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自然灾害
确山县的自然灾害主要是雨涝、干旱,其次为风灾、冰雹等。1986~2000年,确山县未出现霜灾。
第一节 水 灾
一、暴雨
1986~2000年,暴雨日一年中出现最早的时间是1993年4月27日,最晚是1996年11月7日。15年中日最大降水量198.6毫米,出现在2000年7月14日。
1990年5月16日、17日,连降暴雨,风力有时达8级,致使部分小麦倒伏,特别是密度大的地块尤为严重。
1991年6月11~15日,连降暴雨和特大暴雨5天,量值达305.3毫米,时值小麦、油菜收打季节,造成严重涝灾,致使小麦无法收打,油菜烂在场里,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1998年8月3日、4日、9日、10日、14日、15日6天分别出现暴雨和特大暴雨,8月1日~20日总雨量达607.8毫米,造成全县洪水泛滥。玉米减产30%,芝麻减产70%,烟叶、花生等也都受淹,有的地方甚至绝收。城区部分房屋进水,农村倒塌房屋40多间,冲毁道路110公里、桥梁127座,3条供电线路出现故障,37万亩农作物受淹,部分小水库出现险情。雷暴击坏龙山水泥厂程控交换机一台、县工商银行微机终端设备3套,县邮电局1000多门电话线路出现故障。
2000年7月12日~15日特大暴雨,过程雨量为266.6毫米,其中14日,降水量达198.6毫米。全县共有630间房屋被毁,其中250间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8万亩,其中18.2万亩重灾,6.7万亩绝收,刮倒树木1万多棵、高压电杆13根,拉坏高压电线5500米,毁坏变压器2台,城区不少临街房屋进水,损失折合人民币1亿多元。
二、连雨
连续降雨两日以上,过程雨量≥40毫米为一连雨过程。确山县连雨一年中多则6次。15年中,一年出现2~3次连阴雨的机率占30%。
15年间,雨涝年份6年,雨涝频率为40%,平均5年2遇,其中夏季雨涝最多,初夏涝多于春涝,秋涝最少。危害程度以夏涝最大,初夏涝次之,秋涝重于春涝。县境东南部地势为小坡降低洼地带,河流汇集,排水不畅,土层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大面积耕地呈渍涝。
1986~2000年,最大连阴雨量305.3毫米,出现在1991年6月11~15日。最长连阴雨日数出现在1998年5月7日~24日。
1996年6月2~8日,县内出现了持续7天的阴雨天,降水58.3毫米。降水主要出现在3日~6日。因正值收麦期,据调查,连阴雨造成70万亩小麦受灾,未能及时收打,籽粒生芽率约40%。
1998年5月1日,降水52.3毫米,7日~24日出现连续阴雨,降水149.4毫米。麦田出现积水,作物根系坏死不少,部分倒伏,小麦纹枯病、锈病等严重发生,千粒重严重下降。据统计,全县小麦减产30%。
第二节 旱灾
1986~2000年间,天气干旱造成灾害的时间分别为:1986年春旱,1992年伏旱,1997年伏旱,1998年秋旱,2000年春旱。依次伏旱多于春旱,春旱多于秋旱、冬旱。发生干旱的年份占47%。15年间,最长连续无降水日出现在2000年2月18日~5月7日,连续78天无降水。给农业生产和其他相关业都造成严重损失。
1992年7月下旬至8月,伏旱,未下过一场透墒雨。8月份降水仅占常年同期的1/4,旱情极为严重。受旱严重的有胡庙、蚁蜂、瓦岗、竹沟、石滚河、朱古洞、任店7个乡镇;一般旱情的有盘龙、三里河、刘店、古城、普会寺、留庄6个乡镇;一部分作物出现旱情的有李新店、新安店、顺山店、双河、杨店5个乡镇。全县受灾91万亩,成灾81万亩,粮食减产52万亩,经济作物减产29万亩。成灾人口316112人。
1997年8月1日~31日干旱,仅降水19.9毫米,8月28日干土层深9厘米,10.50厘米土壤湿度小于8%,致使35万亩玉米80%绝收,其他作物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1998年秋旱。9月15日至11月底,历时76天仅降水14.6毫米,较常年同期严重偏少。小麦、油菜等作物不能适时播种。已播地块大部分缺苗断垄,禾苗弱小,部分因干旱而死亡。小麦冬前三类苗占80%,造成次年小麦减产。
2000年春旱。2月18日至5月7日78天共降水55毫米,与小麦拔节孕穗需水高峰很不适应。旱情是有资料以来罕见的。据统计,全县受旱面积75万亩,严重减产45.5万亩,绝收8.24万亩,春播面积有50%无法下种。3.05万亩造林旱死90%,8万多人、3.6万头牲畜吃水受到影响。
第三节 风灾
1990年5月1日,全县范围瞬间风力8级,平原乡镇持续时间较长。农作物受灾面积31万亩,小麦、油菜倒伏。造成小麦减产13970吨,油菜减产1580吨,烟叶减产近百吨,损失价值近千万元。
同年11月末,部分乡镇大风8级以上,全县有3140间房屋倒塌,伤牲畜30头,伤3人,亡1人,刮到树木4000余棵。大风造成损失4000万元。
1997年8月19日~20日大风。19日16时22分至20日8时56分间断性大风,瞬间风力8级以上。土壤水分散失迅速,使本来干旱的农作物灾情加重,部分地块的玉米、芝麻、烟叶、水稻、花生萎蔫干死。
2000年7月12日14时至夜晚,县内出现暴风和龙卷风。刘店、三里河、瓦岗等乡镇受灾面积最大。大风刮倒树木1万多棵,13根高压电杆、550米高压线路和2台变压器损坏,受灾农作物面积40余万亩,1.2万亩烟叶绝收。造成经济损失达亿元。
第四节 雹灾
1986~2000年共出现3次雹灾。
1986年5月20日下午3时,胡庙乡胡庙、吴楼、高庄3个村15个村民组的6842亩小麦遭受冰雹袭击,持续20多分钟。由于冰雹粒径较小,农作物受害不明显。
1992年7月10日下午1时,胡庙乡境内出现冰雹,较大粒径5毫米,持续15分钟。臧集、叶庄、龙泉、大韦庄4个村的7000多亩秋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
1999年5月19日下午,受高空横槽与地面冷锋的共同影响,17时08分出现雷暴,18时11分出现阵雨,18时28分至18时36分、18时42分至18时49分出现冰雹,阵风5~6级,冰雹最大直径10毫米,雷阵雨持续到20时以后。过程雨量(包括冰雹)18.1毫米。普会寺、蚁蜂、朱古洞、古城、任店、竹沟、盘龙镇、三里河等8个乡镇受灾。由于阵风较大,共有30万亩小麦受灾,11.5万亩倒伏,4650亩西瓜被砸坏,还有4405亩烟叶、500亩蔬菜、400亩中草药受灾。受灾严重的减产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