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交通
1986年后,县内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1998年10月,在县境东部兴建京珠高速公路。全县98%的行政村路通车通。2000年境内公路通车里程880.8公里,全县拥有机动车1700辆。个体私营车辆参加营运,使运输市场更加活跃。京广铁路过境段1991年改为电气化运行。
第一节 公路
2000年,县境公路总里程880.8公里,较“八五”期间增加487公里,平均年增长46%。路面等级得到提高,县乡二级公路达到25公里,三级及三级以下油路855.8公里,基本上实现村村通油路。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8.7公里,好路率76.1%。
一、线路
2000年,县境有干线公路3条。其中,国道1条,省道1条,高速公路1条。京深公路、京珠高速公路贯通南北,与京广铁路并行延伸。
(一)国道 北京至深圳公路(107国道)遂平县段:与京广铁路呈东西平行,北由和兴乡入境,经车站镇、灈阳镇、关王庙乡,南入驻马店市,境内全长26.5公里,桩号K874至K900+500。
整个路段有永久性桥梁6座,涵洞55道,该路段1968年前为郑州至信阳四级泥结碎石路,1985~1997年分期改扩建为北京至深圳二级混凝土公路。改扩建后的二级公路,路基宽25米,路面宽24米,其中水泥路面宽12米,厚24厘米,渣油路面宽12米,厚4.2公分。该路分为快慢4个车道,其中快车道以原渣油路基为基础,加铺15厘米的水泥稳定沙,慢车道加铺白灰土路基3层,压实厚度45厘米。该项目改扩建工程自1993年动工,1995年11月全部竣工,其中,1993年竣工3.46公里,1994年竣工16.34公里,1995年竣工6.7公里。该路段改扩建总投资4909万元,由驻马店地区交通系统集资和地区公路总段贷款筹资修建。
1998年境内全部改扩建为混凝土路面,基本适应日混合车流量1.2辆次的高峰期车流量的需要,平均车速达85公里,较改建前提高88.9%。
(二)省道 周口至遂平路:自周口市经商水县姚集、白寺,上蔡县朱里、东洪、黄埠入遂平常庄乡、车站镇至灈阳镇,全长86公里,境内长17公里。该路据民国18年(1929年)河南省交通志永久卷511页载:“遂平至上蔡路是遂平三条大车道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前该路一直是宽不及3米的乡村土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为县级道路。1982年列为省级公路,改建为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的4级砖渣碎石公路。1985年由地县联合投资75万元,改建成次高级路面的三级碴油表处公路(其中驻马店地区公路总段投资35万元,遂平县财政投资20万元,常庄乡群众集资20万元),改建工程于当年7月20日动工,11月25日竣工。改建后路基宽13~14米,油路宽9米。1986年,驻马店地区总段投资3.5万元建常庄道班楼房7间,配养路工16人,对该路段进行常年养护,至1994年遂境17公里路段由于大吨位运输车辆的发展,车流量的骤增(1995年日混合车流量为2500辆次)及养护资金跟不上,40%的油路面濒临报废。1995年7月,由驻马店地区公路总段一次补助135万元(其余改建投资由遂平县政府承担),对境内16公里路面大修,是年11月完成徐店至常庄5.48公里的大修工程,1996年6月全部竣工。该路遂境段有永久式桥梁2座,涵洞11道,其中新河桥为中型桥,全长68.5米。
(三)高速公路 京珠高速公路漯河至驻马店段,1998年10月开工,途经遂平县张店、常庄、车站、石寨铺四乡镇的13个行政村(李屯、火龙庙、边子张、大王堂、吴集、杜赵、王老庄、柳庄、大金庄、彭庄、石寨铺、大陈庄、南魏庄),遂平境内全长23.18公里,为双向四车道,路面宽24米。新建奎旺河、汝河、汝河分洪道3座大桥,27道分体式立交桥,县城北环路建有遂平下道口,设有收费站。2000年底正在建设中。
(四)县道
1.遂平至嵖岈山路 自灈阳镇向西北途经车站、阳丰、玉山、嵖岈山5乡(镇)至嵖岈山乡境的平顶垛山脚下交通局石料厂,全长35.1公里,属四级油路,路基宽8~10米,次高级路面宽5~6米,有永久性桥梁8座,其中中桥1座57米,小桥7座69.9米,有涵洞46道。1995年全线绿化,设索店、嵖岈山两处道班,配养路工36人,进行全年养护,平均好路率85%,日混合车流量1400辆次。1995年地区公路总段先后投资32.6万元,对大部分路面进行中修罩面,改建索店道班楼房14间230平方米,作为重点县道,索店道班和嵖岈山道班承担该路的常年养护,使好路率达89%以上。
2.遂平至张台路 全长26.4公里,东起索店三叉路口,西至张台,由索店至县城段6公里为遂嵖路重复里程。该路有中型永久性桥梁3座,有涵洞18道,1998年日混合车流量2987辆次。遂平县张台路西连沙舞路,南接驻马店至正阳路,东通遂平到周口路,横贯灈阳、车站、阳丰、文城、张台5乡镇。是县城通往遂平西部边远山区的一条重要县道,1997年省、地、县联合投资860万元修建三级路面。
二、桥涵
遂平南关桥 位于遂平县城南107国道884.4公里处,跨汝河,全长184.04米,1975年8月遭特大洪水冲毁,省抗洪抢险指挥部责成遂平县成立建桥指挥部,由省交通厅投资93万元,省交通厅第三工程队于同年9月9日至1976年2月6日新建9孔(孔径20米)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型桥梁。上部桥面长184.04米,净宽9米,两侧各设1.5米人行道,荷载汽-20、挂一100,下部为钻孔灌注桩,双桩墩台。南关大桥自竣工之时至1998年的20多年通车运行中,由于车流量的增加和超吨位车辆的增多,使桥面和主体结构有些错位,1998年10月定为险桥,2000年9月,港驿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出资200万元,由铁十三局路桥公司对此桥进行加固与维修。其主体结构性能保持了完好无损的技术状况。
奎旺河桥 位于107国道奎旺河上,是107国道进入遂平境的第一座砼双曲桥。该桥始建于1969年10月,1970年4月竣工通车。根据50年一遇的洪水频率和每秒钟1400立方米的洪水流量,该桥上部结构为拱度10%的砼双曲拱,大桥全长102米,桥面净宽7米,两侧各设0.25米的人行道。桥高15米,全桥9孔,净跨10米,桥的下部结构为钻孔灌注桩直径1米的双桩式桥墩,中墩自冲刷线以下入土深度15米,全桥省投资120.25万元。1992年4月,根据107国道将原路面改扩建到25米宽的水泥路面的需要,在桥西侧又并列修建一座新桥。新建奎旺河大桥,由驻马店地区公路总段设计,驻马店地区公路总段第一工程处承建,该桥于1992年4月开工,同年12月底竣工通车,该桥由驻马店地区公路总段投资,总体造价132.8万元。至2000年该桥主体结构状况良好。
小清河桥 位于107国道小清河上,该桥上部结构为空心板式,全桥两孔单孔跨径16米,桥高8米,桥面净宽23米,两边人行道各0.5米,下部结构为钻孔灌注桩,双柱式桥墩,该桥全长36.6米,荷载标准汽-20、挂-100。小清河桥由驻马店地区公路总段设计,驻马店地区公路总段第一工程处承建,该桥由107线改线后,于1994年4月开工,同年12月竣工通车,由驻马店地区公路总段投资,总体造价134.4万元。至2000年该桥主体结构状况良好。
文城赵渡口桥 系驻马店至舞钢区公路上的一座新建桥。该桥位于驻舞公路文城乡赵渡口村北300米处的汝河上,呈东南西北走向,全长237.55米。该桥上部结构为全双曲拱式8孔,单孔跨径29.69米,桥栏高1米,下部结构为钻孔灌注桩双式桥墩,荷载标准:汽-15、挂一80,该桥总投资188万元。其中:省交通厅投资70万元,省财政厅投资50万元,省水利厅投资19.3万元,遂平县群众集资、民工建勤48.7万元。该桥由地区公路总段勘测设计,南阳地区公路总段工程一队投标承建,始建于1991年10月,1992年12月竣工通车。至2000年该桥主体结构状况良好。
邓庄桥 邓庄桥位于遂平至嵖岈山风景区路的花庄乡邓庄河上,于1988年9月动工修建,1989年4月竣工通车。邓庄桥由遂平县交通局设计,上部结构为砖质双曲拱桥,2孔,单孔跨径2.5米,桥面净宽4米,全长8.5米,下部结构为石砌墩台,荷载标准:汽-13、挂-60。主体工程造价8万元,至2000年该桥主体结构状况良好。
高魏楼桥1996年在阳丰至文城公路建设中同时动工改建,位于文城至张台公路的高魏楼村,现浇铸板结构,3孔,全长8米,桥面宽12米,两边各设1米宽的安全带。荷载标准:汽-13、挂-60。1997年9月竣工通车,至2000年该桥主体结构状况良好。
玉山桥 玉山桥位于遂平至嵖岈山公路玉山镇西1000米处,原桥为60年代建造的2孔8米漫水桥,一遇汛期行人无法通过,严重影响了两岸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加之桥两边的坡长坡陡,事故时有发生。1996年,由玉山镇和嵖岈山乡群众民工建勤完成土方2万立方米,省公路局投资230万元,地区水利局承建。结构为2孔,20米空心板桥,桥面宽9米,荷载标准:汽-20、挂-120。1998年底通车,老桥遂拆除。
三、公路管理
(一)养护 遂平县公路段所管养里程78.6公里,养护里程好路率达到96%以上。其中京深高级路面26.5公里(国道)、遂周次高级路面17公里(省道)、遂嵖中级路面35.1公里(县道),全县设养护道班5个,国道2个,省道1个,县道2个,国道36人,养护人员省道18人,县道72人,全县228个行政村,村村通汽车,117个行政村通油路,占行政村总数的51%,晴雨通车里程311.5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79%。
1.养护方式 1986年全段有代表工(临时工)26名,顶替工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均转为合同制工人,其工作任务和主要职责是养好公路、保持畅通、管好路树及各种道路设施,要求养路工月出勤不少于25天,保证养护路段达到规定的好路率90%以上,道路设施完好无损。1995~2000年,随着公路事业的高速发展,公路段在5个道班共配备养路工125名。道班养护1986年省道周遂路遂境16公里油路改建通车,设常庄道班,配养路工13人,对该路进行常年养护。1990年驻马店地区投资54万在107线黄庄新建道班,配养路工人22人,养护里程12.3公里。
2.养路设备 1986~2000年,公路养护设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985年养护资产为45.2万元,1995年增长到232.6万元,增长4.15倍。1998~2000年增长到420.36万元,是1985年的8.3倍。1985年有载重汽车5辆,小型拖拉机8辆,中型压路机1台,1995年有载重汽车4辆,小型乘坐汽车5辆,中型压路机3台,大型拖拉机1辆,小型拖拉机14辆,洒水车1台,沥青撒布机2台,1996~2000年新增压路机9台,铲车2辆,挖掘机1台,水泥拌和机1台,沥青拌和机1台,摊铺机1台。
3.养护办法 1986~2000年的公路养护管理,实行国道省道及主要县道由县公路段养护,一般县道及乡道由县乡公路管理所及全县各乡(镇、区)共同管理的办法,其中干线道路(国道、省道及主要县道)养护管理,推行道班养护经济责任制。道班实行“五定一奖一罚”制度,即:定人员、定养护路段、定设备、定养护成本、定好路率,超额完成责任目标者奖励,完不成责任目标者按合同条款予以处罚。1987年养路工的工资实行10%的浮动,后改为超定额奖工资。
1988年实行三项制度(人事、用工、分配)改革,分段将道班人员工资、奖金、出勤补助合在一起发放,根据完成养护目标责任好坏进行浮动,实行责、权、利三结合的分配原则。1994~1995年,分段对年龄偏高的养路工人,男工50岁,女工45岁实行内退制度。1996~2000年,实行体制改革,各股室各道班实行定员制,各股室道班签订目标责任合同,人员进行分流,对完不成年终目标的股室,只发工资的70%。
(二)养路费征收
公路建设及公路运输管理规费征收至2000年主要是养路费征收。另有运管费征收、客票费征收、货运附加费征收及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征收数额较少。
养路费征收包括汽(挂)车养路费、拖拉机养路费、畜力车养路费、摩托车养路费征收、公路渡口车辆过渡费。养路费由国家和省统一管理,用于交通基础设施的维护和建设。
1986~1999年省对养路费征收标准和措施进行了3次调查,1986年规定养路费以超收总额的80%为基数,提取25%奖励征收人员。1994年专业运输车辆按每月营运收入的15%计征。客货汽车每月每吨160元,挂车每月每吨112元,拖拉机每月每吨160元,三轮摩托车每月每吨15元,两轮摩托车每月每辆10元,办理免证牌征费每季每张5元。
1985年完成汽车养路费征收371.2万元,1995年完成468万元,2000年完成608万元;1985年完成拖拉机养路费征收226万元,2000年完成260万元。
四、公路运输
(一)客运
1.汽车客运 1986年,全县有客运汽车40辆,800个座位,车型多为三达、少林、普通中巴,年完成客运量41万人次,完成客运周转量942万人次/公里,有营运线路10条,其中县内9条,区内1条,营运里程2891公里。1995年汽车客运发展到60辆1200个座位,年完成客运量64.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148万人次/公里,营运线路24条,其中县内14条,区内4条,省内5条,省际1条,营运里程1655公里。1998年农用客车逐渐淘汰,换之以豪华中巴,随着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1998年出现了高速豪华依维柯客车,2000年增加到4辆,是年全县乡通客车率100%,村通客车率100%。
2.出租车客运 出租车客运始于1992年,时有出租客车4辆(国产型4~5座位),营运范围县至地区内,年完成客运量0.9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80万人公里。1995年出租车发展到37辆(主要有天津大发、昌河、康达等),营运范围扩大到省内各地区县市,年完成客运量2.2万人次,较1992年增长1.3万人次,年完成旅客周转量440万人次/公里。到2000年出租车由出租旅游公司和驻马店地区运输公司遂平分公司管理,其中分公司10台,出租旅游公司76台,车型多为昌河、桑塔纳、松花江、柳州五菱,营运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年客运量达到9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达到225万人次/公里。
3.三轮车客运 三轮车客运形成一定规模列入行业管理始于1988年,全县时有机动三轮车150辆,营运线路灈阳镇及火车站以及距县城较近的和兴、张店、常庄、车站、石寨铺、关王庙、诸市、阳丰、玉山、沈寨等10个乡(镇),营运里程130公里,是年客运量为2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6万人次/公里。1995年载客三轮车发展到300辆,营运范围扩大到全县18个乡(镇、区),营运里程360公里,年完成客运量1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74万人次/公里。随着城镇下岗工人的增多,从事三轮车客运的人数骤增。2000年,全县有机动三轮车617辆。
4.城市公交客运 城市公交客运1路车始于1996年,由交通局公交公司管辖。1998年运营所公交公司成立,相继开通了2路、3路公交,其中1路7台,3路10台。城乡汽车客运兴起于1993年,时有客车48辆,2000年发展到157辆,16条线路,行程400公里。
(二)货运1986~2000年货物运输主要为汽车运输和拖拉机运输。社会汽车运输始于1980年,1983年后有了较快发展,1988年个体货运汽车发展到286辆,年完成货运量46.7万吨,货运周转量1915万吨/公里。2000年货运汽车发展到532辆(2455吨位),年完成货运量70.5万吨,较1988年增长152%,货运周转量2598万吨公里,较88年增长126%。运量货物种类,主要有县内工农业产品和农用物资、工业原料、日用百货,运输范围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1988年拥有货运拖拉机437台,年完成货运量46.7万吨,货运周转量1915万人公里。2000年个体大中型拖拉机发展到843辆(2000吨位),年完成货运量27.42万吨,货运周转量1010万吨公里,分别比98年增长55%,32%。运输货物种类主要有粮食、煤炭、化肥、河沙等物资,营运范围遍及省内洛阳、许昌、周口、信阳等地区。
(三)运输管理
1.客运管理 1988年,开始对社会客运进行规范化管理,1989年对客运市场进行整顿,开展安全优质服务百日赛活动,举办司乘人员学习班,贯彻河南省公路运输管理条例。1990年,成立社会客运管理站,制定县客运市场管理细则,派专职运管员负责客运工作,建立客运停车场,纠正社会客车乱停、乱放现象,履行开业报批和营运线路报批制度,社会客运达到人归点、车归点、定班发车、依线运行。
1993年,成立遂平县社会客运联营公司,从联营车户中推选公司管理人员,当年48辆社会客车全部加入联营。
1994年,成立三轮车联营公司,当年270辆客运三轮车全部加入公司,接受管理。
1995年成立出租有限公司,固定停车场地,实行公司牵头,统一调度,统一运行,统一交纳规费。
1999年,开通遂平-风景区、遂平-初徐、遂平-和兴等5条线路的城乡公交,投入营运车辆31台,原有的农用客车符合报废标准的全部淘汰。
2.货运管理 1988~2000年对参加公路营运的国营集体、个体车辆,统一由车管所管理,先后在火车站设调度室,在城关、玉山、火车站、阳丰、关王庙、褚堂、文城7个乡设交管站,履行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维护公路运输秩序的职责。
1988年组织常驻县城150辆货运车户成立遂平县第二运输公司。
1989年,运管所成立货运信息服务中心,对社会车辆从车型发展到运输货源进行管理和服务。1989~1995年,指导车户先后更新加长汽车9辆,保鲜物品箱式汽车2辆,大吨位车9辆,自卸车3辆,发展大型拖拉机150辆,2000年社会运输量达100万吨。
3.搬运装卸 1988年前的搬运装卸管理主要是以集体装卸企业实施运价和力资管理。1988年,运管所为解决个体与集体装卸在货源上的争端,推行签订装卸合同的办法,在服务厂家自愿的基础上与邻近的装卸队签订装卸合同,以此相对稳定各装卸队的服务区域,使个体与集体装卸队的利益都得到合理保护。
1994年通过成立装卸协会,对全县装卸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县城与火车站从业的8家个体装卸队和一家集体装卸队全部加入协会,由集体和个体装卸业户自行推选出协会理事,确定文明装卸的宗旨和章程,在运管所的指导下,自觉履行协会章程,执行省地交通主管部门制定的力资标准,统一运价,统一票据。
4.汽车维修 社会汽车维修业始于1980年,至1986年初具规模。1988年,对全县8家维修厂点进行整顿,对具备维修条件的厂点,按规定办理营业执照,进行税务登记。是年县运管所配备汽车修理业专职管理人员,建立了例会、报表制度,对维修厂开征管理费。
1997年7月21日至9月30日,对全县维修市场进行治理整顿,经过调查摸底,全县53家专项修理部,32家汽车配件经营业户,15家摩托车维修业户。查出无技术合格证12家,无按时交费4家,无参加年审3家,均作违规处理。
五、交通管理
(一)车辆管理 1990年起交警大队对全县机动车辆实行微机化管理,建立“一车一档”。每份档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机动车行驶证复印件、驾驶员驾驶证复印件、驾驶员照片、驾驶员交通违章记分情况、机动车照片、车辆近期检验表、车辆保险单复印件、转籍过户登记表复印件。对机动车实行年审制度,对审验不合格的车辆禁止上路。
交警大队车管所民警对客车实行层层落实责任制,每个车管民警分包线路、车辆,责任到人。在不影响所里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分包全县14条客运线路和两个站点,民警进驻站点,了解车主及驾驶员的情况,检查车辆安全运行性能。驻站民警对客车随时进行检查,凡发现客车不符合安全运行条件的,对该车驾驶员做记分处理。为有效遏制客车超员现象,民警随车跟踪进行暗访。
(二)交警队伍建设 1986年5月,原隶属于县交通局的交通监理站移交县公安局管理。时称车管所,1988年2月组建交通警察队。1996年6月,交通警察队升格为交通警察大队(简称交警队),为县公安局直属副科级事业单位。交警队旧址位于南环路口,1997年底迁到县公安局西侧,占地1500平方米,4层办公大楼共计48间,面积1720平方米,新建“五小”(小食堂、阅览室、娱乐室、健身室、洗理室),警察35人,协管员25人。下设办公室、车管所、事故中队、城区中队、公路巡警和兴中队、关王庙中队。
(三)交通违章 纠正1993年1月,重点对大小客车、出租车、机动三轮车进行整顿。全年上路执勤巡逻7500余次,出动车辆660台次,纠正违章车辆700多次,召开驾驶员安全会议12次,举办4期学习班,到工厂、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宣传教育25场。1996年开展学济南交警活动,进行岗位练兵,整顿交通秩序。新增交通标志40个,交通安全设置120米,交通标线120米,交通警亭3个。全年调解处理交通事故493起,检车603台,审验驾驶证1927件,办理机动车入户手续697台,侦破交通逃逸案件5起,依法处理5人。1997~2000年新增交通标志155个,交通安全设置480米,交通标线560米,新建交通警亭6个。调解处理交通事故1850起,检车2450台,审验驾驶证5800件,办理机动车入户手续2860台,侦破交通逃逸案件26起,依法处理25人。
第二节 铁路
京广铁路,由北向南通过县境,过境路段长26公里,境内有车站2处:遂平、大刘庄。1989年遂平车站投入电气化集中联锁设备,采取双线双向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1991年电气化铁路首次正式运行。
一、遂平站
遂平车站位于京广线864公里+324米处,建站时间为1903年12月,北临焦庄,南临大刘庄车站。1986年站内有股道线路5条,1990年增至6条,其中,正线为2条,到发线4条,货物线2条,牵出线1条,有客运站台两座。1989年遂平车站投入电气化集中联锁设备,采取双线双向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1991年电气化铁路首次正式运行。车站按技术性质为中间站,按业务性质为客货营业站。车站现有旅客站房1栋(包括候车室、贵宾室、行包房、客运室),站前广场3003平方米,日均接发列车124对,2000年发送旅客20万人次;货运室1栋800平方米,仓库1座,面积为392平方米,货物站台1座,面积为688平方米,2000年发送货物 123298吨,主要有小麦、玉米、纸、玻璃、食品袋等产品。2000年到站货物10.98万吨,主要有煤、甘蔗、重石油、汽油、农用机械等。
二、大刘庄站
大刘庄车站位于京广线874公里+705米处,北临遂平,站间距为10公里;南临驻马店车站,站间距为8公里。1986年站内有股道线路5条,车站不办理客货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