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组织建设
第一节 基层组织建设
1986年至1987年,县委按照中央“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改选、充实、调整党的基层组织233个,建立健全了农民党员档案和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1988年至1989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按照省委提出的“建设一个好班子、选出一个好支书、带领一个好支部、培养一批好党员、创出一条好门路”的“五好”支部标准,对239个党支部进行了调整,从高中毕业生、复员军人、少数民族、妇女、致富能手中选择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公道能干、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党员充实领导班子。
1989年、1990年,推行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县委各部、办、委、局,各乡镇党委委员、党员副乡长以上干部,每人选定一个基层支部为党建联系点,两年共建210个点。1991年,县委提出一类支部上水平、二类支部上台阶、三类支部变面貌的要求,根据“五好”标准,全县推行党务工作责任目标管理,开展达标升级活动,实行分类建档、分级管理。1992年,结合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对全县基层党支部进行换届选举,改选支部483个,选出支部委员1268人,456位支部书记、439位支部副书记连任。1993年至1994年,全县开展“三评一帮”(民主评议党员、民主评议村干部、民主评议党支部,帮助农民奔小康)活动。
1995年,县委设立党建工作办公室,抽调200多名干部组成工作队,对软弱涣散支部进行整顿。对21名年龄偏大、工作平庸的支部书记进行了调整,选拔48名党性强、作风正、懂经营、会管理、能为群众办实事的党员进入支部,选派12名乡镇干部兼任村支部书记。1996年,开展乡镇党委集中建设活动和农村党支部“三评一帮”达标升级活动,学习党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江泽民《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讲话及中纪委、省纪委关于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查摆出共性问题83个,个性问题92个。全县收回小金库资金21万元,清理借支挪用金额8.8万元,清退“三乱”收费40多万元,对5名违纪干部进行了严肃处理。
1997年,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制定了党建工作三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县委和23个基层党委、各乡镇党委和各支部签订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党建工作走上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轨道。1998年,县委在组织部设立企业党建工作办公室,建立企业党员责任区、责任岗制度,切实加强了企业党建工作。1999年,以争创“党建工作先进县”、“六好乡镇党委”、“五好农村党支部”为目标,开展了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年底,双河乡被河南省委命名为“六好乡镇党委”。
2000年,在全县农村基层组织中开展了“双向规范、双向教育、双向提高”活动。用《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条例》规范农村党支部工作,提高党支部在新形势下的领导水平;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范和教育村民,提高村民自治水平;理顺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理顺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促进农村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第二节 党员
一、党员发展
1986年,全县有党员14734人。其中女党员1444人,占全县党员的9.8%;少数民族党员60人,占全县党员的0.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2221人,占全县党员的15%;45岁以下的党员7294人,占全县党员的49.5%。1987年发展党员341人,至年底,全县有党员15075人。
1992年,县委组织部要求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坚持考察和培训相结合。当年发展党员453名,其中工作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占64.5%。1995年,党员发展向农村青年和多年未发展党员的支部倾斜,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对530名党员发展对象,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培训,全县发展新党员428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0%,35岁以下的占67%。是年年底,全县党员17269人。其中女党员1964人,占党员总数的11%;少数民族党员93人,占党员总数的0.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5490人,占党员总数的32%;45岁以下的党员7921人,占党员总数的46%。”
1996年始,发展党员从注重数量的增长转移到注重提高党员素质上,把新党员的质量放在第一位,把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作为工作重点,每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集中培训。
2000年年底,全县有党员19956人,比1986年增加5222人,增加了35%。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8171人,占全体党员的41%,比1986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45岁以下党员8351人,占党员总数的42%,比1986年下降7.5个百分点。
二、党员教育
确山县党员教育以阵地建设为依托,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正面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加强教育同改进管理、严肃党纪相结合,使党员教育工作在改进中得到加强,在加强中得到提高。至2000年,全县相继建立乡镇基层党校18所,县直基层党校5所,村级党员活动室239个。形成了以县委党校为龙头、基层党校为龙体、村级党员活动室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党员教育网络。
1986年,建立农民党员档案,建立健全了“三会一课”(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课)制度。1990年至2000年,每年进行一次党员评格活动,合格党员平均占总数的90.27%,不合格党员平均占总数的0.05%。1993年,围绕基层组织整顿,狠抓党员党性宗旨教育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1995年,围绕基层党建,县委在组织部内设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加强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突出对党员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党章和实用技术教育。
1999年后,实施党员电教科技致富工程,全县培养科技示范村150个,示范户1626个,带动3.6万多户农民致富。是年,县委组织部完成了全县《中国共产党基本信息管理系统》的建库工作,将全县1.9万多名党员、23个基层党委、40个党组、10个总支、710个党支部的基本情况,经过整理和编码,输入微机管理。至2000年年底,全县共建电教片库19个,基层党员电教播发点291个,党员活动室313个。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人数不断增加,从1988年起,中共确山县委逐步加强了对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的管理。1999年以后,对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实行了联系点制度,发放“流动党员管理卡”,使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既方便了这部分党员过组织生活,又加强了对他们的管理教育。至2000年年底,有3200多名外出党员在务工企业党支部过组织生活。
三、党员结构
1986年,全县有党员14734人,其中女党员1444人,占党员总数的9.8%;45岁以下党员7294人,占49.5%;大中专文化程度党员754人,占5.1%;初高中文化程度党员5557人,占37.7%;农民党员9664人,占65.6%。
1990年,全县有党员15968人,其中女党员1803人,占11.3%;45岁以下党员7737人,占48.5%;大中专文化程度党员1332人,占8.3%;初高中文化程度党员7157人,占44.8%。
1995年,全县党员17269人,其中女党员1964人,占11.4%;45岁以下党员7921人,占45.9%;大中专文化程度党员2567人,占14.9%;初高中文化程度党员3803人,占48.1%;农民党员10682人,占61.9%。
2000年,全县有党员19956人,其中女党员2626人,占55.8%;45岁以下党员8351人,占41.8%;大中专文化程度党员4391人,占22%;初高中文化程度党员10227人,占51.2%;农民党员11144人,占55.8%。
第三节 干部
一、干部概况
1987年,全县干部总数为2480.人(不包括中小学教师),其中女干部410人,具有大学学历的282人,高初中文化程度的2198人,非党干部844人,少数民族干部23人。2000年年底,全县干部总数为7696人,其中女干部2228人,具有大学学历的干部1058人,高初中文化程度的1189人,非党干部4205人,少数民族干部47人。
二、干部管理
1986年至1987年,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精神和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通过民意测验、实绩考核、领导谈话等多种形式的考察,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调整了县直一级机构和乡镇领导班子。
1988年,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和到基层锻炼,有计划地对科级干部进行轮训。完成了各级班子的定职、定级和法院、检察院的定职工作。建立“注重实绩、鼓励竞争、民主评议、公开监督”的干部管理制度。同年,开始对县直单位、乡镇领导干部实行年度考核制度、交流回避制度(任职回避、亲属回避、公务回避)。干部选拔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扰”的原则,实行民主选举、民主推荐、公开招聘、公开考试。1989年,县委下发《中共确山县委关于加强干部管理工作若干规定》,对干部的管理原则、管理体制、任免调配、交流回避和纪律、管理、分工作了明确的规定;下发《关于干部离退休工作实施意见》,对老干部离退休年龄、办理程序、办法、政治待遇、子女安排作了明确规定。
1991年,县委根据“基本稳定、个别调整、完善结构、提高素质”的方针,努力做到人的才能与岗位相匹配,扬长避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领导班子结构趋于合理,最大限度地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1992年,实行分级负责、下管一级的干部管理体制。1994年,突出抓各级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实行目标管理。县委下发《关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的考核细则》,规定了考核内容和考核办法。各单位制定了具体办法,副科级以上干部填写作风整顿检查对照书,建立乡科级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档案,定期考核,年终进行全面考评,使这一工作抓有目的、管有目标、查有依据、观有效果。
1995年,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选拔350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乡镇及部分局委班子。同时,选拔年富力强、素质较高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100名。建立《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对各乡(镇)、局委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进行了检查。1996年,制定《党委(党组)工作规则》,对党委(党组)的工作职责、会议制度、日常工作制度、报告及通报制度、监督制度、主要负责同志谈话制度、党委委员(党组成员)守则做出了明确规定。同年,建立并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及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18个乡镇的党政主要领导、32个大局委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年度审计,共审计出违纪金额2600多万元,从严处理干部3人。
1997年,设立专家联谊会服务中心,负责对全县专家人才进行培养和管理。建立并实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诫勉制度,对2个不团结的领导班子、4名群众反映差的干部实行了诫勉。1998年,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活动,对各单位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选派20名科级干部到南方考察学习,100名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后进村整顿。
1999年,依据《确山县“九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派出10名年轻干部到广东东莞挂职锻炼,选派12名干部参加了省地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抽调56名年轻干部参与县委的中心工作,组织36名乡科级后备干部参加了乡级建设活动,调整乡科级领导干部138名。同年,出台《领导干部动态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了对领导干部的宏观管理力度,各单位、各部门开展了纪律作风整顿。2000年,在县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县纪委、组织部、宣传部、公安局、检察院、法院领导班子成员中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活动。配合“三讲”教育在18个乡镇和43个县直单位开展了纪律作风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