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后 记
确山县新中国第二届县志的编修是从2000年11月开始的。在此之前,县史志办公室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县志办主任张同忠带领办公室人员赴全省修志先进单位南阳、新野、伊川及我市的西平、正阳、汝南等市县学习。全办有7人参加了省续志培训班,5人参加了市续志培训班,争取资金添置了电脑、打印机,返聘、借调几位业务骨干,为续修县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11月,确山县续志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在县政府会议室召开。会上时任县委副书记、县志编委副主任王新强主持会议,时任县长、县志编委主任项祥一作动员讲话。驻马店市史志办主任徐起帆亲临大会讲话。县四大班子领导、各乡镇局委负责人及特邀编辑200多人参加会议。会上下发了县委、政府两办《关于调整确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的通知》、《关于开始确山县第二届县志编修工作的通知》、《确山县志》(1986~2000)编纂方案和《确山县志》(1986~2000)篇目。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办法对各乡镇、局委的县志特邀编辑进行了培训。市史志办副主任赵荣霞、县志办主任兼县志主编张同忠、副主编阎守民、副主任兼副主编杨金荣等同志分别讲了课。会上,根据续志篇目将搜集资料及初稿撰写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局委,并要求各单位按照编纂方案和篇目要求按时完成任务。由于县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续志动员暨培训会议圆满成功,续修县志工作有了一个良好开端。2000年,确山县地方史志办公室被评为全省修志先进单位,张同忠被评为全省修志先进工作者,受到省政府的表彰。
动员会后,县志办全体人员采取分组包片的办法,将搜集资料分工到人,实行包任务、包质量、包进度的责任制。县志办全体同志团结协作、任劳任怨,到各单位巡回催稿,搜集资料。为提高各供稿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心和特邀编辑的业务水平,保证撰稿的质量和速度,县志办根据工作进度情况,先后分期分批分行业系统六次召开会议,培训史志业务、研讨篇目,督促指导工作。为写好人物志,2003年2月27日召开了县志人物编写座谈会,来自县人大、政协及各行业的20多位老同志参加了座谈会,他们对修志工作提出了很多中恳的意见和建议,为撰写人物志提供了不少资料和线索。为了推动全县修志工作、交流修志经验,在4年多的时间内,我们编发《确山史志通讯》8期,每期印刷100多份,上报省、市史志办,分送县四大班子,下发到各乡镇局委,对加快修志工作和提高志稿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2001年,确山县被定为全市修志工作试点县,年底,县史志办公室被评为全省修志先进单位。截至2002年年底,我们共收到单位志稿和资料80多份、300多万字。
2002年春,县直局委和乡镇领导班子调整,杨金荣同志调离,杜新生、焦昕同志调任县志办任副主任兼副主编。6月,县志办将县志篇目分工到人,边搜集资料边撰写初稿。2002年底,一部110多万字的县志初稿汇集成册。县志办全体人员对县志初稿进行了2次内部评审和修改。2003年9月,县委、政府两办下发了《关于征集<确山县志>(1986~2000)图片资料的通知》,在全办人员的积极努力和各乡镇、局委的支持下,一个月之内就征集到县志照片100多幅。2003年12月10日至13日,《确山县志》(1986~2000)评稿会顺利召开。市志办、各县区史志办的领导、修志专家和县四大班子领导40多人出席了会议。在肯定确山修志工作成绩的同时,针对县志初稿存在的问题,与会同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志稿献计献策。评稿会后,全办同志认真整理评稿会意见,并在志稿修改过程中加以落实。县志办公室又经过3次内部评审、修改,至2004年5月中旬完成了《确山县志》(1986~2000)的送审稿。
送审稿印出后,县政府委托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仲秋审查。王仲秋同志对志稿进行了认真的审阅,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县志办经过修改后,于5月底报送市史志办审查。
2004年6月20日,市史志办主任郭中扬、副主任温全记、赵荣霞及张海臣、李文杰二位科长,到确山县就县志送审稿进行评审,对志稿的政治观点、篇目设置、体例文风、语言文字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市志办郭中扬主任在百忙中多次到确山检查、指导工作,帮助解决了修志工作中的许多困难,并且通览全部志稿,字斟句酌,对志稿提出了数百处修改意见。市志办副主任赵荣霞,从续志工作的启动到印刷成书,全方位地参与了修志的全过程,对编修县志的业务工作精心指导、认真评审,并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对提高县志质量和加快修志进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市志办温全记、赵新田二位副主任认真审阅志稿,出谋献策,对县志的印刷出版功不可没。会后全办同志对市志办的评审意见进行梳理,并分工负责修改、补充志稿。又经过两遍内部评审修改,形成送审稿,经市志办签署审核意见后,2004年8月9日报送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审核。
省史志办公室经过认真审核,于2004年10月10日以书面形式对志稿篇目、体例、语言、文风等,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修改意见。县志办全体同志对省史志办公室的审核意见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讨论。根据省、市史志办审核意见,结合确山实际,对县志篇目进行了重新设置。为了突出改革开放,特设改革开放编;为了充分记述15年中经济的发展,增设经济综述编,并将原来归属不合理的一些章节做了重新调整,补充增设了一些必要的章节,从而形成了新的篇目。
2004年10月22日,县志办召开会议,将调整后的篇目分工到人,纠谬补缺。经过三遍的认真修改、充实资料,于2005年3月下旬印出送审稿。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的袁伦中处长、王卫明、汪朝霞对志稿的观点、体例、篇目、语言、文风进行了两遍审核,两次提出书面审核意见。通过落实他们的审核修改意见都使《确山县志》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2005年5月17日,省史志办副主任王中华对于确山的修志工作和志稿质量都给以了充分肯定,并且签署审核意见,同意印刷出版《确山县志》。2005年6月10日确山县人民政府以“确政文[2005]64号”文件做出关于印刷出版《确山县志》的批复,同意由县志办负责组织印刷出版。
《确山县志》(1986~2000)的编纂经历了4年多的时间,九易其稿,全志32编119章442节637个条目,共120余万字,全面记述了确山县15年间的自然环境、资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变化,力求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然而,由于续志记述的15年,确山的各行各业正处于不断改革时期,许多政策、法规、机构、人员等变化甚速,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确山面貌日新月异,加之行业分类及统计口径不时调整,对我们的县志编纂工作提出了不少新的课题,也给我们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各种数据要达到准确无误,十分困难。本志所记述的人物、事件、名称、数据等虽经反复查证落实,但也难免有错漏,望读者鉴谅。
本志的编纂过程中,经历了张杰、项祥一、乔登华3位县委书记和项祥一、李剑华、张富治3任县长,他们都对县志的编纂工作给以大力的支持,分管副县长赵瑛、饶雪峰、王俊林热心修志,认真负责,为县志的编修做了大量的工作,班新平、胡建辉两任常务副县长积极帮助解决县志编纂出版工作中的资金,对保证县志工作的进度和质量都起到很大作用。县四大班子的领导对我们的工作也都给与了极大的关心和帮助,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的领导及中州古籍出版社的王晓方主任,在县志搜集资料、总纂、评审、出版的过程中,都给以了热情的支持和无私的帮助,在此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县直各局委办及各乡镇的领导和特邀编辑,对县志工作也给以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在县志成书之际,一并对他们表示诚挚的感激之情。
确山县地方史志办公室
2005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