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科学技术协会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确山县科学技术协会(简称县科协)于成立1957年11月,后机构撤销,活动中断。1985年9月3日恢复,隶属县委管理,编制人数5人,设主席1人、副主席1人。
2000年,全县有乡镇科协18个,村科普小组239个,县级学会22个,农村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176个,拥有会员3万人。全县有盘龙、刘店、三里河、顺山店、双河、竹沟等6个乡镇被省科协命名为“奔小康科普示范乡(镇)”,14个村被省科协命名为“奔小康科普示范村”,有科技示范户5000多个,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农民技术能人1558人。一个以县、乡、村科协组织为中心,,以科技示范乡、村为依托,以各类专业技术能人为基础,覆盖四面八方,辐射千家万户的科学技术普及示范网络基本形成。
县科协自恢复至2000年,共召开3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3届委员会。1985年9月3日,县科协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和正副主席,胡保同任主席,后调整为刘永勤任主席。1990年11月27日至28日,县科协在县政府礼堂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204人,代表全县18个乡(镇)科协和28个县级学会。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主要领导出席大会。会议听取、审议通过了《团结协作,奋发进取,为实现科技兴县战略目标贡献力量》的报告,选举产生确山县科协第三届委员会委员37人,常务委员会委员23人,刘永勤任主席,任立新、徐强任副主席。1997年12月1日,确山县科协在县政府礼堂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大会出席正式代表150人,分别代表18个乡镇科协和22个县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列席代表、特邀代表共20人。省科协普及部部长李宝红、驻马店地区科协主席尤德广分别在会上讲了话。团县委书记张燕代表工、青、妇、文联、残联向大会致贺词。县委书记刘军甫代表县委、县政府与会并讲话。大会选举产生确山县科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27人,常务委员会委员19人,主席、副主席各1人,徐强任主席,曹绍峰任副主席。
第二节 主要活动
一、学会工作
1986年后,向县委、县政府提出科技建议、意见500多条,撰写科教兴县论文200多篇,其中向地区以上推荐优秀论文60多篇。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共派出技术人员外出进修320人次,赴北京、山东、张家港、昆明等地进行科技考察、学习26次400余人,举办高层次科技讲座50余场,听讲人数5000余人次。评选推荐青年科技专家12人,其中董伟民、刘国理、戚占民等7人被命名为地级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全县科技工作者共荣获县级以上科技成果奖76项,其中省级以上奖励两项,地厅级一等奖6项。
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5月12日护士节、5月5日碘缺乏病防治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9月10日教师节等重要节日,县科协和各有关学会都要进行有关的科技知识竞赛。县珠算学会每年还举办一次运算技能和珠算理论竞赛活动。
二、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
把农村科技能人组织起来,建成“组织一个协会,举办一个实体,联系一批农户,推广一项实用技术,致富一方群众”的模式,已经证明是农村一项新兴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组织形式。在县、乡科协的大力倡导下,全县已成立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176个,拥有会员3万人。群众把科技能人作为他们致富奔小康的榜样,把农业科技研究会作为靠山,把科学技术作为打开致富大门的金钥匙,通过集资入股、合作经营和劳资分红以及统一指导分散经营、集中销售等形式,走出一条依靠科技、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共同致富的金光大道。
古城乡朱李庄村农民畜牧技师、养鸡协会理事长杜娟,1990年起开始养鸡,从自养到带领群众联合饲养,逐步走上“协会+公司+农户”的合作经营道路。至2000年年底,已形成具有2000套规模的种鸡场和饲料加工厂,年出售仔鸡30万只、出栏商品鸡50万只、带动周边200多个养鸡大户的养鸡联合体。
石滚河乡赵楼村食用菌研究会理事长、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地区劳动模范、农民畜牧技师周海龙,不但带领本村群众依靠科技栽培食用菌致富,而且把研究会扩大到全乡,成立了石滚河乡海龙食用菌开发中心,走上“协会+公司+农户”的合作经营道路。至2000年,已拥有技术骨干30多名,顾问1名,发展1000多个食用菌种植户,有国内最先进的菌种生产设备及年产15万瓶菌种的能力,可保证1000多户菇农的菌种供应和技术服务。
古城乡土豆种植协会在乡科协的带领下,联系全乡300多个种植示范户,每月举行一次技术研讨会,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提高种植技术。乡科协提供土豆种子、种植技术、销售等服务,大大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土豆种植已成为该乡的支柱产业之一。
竹沟镇王岗村以王满堂为首的中药材研究会、以瞿九三为首的特种动物养殖协会,双河乡的养鸽协会,胡庙乡的白桃协会、香椿协会,蚁蜂乡的西瓜协会等,都为全县提供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
三、青少年科技教育
1996年,县科协争取到中国科协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996~2000年社区非正规教育合作项目,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配合团县委和县教育学会,在县城中小学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和雏鹰奖章行动为主题的智力竞赛活动;组织少儿科幻绘画展览活动;进行碘缺乏病危害及防治宣传;利用“6.5”世界环境日,组织千名中学生开展环保知识竞赛和环境污染情况调查;在中学生中举办数、理、化奥林匹克知识竞赛;举办青少年科技夏令营和生物百项活动;对社区失学儿童进行生产技能培训和利用校外儿童读本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宣传《儿童权利公约》,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建立瓦岗乡翟沟村、三里河乡赵庄村、南泉村、石滚河乡赵楼村、何大庙村等5个社区非正规教育示范点,帮助村委建立青少年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建立科技培训室和图书室,设立宣传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