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全县工业企业共计3593个,总产值10638万元。乡办以上工业企业102个,总产值6396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0.1%。主要工业行业有机械、建材、化工、造纸、酿酒、食品、皮革等门类。骨干企业有县酒厂、油厂、面粉厂、化肥厂等。进入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受资金负债、人员包袱、机制不活等历史因素制约,多数县属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半停产、停产状态。县委、县政府坚持走农产区工业化之路,深化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改革,在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推行股份制改造和进行租赁、拍卖、破产等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并把企业的改革与技术改造、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加强管理并重,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大力开展东西合作和招商引资工作,兴办各类工业项目,扩大工业企业总量,促进工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全县呈现出县属企业、局办企业和乡镇企业“三轮驱动”的局面,乡办工业、局办工业和民营工业发展迅速。2000年,全县有工业企业6772个,其中,国有工业13个,集体工业415个(其中乡办297个),城乡个体工业6259个,其他经济性质的工业85个,工业总产值达到254387万元,73个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工业企业和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81754万元。全县形成了以粮油加工、皮革、酿酒、造纸、机械、建材、手工艺品生产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
第一节 国有工业
1988年,全县有地方国有工业企业19个,工业总产值4068万元,占乡办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0%。其中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7个,即:油厂、面粉厂、食品加工厂、饲料加工厂、酒厂、精粉厂(1990年更名为小麦淀粉厂)、新兴食品厂(1990年更名为玉米淀粉厂)、印刷厂、自来水厂、农机修理厂(1990年更名为汽车大修厂)、机械厂、化肥厂、电业公司、粉丝厂、罐头厂、石油化工厂、兴平公司。独立核算企业当年工业总产值401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4175.8万元,实现利润214万元,税金176.6万元,职工年平均人数2390人。
1991年,关闭罐头厂,县造纸厂投产运行。1992年县粮油食品厂开工生产。1994年平川稀土化工厂建成,全县国有工业企业发展到20个,工业总产值14091万元。
1994年后,全县国有工业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改制、改组、破产、拍卖等不同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逐渐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至2000年,汽车大修厂、玉米淀粉厂、粮油食品厂、化肥厂、石油化工厂、平川稀土化工厂等企业先后破产。是年,全县有县面粉厂、油厂、小麦淀粉厂、造纸厂、酒厂、机械厂、印刷厂、工艺品总厂等13个国有或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5348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
第二节 集体工业
1988年,全县有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543个,总产值5965万元。其中乡办以上集体工业83个(县属工业13个,街道工业3个,乡办工业67个),总产值2328万元,占乡办以上集体工业总产值的39%。13个县属集体工业企业总产值825万元,净产值178万元,产品销售收入516万元,上缴管理费4万元,实现税金32万元、利润26万元,有职工1285人,固定资产原值年末数335万元,净值年末数221万元。村及村以下集体工业460家,村办工业和农村个体工业产值分别为1752万元和1885万元,分别占村及村以下工业总产值的40.6%和45.3%。
1992年,全县有集体工业企业118个,其中乡办企业100个。2000年,全县集体工业企业发展到415个,其中乡办企业297个。当年,全县集体工业企业从业人员22964人,固定资产原值年末数19207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122480万元,工业增加值31607万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7.1%。
县属集体工业企业中的建材厂(建材产销公司)、服装厂(轻纺工艺品厂)、针织厂(棉纺织品产销公司)、轮胎翻修厂(橡胶制品厂)、皮革厂(轻纺皮件产销公司)、木器厂(木制家具产销公司)、综合厂、造纸厂、塑料厂、钢木家具厂(钢木制品厂)等10家企业由县第二工业局(简称二工局)管理。1998年后,逐步实行“退二进三”(退出第二行业,进入第三行业)改制,改造成为各类市场,或进行房地产开发。乡镇集体工业包括乡(镇)办工业、村办工业、城乡合作工业、城镇合作工业、农村合作工业,由县乡镇企业工作委员会(1996年3月更名为乡镇企业管理局)进行行业管理。
第三节 民营工业
1988年,全县共有个体私营工业和其他民营工业单位3491个,总产值4242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9.9%。1988年后,平舆县不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多个发展非公经济的文件,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民营工业的发展。1992年,城乡个体及其他经济工业单位发展到5675个,从业人员12260人,工业总产值完成24041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0%。2000年,全县城乡个体及其他经济工业单位增至6344个,从业人员27561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数的52.4%;工业总产值完成116559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