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平舆县始办网电,1970年建成汝南县王岗110千伏变电站至平舆县车庄35千伏变电站输电线路,至1980年建成车庄、城关、后刘3座35千伏变电站,形成一线带三站输电网络。1986年以后,平舆电网建设速度加快。1990年底,平舆110千伏变电站建成并投入运行,平舆电网由35千伏线路供电改由110千伏线路供电。1997年全县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电。1999年实施农网改造后,供电质量提高,电价下降。2000年,全县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容量5.1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4座,主变容量1.28万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1条26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5条64.65公里,供电量17576万千瓦时。
第一章 电力设施
第一节 输电线路
1986年平舆县有35千伏输电线路3条52公里,车庄、城关、后刘35千伏变电站3座,形成一线带三站输变电网络,电源取自汝南县王岗110千伏变电站,经王城线(汝南县王岗站至平舆县城关站)35千伏输电线路供电。
1987年8月动工架设从汝南县三门闸银洼220千伏变电站至平舆县110千伏变电站的输电线路,同年10月建成。线路长26公里,采用LGJ-185导线,杆塔基数105基。1990年12月投入运行,成为平舆县唯一的主电源。
1990年,平舆110千伏变电站兴建的同时,其35千伏和10千伏输电线路配套工程相继展开,增建铁塔2基,把城关站至后刘站35千伏输电线路改造为平舆站至后刘站35千伏输电线路(平后线)和平舆站至城关站35千伏输电线路(平城线),分别由此II接进入平舆110千伏站。平后线长19.22公里,平城线长3公里。
1994年7月建成平舆110千伏变电站至李屯35千伏变电站的35千伏输电线路(平李线),导线型号LGJ-70,杆塔基数103基,全长14.6公里。
1999年建成平舆110千伏变电站至杨埠35千伏变电站的35千伏输电线路,全长15.2公里,导线型号LGJ-95,杆塔基数90基,其中铁塔2基。至2000年,线路未投入运行。
2000年底开始建设平舆110千伏变电站至西洋店方庄35千伏变电站的输电线路,全长16.9公里,采用LGJ-95/120稀土钢芯铝绞线,杆塔基数118基,其中铜管塔2基,铁塔1基。
2000年底,全县有10千伏输电线路25回,长1120公里。其中,平舆110千伏变电站出线9回,长345公里;城关35千伏变电站出线7回,长267公里;李屯35千伏变电站出线3回,长236公里;后刘35千伏变电站出线6回,全长272公里。
第二节 变电站
为满足全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的需求,1989年动工兴建平舆110千伏变电站,1990年12月建成并投入运行。主变1台,容量20000千伏安,投资205万元。2000年9月,投资280万元增加主变1台,容量31500千伏安。此站35千伏出线3回,10千伏出线9回。
1993年动工修建李屯35千伏变电站,1994年7月建成投运,主变1台,容量1800千伏安,供李屯、老王岗、辛店3个乡用电。开始运行时,由于负荷小停运,改为10千伏供电。1997年6月重新改为35千伏供电。此站35千伏出线3回,10千伏出线3回,总投资202万元。
1999年对后刘35千伏变电站(1980年建,1985年运行)进行增容,更换主变1台,容量由3150千伏安增加到5000千伏安,提高了后刘、万冢、射桥、十字路4个乡镇供电的稳定性。此站10千伏出线6回。
2000年底利用农网改造资金开工建设杨埠35千伏变电站和西洋店方庄35千伏变电站。
第三节 农网改造
1999年3月平舆县启动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至2001年10月结束。新建35千伏线路19.9公里,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727公里、400千伏线路1662公里,改造配电台区1090个,改造用电行政村222个,整改用电户5.8万户。
实施农网改造后,农村供电线路半径缩短,导线由细变粗,供电线路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提高,综合线损率由网改前的30%以上下降到12%左右,农村电价由1998年的每千瓦时0.94元最高价下降到0.77元以下,减轻了农户用电负担。实行农村电工统管和电力承诺服务,公开群众用电情况,杜绝了人情电、乱收费现象的发生,电力服务质量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