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对外开放
第一节 招商引资
80年代后,平舆县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指导下,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逐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发展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1993年6月县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从县计划经济委员会中分出,1994年12月成立平舆县招商局,加强了经济协作和招商引资工作。1995年,平舆县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1996年驻马店地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东西合作示范区,平舆县抢抓机遇,按照“优化环境、外引内联、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采取多种举措开展多形式、多领域的东西合作和招商引资活动。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1995年县政府出台《关于招商引资的有关规定》和《外来企业保护政策》,规定了外来企业在用地、税收、引资奖励、行政事业收费、基础设施、资金扶持等方面应享受的优惠政策。到1997年底,县政府出台了8个有关招商引资方面的政策性文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客商到平舆投资创办企业。严格控制对企业的各种非技术性、业务性的检查、评比,严格执收执罚。对外来投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政策,进行封闭式管理。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活动,对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乱检查现象进行彻底治理整顿,清理和废除不利于招商引资、东西合作的政策规定,重新审定了各行政执法单位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对执法人员统一培训,实行持证挂牌上岗制度、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和票款分离制度,规范行政执法、执纪行为,为外来企业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强化对外来投资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对外来投资办企业的单位和个人,在办理各项手续时一律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审批。
县委、县政府采取强硬措施,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东西合作步伐。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和干部竞争激励机制。把招商引资、东西部合作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县四大班子领导成员,乡镇、县直单位和重点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都承担一定量的招商引资任务,做到层层有任务、人人有目标。坚持月汇报、季督查、半年初评、年终考核总评,公开兑现奖惩政策。县、乡镇及县直各单位都成立了招商领导小组,负责对东西合作、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协调、规划部署、项目选择等。一把手挂帅亲自抓,分管领导专门抓。实行二分之一工作法,乡镇党政一把手及领导班子成员、县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常年坚持一半人在家开展日常工作,一半人外出招商引资。积极探索、改进招商引资的方法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效。1994~2000年,平舆县在沿海及内地大中城市设办事处35个,收集信息、开展内引外联工作。1995~2000年先后派出13批188名处、科级干部分别到浙江、广东、山东、福建等省的一些县(市)挂职锻炼,进行落地招商。他们不仅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还广交了朋友,引来了资金,招来了项目,并与沿海11个县、26个乡镇结为友好县市、乡镇。县领导多次带队赴上海、天津、广东、浙江等地考察联系项目,召开项目推介会,建立招商基地。各乡镇、局委干部积极走出去,攀亲结缘,广泛寻求合作伙伴,合作伙伴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港台地区。
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有效的措施,营造了平舆“人和”优势,形成一种外部生产要素流入平舆的“洼地效应”,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995~2000年,共引进项目390个、资金12.9亿元,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项目有:1995年东和店镇从广东引进资金1030万元,建成河南祥兴制革有限公司,进行皮革深加工,产品全部出口;射桥乡与台商合资兴建河南省春鹤脱水菜有限公司,年产值180万元,利税20万元。万冢乡和万金店乡1995年从浙江引资建成万冢乡荣明电子礼品灯一厂和万金店乡荣明电子礼品灯二厂,1997年组成荣明集团公司,总投资2250万元,年产礼品灯1200万串,主要用于圣诞节等重要节日的装饰,产品销往欧美诸多国家。1996年西洋店乡引资1000多万元建成彩印厂;东皇庙乡引资1200万元建成东湟鑫鑫麦制品厂,年生产能力3000吨。1997年县审计局从天津引进资金2000万元建成平舆县富达工贸有限公司,1998年3月建成投产后,生产规模逐年扩大,经营效益不断提高,连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20强企业的前几名。1997年古槐镇从云南玉溪市引进资近2000万元,建成了年产6000吨的平舆县星海复合肥厂。
第二节 经济开发区
1996年平舆县开始筹建县城东工业经济开发区。县城东工业经济开发区,北到平(舆)临(泉)路,南到驻(马店)新(蔡)路,西到兴舆路,东到古槐镇小刘村徐庄。到2000年已形成规模,主要企业有玛雅药业、工艺品总厂、平安水泥厂、建材大世界、驿城王床垫厂、农机大市场等。
1992年东和店镇被辟为平舆县的经济特区后,制定了《东和店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建设以106国道和驻阜(驻马店至安徽阜阳)公路为依托的工业经济开发区。镇党委和政府在土地、用工、税收、工商等方面制定了37条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外来投资,形成了两个占地200多亩的皮革工业区,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蓝湿皮生产基地和新兴的优质皮革加工区,主要产品牛羊蓝湿皮、山羊皮软面革、羊皮服装等,畅销广东、上海等10多个省市,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