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水 利
“75·8”洪水的空前浩劫及此后“82·7”、“84·9”洪水连续破坏,遂平县水利基础设施遭受重创,工程抗灾能力十分薄弱。1986年后,由于连年大旱,遂平县将小农水、黄开、以工代赈、商品粮基地县、人畜饮水、节水灌溉等项目资金集中支持农田井灌建设,到1989年,井灌面积增长60%~70%,达到1.3万公顷,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8万公顷。
进入90年代,随着水利基础产业地位的确定,国家逐步加大对水利的投入,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暨“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的开展,遂平县水利建设迈上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上游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复建开工和旱灾频仍发生的严峻形势,遂平治水重点从防洪除涝为主转向兴利建设为主,平原井灌、板灌渠系修复与配套、塘堰坝建设、水土保持、人畜饮水、河道开发取得长足发展,到1998年底,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4.3万公顷,旱保田面积达3.4万公顷。1989~1998年解决全县农村饮水困难人口3.6万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4.2平方公里,打配机井8736眼,基本上建立起除害兴利工程抗灾体系。在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暨“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中,先后3年获牌(1991~1993年),5年连续夺杯(1994~1998年),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98年后,遂平县争取水利国债项目资金3730.9万元,其中国债资金直拨1576万元,解决了1.42万人的饮水困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平方公里,防洪安全受益12万多人,建成节水增效示范田209公顷。针对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水环境恶化四大水问题,遂平县治水方向逐渐从主要运用工程措施防御自然灾害的工程水利阶段转向把水资源纳入社会经济大系统,以水资源供需平衡为目标的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阶段。
1956年遂平县成立水利局。1984年6月更名为水利渔业局,有干部、职工64人。1997年又改为水利局,各乡镇水利站复归水利局管理。2000年,有干部、职工71人,内设机构有办公室、人事股、财务股、农水股、水产股、水政股、水利工程股、迁安移民办公室。二级机构有节水办、农水站、汝河管理所、奎旺河管理所、下宋水库管理所、打井队、施工队、实业公司、物资站。
第一节 农田灌溉
一、板桥灌区
板桥灌区位于驻马店地区板桥水库下游,汝河两岸,灌溉驻马店地区泌阳、确山、遂平、驻马店市三县一市3万公顷农田。其中:遂平可灌溉2.3万公顷。板桥灌区始建于1958年。1965年进行全面配套。至1975年“75·8”洪水前,遂平县有效灌溉面积已发展到2.1万公顷。其中:水稻种植面积670公顷,当时湖南韶山灌区来遂平参观学习,《河南日报》专发消息并配诗:“土地成方树成行,桥涵配套渠成网,百日无雨夺丰收,胜似江南鱼米之乡。”“75·8”特大洪水,水库垮坝。
1986年,板桥水库开始复建。1988年,全县组织第一次干渠土方工程恢复,修复境内干渠长38公里,土方100万立方米。1991年,遂平县和泌阳、确山、驻马店市一起,共完成板着56公里的土方恢复任务,其中:遂平县完成25公里,作土方85万立方米。1993~1996年冬,对南灌区进行干、支渠工程配套。遂平县完成修复南干1~5支渠6条长23公里,斗农渠47条36公里,动土石方78.6万立方米,配套于支渠建筑物工程三百多座,实现两级(干、支)配套面积1.1万公顷,并一次试水成功。1994、1995和1997年秋旱,沿途群众利用车拉人担,提灌等多种办法抗旱浇地4000公顷。
1994年,板桥水库复建完成,通过国家验收。1995年冬,泌阳、遂平两县进行板灌北干渠工程的恢复。北干渠长31公里,效益面积1.4万公顷,其中:遂平受益5300公顷。全县用一个月完成25.3公里的干渠修复任务,共作土方76万立方米。1996年、1997两年陆续完成北灌区1~6支渠,总长60公里的修复任务,作土方95万立方米。
1997年,国家开发办引进世界银行贷款发展灌溉农业第二期项目在河南省实施。总投资5900多万元。在南灌区的诸市、褚堂、关王庙、文城等4个乡全面铺开。1998年12月下旬新修斗、农渠32条,长26公里,硬化斗、农渠28条,长11.83公里,修建桥、闸、涵、农门等配套建筑物165座,动土方18万立方米,新增效益67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330公顷。
1999年,遂平县利用世行贷款(日期)项目,重点搞好南灌区四乡农渠田间工程配套,引进世行贷款资金425万元,地方财力匹配41万元,群众自筹469万元,修复斗、农渠95条,共70.7公里,硬化斗、农渠50条长22公里,配套建桥、涵、闸、农门、跌水、渡槽各类建筑物800座,动土石方140万立方米,配套灌溉面积2.7万公顷。
2000年,板灌区诸市、文城、褚堂、关王庙、张台等乡利用世行贷款项目进行斗、农渠田闫工程配套,新修斗、农渠162条,长99公里,硬化斗、农渠91条,配套桥、涵、闸等各类建筑物1600座,新增配套灌溉面积2.7万公顷,发展节水灌溉1.3万公顷。
二、溢流坝灌区
县境西部属浅山丘陵区,地下水浅,深层均为贫水区。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1995年后开展溢流坝建设,解决山丘区人畜饮水困难,控制水土流失,实施节水灌溉,做到秋水春用,逐步解决西部山丘区水资源供需矛盾。
1998年,先后投资449万元,在赵文献河流域的文城乡建溢流坝8座,花庄乡建溢流坝6座,风景区建溢流坝6座,张台乡建溢流坝5座;在北石羊河流域的槐树乡建溢流坝3座。2000年,全县共建溢流坝29座,拦蓄地表径流及大气降雨175万立方米,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1.86万人,灌溉农田1670公顷,发展水产养殖水面100公顷,年增加农民收入235万元。溢流坝建设不但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还具有削、滞、拦、渗的效益。“削”、“滞”就是利用溢流坝削减洪峰,滞缓洪水。尤其是一条流域内梯级修建溢流坝,有极强的削峰滞洪能力,有效地防止洪水给下游造成的危害,保护下游农田、村庄、道路、厂矿等安全。“拦”就是拦泥拦沙。溢流坝拦截了洪水带来的大部分泥沙,不但减少了进入汝、奎河的泥沙,控制了水土流失,而且长时间变害为宝淤积成地。“渗”就是因拦蓄而加大了下渗,补充涵养了周边地下水源,缓解了西部山丘区缺水状况。
溢流坝是旱涝保丰收的效益工程,政府出台文件,做到谁建设,谁拥有,谁使用,谁受益,与投资者签定合同,发放使用证书,让投资者吃定心丸,并给予适当奖励。
三、井灌
1995年底,全县机井1万多眼,灌溉面积达1.7万公顷,占全县宜耕面积的1/3。其中一部分机井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逐年报废。一遇干旱,缺井少机,无法灌溉,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发展。
1996年,国家决定在河南省黄河以南的平原地区实施平原井灌项目。遂平县被确定为井灌项目区。1996年7月1日,水利局成立“遂平县凿井有限公司”,属全民性质,独立核算。公司下设办公室、财务科、工程科。
遂平县1996年利用银行贷款开发平原井灌项目,在沈寨、常庄、关王庙、诸市、灈阳镇等5个乡镇20个行政村实施。完成打配套机电井1044眼,总投资936万元,其中发行贷款500万元;省、地财政匹配资金各20万元,县、乡匹配资金6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36万元,项目区新增效益3600公顷。1997年度,利用农发行贷款发展平原井灌项目,在沈寨、常庄、诸市、花庄、风景区等5个乡镇,打配机电井1226眼,完成投资886万元,其中农发行贷款500万元,省、地、县财力匹配100万元,新增效益2670公顷。
四、节水灌溉
1990年后,连年干旱和社会用水量的大幅度增加,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凸现。遂平县多方努力,积极争取国家节水灌溉项目,1995~1999年先后在关王庙乡潘庄村、八里铺村建成半固式喷灌示范田167公顷,地埋管1.2万米,配变压器2座,在沈寨乡沈寨村建节水高效示范田30公顷,在和兴乡吴阁村发展节水示范田27公顷,在张店乡发展节水灌溉田20公顷。板灌区利用世行贷款项目资金,进行渠道衬砌,节水效益1530公顷,节水示范工程发挥出显著效益,达到了省工、省时、省电、高效、高产的目的。
第二节 水库
一、水库状况
遂平县有中小型水库17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I型水库3座,小I型水库13座。水库全部分布在西部山区的槐树、嵖岈山、花庄、张台等乡,总蓄水量5000多万立方米,其中下宋中型水库1864万立方米。水库大都建于50年代末70年代初。1986年后,除下宋水库为国家管理以外,其余16座为乡村管理,年久失修,自然老化严重,效益较低。
下宋水库 位于嵖岈山乡下宋村西,大坝南连狮子山,北接象山,长1100米,横拦群山之口,控制南石羊河上游流域面积35.6平方公里。水库始建于1951年,后因地质、经费问题停建。1957年冬,经信阳专暑水利局技术员设计,县征词12个乡1.2万民工于12月5日开工,翌年春完工。1974~1975年对下宋水库扩建加固,成为中型水库,防洪标准500年一遇,坝顶高程112.5米,大坝高22.5米,坝顶宽6米,总库容1864万立方米,死库容19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0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2000公顷,实际灌溉930公顷。
水库上游为山区,下游为平原,对削减石羊河、奎旺河的洪峰,减轻下游水害有拦蓄作用。1981年水库兴建水电站1座,装机2台115千瓦。水库下游有主干渠1条,长3.04公里。1984年后,水库实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的综合经营,有养鱼、灌溉、发电、加工、养兔等项目。1958~1983年国家对下宋水库共投资222.5万元。灌区投资48万元,共做土方180万立方米,投工450万个。
魏楼水库 魏楼水库始建于1953年春,因地质和经费问题币中途停工,1969年复工,1972年建成,位于嵖岈山北魏楼村西南0.5公里处。坝基为沙卵石基础,坝顶高程147米,最大坝高22.5米,坝顶长460米,总库容423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670公顷,控制流域面积8.2平方公里。1981年兴建水电站,由魏楼大队承包,安装发电机组2台,每台40千瓦。
双沟水库 双沟水库位于槐树乡纸坊村南,1957年兴建,1958年4月完成,坝顶高程113.5米,坝顶宽4米,长1580米,总库容667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7.5平方公里,防洪标准200年一遇。1963年后,连续对双沟水库进行加固整修,达到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总库容684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670公顷。
八里岗水库 八里岗水库位于槐树乡罗庄村八里岗西,1965年由槐树乡自办兴建,1968年嵖岈山与槐树两公社合并后,进行扩建加固,总库容34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41万立方米,控制来水面积16.3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670公顷,水库防洪标准为500年一遇。1983年装发电机2台,每台40千瓦。
黑龙潭、石门沟、樊庄、冯岗、银洞沟、杨庄、胡岗、柴庄、曹寺沟、磨沟、山岗、李尧、八里岗、桐木沟属小型二类水库。
二、水库维护
1986年,完成双沟、银洞沟、杨庄、冯岗、黑龙潭5座小水库的除险及病库处理。完成土石方11480立方米,砌体640立方米,国家投资5万元。同年3月26日,下宋水库泄洪洞除险加固工程开工,6月25日竣工。完成土方500立方米,用钢材1555千克,水泥10吨,木材5立方米,国家投资3.1万元。工程标准:首先用化学灌浆的方法处理裂缝后,沿洞纵向对称轴做一砼隔墙,改单孔箱形涵洞为双孔箱形涵洞。
1987年,完成下宋水库岁修工程,共计土方1480立方米,砌体585立方米,国家投资2万元。其中:渠首闸门重修0.1万元,管理所及建筑物周围绿化0.1万元,闸前围堰拆除,完成土方1480立方米,投资0.1万元,大坝养护观测维修0.5万元,大坝迎水坡块石翻修,砌585立方米,投资1.2万元。
1988年,完成双沟水库坝脚渗水处理及排水工程,副坝加围工程。完成土方1.4万立方米,砌体130立方米,砼85立方米,国家投资2.1万元,群众投资1.8万元。同年,完成下宋水库岁修工程。主要工程量:1.大坝观测机电闸门设备维修及启闭房门窗更换,经费0.6万元。2.河槽量水堰安装及电站修复。完成土石方,150立方米,砼13立方米,经费0.6万元。3.大坝导渗沟及坝坡排水沟,坝顶路沿石整修。完成土石方200立方米,砌石100立方米,砼60立方米,经费1.3万元。
1987年冬至1988年汛前,由槐树、嵖岈山两乡民工对双沟工程进行除险加固工程。1.坝脚排水沟:完成土方2000立方米,砌石140立方米,砼123立方米。2.副坝体加固,完成土方1.4万立方米,砌石10立方米,砼1立方米,投入劳动积累工21万个。同年3月,八里岗水库除险工程开工,5月底完工,完成土方2650立方米,砌体2580立方米,砼5.5立方米,投工21.2万个,经费3万元。同年冬,完成下宋水库坝面排水工程。砼40立方米,干砌石300立方米,垫层200立方米,投资5万元。
1991年,对下宋水库的岁修工程:大坝、闸门、机电观测设备维修养护,经费0.6万元。启闭机房维修及备用电机房翻修,经费0.4万元。上游护坡部分坍塌整修300平方米,经费0.3万元。
1992年,完成八里岗水库除险工程。完成土石方4905立方米,砌石1005立方米,砼31.5立方米,补助经费5万元。同年对下宋水库的岁修工程:大坝闸门机电设备维修养护,经费0.5万元。大坝背水坡排水沟翻修,土方100立方米,砼96立方米,经费1万元。大坝动力线及照明设备更换,经费1万元。泄洪洞下游左岸水毁护坡护砌,经费0.9万元。防汛仓库及管理房修缮、道路整修经费1.2万元。10月25日,对下宋水库进行水毁修复工程。完成土方9550立方米,砌石3650立方米,砼1770立方米,投资26万元。工程标准:大坡迎水面块石护坡翻修;修建大坝背水坡排水沟;修坝后防汛路;修房及管理设施。同年,对蜜腊山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其中包括3项工程:大坝块石护坡,输水管漏水处理,溢洪道开挖。完成土石方1000立方米,砌石280立方米,砼40立方米,补助经费2万元。
1993年,下宋水库岁修工程,投资6.3万元,泄洪闸防腐处理80平方米。
1994年,下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国家投资22万元。浆砌石90立方米,其工程量:泄洪渠护坡2000平方米;溢洪道边坡排水沟、浆砌石90立方米,泄洪闸灌溉闸维修;大坝108平台以上护坡整修;防汛仓库及工程用房维修300平方米。
1996年夏季,县委、县政府指示水利部门和各乡、镇对中小型水库进行排查。大汛期间,风景区组织2000多名劳力加深石板河溢洪道,加固后确保水库度汛安全。下宋、双沟水库对坝坡砌石进行维修加固。共动土石方12万立方米,动用劳动积累工10万个。
1997~2000年,对全县中小型水库进行岁修工程,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6座。完成土方12万立方米,砼方350立方米,总投资16万元。整修嵖岈山、张台、花庄、风景区等乡中小型水库10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下宋水库),小型水库9座。完成土方5万立方米,砼方120立方米,总投资23万元。
第三节 防汛
遂平县的防汛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合力抢险”的方针,坚持防洪除涝并重,防洪抗旱两手抓,以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主要河道堤防不决口,中小型水库不垮坝,平原排水畅通,确保城镇安全,铁路交通干线正常进行,工矿企业正常生产,对超标准洪水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全县防汛的重点是下宋水库(中型)和魏楼、双沟、八里岗3座小I型水库,以及其他I~II型水库、汝、奎河道及涵闸。
一、防汛任务
(一)水库防汛 全县17座中小型水库防汛,按照县洪水调度运用计划执行,在标准洪水内确保安全度汛,遇超标准洪水时积极抢护,并制定非常洪水的分洪措施,确保主坝安全贯彻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方针,认真落实防汛抢险责任制,确保水库安全度汛。
(二)汝奎河道防汛 汝、奎河道是全县的两大骨干河道,其洪水调度运用计划受制于板桥和下宋水库,全县按照地区洪水调度运用计划执行,对于河道重点险工地段加强防护,确保安全渡汛。对于在河道上挖土、挖砂和破堤、破滩、破岸种植违章行为,严加制裁。实施水利工程确权划界措施,对于有扒口分洪任务的乡镇,主要领导人汛期坐阵指挥,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实施方案。
(三)面上除涝及山区防洪 面上除涝要做到中小河道畅通,设计标准洪水内不受灾,超标准洪水及时排。疏通面上沟河,整修桥涵,拆除路埂、堵坝,做到小沟通大沟、大沟通河流。对于乡村边界阻水工程,本着“团结治水,互让互谅”的原则,按要求拆除,避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山区洪水来势猛,灾害往往是毁灭性的,特别是有小水库的乡村,高度重视,及早防范。
(四)城镇和工矿企业防汛 全县历来重视城镇防洪,防汛设施与城镇建设同步进行。汛前抓紧完成城镇排水通道清淤工作。工矿企业的防汛由各单位自己负责,建立完善的自身防洪设施体系,保证职工住宅和生产生活安全。
二、防汛措施
(一)安全检查1986年后,遂平县抓紧抓好了水利工程安全检查,汛前组织力量,对所有防汛排涝工程和气象、水文、通讯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逐项登记造册,提出处理意见,限期完成所有启闭机械,备用机组的检查维修工作,达到百分之百的可靠运行。对于国家没有安排经费有险情的水库河道、涵闸和机电设备,乡镇认真检查,汛前抢修完成。
(二)清除障碍 清除河道阻力障碍,疏浚田间沟渠,提高行洪排水能力。对个别地方有遗留和复发阻水生物,破堤种植现象,造成水土流失,河床淤积,部分河道、河段防洪排涝能力自然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各级政府加强行政干预,进行清障、疏通工作,杜绝人为设置阻水障碍现象,进一步提高河道行洪能力。
(三)制定预案1986~2000年,遂平县每年汛期均制订抢险预案,落实超标准洪水防御措施。各乡镇根据县防汛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制定出超标准洪水和防御措施,对有破堤、破坝分洪要求的,保证按计划分洪,最大限度地减少超标准洪水造成的损失。
(四)队伍建设1986年后,遂平县每年均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备足备好防汛物料,在加强工程防护的同时,加强人防队伍建设。各乡镇根据防汛任务的大小,组建以民兵为骨干的防汛抢险队伍,实行定领导人、定人员、定任务、定工具,由县乡人武部门负责统一训练指挥,全县年均组织训练有素的抢险队伍110余支,1.2万余人,同时,各级防汛部门根据防汛任务的大小,有计划地备足各类防汛物资和工具。在管好大型河道和中型水库防汛料物的同时,积极发动群众自筹防汛料物,弥补国有防汛料物的不足,沿河乡镇及库区要求1人1袋,1户1杆、5户1垛,村村设立防汛仓库,并实行专仓专账,专人管理制度。
第四节 河道治理
县境内河渠纵横,有大型河道1条(汝河),中型河道2条(奎旺河、赵文献河),两河共有主要支流30余条,交织成网,分布全境。汝河与奎旺河是全县的两条骨干河道,其中汝河为省管大型河道,奎旺河为县管中型河道。汝、奎河均设有河道管理所和专管人员。汝河及其分洪道全长76.14公里,滩地面积290公顷。奎旺河控制流域面积507.1平方公里,河长32.4公里,其中奎旺河28.8公里,分洪道3.6公里。全县完成堤防整修177.1公里,其中有50%以上的堤防基本达到“五化”要求。
遂平历史多洪涝,防洪除涝历年来都是水利建设的重点。新中国成立后,为响应毛泽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对全县30多条大小河道进行初步治理,后因历史原因,河道治理工程建设时建时停。加之“75·8”洪水袭击,许多工程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不能发挥应有效益。“75·8”洪水后,接连出现“82·7”、“84·9”二次洪灾,给遂平人民增添了新的创伤。
一、堤防管理
(一)排查障碍1986年县委、县政府对奎汝河开展一次划定管理范围,并动员沿河11个乡(镇)57个村委投入到清障除险和加固工作。沿河各村委选择579名村民为不脱产护堤员,签订堤防管理承包合同,政府向他们颁发“护堤员证”,落实管理责任制。常庄乡杜赵村护堤员王尿壶、王国志护堤有功受到表彰。1986年检查统计:破堤扒口74处,破堤种植10公顷,堤防建窑12座。因盲目采砂加剧河道险工5处。奎汝河堤防常遭人为破坏,并遭雨水袭击,1986年全县有雨淋沟3100条,有的竟深达1米余,宽2米多,对堤防危害极大。并组织人员采取翻犁清除根系、人工挖根等清除河道荻苇障碍物。
(二)管理措施1997年,县委、县政府组织对“两河一区”大规模的治理活动。成立书记和县长分别任政委、指挥长的领导小组,各有关乡镇区,都组建治理开发领导机构,书记、乡长负总责,抽出得力干部具体工作。实行严格的责任制,达到村村有工程,户户有任务,人人有行动。同时要求各有关局委密切配合。土管局做好河道的确权发证工作,林业部门提供苗木,管理信息,搞好技术培训。其他部门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物出物。这次治理指导的原则是:确保安全度汛,实施综合开发,实现三大效益,强化科学管理。允许集体、单位和个人进行承包、股份合作,拍卖使用权等形式进行治理开发。承包拍卖使用权、股份合作期限为50~70年不变,并签订法律合同。
二、奎、汝河治理
1986年,对汝河左岸灈阳镇段进行“五化”堤防建设,完成土方1.99万立方米,植树6400株,栽草皮0.97万立方米,永久占地2.3公顷,临时占地2.5公顷,建护堤房81间,拆迁房屋3间,共补助经费30万元。
4月8日至5月20日,对奎、汝河进行清障除险加固工作。完成土方145万立方米,堵住路口64个,清除荻苇16.5公顷,铲除破堤种植10公顷,地区补助经费1万元,由地区小型农田水利费支付。并且全县有史以来第一次划定管理范围114.2公里。沿河各村委选拔579名农民作为基层不脱产的护堤员,并建立健全基层管理组织,落实管理责任制。
1987年对汝河灈阳镇段左右岸进行“五化”堤防建设,3月1日正式开工,工段总长15.95公里,完成土方19.42万立方米,植树3.2万株,堤坡插条32公顷,栽草皮3.19万平方米,建护堤房60间,路卡26处,宣传牌60块,里程桩17个,投入劳力2万人,经费3万元。
1988年,对奎旺河进行治理,总长25.44公里。到2000年底完成土方218万立方米,新建整修任庄、小靳庄、王登阁、龙庄、黑王庄、任桥、寄桥、孙庄涵闸8座。2000年,完成汝河月儿湾、翟湾护坡两处,土方1910立方米。整修魏哑吧庄险闸1处,完成土方150立方米,堵住生产拉砂路口64处,清除荻苇河障1.2公顷。完成汝河左岸连环湖道故道“五化”堤防建设工程,完成土方11.12万立方米。
奎旺河倒虹吸工程第一期工程1988年11月26日开工,至1989年5月20日完工。完成土方8400立方米,砼334立方米,浆砌石180立方米,经费45万元。第二期工程于1989年7月底动工,1990年5月底竣工,完成土方6.68万立方米,砼724.2立方米,浆砌石430.6立方米,经费85万元。
1990年,奎旺河节制闸工程于1988年12月开工,至1990年3月竣工。完成土方30240立方米,砼3180立方米,浆砌石1030立方米,干砌块石700立方米,6x7米钢制闸门1扇,QPK2x63型启闭机1台,10千伏输电线路500米及其配电设施,启闭室建房50.4平方米,工程总投资206万元。
1990年汛前汝河夏庄护岸工程进行工,完成土方0.8万立方米。
1991年,完成汝河桐子张和蒋庄两处险工护坡,其中桐子张险工护坡长19.9米,蒋庄险工护坡长180米。完成土方3.69万立方米,砌体160立方米,砼936立方米,经费30.6万元。
1992年5月地区下达汝河堤防加固任务,从遂(平)上(蔡)交界至奎旺河分洪道入汝河口提长6公里、奎班河人汝河分洪道左右岸提长3公里,改河分洪道左右岸提长20公里,汝河右岸分洪道口至铁能63.6公里,总长47.6公里,讯前完成任务。
1993年.完成汝河常庄多梁庄护岸工程,长80米,动土方1950立方米,砼95立方米,冠餁贷ID立方米,提资10万元。
1994年6月,完成汝河分洪道马螚河用整修及闫台护破工程。土方4800立方米。浆砌石5立方米,明砖13.5立方米,砼199.5立方米,经费19.7万元。
1995年、整能如同和完善“五化”堤防61公里。
1996年,在汝河下游右岸的车站、石寨铺两个多境新建“五化”堤防9公里,整修完善原有“五化”堤饰的公里、土方42万立方米。
1997年12月.为加块汝河、毫任河河道治理开发步伐,提高山区小流域治理的绿化档次。县里召开“两河一区治理开发动员会”。之后,对汝河和奎旺河的治理开发相继动工。共完成土方123.4万立方米,完成提防整修162.1公里,利用劳动积累工102.4万个。其中堤防壹你包括时提防、难地、虎土进行全面整理。提防整修的设计标准是:汝河及其分洪道提顶宽为6米,奎班河及其分洪直提顶宽5米。内外提坡均达到1:2.5,堤顶平坦龟背型,中月为2.5米宽的路面,提顶两侧款植鲃卓。全拨提顶都要打齐“三埂”(护提埂、隔埂、河唇埂)。河唇以下河肩城庋不规则的,要削拔整型,嵌度为1:2.5。
河道植树造林是河道开发的重要项目,也是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两河治理共款村271142株,其中杲树20728株,用材林63861株,垂柳树780株。
两河一区的治理工程于1998年元月中旬完工,整修进河堤防76.8公里,汝河乡洪直20.5公里;整理奎玨河堤饰57.6公里,奎旺河与洪道7.2公里。
1999年,时全县河道的险工险段进行除险加固,如固提防15公里,硫浚河道17公里,完成土方40万立方米。重点是汝河险工大王庄退堤,亓楼、王老庄护城及马鳖河东闸重建等工程。2000年。汝河玉带公园一期护坡工程于4月份开工。建设汝河玉带公园是县委、县政目创建氏美抗市,阿立遂平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县水利局把汝河玉带公园护城工程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集中人力、财力。至9月份完工,完成护坡长550米,土方9510立方米,浆甜石6567立方米,砂浆314立方米,砼350立方米,水泥1003吨,石子304立方米,块石7750立方米,砂3004立方米,砖8300块,工程投资122.4万元。
三、支沟治理
1586年。对滤(平)西(平)界沟、罗李河、北石羊河、阳丰河等除涝片进行治理。完成土方101.4万立方米,建桥509座。涵、闸3座,新筑述西界沟护庄堤长3公里,国家总投资55万元。效益0.29万公顷。
1958年,对谢溯沟进行治理,疏液培能加固河道两岸堤防,治理长度16公里,新建样2座,维修选2座。新建排滞用6座,维修闸3座,国家投资13万元,自筹8.3万元,控制流域面积62平方公里。同年完成三岔河除涝遗留工程。该工程长5.4公里,完成土方13.87万立方米,国家投资5万元,效益730公顷。
1989年。财奎旺河流域、谢溯沟、王陈渠雪沟治理完工。完成土方107.25万立方米.建所264座,挖约114条。总投资82.2万元。
1990年,对鲁沟河进行除涝治理工程。新建老鲁沟排涝闸1座,扩建鲁沟排涝闸1座,扩建桥1座,维修桥1座,疏浚土方18.3万立方米,筑堤土方12.3万立方米,总投资25万元,控制流域面积69.5平方公里。同年完成反修河支沟治理工程,建桥3座,涵、闸1座,维修涵、闸3座,土方26.2立方米,总投资25万元,控制流域面积33.5平方公里。
1991年,对连环湖沟进行治理工程。治理长度14.8公里,土方28.25万立方米,国家投资40万元。同年,完成鲁沟除涝片工程,国家投资35万元,效益2400公顷。完成李秀河流域诸市乡除涝片治理工程,治理面积6.2平方公里。
1992年,对李秀河支沟进行治理。建桥涵5座,完成土方1.51万立方米,砌石2082立方米,国家投资15万元,群众自筹5万元。
1993年,石寨铺乡组织全乡万余劳力治理小清河下段,长4公里,完成土方10多万立方米。1998年,对魏家渠、反修河、邓庄河、阳丰河4条河道及其干、支沟进行了疏浚治理,治理长度22公里,建桥、涵92座。完成土方28万立方米,砼方115立方米。
第五节 水土保持
1986~1989年,遂平县水土保持以行政村为单位的承包小流域治理。嵖岈山乡先后治理油娄山、虎山、牛角湾;张台乡的栗园后山、火石山、砂山、槐树乡的桐木沟小流域等。1990~2000年县水土保持是以乡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指挥和统一治理,使山区水保小流域治理进入了大规模、高标准、严要求的阶段。嵖岈山乡先后连续10年治理了凤凰山、古泉山、象山、花山、旺山等山区的水土流失;1998年建成魏楼水保科技示范园一处,张台乡连续治理拍天岗、黄山、李尧的东山,老风湾小流域、卧羊岭;槐树乡治理西山、长岭山;风景区治理马担岗、断山;玉山乡治理柴庄马家沟;花庄乡治理二郎山、李山、长岭山、石泉山南坡等。
一、水土保持工程
在“八五”期间,全县每年山区水保治理面积以近670公顷的速度增加,其中近30%为经济林,初步显现出可观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治理后的荒山每公顷每年新增经济效益以材积量的价值计算在1500元以上,累计保存的1万公顷林地年增值在1500万元以上,仅此一项山区人均年增值350元。
1985年后,遂平县提出“治岗保原,改善水循环,以蓄为主,下涝上除,开发四荒,建立经济小区”指导思想,以沈寨乡吴楼小流域的试点规划,实施成功后又相继进行了岗赵、砖桥、斗城寺等小流域的治理,均取得好的成效,仅万方以上蓄水大塘先后建成10余座(包括复建的),总蓄水量为40万立方米。并围绕众多大塘开展种植、养殖,建立经济小区等,初步形成“七个一”的局面,即:挖好一个塘,盖上一片房,养上一塘鱼,喂上一圈猪(鸡),种上一圈树,形成一个经济小区。
二、水土保持示范园
遂平县西部山丘区在省水利厅水保处的支持下,县水利局利用专项资金先后在嵖岈山乡魏楼、红旗沟小流域开发建成两处高标准水保科技示范基地。
魏楼、红旗沟水保示范项目区分别位于嵖岈山乡魏楼村、鲍庄村境内,属浅山坡岗地带,地形完整,地域开阔,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无霜期长,适应优质经济林果的生长,开发潜力很大。过去由于该区位置特殊,人为破坏严重,乱采滥开,过度放牧,导致水土大量流失,自然环境恶化,植被稀疏,每当汛期来临,大量的石块泥沙顺流而下,淤塞河道,抬高河床,冲毁两岸耕地,给附近村庄带来严重灾害损失。1998年冬,遂平县水利局以国债项目资金为龙头,积极筹措建设资金,首先在魏楼2平方公里小流域创建起水保科技示范园,经过3年多的艰苦努力,建成育苗基地5公顷,建设高标准反坡梯田100公顷,栽植冬枣等优质果树3万多株,预计2002年开始挂果,二年后将进入盛果期,产值可达150~200万元以上。红旗沟示范园占地3平方公里,2000年开工建成120公顷反坡梯田,建谷坊5处,可种植经济林果5万株,全部挂果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一是高标准施工,利用大型推土机联合作业,使每级梯田厚度1米以上,宽度10米以上,保证工程质量,做到汛期雨水冲不毁梯田埂,水土不流失。挖槽规格不小于1x1x0.8立方米,冬季挖穴,春季植树,土壤有充分的风化时间,争取把示范园建成形象工程、样板工程。二是立足效益搞好工程配套,先改造荒坡成高标准梯田,在梯田上种植经济林果,形成产业经济;同时,建立相匹配的水利灌溉工程,修复配套渠系或修建溢流坝,将水引向梯田,使之旱能浇,涝能排。三是加强管护,示范园有管理人员6人,专业技术人员3人。随着科技示范园的进一步发展,建立合适管理形式,备齐水、电、通讯、住房等必要设施,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四是发展名优产品,发挥示范效应。水利部门人员到多处实地考察后,在林果专家举荐下,决定以冬枣为开发主品种。
2000年,在水保示范园治理区,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综合治理措施齐全,形成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防护体系,初步实现土不下山、水不乱流、林木葱郁、鸟语花香的良性生态环境。
第六节 水库移民安置与开发扶持
1986年以来,遂平县移民工作主要任务是解决宿鸭湖水库扩建后淹没区移民安置和开发性扶持工作,其中1995年以后移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扶持生产开发。
一、移民安置
2000年,全县有水库移民9850人,其中远迁移民4241人,后靠移民5609人。移民安置主要指后靠移民。
为妥善解决宿鸭湖水库移民安置及遗留问题,1986年,县成立宿鸭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领导小组,1988年6月,成立遂平县移民迁移安置办公室,专门负责移民安置及处理遗留问题,负责移民的开发与扶持。1986年开始实施宿鸭湖水库库区避水台工程,至1994年完成,历时8年,投资229万元,完成砌体26247立方米,砼1469立方米,石灰炉渣3310立方米,土方11582立方米,建成避水台872座,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使石寨铺乡4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后靠移民区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
二、移民开发扶持
对分布于石寨铺、常庄、车站、关王庙4个乡26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4200多人远迁移民生产、生活状况,省、地区(市)高度重视,每年都拨付3~10万元经费用于扶持移民群众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及乡村基础设施建设。1986~1995年,上级累计拨付扶持经费53.18万元,以工代赈经费6.1万元,打配机井12眼,饮水机井2眼,架设农用线路7条长7440米,修建生产桥24座,解决移民生产、生活困难3249人。1996以后,上级继续拨付经费支持移民脱贫致富。
第七节 农村人畜饮水工程
1990~1996年,全县利用以工代赈办法先后解决西部山丘区9个乡镇1.45万人、3700多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1990年直接指导这一工作的县水利渔业局水保股被省水利厅授予先进单位。对山、岗两区开创性治理的成功经验,1991年在全区各县推广。并分别荣获地区水利局授予的一等(山区)、二等(岗区)科技成果奖。1992年遂平县被省评定为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先进县。
1997年利用人畜饮水项目资金30万元,其中地区财力10万元,县财力10万元,村、组、群众自筹10万元,解决阳丰乡宣庄村、文城乡前湖村、花庄乡邓庄村、嵖岈山乡赵庄村饮水困难3750人。
2000年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等项目资金50万元,解决张台、嵖岈山、阳丰、槐树等乡3000多人的饮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