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统一战线
中共遂平县委统战部指导全县的统一战线工作,协调单位为民族宗教局、对台办、侨办、侨联、工商联。2000年行政编制9人,事业编制6人,其中部长1人,副部长3人,民族宗教局长1人,台办主任1人。
第一节 统战宣传
统战理论研究与教育是各级统一战线工作部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每年通过开设广播电视专栏、举办统战理论讲座、印发《新时期统战知识问答》、巡回演讲、举办统战理论研论讨会等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党的统战政策,取得较好效果。1986~2000年,县委统战部举办统战理论研讨会18次,座谈会55次,广播电视讲座50期,巡回演讲100多次,印发各种统战知识宣传册1万余册,全县干部群众受教育面达90%以上。就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服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民族宗教、保持稳定、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等问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活动。15年间,全县各级统战部门共完成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330篇,上报信息及各类稿件1500余篇。其中,被中央级报干采用15篇,省级采用120篇,统战宣传、调研、信息工作多年来处于全区先进行列。
第二节 经济统战
1986年后,县委统战部围绕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个中心,积极鼓励和支持无党派人士和]商联等人民团体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探索为经济建设服务新路,取得显成效。1986~2000年,全县共创办“三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三属”企业1家,吸引“三资”2000余万元,为遂平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到2000年全县共有私营企550多家,个体工商户3200多家,从业人员1.6万余人,年创产值15亿元,年税金5500万元兴办光彩事业项目,推动全县光彩事业发展。1996年后,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活动,办光彩事业项目5个,为贫困乡村培训实用人才3500余名,帮带320户脱贫,安排下岗职]7000余名,解决贫困户子女就学200多名,帮助12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信誉宣言”和“访民营、走百家”活动,共走访私营企业24多家,个体工商户5300多户,团结、帮助、引导、教育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爱国、敬业、守法,努做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第三节 民族宗教工作
一、民族工作
1986~2000年,县委统战部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经济发展,以民族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的指导思想,把提高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水平,发展民族教育、文化事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民族团结和全县社会稳定作为工作重点。县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局利用广播、电视、板报、专栏、例会、“开斋节”等多种形式向各民族干部群众宣传民族政策,进行民族政策、法规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受教育面95%以上。建立乡村两级民族团结促进会组织和工作制度,发挥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作用,促进民族团结。建立民族工作不安定因素排查解决制度,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关系方面的问题,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全县社会稳定。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推动民族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1999年9月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到2000年,全县共有少数民族企业10多家,个体工商户170余户,年创产值3000万元。
二、宗教工作
1986~2000年,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土,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宗教活动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1990年,县成立民族宗教事务局。1992年,建立健全“三定点”负责人制度。1993年,建立县、乡、村级宗教工作管理网络。1998年,成立了遂平县基督教协会和遂平县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1999年,县、乡两级成立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村级建立了村管小组。
1990年后县民族宗教局定期组织宗教界人士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形势、法制教育,反对利用和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活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县委统战部和县民族宗教局每年对全县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一次年检,帮助堂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至2000年,全县有信教群众1.2万余人,宗教活动场所27个,其中,伊斯兰教1250人,基督教1.1万多人。
第四节 对台工作
1978年4月,成立对台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986年,县委统战部、县对台办公室,贯彻“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和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积极引导遂平籍在台人员返乡探亲访友、旅游观光、投资考察,为振兴家乡服务。帮助他们及其眷属排忧解难。县委统战部及县台办本着“热情有度、不卑不亢、提供方便、排忧解难”的原则,热情接待回乡台胞,介绍党和国家的政策及改革开放以来遂平县的发展变化,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每年中秋节、春节,县委统战部、县台办都向遂平籍在台人员寄发慰问信、贺年卡,及时向他们通报家乡的情况及发展变化,积极引导他们为家乡经济建没服务。对台属政治上关心爱护,生活上排忧解难,安排市、县政协委员10人。积极为台属落实政策,帮助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第五节 外事侨务
一、组织机构
1985年1月,成立遂平县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归属县人民政府。1985年4月成立归侨侨眷联合会。同年4月,遂平县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与遂平县归侨、侨眷联合会合署办公,更名为遂平县侨务办公室。1996年3月与遂平县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合并,更名为遂平县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受县政府统一领导。
二、工作职能
负责侨务法规宣传、贯彻落实。外宾与“三胞”的领导和接待工作,保持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承办因公人员的报批事宜。负责归侨、侨眷的来信来访工作,掌握外事政策,负责对有关涉外事项的处理。
三、主要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国外经贸洽谈、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的交往不断增多,遂平县加强了外事侨务工作,1986年,全县有华侨华人22户,港胞10户,华侨5户。海外华侨、华人在美国的18人,加拿大2人,澳大利亚1人,德国1人。国内眷属、侨属、港属49户,近280人,主要分布在灈阳镇,占20%,车站镇占20%,其他占60%。
1986~2000年,为归侨侨属、侨眷落实政策,解决问题,推荐使用培养人才29人。其中,为因“涉外关系”被查处恢复公职的2人,恢复城镇户口2人,农转非1人,并安排工作,为8户侨券办理103间私房赔偿。在归侨、侨眷先进分子中发展中共党员3人,推选41人为地区华联委员,6人为县政协委员,1人被提升位副县级。协调办理侵权案工作,安排子女就业8人,再就业1人,房产公证1次。
1989年,为发展乡镇经济引回樱桃谷鸭、康拜尔鸭万余只,在遂平县文城乡放养。1997年引用资金300万元建长城加油站。至2000年共接受港胞捐衣物249包,折合人民币21万元,日本友人捐10万元人民币,港胞5000元人民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共接待回乡探亲、观光旅游华侨、港胞31人次,向海外“三胞”寄发《铁西开发指南》、《遂平投资指南》、《归侨、归券保护法》4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