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民族 宗教
遂平历来是汉族聚居区。2000年户籍人口中有民族26个。汉族居住人口最多,回族次之。全县有1.2万人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第一节 民族
一、民族构成
1964年全县共有4个民族:汉族352547人,回族2694人,藏族、苗族共3人。1982年全县拥有9个民族:汉族51249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9.25%,回族397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76%,藏族、苗族、彝族、壮族、黎族、水族、满族共33人。
1986年后,由于婚姻和外籍人员在县内定居,遂平县民族成分不断增加,加之计划生育政策对少数民族的优待,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率高于汉族人口增长率。1990年全县19个民族共有人口574587人,汉族57002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9.21%;回族435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76%;其他民族人口20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03%,其中满族70人,白族33人,彝族27人,傣族12人,壮族11人,纳西族11人,蒙古族9人,黎族5人,布依族5人,藏族4人,苗族人,佤族4人,拉祜族4人,土家族3人,朝鲜族、高山族、傈僳族各1人。
2000年全县常住人口有26个民族,汉族542733人(女26284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9.12%;回族4176人(女203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76%;其他民族人口20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12%,其中:蒙古族140人(女108人),佤族119人(女113人),满族81人(女33人),彝族62人(女40人),朝鲜族45人(女14人),苗族30人(女23人),壮族23人(女15人),藏族23人(女15人),白族22人(女21人),布依族13人(女11人),维吾尔族12人(女10人),傣族1人(女),纳西族8人(女6人),土家族8人(女),拉祜族6人(女),侗族5人(女),傈僳族4人(女),土族4人(女3人),哈尼族3人(女2人),羌族2人(女1人),黎族2人(女),布朗族1人(女),水族1人(女),塔吉克族1人(女),其他未识别民族6人(女5人)。
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的速度快于汉族。全县总人口由1964年的355244人,增加到1990年的574587人,增长61.8%,其中汉族人口增长45.3%,少数民族人口增长69.3%,比汉族高出24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因素:(一)国家对少数民族的生育政策比较宽松,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二胎;(二)少数民族迁入人口较多,特别是近10年,除回族外,少数民族的人口增长多属于女性婚姻迁入人口;(三)有一些原系汉族人口根据有关民族政策精神,恢复或变更为少数民族成分。
二、少数民族状况
(一)政治地位 少数民族享有法律赋予的一切政治权利。1986年,全县有少数民族党员179人,2000年发展为197人。遂平县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的作用。1987年,全县有少数民族干部23人;2000年全县有少数民族干部47人,在少数民族较多的乡镇、村都配有少数民族干部。
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群众参政、议政的作用,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中,少数民族代表及政协委员均占有一定比例。1987年,遂平县第八届人大代表总数213人,其中少数民族代表5人,占3%。1998年,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总数235人,其中少数民族代表10人,占4%。1993年,第四届政协委员总数129人,少数民族、宗教界委员13人,占10%。1998年第五届政协委员总数116人,少数民族政协委员15人,占12.1%。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尊重回族群众的土葬。每年伊斯兰教的开斋节等重大节日,县领导人都前去慰问。
(二)经济状况 1986年后,遂平县争取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200多万元,发展私营企业550家,个体工商户3200家,从业人员1.6万多人。少数民族聚居村实现了电、水、路三通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经济收入逐年增长。有的回族群众立足民族特色,开办清真食堂,专门经营清真食品,吸引大批食客前去品尝,生意十分兴隆。
第二节 宗 教
1986年后,全县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促进宗教活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1990年,县成立了民族宗教事务局。1992年,建立健全“三定点”负责人制度,1993年,建立了县、乡、村级宗教工作管理网络。1998年,成立遂平县基督教会和遂平县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1990年,遂平县民族宗教局定期组织宗教界人士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形势、法制教育,反对利用和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活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1999年,县、乡两级成立了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县委统战部和民族宗教局每年对全县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一次年检,帮助堂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同时用广播、电视、板报、专栏、例会、开斋节等多种形式开展民族宗教宣传,教育面达95%以上。到2000年,全县有信教群众1.2万多人,宗教活动场所27个,其中,伊斯兰教1250人,基督教1.1万多人。全县共有少数民族宗教企业10多家,个体工商户170余户,年创产值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