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集市贸易
第一节 集 市
县境内集市贸易多集中在县城、乡镇所在地及远离城镇、人口较密集的较大村庄。80年代后,县城不分逢集背集,乡村集市多按农历分为单日集和双日集(即农历每月的奇数日和偶数日)。相邻集市逢集日一般错开。杨埠、庙湾、东和店、万冢、李屯、西洋店、万金店、十字路、两路口、淇沟、寺耳埠口、龙王庙、丁字庙、岭王、王楼集等为农历单日集,射桥、高杨店、后刘、洪山庙、新集、郭楼、玉皇庙、辛店、老王岗、双庙、郭店、高台、十八里庙、白龙王庙、三桥、大马庄、四门戴、蔡营、王楼等为农历双日集。人们习惯在逢集日到集市上进行交易,逢集日商品上市量大,交易时间长,背集日市场冷落。随着农村集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和集贸市场的发展,集市上固定门店逐渐增多,群众在背集日进行商品交易的越来越多。农历重要节日,尤其是在春节前后,农村集市不再分逢集背集,基本上天天有集,逢集日人更多。商品交易以农产品、畜禽、肉蛋、水产品、副食品、服装、日用品为主。
乡镇集市有举办春季物资交流大会的传统(旧时称庙会),如杨埠集农历二月初七,玉皇庙集农历三月十八日,庙湾集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有部分乡间集市亦于农闲季节不定期地举办物资交流会。会期一般5~7天。物资交流会期间,邀请歌舞、戏剧、杂技等文艺团体赴会演出助兴,吸引远近群众纷纷前来赶会,异常热闹。县城有的年份也在农历三月份或四月份举办春季物资交流会,会期一般在10天左右。也有在秋收之后举办秋季物资交流会的。
第二节 贸易市场
1988年全县有集贸市场26个,全为露天和马路市场,设施简陋,缺乏统一规范,商户大多沿街摆摊设点,露天占道为市,经营条件差,服务功能单一,脏乱差现象严重。每当逢集日,人流摩肩接踵,货担拥挤杂乱,交通阻塞,场地污浊,严重影响交通和市容。90年代,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了改善集贸市场的环境,维护交通秩序以及环境卫生,开始在城区及重点乡镇兴建规范的集贸市场。1991年5月,县政府制定出《平舆县“八五”期间集贸市场建设规划实施意见》,要求新建、扩建改建集贸市场7处,市场数量和规模要有新突破。1992年12月陈蕃市场建成投入使用,为县城区首个封闭式菜市场。1993年在县城区建成永乐大市场。此市场占地55亩,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营业楼房460套,经营成衣、布匹、鞋和各类小商品的批发零售。90年代后期,集贸市场随着县城和小集镇建设步伐加快而进一步得到改善。1998年,在县城东郊建成占地66亩、有营业楼房360套、全封闭的建材大世界。同年,在富裕大道西侧建成农机大市场。2000年,全县建成集贸市场34个,其中消费品市场27个,生产资料市场7个,年成交额800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