张,日排废水300吨,COD含量2600毫克/升左右。1997年12月开工治理污水,总投资43万元,2000年12月通过市环保局达标验收。COD去除率92%。
庙湾镇皮革集团公司 该公司年加工牛蓝湿皮60万张,有8个皮革厂组成,日排废水250吨。污水治理工程于1997年开始,项目总投资28万元,2000年11月通过市环保局达标验收。COD去除率90%以上。
平舆县油厂 该厂建于1968年,2000年通过技术改造解决了废水污染问题,是年年底实现了达标排放,通过了地区环保局的达标验收。
二、废气治理
90年代,废气治理主要有静电除尘、旋风除尘和水膜除尘等。县城共有42家锅炉,其中工业企业较大锅炉5个,即:平舆县造纸厂2个、河南省永乐仙酒厂1个、平舆县油厂1个、县小麦淀粉厂1个,分别于2000年底前完成了治理任务,实现了达标排放。东湟鑫鑫麦制品厂安装的为废气达标环保型锅炉,其余均为餐馆、浴池等服务业使用的小型手烧炉,通过加装除尘设备,到2000年有部分锅炉经治理实现达标排放。
三、固体废物治理
固体废物污染主要来自于居民生活垃圾和医疗卫生废物。2000年,在县城区北郊投资20万元建成一个100平方米的垃圾中转站,配备一台垃圾中转车,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医疗垃圾由医院通过医疗垃圾焚烧炉集中焚烧处理。
第三节 机 构
1987年1月,成立平舆县环境保护管理监测站,负责全县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工作,隶属于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1996年5月,成立平舆县环境保护局,事业编制,内设环境管理股、综合计划股和办公室,局机关编制8人。县环境监测管理站归属县环境保护局。主要负责对全县环境质量监测和环保执法。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地下水、地表水、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噪声、烟尘、粉尘等项目。环保执法主要是负责全县各类有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的企业执行环保政策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以及新建项目的环境管理,治污设施的运行监管等。1999年,县环境监测管理站撤销,分设为县环境监测站、县环境监理站。监测站设有综合技术室、综合分析室和办公室,2001年2月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验收取得监测资质资格认证。有技术专业人员10人,环境监测仪器8台(套)。监测项目共28个,其中水监测21个,废气监测1个,噪声监测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