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科学技术协会
遂平县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1987年后贯彻执行党的“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科技发展方针,组织和动员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入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在以兴办科技服务型经济实体为先导的同时,积极搞好科技普及、科技培训、科技攻关、咨询服务、学术交流、科普示范乡、村建设、扶持中小型乡镇企业、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第一节 组 织
1982年2月从县科委分出,成立遂平县科学技术协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3人,编制7人,后由于工作需要增至9人。单位最多工作人员曾达到11人。2000年内设普及部、学会部、咨询服务部和办公室。
1986~2000年,全县县级学会、研究会发展到32个,乡镇科协18个,村科普小组220个,农村各类技术协会、研究会187个,拥有会员2.43万人。全县建立和兴、关王庙两个科技示范乡,20个科技示范村、200个科技示范户。
第二节 主要活动
一、科普活动
县、乡科协和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农村农事活动,利用电影、电视、广播、板面、科普画廊、编印科普资料、举办科普讲座、举办科技培训班等形式以及科普宣传月大型活动2次,开展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活动,受教育人数累计达30余万人次。
二、实用技术培训
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请进来与派出去相结合,广泛开展科技培训。15年间,县科协举办各类培训班137期,累计培训人数20多万人次。先后聘请省农业厅、省农科院、省林业厅、省果树研究所等单位专家亲临传教。
三、创办农村适用技术函授学校
由县科协牵头,1989年创办“遂平农村适用技术函授学校”。当年招收学员649名,学员名额为全地区首位,居全省第五名。在组织教学、函授辅导等方面措施得力,效果显著,受到省地表扬。
四、实施“绿色证书”制度
1989~1991年开展“绿色证书”制度,通过宣传、培训、实施,激发了农村致富能手技术能人的热情支持,县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职称评审小组,共有1524名农村技术人员获得不同类型的技术职称,并由地、县人民政府颁发了“绿色证书”。其中高级技术职称4人,中级职称310人,初级职称1210人。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农机、农电、水利、电器、财会以及能工巧匠等专业技术人员。并制定对已获得绿色证书者进行年度考核、职责义务以及奖励办法。《河南日报》头版给予报道。在1990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号召全省推广这一经验。
五、咨询服务
1986年县科协创办第一个科技服务实体后,科技咨询服务以县城为中心,辐射遍及全县18个乡镇和部分村组实体,从业人员由8人增加至187人,资金投入达60万元。通过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印发技术资料、提供生产所需的各类农用物资等一系列科技服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观,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强科协自身活力起到积极作用。阳丰乡西瓜协会会长赵合全,把自己掌握到的西瓜栽培技术以实体为窗口,自编自印技术资料发给农户,提供技术、物资、帮助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受到了农民的一致好评。石寨铺乡农民技师潘殿祥,创办科协咨询服务部,至2000年,对全乡2700农户办培训班,到田间具体指导,供应生产资料、送货上门等跟踪服务,使2300农户农产品增产增收,410户走上致富道路。
六、学会工作
1986~2000年,共成立学会、协会、研究会20个,会员450人。包括:农学会、林学会、水利学会、气象学会、财务学会、畜牧兽医学会、卫生学会、工业协会、中药材研究会、特种动物研究会、蔬菜协会等,发表各类论文180多篇,获省、地优秀论文56篇,组织科技研讨会30余次,举办高层次科技讲座25场,听讲人数达3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