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老干部工作
1980年12月,中共确山县委组织部设老干部科,配两名副科长。1982年10月,撤销老干部科,建立中共确山县委老干部局,负责督促、落实、协调有关单位执行中央一国务院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组织老十部发挥作用。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1986~2000年,为7。名老干部办理了离退休手续,其中离休 386退休377名。离休的386名老干部全部办理了离休荣誉证,74名老干部报请地委批准提为处级待遇。至2000年年底,全县有离休干部367人,其中红军时期2人,抗战时期29人级待遇115人,退休干部2807人。
第一节 落实两项待遇
一、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
1986年,建立向老干部通报工作、召开座谈会、在职领导联系老干部制度。县委、县政府每年向老干部通报工作两次,召开座谈会两次。全县18个乡镇、46个县直单位的138名在职领导和老干部建立了联系制度。当年全县建立老干部党支部20个,1987年26个,1990年增至32个,2000年达到41个。每年春节期间,县四大班子领导分别对享受县级以上待遇及抗战时期的老干部进行慰问。县委、县政府每年两次组织老干部参观工农业生产,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2000年5月日,县委、县政府组织21名老干部视察全县重点工业企业,参观了县印刷厂、县水泥厂 县农具厂3个县建企业和正大石油城、确山县电力设备开关厂、确山县兴龙水泥制品厂3个招商引资企业。
二、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
1986年,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布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几项规定的通知》,为5名老红军和70名抗战时期的老干部解决了生活补贴问题。1987年,为5名老红军和抗战时期的老干部解决了理费。1989年,按照中共河南省委老干部局《关于解决离退休干部生活待遇和活动经费问题的通知》,为全县离休干部解决了交通费,地专级每人每月25元,县处级10元,一般干部6元,解决了1986年以来36名离休干部和99名退休干部的建房补助及安家费10.17万元。1995年,离休平部经费由每人每年150元提高到300元,退休干部经费由每人每年60元提高到90元。1996~1998年,县财政拨专款75万元,建成老干部活动中心楼。1998年,县委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确山县离休干部“两费”保障暂行办法)的通知》,建立离休干部“两费”(退休费、医药费)保障机制切实保证了离休干部“两费”的落实。
第二节 老干部组织与活动
一、老干部学校
1987年,县委腾出3间会议室作为教室,创办了老干部学校。聘请了教员,开设6门课,有学员60人。1998年,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建成使用,老干部学校教室搬迁到活动中心楼上。是年,县委县政府将老干部学校的经费由原来的3000元增加到2万元。1999年10月,县委组织部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出资1万元,为老干部学校购置了全套电化教学设备。2000年年底,老干部学校有学员148人。
二、关心下一代协会
1990年5月,确山县关心下一代协会成立。92年6月,改为确山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由于人事变动,1995年3月、1999年4月两次通行调整充实。关心下一代协会成立后,先后组织老干部作报告260场次,受教育青少年8.万人,在民族英雄杨靖宇故乡和竹沟烈士陵园建立了两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全县青少年到杨靖宇故居、竹沟烈士园接受传统教育,受教育青少年达20多万人次。1997年,被省委老干部局、省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
三、老年体育协会
1985年,确山县老年体育协会成立。1986年,举办首届老年运动会,比赛项目有乒乓球、羽毛球、门球。1996年,县老年门球队在河南、湖北、陕西三省联合举办的南阳“卧龙杯”门球赛中获得第二名。1997年,在全省老年门球赛中获得第九名。1998年,在全区老年门球赛中获第一名。是年确山县老年体协被省体委和省老年体协评为先进单位。2000年9月22日至27日,举办第十八届老年运动会,运动会设门球、中国象棋、射击、舞蹈、戏曲、泰迪健身球、拳剑、导引养身功等项目,有17个代表队316名运动员参加。2000年年底,全县共有老年门球队17个,拳剑、气功队7个。
四、老年文艺队
1994年,老年文艺队成立,有队员16人。自编自演健康向上的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节目1998年,县老年文艺队代表地区参加全省老年泰迪健身球表演赛,获得优秀奖。至2000年年底,老年文艺队发展到3个,队员100人,演出70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