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武  装
      遂平县人民武装部(简称“县人武部”),隶属上级军事机关和地方党委、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1986~2000年,县人武部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大局和改革开放,研究解决新时期武装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方法。较好地完成征兵、整组、训练、民兵预备役建设,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全民国防教育,组织民兵完成维护社会治安,抢险救灾,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等任务,为国防建设和遂平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先后涌现出以刘富忠、王世林、李学锋等为代表的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县人武部各项工作先后10次受到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军区的表彰,14次受到驻马店地委、行署和军分区的表彰。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遂平县中队坚持从严治警的方针,严格制度落实。坚持开展好“三共”(共建、共管、共保安全)活动,加强政治教育,提高部队整体素质和执勤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第一节 民兵
      一、民兵组织
      民兵分为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18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的退出现役的士兵和经过军事训练的人员,以及选定参加军事训练的人员,编为基干民兵;其余18岁至35岁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编为普通民兵。
      1986年,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民兵营,乡镇长兼任民兵营长,乡镇党委书记兼任民兵营教导员,乡镇武装部长任民兵营副营长。以村为单位建立民兵连,任命连长1人,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民兵连指导员,民兵营、民兵连干部由县人武部根据基层,考察后统一任命。各村民组建立民兵排。
      1998年,民兵组织建设重点向城市和乡镇企业转移,民兵军事训练重点向应急分队、专业技术分队和民兵干部转移。每年初,按照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的政治、身体、年龄要求进行一次民兵组织整顿,做好民兵的出入转队工作。对编入应急分队的民兵,按照征集新兵的标准进行挑选,优待录用退伍战士。每年对转业军官和退伍士兵进行预备役登记,被登记的预备役军官和士兵,每年核对一次,并存入国防后备力量档案库,随时接受征召。
      2000年,以各乡镇为单位建立基干民兵连,连部设在乡镇武装部,乡镇武装部长兼任基干民兵连连长。
      二、政治教育
      民兵政治教育以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国防教育为重点。1986~2000年,县人武部主要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以及形势任务、国家法律、法令教育等教育活动,由地方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人武部门积极配合,民兵带头参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是民兵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进行国防知识、人民战争思想、民兵性质、任务以及民兵的光荣传统教育等。民兵集中训练时,安排10%的时间进行政治教育,主要安排民兵性质、任务光荣传统等内容,并与军事训练统一进行。
      1986年后全县各民兵连加强“民兵之家”的建设,完善设施,普遍订阅《中国民兵》和《黄河民兵》杂志,“民兵之家”成为民兵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1996年,人武部组织向模范民兵连长李学锋学习活动,学习他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无私精神。1999年,在全县武装系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中开展以“为军人排忧,为军属解难,帮扶烈士后代脱贫致富”为主要内容的“两为一帮”活动,受到军分区和省军区的肯定。
      2000年,遂平县民兵政治教育进行创新。实行开放教学,变小课堂为大课堂,制订学习计划、内容和方法。以学习身边“能自己发光”的英雄人物为切入点,采取长期学习英雄民兵连长李学锋,树立遂平县车站镇活雷锋任大纯为典型。
      三、民兵军事训练
      1986~2000年,遂平县民兵训练工作,按照军分区司令部统一下达指标落实训练任务、时间、参训人员。具体参训人数由县人武部分解到各乡镇人武部,以乡镇为单位组织民兵训练。
      1988~1993年,遂平县民兵军事训练完成专业技术兵训练每年在360人左右,到1995年民兵军事专业技术训练达到500人。2000年民兵训练工作确立“三高”(认识高、起点高、标准高),围绕提高民兵科技支前、科技保障,探索科技练兵新思路。以民兵对口专业训练为突破口,采取“专业对口、军地兼容、平战结合、战术合成”的训练方法。
      四、民兵发挥作用
      1989年1月,遂平县成立治安联防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人武部,乡镇武装部成立10~15人的治安联防小组。1995年,常庄龙泉村民兵王世林为解救两名少女,只身与4名歹徒进行殊死搏斗,英勇献身,驻马店地区行署、驻马店地区军分区给王世林追记二等功。武汉铁路分局与京广铁路沿线,县(市)实行铁路护路联防,遂平县设执勤点5个,沿线乡镇关王庙、张店乡、车站镇、共派出民兵40名担任执勤,昼夜巡逻在铁路线上。沈寨乡砖桥村民兵连长李学锋,治安员李玉,带领民兵执行巡逻打更任务时,与5名持枪行窃歹徒进行英勇搏斗,不幸殉职。1996年6月21日中共河南省军区委员会发出《关于开展向李学锋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1996年9月3日,省委、省政府授予李学锋“模范民兵连长”光荣称号。2000年,常庄乡民兵带头在全乡搞起木耳种植;嵖岈山乡民兵积极参加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工作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常庄乡民兵带头计划生育活动,受到省军区的表彰。
第二节 兵  役
      一、兵役登记
      兵役登记是对符合兵役条件公民的注册登记,以掌握符合兵役条件的公民数量、质量和分布,为组织公民服兵役作准备。198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颁布后,按规定每年9月30日前完成登记工作。乡镇武装部和村民兵连每年秋季将当年12月30日前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分类入册,从应征公民中确定预征对象。经体验和政审,合格者经批准入伍服现役,未服现役者,编入民兵组织服预备役。
      1998年12月29日,开始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凡年满18至22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兵役法》的规定服兵役。
      二、兵员征集
      1986~2000年,除1989年春季征集过一次和每年秋季有一届高中毕业生被军事院校直接录取外,兵员征集时间一般在每年的冬季。征集任务下达后,县委、县政府和县人民武装部及时研究制定征集方案,成立以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公安、卫生、财政、交通、民政、人劳、教育、粮食、广电等单位领导人组成的征兵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征兵办公室,具体负责征兵过程中的宣传发动、体检、政审和定兵。乡镇武装部、村民兵连每年秋季按照《兵役法》规定做好兵役登记工作,带领应征青年到体检站体检,做好政治审查和接兵部队的家访工作。县设立征兵体检站,抽调全县思想好、技术过硬的医务人员对应征青年进行体检。县、乡武装部与县公安局、乡派出所联合对应征青年进行政治审查,并填写《应征公民政治审查表》。经体检和政审合格后,县征兵办公室从中挑选优秀人员,确定为当年兵员,发给应征入伍通知书,然后集中移交到接兵部队。
      遂平县应征青年报名参军的热情一直很高,兵源充足,每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输送一批合格的兵员。 
第三节 服务地方
      一、培养人才
      遂平县人武部重视军、地两用人才的开发使用,发挥军、地两用人才在市场经济发展、科技识普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全县民兵,预备役人员脱贫致富,人才开发做出了成绩。1989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军区授予遂平县“军、地两用人才开发使用工作先进单位”。1993三,遂平县人武部制定《以劳养武三年发展规划》,到1995年底,全县已上有项目的民兵户8030户,占民兵总数的51%,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起到带头作用。
      二、学生职工军训
      1994年,县人武部按照国家教育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勤部关于高等院校、高级中学进行军事训练试点的通知精神,每年为高中入校生进行为期月的军训,至2000年,为地方学校新学员入校军训3920人。1995年为遂平县制药厂职工军200人。
      三、队伍建设
      县人武部结合全县民兵整组,对全体专职武装干部进行全面考核,先后提升部长8人,从方干部中选配武装助理员6人,保证干部队伍的足编满员。结合军分区年度训练工作安排,新提专职武装干部、和全县106名新配民兵连长进行为期15天的军事训练。
第四节 武装部
      1986年6月,县人武部为副县级单位,是遂平县委的军事部和遂平县人民政府的兵役机,受驻马店军分区和遂平县委、县政府的双重领导。设两科一室:军事科、政工科和办公室。996年4月1日后为军队建制。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南省遂平县人民武装部,仍隶属遂F县委、县人民政府和驻马店军分区双重领导,县委书记兼任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内部机勾设置为3个科:即军事科、政工科、后勤科。
      1986年,全县18个乡镇和部分县直单位设基层武装部,配备专职武装干部,负责辖区内事工作。2000年全县共有基层武装部20个。 
第五节 武装警察
      武警遂平县中队是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的一支武装力量。1982年2月,武警驻马店中成立,1982年10月组建遂平县武装警察部队,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遂平县中队。担负遂平县看守所的看守任务和处置突发事件任务,中队以武装形式对看守所实施外围武装警戒,防范和制止人犯逃跑、行凶、破坏,镇压人犯暴动和暴乱,提解押送犯人,执行死刑,武警治安巡逻和特殊任务。防范打击敌对分子袭击目标,劫夺人犯及其他破坏活动,保证看守所安全。1987~2000年,县中队配合公安机关,抓捕各类犯罪分子700人,参加处决人犯45人,各种勤务500多次,出动兵力1000人次,设卡堵截43次,出动兵力100余人次,圆满完成任务。
      一、政治教育
      1986~2000年,县武警中队先后对部队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遵纪守法、爱国奉献、革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项教育,请老红军、老干部给战士上思想教育课,请公安局领导人介绍社会治安情况和在押人犯思想动向。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中队与遂平一中、邮电局建立警民共建单位,为共建单位搞好军事训练和普法教育,共军训6700人次,普法教育30余次,受到地方各界领导人的一致好评。
      1986、1987年,连续两年被支队评为先进单位。1986年,中队配合公安干警抓获107国道特大抢劫团伙成员,副班长李悄军记个人三等功一次。同年,杨云胜工作成绩突出,被支队记三等功一次,1987年河南电视台先后报道中队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1988年,中队先后被武装支队、河南公安、河南电视台报道。指导员张庶峰被支队记三等功一次。1989年,中队团支部被团县委评为先进团支部。并授予“人民卫士,青年楷模”称号。
      1990年,王海马在总队大阅兵中被支队记三等功一次,1991年,李发亮在后勤工作中被支队记三等功一次。同年,中队在支队举行的军事训练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1992年,中队和驻地群众关系融洽,被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授予“拥政爱民模范单位”。1993年,中队在支队举行的军事会操中取得第一名。同年,中队被评为后勤先进中队,各项建设达标中队。中队兵器室连续4年被评为“红旗兵器室”。
      1994年,在支队举行的军事大比武中,宋树才取得个人总分第三名。1995年,在支队举行的军事大比武中,中队取得总分第三名。总队领导人给中队题字“钢铁长城人民卫士”。
      二、军事训练
      遂平县武警中队坚持“干部练体能,战士练技能”的原则和“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军事过硬”的方针,按照总部下发的《军事训练大纲》,先后进行队列、军-405-体、执勤业务,擒敌、射击、攀登、散打、处置人犯逃跑等课目训练。训练中倡导“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的训练宗旨,坚持“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训练方法,不断提高军事技能,为完成执勤和突击任务提供可靠保证。
      三、看守执勤
      遂平县武警中队坚持“死看硬守”的原则,不断完善防逃制逃措施,加强执勤方案的演练,牢固担负起县看守所的看守勤务。1989年看守在押犯人260人,1990~1998年平均每年看守关押犯人180人。至2000年,看守人犯2240多人次,押解犯人300多人次,无一例逃跑事故。为预防和处置县域内可能出现的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情况,根据武警河南省总队驻马店市支队的要求,中队成立11人组成的防暴小分队,为维护地方社会治安工作出动兵力1000多人次,执行逮捕追捕等重大勤务200人。配合地方做好重大节日、重要活动的执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