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招商引资
第一节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1986年前,遂平县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工业企业规模小,效益差,品种单一。1986年后,随着各项农村改革政策的落实,农业生产发展较快,农业结构调整趋于合理,农村经济不断增长,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工业通过深化改革,企业改制,经济效益增长,产业链条拉长,工人工资收入大幅增加。全县城乡居民生活解决了温饱问题。但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制约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在干部群众中存在着自给自足有余和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对改革信心不足,对外开放,经济搞活心存疑虑,加快发展的意识比较淡漠。1987年10月,遂平县委、县政府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稳定经济,深化改革,强化农业,狠抓工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使遂平经济建设有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较好的经济效益。1992年遂平县委在全县党政部门广泛开展了姓“资”姓“社”和姓“公”姓“私”的三次思想大讨论活动,以“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是非得失的标准,使遂平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学习贯彻中共十四大、十五大精神的基础上,借鉴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县委、县政府确立“团结苦干,科技兴县,强农立工,内引外联,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竭尽全力推动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工作,实现全县经济大跨度,跳跃式的发展,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开放步伐,为经济上新台阶注入生机和活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1993年,放开农业种植权,放宽土地使用权,放活经营自主权;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济组织迅速发展,加快了农业产业进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改善生产条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调整种植结构,实施高效农业开发,积极推进两个转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改革贯彻落实《企业法》和《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确立工业兴县思想,全面提高工业运行质量,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根据市场需要和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开发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品,形成拳头,创出名牌,积极推进工业快速发展。落实企业14项自主权,对化肥厂、水泥厂、一纸厂、塑料厂、轴承厂5家无主管局企业进行经济放权,使企业放开手脚闯市场。对塑料厂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将长期亏损的砂厂合并到水泥厂,将一油厂、二油厂合并成立植物油集团公司。在商业企业全面推行大包干,实行“国有民营”走“放一块、活一块”的路子。总结和推广商办工业经验,实行以工补商,以工活商,以商促工,使商、粮、供、贸、物、药等企业的活力增强,国营商业完成社会商品零售额14099万元,比上年增长10.8%。以东西部合作为契机,推动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和二次创业。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路子上,遂平县注重总量扩张与质的提高并重,以质的提高为主,在布局上,注重突出重点,相对集中,以形成规模为主,在产品结构上,注重名、优、特产品开发,以创拳头产品为主;在经营体制上,鼓励向个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方向发展,狠抓龙头培育,大力扶持“三强”,即强乡、强村、强企业。
第二节 对外开放 招商引资
1986~2000年,遂平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带领全县人民按照“团结奋进,真抓实干,争创一流,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以开放保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15年。
1992年4月,遂平县委研究制定遂平县改革方案。5月在县城东北建1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内分工业、商业、文化娱乐和生活区,对投资者给予优惠。
1994年8月,县政府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规定国外客商可以依法在遂平县自由投资,在用地方面给予优惠。107国道两旁地价每公顷15万元以下,县城规划区内每公顷不超过18万元,投资大企业用地,10年内免收土地使用费,从事房地产业者,土地出让金按平价20%优惠,税收方面实行优惠。对外来投资者实行让利经营,鼓励和吸引外商来遂兴办实业。是年9月,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更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意见》,明确全县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是: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安全起步,重点突破,内外并举,梯次推进,促进全县外向型经济的形成和快速发展。总体格局是: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依托,以107国道和嵖岈山风景区为重点,以开发区为先导,强力开发支柱产业,带动全县全方位对外开放,逐步形成融农贸、科工贸、出口创汇为一体的内陆开放型格局。加强对外宣传,提高遂平的知名度,在一些大中城市增设办事处和联络处,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展。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嵖岈山风景区的景点及服务设施建设,完成山门修建和空中索道架设工程的设计,完成2000门程控电话的安装和110千伏变电站二期工程建设;新建35千伏变电站两座;硬化部分县城街道和乡村公路。县城中英商贸一条街各类建材市场逐步投入运营,加快农村集镇及专业市场建设。开展招商引资,组织各类招商活动,是年引进项目60多个,引进资金3000多万元。107国道开发26.5公里的经济长廊。合资成立的中摩达汽车有限公司、遂平玻璃厂相继建成并投产。
1996年,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是年4月,县委、县政府召开城市建设和招商引资动员大会,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城建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意见》,在全县城乡掀起城镇建设和招商引资的高潮。选准以城市建设为突破口,以推行土地管理“五统一”为契机,加大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步伐。县城建设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参与、理解和拥护。拆迁过程中,无一起集体上访,无一例强行拆迁,无一人受到处理。全年城镇建设总投资8000多万元,扩改建5条主干街道,完成拆迁面积5万多平方米,新建10万平方米,城区面貌明显改观。全年新修公路156公里,完成金山开发区110千伏变电站一期工程,更新改造城区和农村电网。加强对外联系,在郑州、武汉、天津、北京等地举办振兴家乡联谊会,扩大与沿海县市的合作交流,选派干部到福清市挂职锻炼。以107国道开发为重点,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全年共引进项目124个,投资600万美元的亚麻纺织生产线动工兴建,华强塑胶有限公司三期工程建成投产,年产值达2亿元,利税6000万元,安排3500人就业。沿路的农业开发和第三产业也得到较快发展。
2000年,组织动员已在遂平投资的外商与其同乡、亲朋好友广泛联系,吸引外资,推行全民招商,在全县干部群众中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要招商主体”的新观念。借助外力发展遂平,逐步扩大到:跑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跑发达沿海县市;跑市场;跑各类订货会、展销会;跑国营大中型企业。提出“引进资金借水行舟、引进设备借梯上楼、引进技术项目借题发挥、引进外资借船出海、引进人才借兵打仗”。全年共引进项目71个,引进资金2.02亿元。抓住2000年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在驻马店召开之机,务实招商。会议期间共签订合同项目91个,合同资金6.39亿元。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亿元,较上年增长17.5%,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产值完成工业增加值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产销率达98.6%;限额以上工业利税总额达4349.5万元,比上年增长98.9%。全县用电量达到2.04亿度,增长13.6%,创历史新高,居全市九县之首,完成固定资金投资3.47亿元,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52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706万元;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42户,新发展私营企业7家,营业额52万元;107国道开发取得初步成效,有个体工商户417个,完成产值7.9亿元,实现利税4962万元。河南省高新技术重点项目-遂平县华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植物蛋白丝项目正式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