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沿革
遂平,古房地,相传舜封尧子丹朱于房。禹治水,划九州,房地处豫州。夏商相沿。西周封诸侯,房为子爵,称房国或房子国。春秋时期,周景王十四年(前531)楚灭蔡,楚灵王并房国为楚地。周敬王十五年(前505)吴王阖闾率兵伐楚,其弟夫概叛吴自立,阖闾回师讨伐夫概,夫概投奔楚国。楚昭王封夫概于房地,自此始称吴房。战国时期,吴房改称畐焚。畐焚之称始见于1957年安徽寿县出土的“鄂君启节”。其铭文有“自鄂往,庚阳丘,庚方城,庚象禾,庚畐焚,庚繁阳,庚高丘,庚下蔡,庚居巢,庚郢”。谭其骧著《鄂君启节铭文释地》(《中华文史丛刊第2辑》第181~182页)言:“畐焚疑即春秋时的房国,汉置吴房县,即今河南遂平县。”在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地图出版社1982年10月第1版)第1集第45~46页《楚越》图中,亦将吴房改称为“畐焚”。
秦朝时期,吴房先属颍川郡,后归属陈郡。
两汉时期,西汉高祖始置吴房县,并于吴房东部置灈阳县,二县俱属豫州部汝南郡。高帝八年(前199),封郎中将杨武为吴房侯。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八年(52),封吴汉孙旦为灈阳侯。永元九年(97),和帝封后父屯骑校尉阴纲为吴房侯。
三国时期,吴房、灈阳二县均属曹魏豫州部汝南郡。
西晋相因。东晋南渡后,二县先后归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秦。
南北朝时期,建置演变频繁,刘宋时,吴房县废,灈阳县属司州部汝南郡。后魏拓跋氏统一黄河流域,灈阳县为魏地,仍属汝南郡。献文帝皇兴二年(468),魏置襄城郡属豫州部,省灈阳县,置遂宁、义绥二县,均属之。东魏相因,北齐并义绥入遂宁县。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改遂宁为吴房,属豫州部汝南郡。
唐朝时期,设道,改郡为州。吴房县属河南道蔡州。贞观元年(627),省吴房县,八年(634)复置。元和十二年(817)四月,宪宗敕改蔡州吴房县为遂平县。县治权移文城栅南新城。冬十月,唐邓随节度使李愬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遂平县复治吴房县城。先属溵州(治郾城),后属唐州(治灈阳),长庆元年(821)五月,复隶蔡州。
五代相因。
两宋时期。北宋改道为路,遂平属京西北路蔡州。高宗南渡后,废遂平县为吴房镇,设尉、司,属西平县。金据中原,复置遂平县,属南京路蔡州。泰和八年(1208),升蔡州为镇南节度,遂平属蔡州镇南军。
元朝,世祖至元七年(1270),省遂平县,入汝阳县,地属蔡州。至元三十年(1293),升蔡州为汝宁府,复置遂平县,属河南江北行省汝宁府。
明清两朝,建置相因,俱属河南布政使司汝宁府。
民国3年(1914),汝宁府废,遂平县属河南省汝阳道。民国17年(1928),道废,遂平县直隶河南省。民国21年(1932)11月,河南省划十一行政区。遂平隶第八行政区(公署设于汝南),直至1948年底。
1944年5月,日本侵略军陷遂平县城,7月建伪县政府,翌年8月废。
1945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在遂平西部地区建立抗日民主县政府,属豫中行署,是年底,部队转移,建置废。
1948年2月,随着解放战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遂(平)西(平)爱国民主县政府成立,辖土山、嵖岈山、玉山、出山、合水五区。9月,遂西两县分置,遂平县辖土山、杨店、玉山三个区。1949年1月,县政府移驻县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遂平县属河南省信阳专区。1965年增设驻马店专区,遂平由信阳专区析出,改属河南省驻马店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