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王庙乡
关王庙乡位于遂平县城南10公里,乡政府驻关王庙街。南与驻马店市交界,东与石寨铺乡接壤,西和诸市乡、褚堂乡为邻,北和车站乡连接,面积69.7平方公里。辖关王庙、余庄、何庄、潘庄、八里铺、杜庄、荒坡陆、孙吴庄、洪堂、南吴楼、南杨楼、翟庄、界牌、贾庄、熊楼、杨桥16个行政村,98个自然村,195个村民组,计8648户32854人。其中回族968人。总耕地面积4533公顷。
全乡西南部较高,东、北部较低。洪堂、杜庄、荒坡陆三村为冈地坡地,余为平原。境内气候温和,地下水源充足。境内小清河发源于南吴楼村,流经翟庄、杨楼、熊楼、关王庙、杨桥、余庄等7个行政村。沿河修建拦河坝3座,蓄水800立方米,建提灌站3个,境内还修建小型水库1座,挖大塘(蓄水用)5个,打机井1500多眼。有效灌溉面积约2000公顷。关王庙乡南依驿城区,北靠遂平县城。京广铁路、107国道贯穿全境11公里,日有班车来往。境内有5条主干道柏油公路(洪堂至界牌,关王庙至大刘庄,关王庙至荒坡陆,潘庄至余庄,吴楼经杨楼、孙吴庄至荒坡陆)。实现了乡村、村村都有柏油公路相通,并辐射邻乡。
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红薯等,经济作物以种植芝麻、油菜、蔬菜、瓜果、棉花、烟叶等。家畜、家禽饲养主要有猪、鸡、羊、牛、鹅、兔、鸭等。种植结构逐步得到合理调整,粮食产量不断上升。2000年的粮食总产量3.13万吨,是1986年的2.8倍。油料总产量914吨,是1986年的2.8倍。农业总产值9805万元,是1986年1707万元的5.8倍。人均纯收入1500元,是1986年的4.5倍。1986~1991年是关王庙乡黄桃生产的黄金时段,关王庙乡被《河南日报》报道为“万亩黄桃乡”。熊楼村黄桃发展最多达40公顷,每户年收入3000元至5000元不等。1992~1995年,由于自然灾害和市场萧条,黄桃生产逐年下降,大片桃林被伐。1994年10月,界牌村第五组村民许玉功、吴玉民、白大毛等几十户自发组建一个养殖公司,走公司加农户的道路,公司为农户统一购饲料,统一供鸡苗,统一防疫,统一销售鸡蛋,方便了农户,发展了经济,户养蛋鸡最多达4000多只,年收入6万多元。
1986年,全乡有个体企业550家,从业人员1250人,总收入2563万元,占全乡企业总产值的68.6%,完成税金12.8万元,实现利润27.5万元。其中个体工业50家,从业人数300人。总产值62.8万元,完成税金3.1万元,获纯利润6.7万元;从事个体交通运输业有65个,从业人数270人,总收入69.4万元,完成税金3.5万元,获纯利润8.4万元;从事个体其他企业有405个,从业人数410人,总产值62.9万元,完成税金3.1万元。获纯利润3.5万元。1995年有个体企业593个,从业人员3860人,总产值达7771万元,是1986年的20多倍,占全乡镇企业总产值的40%,完成税金172万元,实现利润1178万元。2000年,全乡有个体企业270家,从业人员810人,总产值达1.06亿元,是1986年4.1倍,占全乡企业总产值52%,完成税金107万元,实现利润847万元。乡镇企业有农修厂、砖瓦厂、预制厂、面粉厂、曲酒厂、纸箱厂、饼干厂、造纸厂、酒厂、加油站等。
1986年有乡一中、二中、界牌、洪堂4所初中。1986年下半年,乡一中迁至关王庙街南头,乡二中迁至关王庙街北头。1993年乡二中由农高接收,1995年,洪堂、界牌初中并人关王庙一中。2000年有中学1所,小学16所,教职工450人,在校学生4100多人。乡医院1所,病床30张,医务人员74人,各村均有诊所。兽医站、畜牧配种站各1所。文化站、图书馆各1所,2000年乡文化站图书馆共有藏书及资料5000多册,各种报刊杂志50多种。影剧院1座。1986年,全乡有17个电影放映队,归集体所有。1989年承包给个人,每村基本上平均承包一套电影放映设备,每周每村放一次电影。
2000年,全乡有村诊所16个,个体诊所18个,医务人员42人。大都备有病床。村卫生室除医病外,还担负着农村防疫,妇幼保健任务。
商业以个体商业为主。1986年全乡共有个体商业238家,年产值28万元,从业人数218人,其中百货9家,烟酒杂货128户,机械修理26户,饮食服务60户。1990年集体商业开包,1995年乡党委、政府在关王庙街南、107国道东侧新建综合农贸市场一处。当年个体发展到322家,从业人员408人,完成销售收入1052万元。2000年全乡个体商业户增加500多户,从业人员7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