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经济效益
1985年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和“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农业科技知识得到广泛普及,农民科学种田意识增强,农业科技投入逐年增多,农作物种植效益不断提高。2000年,全县粮食亩产276公斤,比1985年增加155公斤;棉花亩产30公斤,比1985年增加10公斤;油料亩产98公斤,比1985年增加39公斤;蔬菜亩产2220公斤,比1985年增加1649公斤。平均每亩耕地农作物种植产值由1985年的112元上升到2000年的1268元。
1985~2000年,全县畜牧业生产逐步摆脱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向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养殖过渡。畜牧业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秸秆青贮、氨化技术、肉牛育肥、畜禽良种改良、配合饲料和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全县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提高了畜牧养殖业的综合效益。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禽生长周期缩短,肉类产量不断增加。1985年,大牲畜年末存栏1.5万头,年出栏2583头,出栏率1.7%;生猪年末存栏13.01万头,年出栏3.34万头,出栏率25.7%;山羊年末存栏9.4万只,年出栏3.64万只,出栏率38.8%。2000年,大牲畜年末存栏32.3万头,年出栏9.5万头,出栏率40.8%;生猪年末存栏35.34万头,年出栏31.91万头,出栏率90.3%;山羊年末存栏53.55万只,年出栏42.65万只,出栏率79.6%。1985年,全县肉类、禽蛋总产量分别为385.5万公斤、187.6万公斤,人均肉、蛋占有量分别为4.8公斤、2.4公斤。2000年,全县肉类、禽蛋总产量分别为4616.6万公斤、1422.6万公斤,人均肉、蛋占有量分别为49.7公斤、15.3公斤。
在工业发展中,一方面扩大企业总体规模,一方面坚持走结构效益型和科技效益型的道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围绕市场开发新产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1985年,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834万元,增加值588万元,净产值638万元,固定资产原值2457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854万元,定额流动资金年末占用数931万元,利税总额-38万元,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820元/人。2000年,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254387万元,较1995年增长95.3%;完成工业增加值67106万元,比1995年增长118.4%;产销率97.1%。限额以上工业实现产值8.18亿元,完成销售收入6.89亿元,实现利润424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