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会救济
第一节 救灾扶贫
1986年秋季,遂平县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旱灾和风、雹、虫灾。6~8月份降雨量仅164.8毫米,比历年同期降雨量减少371.4毫米。8月中下旬、9月初又遭受高温和干热风的袭击,造成大面积农作物枯死,坑塘水枯,河水断流,地下水严重下降,部分村、组人畜吃水非常困难。石寨铺、关王庙、常庄3个乡又遭受风雹灾害。全县受灾面积96万亩,受灾人口51万人,秋季粮食较1985年减产8亿公斤,秋作物损失9963万元。省委、省政府、地委、行署于10月上旬派来生产救灾工作组,帮助指导生产救灾、发展生产,县委、县政府成立生产救灾工作领导组,设立岛市办公 日上立油 夕可日上老抓月皿大班子领导成员分包到乡要的一级抓一级的责任制,保证救灾粮、物、款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中,确保大灾之年不饿死人,不冻死人。同时组织发展多种经营、生产自救、恢复生产,把灾情降到最低限度。1987年初,县委、县政府下达了1号文件,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救灾双扶工作。5月份召开全县双扶工作会议,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部署检查,县四大班子、38个局委落实承包扶持16个乡、36个行政村。如:电业局承包和兴乡赵庄村,筹资扶持贫困户化肥2.5吨;县政府、民政局承包扶持张台乡粟子园村贫困户化肥12.5吨;财政局扶持槐树村3000元办印刷厂。
1988年各乡镇建立救灾扶贫基金会17个,筹资72.3万元。兴办救灾扶贫福利企业29个,年产值和经商营业额193万元,利润17.4万元,安排优扶对象377人、残疾人35人就业。为防止救灾基金挪用、贪占,县民政局经常检查,定期清理。1993年,全县救灾扶贫基金会72个,周转金38.62万元,储金40.73万元,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30万元,用于医疗、生活方面10.73万元,为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灾年生产自救做好应急准备。
1994年夏秋,遂平遭受重大旱灾,受灾面积100万亩,县委、县政府组织生产自救。全县各单位干部职工、城镇居民为灾区捐赠棉被458条,棉衣1514件,单衣3700件,童装460件,现金3247元,并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中。乡、镇救灾扶贫基金会周转金46.7万元,全县村办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91个,储金47.3万元,资金投放率90%,解决了灾民生产、生活问题。
1995~1997三年间,遂平县无大的自然灾害,救灾扶贫工作的重点是扶贫,加强救灾扶贫储金会,发展救灾福利企业,为防灾做好物资准备。
1998年,遂平县遭洪水灾害,特别是城东4乡,灾情严重。遂平人民在救灾工作中得知长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消息后,积极开展献爱心捐赠活动,机关干部带头,全民动员,包括老人、儿童、下岗职工、残疾人等踊跃参加,个体户赵桂娥、刘江分别捐献1000元人民币,且不留姓名,这次活动共捐赠32.13万元,水泥100吨,化肥2950公斤,15匹柴油机2台。
1999年,遂平县接受上级拨入救灾款135万元,县财政安排20万元,实际支出102万元,结余预算指标53万元。帮助灾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增强他们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2000年,遂平县夏秋两季遭受严重的旱灾和涝灾。夏季旱灾造成张台、嵖岈山、槐树、花庄等乡80%的小麦绝收。秋季涝灾造成张店、常庄、车站、石寨铺、沈寨、和兴等乡镇大面积秋作物绝收,受灾面积70万亩,成灾面积52万亩,绝收面积19万亩。基础设施公路、桥涵、电办通讯设施,堤坝、塘坝土地冲毁43处,房屋倒塌1890间,损坏2160间,受灾人口达46.5万人,经济损失1.7亿元。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布置救灾工作,采取积极措施,降低灾情损失,安顿灾民生活。民政局、救灾办深入各乡、镇调查,掌握灾情,发放救灾款148万元(物已折款),其中上级拨款128万元,发放救灾粮(小麦)16万公斤、面粉19万公斤、棉被200条。同时,上级安排50万元救灾款,县、乡匹配15万元,重建倒塌房1900余间。组织群众种植荞麦、萝卜等晚秋作物4万亩,组织劳务输出4万多人,挽回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
第二节 五保供养
1986年全县五保户(五保:保吃、保住、保穿、保医、保葬)粮款供应实行乡定、乡管、乡筹,其中.15个乡实行乡定、乡筹、乡管,2个乡实行乡定村筹。五保供应标准统一规定为小麦300公斤,生活款180元,烧柴1000公斤。3月份对全县五保户进行核查,全县共有1621户1935人,统一换发新的五保供应证书。截至7月25日,共兑现粮580.5吨,款35.04万元,柴1928.4吨。为了解除五保对象后顾之忧和减轻农民负担,全县1684名五保老人参加了人身保险,1621户五保房屋进行了免费保险。
1990年,全县开始探索出五保供养社会保障的新途径,初步形成五保服务网络化,受到了上级的表彰。五保人员的生活款和丧葬金实行乡筹县管,规定于6月20日前全部交县民政局社救股管理,生活款由社救股按季度发放,这种管理方法,深受五保老人和省、地有关领导的赞扬。
1990年全县18个乡镇,1653名五保老人全部实行合作医疗,每人每年医疗费80元,共131520元,全部交到乡民政所,由民政所与乡卫生院签订了新的医疗合同,对边远山区行政村五保老人则实行20元(多数乡)至36元(张台乡)药费发给个人,节约归己,酌情掌握。为进一步完善五保医疗保障工作,县政府组织民政局、卫生局联合召开了“遂平县五保合作医疗保障经验交流表彰会”,地区民政局、地区卫生局的领导分别到会讲话,会上对沈寨、石寨铺、褚堂3个乡卫生院和11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1990年,民政局培训中心敬老院院长8人,提高院长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县局为争创文明敬老院活动制定了“文明敬老院条件”,当年全县办起乡中心敬老院4所,8所敬老院经县文指委、县民政局验收有4所达到文明敬老院条件,其中沈寨乡敬老院被省民政厅评为先进单位。
1993年遂平县首次将院办经济列入民政目标任务,各乡、镇敬老院引起重视,车站乡敬老院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天麻种植和香菇生产项目,年收入1.45万元;玉山乡敬老院开办废品收购和粮食收购加工及养猪等项目,年收入1.25万元,人均657.89元。全县院办经济年收入7.948万元,提高了院民生活水平,坚定了以院为家的思想。
2000年共为全县1959名五保对象兑现小麦540吨、生活款71.5万元、烧柴款19.23万元、医疗费20.685万元、丧葬金5870元。下拨资金32万元,修缮敬老院和散居五保户的危房和倒房四十余间,增添了床位、桌、柜等生活设施,部分乡镇修建了花坛等环境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