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效益
第一节 经济效益
2000年,建筑防水业已成为平舆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少数“沥清工头”开始回乡创办企业,到2005年,防水外出人员返乡创办的企业年总产值达18亿元,上缴税金2034万元,分别占全县民营企业总产值的55%,税金的67.8%。建筑防水收入已成为平舆部分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有力地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不足100元,提升到2000年的1733元,2005年达2377元。2000年前后,包工头年收入一般在10万元左右,个别收入超过百万元。2005年,包工头资产超过百万元的有500多人,普通农民工收入一般是1万~2万元。这些资金部分存入县内银行,使平舆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年年增长。2005年,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1.8亿元,位居驻马店市第三位。2008年存款余额近50亿元,跃居驻马店市第二位,在外务工人员购置高级轿车,在平舆挂牌的就有2000多辆。
第二节 社会效益
平舆建筑防水业的发展壮大,不仅为平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就业门路,也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他们经过数年的拼搏,有5万贫困农民陆续脱贫致富,部分已跨入“富翁”的行列。有的购买了小型客货两用车、小轿车,在城里购置房产,部分包工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住宅小区购买了价值数十万元甚至百万元以上的高档楼房,并将全家户口迁入城市。
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防水防潮业带动了平舆人思想观念的转变,10多万人的防水大军长期在全国各大城市居住、生活,在各自的施工阵地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接受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洗礼,在赢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把都市的文明之风带回了家乡。他们因吃了不少贫穷和没文化的苦头,在自己富裕起来后,一些人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渠道参加学习和培训,学到专业知识,学会了经营管理,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农民。他们还将自己的子女送到高等院校或到“贵族”学校就读,有的已经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这些人一部分子承父业,又从事建筑防水行业,使得平舆建筑防水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一部分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事业有成的防水务工人员积极参政议政,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他们中有2人当选为河南省人大代表,1人当选为河南省政协委员,数十人当选为市、县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其中戴全明(庙湾镇戴关庙村人)当选为浙江省宁波市人大代表,成为浙江省外来农民工当选为当地市级以上人大代表第一人。
建筑防水业成为平舆对外开放的窗口。建筑防水总公司下设的50多个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3000多个施工队常年在外施工,他们在掌握市场信息、开展对外交流、引进项目、推销平舆产品等方面为家乡作出了巨大贡献。县政府还以这些分支机构为依托,与当地政府开展经济合作,办理涉外事宜等,不断扩大平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建筑防水业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防水劳务人员的大量流动促进了平舆交通事业的繁荣,先后开通了平舆至北京、哈尔滨、沈阳、长春、天津、青岛、济南、上海、南京、广州、深圳、宁波、太原、银川等多条防水务工人员集中地的长途汽车客运线路。
带动了公益事业的发展。全县先后有400多名外出防水人员回乡投资基础产业和兴办公益事业,总投资达1.5亿元。其中,林冲、赵宝山分别投资5350万元、2298万元兴办了三高、四高两所高级中学,解决了6000多名学生入学难的问题。有210人捐资1300万元修建农村道路27条、高标准桥梁20座,修建农村小学教学楼13座,捐资1700万元资助失学儿童、贫困大学生和特困户。
第三节 回归工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平舆县委、县政府对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给建筑防水的有志之士回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施展才华的平台。他们在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后携资返乡二次创业,投资兴办工业、农业、商贸服务业、房地产业,积极参与招商引资活动,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全方位资助家乡的经济建设。到2008年,全县回乡创业人员600多人,投资创办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6个,总投资3亿元,提供了3000人的就业岗位。
刘小刚(高杨店乡人)1998年回乡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平舆县龙腾大厦。龙腾大厦占地16亩,总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是集住宿、餐饮、会议、洗浴、桑拿、保健、按摩、美容美发于一体的综合型豪华宾馆。
戴东红(高杨店乡人)1998年投资100多万元,清理挚沟垃圾,疏通沟内的污水,改善了城市的卫生环境,又在此基础上建成商住楼一栋,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2005年回乡投资1000多万元,在县城西工业园区征地38亩,建设标准厂房4000平方米,创建平丰门业有限公司,年产值3000万元,创税10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个。2007年投资5000万元兴建清河苑商住小区,总面积6万多平方米。
邢进言(双庙乡人)回乡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平安水泥有限公司。2005年9月建成投产,主要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年产28万多吨,产品质量达到国家双优水平,年产值6000万元,实现利税500多万元。
陶菊生(高杨店乡人)1990年回乡投资兴办平舆县馨星永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芦丁、三氯蔗糖、鼠李糖、维脑路通、黄岑甙等主要产品供应国内大型医药生产企业、食品行业,并出口到国际市场,固定资产规模3127万元,实现总产值2116万元,工业增加值622.1万元,年上缴税金7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