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后,县、乡、村道路发展迅速,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公路养护力度加大,县境内干线公路及主要县道设置道班,对管养路段进行经常性的养护。2000年,平舆县境内有国道1条7.96公里,省道3条108.43公里,县乡公路376.5公里,共计492.89公里。干线公路好路率为79.9%,县乡公路好路率为92%。公路运输业快速发展,运输能力逐年提高,运输工具逐步更新,运输管理更加规范。1990年恢复建设平舆至驻马店的小铁路,过境路段长19公里,境内设3个站点,主要从事石料运输。平舆县境内水路运输在90年代逐步停止,境外运输主要在长江、淮河航道上。
第一章 公 路
第一节 道 路
2000年,平舆县境内有干线公路4条,其中国道1条,省道3条。国道106、省道吴黄路贯通南北,张南线(原驻新路县城西段及平临路)东西贯通,与平长线(原驻新公路县城东南段)相互交错,形成平舆县的干线公路网络。
一、国道
国道(G106)北起北京,南到广州,平舆境内7.96公里,由东和店镇小吴庄入境,经东和店集、张赵村进入安徽境的庙岔镇。106国道是平舆县境内唯一的一条国家级道路,属国家二级公路,路面宽9米。县境内辖段分布有小桥1座、长25.3延米;涵洞9道、86.7米。1998年全段进行大修。
二、省道
张南线(S333)张南线原为驻新路县城西段及原平临路,2000年全国公路普查改为张南线。由项城市的张新庄至南阳市的南和店镇。县境内经东和店、杨埠、古槐、郭楼至前岗出境进入汝南县。县境内里程46.52公里。县城东段为黑色柏油路面,路基宽9米,路面宽6米,属三级公路。县城西段为二级公路,路基宽16米,路面宽12米。县城段(富舆大道)5.5公里为2000年建成。县境内辖段共分布中型桥3座、193.3延米;小桥3座、70.9延米;涵洞43道、538.6米。线路绿化率达98%。张南线建成后,东西两段均经过多次大修,设养护道班,全线养护。
平长线(S216)平长线(原驻新路县城东段),由县城兴舆大道南端起,经万金店入新蔡县砖店镇,至商城县长竹园镇。县境内里程11.8公里,黑色路面,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属二级公路。全段分布永久性桥梁4座、172延米;涵洞11道、203.8米。该路在县城段走永乐大道,1989年修建东环城路3.86公里。1989~1998年,县交通局公路段多次对县境内路段进行中修挖补。全线绿化,设养护道班,全线养护。
吴黄路(S213)吴黄路原为平正路和平射路,2000年全国公路普查改为吴黄路,北起濮阳市南乐县吴家庄,南至信阳市新县黄谷畈。由上蔡县和店镇进入平舆县射桥镇,经玉皇庙、东皇庙、古槐、西洋店出境至正阳县。县境内公路里程50.11公里。县城至玉皇庙段为二级公路,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其余属三级公路,路基宽9米,路面宽7米。县境内辖段分布大中型桥3座、237.6延米;小桥3座、73.4延米;涵洞18道、155.2米。1993年,县城至玉皇庙段(KO-K7)大修改建为二级公路,路面宽9米。1994年,投资27.5万元,从射桥向北(K21-K25),改造成四级油路,路面宽5米。1995年,玉皇庙至射桥段(K7-K21),大修改造为三级公路,路面宽7米。1996年,吴黄路县城南段(K4-K14)大修改造,1997年K14-K17段大修改造,1998年K17-K22.4段大修改造,该油路升级为三级公路,路面宽7米。该路全线绿化,由县公路段养护。
三、县级公路
高蛟线(X004)由平舆县高杨店乡至新蔡县的蛟停湖乡,接S216。县境内里程17.7公里,路基宽10米,路面宽5米。1997年修建杨埠至新蔡县弥陀寺段。高杨店乡至杨埠镇段共10公里,属四级公路。有永久性桥梁2座、154.5延米;涵洞18道、147.6米。全线绿化。
庙陡线(X006)由平舆县庙湾镇起至正阳县陡沟镇,接S224。境内经庙湾镇龙王庙、东皇庙、古槐、双庙乡前张、万金店、西洋店镇陈庄。县境内里程38.5公里,属四级公路。1994年,修建庙湾至平临路段(原龙庙路),长13公里。1998年,修建平临路至西洋店段长25.5公里。境内全线分布永久性桥梁4座、105延米;涵洞38道、318米。全线绿化。
庙小线(X008)由庙湾镇起,途经玉皇庙、万冢、李屯、老王岗,至汝南县王庄乡小亮寺村,接S224。县境内里程44.5公里,路基宽10米,路面宽5米,属四级公路。分布有小桥2座、31延米;涵洞29道、长282米。晴雨通车,绿化率90%。1988年修建庙湾镇至玉皇庙段,1993年修建前岗至李屯段,1999年修建万冢至前岗段,2000年修建老王岗至汝南段。
东王线(X011)由平舆县东和店镇至汝南县罗店乡王桥村,接S206。县境内由东和店起,途经高杨店、庙湾、十字路、射桥、后刘,进入汝南县留盆。境内长56.6公里,路基宽10米,路面宽5米,属四级油路。分布桥梁16座、272延米;涵洞37道、355.3米。1986年修建十字路至射桥段,1994年修建射桥至后刘段,1996年修建高杨店至十字路段,1998年修建东和店至高杨店段。晴雨通车,全线绿化。
四、乡村公路
1996年,县境内乡道10条,总里程137.1公里,四级油路。其中;杨埠至东和店19.1公里,路基宽8米,路面宽5米,属次高级路面;玉皇庙至十字路15.6公里,路基宽8.5米,路面宽5米;王营至万金店13.2公里,路基宽7米,无路面里程13.2公里;程庄至射桥22.2公里,路面宽5米(程庄至后刘15公里,路基宽8.5米,路面宽5米;后刘至射桥7.2公里,路基宽9米,路面宽5米);前岗至孙坡10公里,路基宽10米,路面宽5米;射桥至前盛9.2公里(射桥至十字路5公里,路基宽10米,路面宽5米,四级次高级有路面里程;十字路至前盛4.2公里,中级有路面里程);高杨店至荒坡9公里,无路面里程;西洋店至谭赵15公里,无路面里程;龙王庙至庙湾13.8公里,路基宽9米,路面宽5米,属四级次高级有路面里程;后刘至汝南县留盆10公里,路基宽10米,路面宽5米。
1997年增建十字路至高杨店21.6公里,路基宽10米,路面宽5米,四级次高级有路面里程。1997年乡道总里程为158.7公里。
1998年增建万冢至玉皇庙10公里,路基宽12米,路面宽5米;杨埠至弥陀寺7公里,路基宽12米,路面宽5米,属四级次高级有路面里程。
1999年增建后刘环乡公路20.7公里,路基宽10米,路面宽4米;杨埠至西洋店22.8公里,路基宽10米,路面宽5米,为四级次高级有路面里程。2000年,乡道总里程219.2公里。
第二节 桥梁 涵洞
2000年,县境内共分布有桥梁33座、1326.9延米,大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属永久式桥梁,负荷大,美观实用。1988~2000年,县城区内修建清河大桥、清河三桥,改建了陵园桥、月旦桥,县城区外改建了陶台铺大桥。
陶台铺大桥是吴黄路的跨洪河桥。1997年,在原桥址西侧,新建一座大桥,长78米,宽8米,为六孔预制混凝土简支板桥,最大跨径13米,其下部为挖孔灌注桩结构。该桥由平舆县交通局县乡公路管理站设计、施工,1998年5月建成通车。荷载为汽-20,挂-80。
80年代后,涵洞多为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到2000年,县境内所辖路段分布涵洞273道,共计2785.7米。
第三节 运 输
一、运输工具
(一)客车
普通客车1988年,平舆县公路客运车辆有60部。其中,驻马店地区运输公司平舆汽车站38辆,个体22辆,均为普通型客车。品牌有郑州、天坛、东风、解放、扬州、少林等,车辆性能差,油耗高,经济效益低。1990年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运市场发展很快,车辆逐渐向快捷、舒适、安全方面发展,车辆更新换代加快。至2000年,个体客车发展到280辆。其中,中、长途运输车100辆,主要车型:金龙、宇通等豪华客车4辆,依维柯、宇通、小金龙等96辆。县内从事公交运输的客车180辆,大部分是更新车辆,主要品牌有少林、胜利、华夏等。平舆县1990年有出租车10辆,到2000年,已发展到120辆。品牌有桑塔纳、广州标志、富康、长安之星、松花江、昌河等,多数是二手车,新车做出租运输的不多。
客运三轮 1988年,全县有客运三轮150辆,主要从事城乡客运或县城内短途客运。1995~1998年客运三轮发展较快,由于三轮车安全性能差,根据省、市有关规定,1999年起禁止机动三轮从事客运,大部分三轮车转为货运三轮。1995年后,三轮摩托车发展很快,主要从事县城区客运。至2000年,客运摩托三轮车发展到500多辆。主要品牌有飞鹿、黄河、华伟等。
(二)货车
普通货车 1988年,全县有货车350辆,其中,国营38辆,集体15辆,个体297辆。品牌有原苏联产的依发、马斯,日产五十铃,国产东风、解放、南京131、江淮130等。至2000年,有普通货车940辆,品牌大多为东风、解放、杭州东风、郑州东风、楚风、康明斯等。
箱式货车 1995年平舆县始有箱式货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箱式货车逐年增加。1998年达到30辆,品牌有东风、解放。2000年,箱式货车有一部分转往外地。
农用车1990年以后,县内始有农用货车,品牌为龙马、宇康、北京、烟强、金芙蓉、五叶等。这些小型车辆主要用于农村货物运输,均为柴油机引擎,省油、耐用,车辆养路费和运管费标准低,但时速有限,不宜跑长途。2000年,农用车与日俱增,逐渐更新为时风、东风小霸王、小解放等品牌。
危险品专用车1990年,县内有7辆油灌车,其中,石油公司6辆,一运公司1辆,品牌为东风、解放。1995年增加液化气灌车1辆。2000年部分转往外地挂牌。
货运三轮1988年,县内有机动三轮车350辆,一小部分为农用三轮,大部分从事公路运输。1999年后,三轮车主要以农用为主。2000年县内有机动三轮车1700辆左右,主要品牌有平舆永乐牌、汝南永牌、时风、长葛奔马等,主要用于小型货物运输,操作方便,费用少,效益高。
拖拉机1988年,全县有大、中、小型四轮拖拉机800多台。小型拖拉机的品牌多为洛阳15、17、18,大中型有丰收35,洛阳40、50,上海50,天津60等。至2000年,大中型拖拉机有65台,均为柴油车,主要从事石子、沙子、砖等建筑材料运输。
二、旅客运输
国营运输1988年有大型客车16辆,营运线路9条,日发往返班车26次,出车率96%,车辆完好率90%。所开班线:平舆至驻马店、郑州、平顶山、武汉、焦作、信阳、濮阳、安阳、济源等。
2000年,平舆汽车站有大型客车40辆,开通班线18条。其中,长途班线有平舆至天津、西安、太原、广州、中山、石家庄、北京等,中、短途班线有平舆至驻马店、郑州、洛阳、焦作、安阳、新乡、济源等。日发32个班次,年客运量30万人次,周转量6000万人公里。车辆品牌有扬州轿子、郑州卧铺、宇通等。从业人员135人,年收入400多万元。1995年后,公司实行风险抵押承包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调动了运输经营者的积极性,运输效益良好,每年向国家上缴税费90万元。
集体运输 平舆县集体客运企业有两个,博宇公司和奔马客运公司。博宇公司是个体客运联合体,成立于1998年,当时只有4辆依维柯客车,班线是平舆至驻马店。2000年有客车15辆,每20分钟发一班次,日发70个班次,年客运量3.5万人次,周转量210万人公里。公司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售票,单车核算,自负盈亏,每年向国家上缴税费15万元。奔马客运公司成立于1999年,当时有金杯车10辆,开通班线平舆至驻马店,日发30班次,年客运量2万人次,周转量120万人公里。后因经营不善,2000年停运。
私营运输80年代末,平舆县出现个体客运户,最早参与的是十字路的王保国、古槐镇的王振昌等。1989年,王保国有一辆东风牌二手客车,开通班线是平舆至驻马店。2000年,王保国有6辆卧铺大客车,主要以包车形式发往西安、广州、北京、晋城等。1992年,王振昌与他人联合购买大客车4辆,开通平舆到郑州、武汉班线。2000年,车辆增加至10辆。主要车型是郑州卧铺,宇通等。经营方式是统一售票,单车核算,自负盈亏。
车站 1993年,平舆县运管所租赁12亩地,建立社会客运站,把社会个体车辆及过往平舆县境客车纳入统一管理,实现了车进站、人归点的管理目标。当时有20辆客车,还有一定数量的过往车辆,日发120班次,主要班线为平舆至驻马店、郑州、上海、广州、武汉等。年客运量80万人次,周转量1800万人公里。1997年,由平舆县运管所租赁场地28亩,在富舆大道与平射路交叉口西100米处,建立新的社会客运站。2000年,进站车辆210辆,日发320班次,年客运量18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700万人公里。开通54条班线,主要有平舆至驻马店、郑州、烟台、青岛、西安、太原、兰州、广州、深圳、石家庄、北京、天津、上海等。车辆的主要品牌:普通型有宇通、少林、亚星,豪华型有金龙、宇通、沃尔沃等。
1995年,平舆县运管所沿驻新路、平射路租赁15亩地,在县城东、西、南、北建立4个综合停车场,作为城乡客、货运机动车停车场。在这期间,客运机动三轮车发展到45辆,客运农用面包车96辆。
1997年,县城始开通公交车,营运车辆3辆,是年,开通了两条城乡公交客运线路,即县城至玉皇庙、县城至辛店,有10辆面包车。1998年,发展到4条线路,投入营运客车38辆。2000年增加到206辆,开通班线16条,全县18个乡镇都开通了公交客运。从业人员达354人。车的品牌主要有五叶、少林、果园等。2000年初,在县城主要道路交叉口新建了5个公交车停车场,把公交客运纳入统一正规化管理轨道。
出租车客运站位于解放街东段南侧、平舆县永乐影剧院东100米处。出租车经营以下乡包车为主,价格面议。每辆车每月平均收入在1000~2000元。
三、货物运输
平舆县第一汽车运输公司 平舆县第一汽车运输公司是国营专业运输企业,成立于1958年,当时有汽车5辆。1989年,该公司在全区率先实行优化组合,推行“横包到位、纵包到底”的全方位经济承包责任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991年被省交通厅授予全省“汽车运输经营管理排头兵”称号,并奖励该公司凌空轿车1辆。1993年,公司推行单车经济承包责任制,同时吸收社会车辆挂靠公司,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到1996年,公司已有东风牌、解放牌带挂货车60辆,500载货吨位,车辆完好率为80%,出车率为70%,年货运量6万吨,周转量1800万吨公里。1996年后,公司车辆逐年减少,至2000年底公司还有车辆18辆,负债210万元,处于半倒闭状态。
平舆县第二汽车运输公司 成立于1989年,属个体货运联合体,位于驻新路东南路口,占地25亩,有10辆货车。1995年为鼎盛时期,有货车88辆,700载货吨位,品牌有东风、解放等。车辆完好率85%,出车率达89%,年货运量8万吨,周转量1580万吨公里。最低运价0.35~0.4元/吨公里,单车年收入1.5万元。1997年,因公司管理不善解体。
粮局车队 1988年,平舆县粮局车队有货运车16辆。其中,进口五十铃9辆,其余是依法、马斯、解放牌货车。主要用于各乡镇粮管所往外地调运库存粮。1994年为发展的鼎盛时期,之后逐年走下坡路,至1998年倒闭。
第四节 管 理
一、公路养护
1988年后,随着县境内公路管理建设里程的增加,加大了对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的养护,养护资金投入逐年加大。公路养护资金来源主要为养路费。2000年,道路养护费用统计数字分别为综合920元/公里,沥青路860元/公里。投入到公路建设及养护方面的机械设备有;中小型压路机10台,装载机3台,洒水车4辆,灰土搅拌机、推土机及沥青摊铺机各1台。
平舆县境内干线公路及重要的县道设置道班,对管养路段进行经常性的养护。共设置干线道班8个,配养路工人89人,养护干线公路91公里。实行养护承包责任制。县乡道路实行三级养护制度,发挥县、乡、村三方面的积极性,对道路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管理养护,做到长年养护,确保道路畅通。2000年底,干线公路好路率79.9%,县乡公路好路率92%,1989~1991年连续3年、1995~1999年连续5年获省“好路杯金杯县”称号。
1988年后,公路绿化植树被列为考核标准,路通后立即绿化,每年冬季对路树刷白,立春后栽植。2000年,平舆县交通局先后投资数万元,植树近500万株。
二、规费征收
公路养护经费开支按照国家“以路养路、专款专用、取之于车、用之于路”的原则,向有车单位或个人征收用于公路养护、建设、技术改造、改善和管理的专项事业费。
养路费按费率和费额两种方式征收。对具有健全运输计划、行车记录、统计资料,能准确反映营运收入总额,并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国营专业公路运输企业,按照营运收入总额和规定的费额标准计征。除按核定费率计征的车辆以外,其余车辆均按核定载重吨位和规定的费额标准计征。养路费票证全国统一,实行“一处缴费,全国通行”。
三、运输管理
旅客运输管理 1988年以前,旅客运输主要以国营为主,1989年后,个体旅客运输发展较快,车辆逐年增多,旅客运输出现了多家竞争的局面。但由于管理不规范,车辆乱停乱放,影响交通秩序,个体运输户为争抢客源,竞相降价,影响了运输业的经济效益和健康发展,甚至出现了坑害旅客的不良行为。1990年,全县开展客运市场的清理整顿工作,建立健全客运车辆档案,实行车进站,人归点,定时、定线、定班的客运管理制度。1996~1997年,对旅客运输市场进行全面整顿。整顿中出台了“四定”(定时、定点、定线、定班),“四统一”(统一进站、统一排班、统一售票、统一结算),“四包一跟”(包车、包村、包线、包站,跟随班车监督服务)等管理办法,规范了客运经营行为,理顺了旅客运输市场秩序。
1996年,为了适应客运形势的发展,进一步调节运力与运量之间的平衡,平舆与驻马店旅客班线实行有偿使用,采取竞标拍卖的形式,由平舆县运管所组织申报,地区运管所实行统一拍卖。参与竞投的运输业户40余家,成交客车30辆。2000年,该线路共有旅客运输车辆65辆,每20分钟发一班车。
1998年,根据省交通厅要求,平舆县再次对客运市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重点打击客运经营中倒客、甩客、宰客、乱涨票价等不法行为,规范客运市场秩序,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司乘人员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旅客运输经营人员素质,提高了客运服务质量,达到了车进站、人归点,初步实现了旅客安全、舒适、快捷运行。
货物运输管理 货物运输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道路货物运输的有关法律和法规,规范运输市场经营行为。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有序的运输环境,提供运输信息,组织合理运输,提高货运行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货运有形市场、信息配载市场,货运服务场站的开业、停业以及各种证、牌、照的管理,监督经营业户的经营行为,提高运输服务质量,调解货物运输中的商务纠纷。
1988年,根据省政府及交通厅《关于全面开展公路货物运输市场整顿的通知》精神,由县计委牵头,交通局、公安局、工商局、税务局、物价局等单位参加,成立货运市场整顿小组,对全县货运行业、搬运装卸行业进行全面整顿,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偷漏税费、欺行霸市、垄断货源、刁难打骂货主或凭借货源向搬运装卸人员索要“回扣”等不良行为。对搬运装卸行业,重点打击无证经营、抢装抢卸等。这次整顿理顺了货运市场、搬运装卸业秩序,规范了经营行为。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提高了服务质量。1991年,平舆县运管所因货运市场整顿成绩显著,被省交通厅评为先进单位,并奖励长安面包车1辆。
1989年,为了改变货运车辆乱停乱放的局面,平舆县运管所在县城东南路口,驻新路西侧,建立了第二汽车运输公司停车场,占地面积30亩,建有两层楼房24间,为车货主提供停车、住宿及餐饮服务。1997年,第二运输公司解体,其停车场作为公交客运停车场使用。
1997年,对营运车辆统一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货物运单”,运费结算凭运单进行结算。同年3月,平舆县运管所成立了货运信息服务中心,为运输车辆提供货源信息,加强货运调度,但由于基础设施条件差,货运信息没有联网,业务开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2000年,经平舆县人民政府批准,在县城西北角,建立古槐停车场,占地30亩,有110个停车位。是一个集货运停车、公交停车及汽车维修一条龙服务的停车场。
四、汽车维修管理
1988年后车辆逐渐增多,汽车维修行业发展很快。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主要是汽车维修行业开、停业管理,价格及维修质量纠纷调处等。1988年,省政府出台《河南省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办法》,把汽车维修行业纳入管理范围。1990年,省政府又下发了《河南省汽车维修工时费用定额标准》及《汽车维修开业技术条件》等文件,为规范维修市场管理提供了依据。是年,根据省政府及省交通厅《关于开展汽车维修市场整顿的通知》精神,平舆县成立了由计委牵头,交通局、公安局、税务局、物价局、工商局参加的整顿小组。重点查处汽车维修质量低劣、价格不合理以及在维修结算中开假票、开票大头小尾等不法行为。查出违纪金额8.5万元,没收并处罚款6万元。因维修市场整顿成绩显著,地区行署在平舆县召开全区汽车维修市场整顿现场会,推广平舆整顿经验。1990年,在平舆县拖拉机维修站的基础上成立平舆县汽车大修厂。1998年,平舆县汽车大修厂经营管理不善,被改为二级汽车维修站。2000年,全县有一类汽车维修企业1家,二类汽车维修企业5家,专业修理部22家。从业人员150人,年产值100万元,上缴税费10万元。
五、机构
平舆县交通局是县政府主管全县交通行业的职能部门。主要职责:负责全县公路管理和运输组织管理,组织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实施,负责全县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和规费征稽,编制县乡公路发展规划,负责公路客运站建设规划和实施以及汽车驾驶员培训工作的行业管理。
1996年,交通局内设办公室、公路运输股、人事教育股、计划财务股。下设公路段、运管所、汽车队、搬运公司、航运公司。12月,增设县乡公路管理站。汽车队改为“第一汽车运输公司”。1997年1月,成立交通规费征收管理办公室。是年有干部67人,工人1118人。1998年4月,成立万金店、庙湾、射桥、古槐、老王岗、高杨店、后刘7个交通管理站。2000年底,交通局系统有干部85人,工人12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