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第一节 妇女代表大会
一、确山县妇女第九次代表大会
1989年8月31日,确山县妇女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县政府礼堂召开。出席代表210人,其中正式代表194人,特邀代表6人,列席代表10人。大会审议通过了《动员全县妇女为振兴确山经济、夺取改革和建设的新胜利做出更大贡献》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确山县妇联第九届执行委员会委员27人,常务委员会委员7人。安爱卿为主任,赫艳丽、陈晓荣为副主任。
二、确山县妇女第十次代表大会
1994年9月2日至3日,确山县妇女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县政府礼堂召开。出席代表193人。大会审议通过了《动员全县妇女,为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县妇联第十届执行委员会委员27人,常务委员会委员7人。安爱卿为主任,陈晓荣、余明远为副主任。
三、确山县妇女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1999年9月11日至12日,确山县妇女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县政府礼堂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20人,其中正式代表200人,特邀代表10人,列席代表10人。大会审议通过了《高举旗帜,团结奋进,动员全县妇女为实现我县两个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县妇联第十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29人,常务委员会委员9人。安爱卿为主任,余明远、钞山洪为副主任。
第二节 县妇联会
1985年至1997年10月,县妇联设办公室、宣传部、少年儿童部和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部。1997年11月机构改革后,县妇联设宣传部、城乡工作部、权益部。
1986年以来,县妇联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加强对妇女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自”(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教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开展“双学双比”(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巾帼建功”活动。1988~1995年连续8年被省妇联评为少儿工作先进单位、提高妇女素质先进集体、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家教工作先进单位、“三八”绿色工程先进集体、评定女农民技术员先进集体、妇联系统先进集体;1990~1992年连续3年被省妇联评为“双学双比”先进协调组织;1988~2000年连续13年被地区妇联评为妇女工作先进单位。确山县1998年被地区妇联评为实施“春蕾计划”先进县,2000年被地区妇联评为儿童工作先进县、实施“爱心计划”先进县。
1992年3月,县妇联成立了“三八”劳务输出服务站,每年往北京输送家庭服务员500余人,为全县增加收入近百万元。劳务输出加快了农村妇女脱贫步伐,增强了妇联工作的自身实力。
第三节 主要活动
一、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15年来,县妇联共接待妇女信访案件756起,调解处理691起,转交县法院46起,结案率达98%以上;配合公安等部门解救受害妇女儿童72人;向县委组织部门推荐优秀女后备干部183人,任用46人,同时建立健全了妇女人才档案,使妇联组织真正成为培养选拔妇女干部的摇篮和基地。至2000年年底,全县所有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中都有1名以上女干部,村妇代会主任全部进入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班子。
1997年5月,在县城解放大道开展“两纲”(《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九十年代中国儿童事业发展纲要》)、“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两规划”(《河南省妇女发展规划》、《九十年代河南省儿童事业发展规划》)宣传一条街活动,设咨询台29个,发放宣传小册子200多本,宣传单5000余张,450多人参加了宣传队伍,此次活动获全区一等奖。1998年10月,县“两纲”、“两法”、“两规划”实施工作顺利通过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中期目标评估验收。
1998年9月,县妇联与县法院联合成立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合议庭,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焦相贤、县人大副主席薛敬广、县政府副县长雷响声、县政协副主席赵学志等领导以及各乡镇妇联主席、县直局委妇委会主任、县法院全体干警等160多人参加了挂牌仪式。维权法庭的成立,使妇联维权与法院的执法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拓宽了新时期维权工作的新领域。
二、“双学双比”活动
1989年,县妇联积极落实全国妇联等12个单位联合发出的《关于在全国各族农村妇女中深入开展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竞赛活动的联合通知》文件精神,于1989年11月28日成立确山县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协调小组,制定了全县“双学双比”活动五年规划,引导、带领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双学双比”竞赛活动。10年中,有13万农村妇女投入到“双学双比”活动,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于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她们不仅在种植业和养殖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服务等行业中也大显身手,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一支十分活跃的生力军。全县19万农村妇女劳动力中,13.5万人参加了各种实用技术培训,8400多名妇女脱盲,201人报考了中国农村致富函授大学,52人上了驻马店地区实用人才大专班并拿到了毕业文凭,746名农村妇女被评为女农民技术员,42名被评为女农技师。全县发展以妇女为主的专业户8000余户,占全县专业户总数的60%以上。
三、“巾帼建功”活动
1991年4月,确山县成立“巾帼建功成才”活动协调小组,制定了活动规划,并结合行业特点开展了不同内容的“十杯”(效益杯、成果杯、园丁杯、满意杯、白求恩杯、支农杯、公仆杯、卫生杯、奉献杯、文明杯)竞赛活动,全县6560名城镇女工中,80%以上参加了“巾帼建功”竞赛活动,她们以振兴确山为己任,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全县工商、企业发展,为繁荣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了显著业绩。
四、“巾帼扶贫示范村”创建活动
“巾帼扶贫示范村”创建活动,是1997年以来妇联系统在小额贷款巾帼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夺取巾帼扶贫攻坚胜利,加快妇女脱贫致富的有益探索,也是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充分发挥妇联优势的主要活动。“巾帼扶贫示范村”有6个达标条件:(1)每村扶持5~10万元,帮助30~100户贫困户脱贫,年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贷款回收率达95%以上;(2)逐步形成一村一业、科技含量较高的种植、养殖、加工支柱产业;(3)有3名以上女农民技术员或绿色证书获得者,并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4)80%以上的青壮年妇女掌握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5)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无计划外生育,五好文明户达到30%以上;(6)村妇代会达到“五个好”(好的领导班子、好的班子带头人、好的工作制度、好的工作思路、好的妇女活动阵地)标准。至2000年年底,县妇联争取“巾帼扶贫”小额贷款100多万元,集中投放到10个自然村,其中竹沟的王岗村等6个自然村达到了“巾帼扶贫示范村”标准。
五、“家庭文明示范村”创建活动
“家庭文明示范村”创建活动,是1999年9月以来全省妇联系统开展的又一项中心活动。围绕这一活动,县妇联开展了“夸媳妇、赞婆婆、贺娘家”宣传活动及“十好”(好媳妇、好公婆、好丈夫、好妻子、好父母、好子女、好姑嫂、好邻里、好女婿、好妯娌)评选活动,全县有783名农村妇女分别被授予“好婆婆”、“好媳妇”称号,238名被授予“好妯娌”称号,1020户被评为“五好文明家庭”。三里河乡八里岔村、朱古洞乡胡庄村等13个村达到“家庭文明示范村”标准。
六、少儿工作
根据确山县实际,制定了《确山县九十年代儿童事业发展规划》,成立确山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家庭教育领导小组。认真开展“三优”(优生、优育、优教)试点工程,多次举办“三优”知识竞赛活动,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办好家长学校。至2000年年底,全县共开办家长学校196所。每年“六一”节前夕,县妇联陪同县四大班子领导,带着儿童玩具、少儿读物、食品等到县直幼儿园看望小朋友,慰问幼教工作者。1986年至2000年,县、乡两级妇联共表彰先进幼师2136名,优秀家长2902名。
七、“春蕾计划”
“春蕾计划”是面向贫困女童实施的一项扶贫计划,是全国妇联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于1992年联合发起的,旨在通过向社会各界募集资金,帮助所有因贫困而失学或面临失学的女童完成小学和初中学业的一项公益助学活动。
1996年,县妇联在全县范围实施“春蕾计划”,要求每个乡镇妇联每年资助贫困女童不少于7人,并与乡镇妇联签订责任目标。1997年8月14~17日,县妇联在政府礼堂召开社会动员贫困女童入学动员大会,举行了捐款仪式,全县各乡镇妇联、县直各局委及社会人士共捐款4.05万元,同时引入省妇联资助贫困女童入学项目资金1.5万元。1997年,全县资助失学女童292名。1998年9月,围绕“春蕾计划”,县妇联推出“春蕾桥”活动,即:妇联牵线搭桥,让贫困女童与资助者在“桥”上牵手,形成结对资助的模式,以增强资助者与受助女童的相互了解。至2000年年底,全县已资助贫困女童1126名。
第四节 基层组织
1986年至2000年,18个乡镇全部设有妇联会组织,乡镇妇联设主任1人,副主任1~2人(可兼职);239个村(居)民委员会都设有村妇代会组织,村妇代会设主任1人。
1989年11月,县委办公室下发《关于批转县妇联关于在县直局委建立妇女委员会的请示的通知》,至年底,县直局委共建妇委会15个。1991年4月,县妇联下发《关于在全县基层妇代会中开展“达标升级”和争创“刘兴英杯”活动的通知》,到11月份,全县239个村妇代会90%以上达到了一、二类水平,80%的妇代会建立了“妇女之家”、“妇女夜校”。1999年5月,县妇联下发《在全县妇联系统开展“三级联动争创先进基层组织,争当优秀妇联干部”活动的通知》,制定了“四个好”(有一个团结合作、战斗力强的好班子,有一支好的基层妇女干部队伍,有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开展妇女工作的好路子,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密切联系妇女群众、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好作风)乡镇妇联标准,“五个好”(有一个群众拥护、整体作用发挥好的妇代会领导班子,选出一个好的班子带头人,有一个好的工作制度,理出一条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妇女脱贫的好的工作思路,建立一个集活动、培训、服务、创收为一体的好的妇女活动阵地)村妇代会标准及优秀妇联干部标准。至2000年年底,70%的乡镇妇联达到“四个好”标准,80%的村妇代会达到“五个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