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气 候
确山县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即淮北平原气候区,气候状况差异不大,仅在南北方向略有变化,水热资源比较丰富。适宜小麦、棉花、芝麻、大豆、玉米、烟叶等作物生长。但因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和年际变化大,常有旱涝灾害发生,加之部分乡镇地势低洼,夏秋多雨、低温、少日照,内涝严重,致使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产量受到影响。
第一节 日 照
1986~2000年,确山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62.4小时,每天平均5.7小时,日照率为47%。6月、7月、8个月最高,每月平均在197.7小时以上;12月、1月、2月最少,每月平均142.4小时以下。日照最多年份为1989年,年日照时数达2356.8小时,较有气象资料以来日照时数最多的1969年少78.8小时;最少年份为1998年,年日照时数是1834.6小时,较有气象资料以来日照时数最少的1964年少10.3小时。年际差达522.2小时。
日照的各季分布:春季(3~5月)共535.5小时,占全年日照总数的26%;夏季(6~8月)为593.1小时,占29%;秋季(9~11月)为506.5小时,占25%;冬季(12~2月)为427.3小时,占21%。1989年夏季日照时数为最多,时数745.3小时;1996年冬季日照时数为最少,日照仅为357.9小时。
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4935兆焦耳/平方米,6月份最高5914兆焦耳/平方米,12月份最低为273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光合有效辐射量2419.2兆焦耳/平方米,占全年辐射总量的49%。充足的日照和光辐射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但目前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光能利用率很低,仅为1.13%。随着科技的进步,改善水、肥、土等生产条件,光能利用潜力还是很大的。
第二节 气 温
1986~2000年,全县年平均气温15.6℃,由于地形影响,山区的气温稍低。若以1月、4月、7月、10月气温分别代表冬、春、夏、秋,则确山的气温夏高、冬低、春秋居中。1月平均气温为2.1℃,全年最低;进入春季,4月份平均气温升至16.3℃;7月份全年最高,平均气温为27.9℃;10月份平均气温降至16.7℃。全县日较差,4月、5月最大,为10.3℃和10.2℃;1月、7月、8月最小,分别为8.0℃、8.1℃、8.1℃。
全县极端最高气温40.1℃,出现在1994年8月3日。极端最低气温-12.3℃,出现在1993年1月16日。较有气象资料以来极端最高气温的1964年8月7日43.5℃低3.4℃;较极端最低气温的1969年1月31日-14.3℃高2℃。
山区的逆温现象给确山的植物跨带分布提供了条件。在确山的西部、西南部的一些小地形内,经常出现逆温,使亚热带作物生长良好。一些山地向阳坡,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冷空气沿坡脚低洼处汇集,形成明显逆温。逆温多产生在500米以下,海拔300米以下温度递增率为0.47℃/100米,海拔500~800米,为0.1℃/100米左右。
确山县稳定通过0℃积温初日为1月25日,终日为1月1日,初终间日数345天左右,其间积温5636℃;稳定通过10℃积温初日为3月30日,终日为11月11日,初终间日数为225天左右,积温为4962℃,为作物旺盛生长期。
第三节 降 水
1986~2000年,确山年平均降水量为927.9毫米。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春、秋次之,冬季最少。春季3~5月,降水量为210毫米,占年降水的22%;夏季6~8月,降水量为442毫米,占年降水的48%;秋季9~11月,降水量为193毫米,占年降水的21%;冬季12~2月降水量为83毫米,占年降水的9%。县境的年降水变率为29%。较历史年平均降水量少44.8毫米,春季少21.5毫米,夏季少4.9毫米,秋季少16.9毫米,冬季多15.5毫米。
县域的年降水日数在100天左右。夏季降水日数最多,7月为年降水的高峰期,冬季最少,春、秋两季居中。1989年1月3日至11日连续降水9天,为15年中连续降水最长日数;1988年10月24日至12月16日,连续54天无降水,是15年间连续无降水最长日数。县内一日最大降水量为198.6毫米,出现在2000年7月14日。
降雪初日为12月9日,终日为3月16日,全年降雪初终间日数为97天。积雪初日为12月28日,终日为3月2日,积雪初终间日数为63天。15年间,最深积雪达22厘米。
第四节 霜 期
1986~2000年15年间,确山县霜期日数平均为131天,较历史平均霜期少6天。霜期最短110天,出现在1987~1988年度;霜期最长168天,出现在1992~1993年度。一般情况初霜日是11月13日,终霜日是3月21日。初霜日最早是1992年10月26日,最晚是1987年11月29日;终霜日最早是1987年2月5日,最晚是1993年4月11日。
80年代以后,天气变暖,秋、冬、春的霜基本没有对农作物造成大的危害。
第五节 风
一、风向
一年之中,全县风向有季节性变化。冬季东北风较多,夏季西南风偏多,春、秋两季风向多西北风。山脉、河谷、盆地对季节环流有所影响,形成地方性风,各地主导风向与总趋势有所不同。确山县全年以西北风最多,南风次之。
二、风速
1986~2000年,确山平均风速为1.6~2.5米/秒。风速的季节性变化明显。一年内平均风速春季为最大,2.5米/秒;冬季次之,平均风速为2.0米/秒;夏季平均风速1.8米/秒;秋季平均风速1.7米/秒。
年际最大风速为16~26米/秒。主要出现在夏、春两季,以夏季较多,机率在50%以上。1986~2000年15年间,县境出现大风17次。1987年、1998年、2000年各出现一次;1988年出现2次;1986年、1990年、1995年、1997年各出现3次。
第六节 地温 湿润度
一、地温
确山县境地面与各地层中的温度相差不大。以1月为代表的冬季气温最低,地层温度随层深而递增;以7月为代表的夏季气温最高,地层温度随层深而递减;春、秋两季,地面与地层温度基本持平。
二、空气湿润度
按1982年1月1日起实行的大气压力单位(百帕)测定计算,确山县空气绝对湿度,夏季为28.6百帕,冬季为4.8百帕,春、秋两季适中,年最大绝对湿度为39.5百帕。年相对湿度最大77%。春、夏、秋变化不大,冬季稍为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