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嵖岈山文化
第一节  诗  词
游嵖岈山
许瓒
(明朝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嵖岈山秀寻仙迹,
隐隐云壑十万峰。
遗事尚传人亦去,
洞门深锁碧苔封。
 
登嵖岈山
张鼎新
(山西交城人,进士,清顺治十五年任遂平知县)
嶙嶙峋峋层相崎,
鸟道石磴争尺咫。
千形万状虽难名,
不出五行变化止。
或如玉笋簸天空,
或如弓案横净几。
或如龙蹲虎豹狞,
群飞群走群披靡。
西连天磨耸入云,
呛峰潭又龙栖水。
遥从道口悲元济,
又向洞中思李耳。
劫灰不能烬不燃,
戈骑每每环兹里。
风光犹逐鼓声飞,
蹊绿尚渍征骸髓。
只今何以为山筹,
莲花峰共我忘忧。
嵖岈仙洞
魏厥臣
(遂平人,顺治间廪生)
千仞层峦万仞峰,
天工巧削翠芙蓉。
径回曾不容双履,
壁立还须杖一筇。
云护飞泉湿涧草,
霞随闲鹤绕岩松。
洞中仙灶新如许,
会向碧桃树下逢。 
莲花掌
张印艺
(遂平籍,清乾隆时举人)
亭亭芳艳石堆成,
形似莲花故得名。
不染一尘碧出水,
独开千载别含英。
玲珑古涧疑根在,
团结新松学盖擎。
苔点霞匀谁出手,
由来妙物是天生。
登嵖岈山
王道成
(遂平籍,清顺治时庠生)
岈山何嵽嵲,石径与云连。
飞阁临幽涧,危峰插碧天。
凌虚极远目,依树弄流泉。
更忆灵岩宿,平看皓月悬。
登嵖岈山
己巳春游 李铎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研究员、书法家,少将军衔)
漫道黄山天下奇,
嵖岈峭丽世间稀。
千重瑰壁嵯峨甚,
绝巘灵峰看欲迷。
已巳春游
田零(青望)
(中国书画协会会员、北京画院教授、画家,时年70岁)
嵖岈高耸蜜流岩,
洞穴石磊暗流泉。 
桐花飘香群蝶舞,
自愧体衰登山难。
      1984年国庆佳节,中国味精技术公司副总经理李益民先生重游嵖岈山,故土情深,感慨万千,欣然命笔:
千姿百态幽径弯,
怪石嶙峋树参天。
游客无人不称奇,
作画何须到黄山。
登嵖岈山
魏延田
(遂平县文联主席)1984年10月
慕名嵖岈履顶巅,
倍觉天高地更宽。
傍涧古柏夸高龄,
依天奇峰笑平川。
浮云朵朵随风去,
曲径条条仗手攀。
盛世书生多逸致,
兴高孰谓登山难。
念奴娇·营造公仆林
李道清
(遂平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1997年2月18日
壁立千仞,
嵖岈山,
挺向苍穹云天。
弄潮儿当身手显,
誓教山河换颜。
蜜腊峰前,
琵琶湖边,
大军战犹酣。
镐飞铣舞, 
建设锦绣景观。
县委英明决策,
造林绿化,
创千秋大业。
走出机关描春去,
营造公仆林园。
一线奋战,
敢领群先,
拓荒牛风范。
大笔如椽,
绘就绿水青山。
第二节  散  文
一、风景独好嵖岈山
李道清
(遂平县政府办公室主任)2000年6月10日
      我游过许多名山,但唯对嵖岈山情有独钟:她有祖国名山所特有的灵秀奇丽,她有让人流连忘返的胜情美景,她有让你不游不快的独特魅力。
      嵖岈山,本名嵯峨山,因山势嵯峨、怪石林立而得名,又以其空洞百窍、风嘘则鸣而谓之玲珑山。它系伏牛山东缘余脉,位于河南省遂平县城西25公里处,海拔419.5米,总面积25平方公里。
      嵖岈山由蜜蜡山、南山、北山、六峰山四座彼此相连的山峰组成。山的四周镶嵌着景色如画的秀蜜湖、琵琶湖、天磨湖、百花湖;山中群峰峥嵘,奇石突兀,洞壑幽邃,古树参天,层峦叠翠,雄奇壮观。蜜蜡山绝崖耸立,显示出苍劲挺拔、顶风屹立的雄伟气魄;南山空洞多窍,怪石林立;北山万石笋立,高秀入云;六峰山谷深峰险,林密竹茂。过洞穿涧,攀石登山,可观万人洞、包公庙、桃花洞、莲花掌、仙人桥、五龙宫、天子窗、八卦亭、老君花园、石猴院、魁星楼等名胜古迹。山上山下,景点毗连;峰回路转,花明柳暗;参差峰峦,形状万千。或如龙腾虎跃,或如群猴戏闹。有类马、类牛、类羊、类象、类鱼、类雁者,惟妙惟肖;也有类鸟、类蛙、类蛇、类情人幽会、类嫦娥奔月者,栩栩如生。高有高的气势,低有低的风采,方有方的特色,圆有圆的韵味,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到过嵖岈山的人都说,嵖岈山有华山的险峻、泰山的雄伟、峨眉的灵秀、雁荡的深幽、张家界的壮观,不管游客哪个季节来到嵖岈山,都可置身于神话般的天国里,领略到风情万种,享受到独特的情趣。嵖岈山四季景色宜人,风光如画。春天,满山的山楂花、桐花、槐花次第开放,香飘阵阵。“前花未谢后花繁,漫山七色巧打扮,更有蜂蝶款款舞,恰似仙境落尘凡”的诗句,正是这一时令胜景的写照。夏季,凉风不断,溪水清澈,有“久旱不断流、久雨水碧绿”的特色。徜徉于山涧,古柏苍翠,溪流淙淙,山风送爽,沁人心脾。傍石听泉,倚树看云,真有“虽非天上,不似人间”之感慨。秋天,或天高云淡,风清气和,或雾锁群峰,神秘莫测。漫山绿树丛林永不凋零,橡叶被风霜染红,可以让人尽情地“停车坐爱枫林晚”而无萧瑟之情生。冬天,大雪纷飞之后,立即出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观,满山银装素裹,冰凌悬空,奇石异景分外妖娆,可与东北哈尔滨的雪景媲美。真是四时之景不同,游玩嵖岈山其乐亦无穷也。
      嵖岈山“纳黄山桂林之美,融匡庐南岳之秀”,自唐以来,文人墨客常来于此,登山观景览胜,题字赋诗,抒怀言志,许多作品流传至今。散布于北山白云洞周围石壁上的“别是洞天”、“太极”、“复阳庵”、“蓬莱三洞”等石刻,据载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手书,苍劲雄浑,令人叫绝。明代文人许瓒的七绝《游嵖岈山》更是脍炙人口,传吟至今:“嵖岈山秀寻仙迹,隐隐云壑十万峰。遗事尚传人亦去,洞门深锁碧苔封。”描绘了一幅嵖岈山仙境,抒发了诗人对嵖岈山的无限赞美之情。著名书法家李铎在观嵖岈山胜景之后,挥毫写下了“漫道黄山天下奇,嵖岈俏丽世间稀,千重瑰壁嵯峨甚,绝巘灵峰看欲迷”的佳句。那山、那峰、那岩、那石、那水、那绿,让诗人,让游人如醉如痴,不忍离去。
      嵖岈山地处中原南北要冲,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演绎了许多美丽的传说,也产生过很多动人的故事。相传唐代农民起义军尚让、黄巢曾在嵖岈山建立根据地,合力守山。明末李自成曾在此点将阅兵,至今留有“点将台”遗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嵖岈山成了抗敌救国的中原根据地之一。嵖岈山下也涌现出许多优秀儿女,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嵖岈山是一座美丽的山,也是遂平人民骄傲的山!
      今天的嵖岈山在遂平人民的呵护和哺育下,朝气蓬勃,青春妙龄,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楚楚动人,灿烂靓丽。你看,挺立于嵖岈山门内的嵖岈仙子正以伟岸的风姿笑迎四方宾朋,引领人们游赏嵖岈山那独好的风景。
二、感悟嵖岈
李道清
(遂平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嵖岈山是豫南的美山、奇山、名山。触山观景,思绪飞扬,顿生诸多感悟。
      嵖岈山之美,美在一串串动人的神话传说。这里的一石一沟一景都有神奇的美妙传说,单就嵖岈山的来由就有诸多民间传说,而在众多的民间传说中最为人广知的当数“嵖岈大仙造山”之说。相传古时候,嵖岈山一带洪水泛滥,百姓年年受灾,生灵惨遭涂炭。玉皇大帝只顾自己享乐,不管百姓死活。有一位体谅百姓、爱民如子的神仙嵖岈,恳请玉帝息掉凡间水患,拯救黎民百姓。玉帝大怒,曰:“凡间大水,乃为厅观,观景饮酒,乐哉快哉。再言息水者,斩!”嵖岈大仙遭玉帝怪罪并不后悔,他决心要靠自己的力量,治理人间洪水。他走到王母娘娘的后花园,看到一堆古里古怪的石头堆起的假山,就施展出倒海翻江的神力,把假山上的石头一块一块往水大的地方扔去。石头抛到哪里,哪里的水就退了下去。大仙整整干了七七四十九天,王母娘娘后花园假山上的石头一个不剩地被扔了下去,石头堆在地上,突兀成一座山。嵖岈大仙看到凡间水患渐渐息除,大笑三声,昏死过去。后来玉帝派太白金星下凡私访,查明真相,很为不听嵖岈的谏言而追悔不已。为了褒奖嵖岈大仙,玉帝就把这座山赐名为“嵖岈山”。这些美丽动人的传说,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一样,不仅闪烁着华夏文明的光芒,而且折射出中华民族和中原儿女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敢与大自然抗争,勇于改天换地、建设美好家园的气概和追求。
      嵖岈山之奇,奇在一幅幅壮丽的自然美景。鸟瞰嵖岈,宛如盆景,座落在豫南平原大地上,美丽如画。近看嵖岈,层峦叠障,怪石嶙立,似兽似仙,似静似动,浑然天成。飞来石、风动石、一线天、琵琶石、麦秸垛、螃蟹沟、将军帽石、天子窗、弓案石九大奇景,美不胜收。九大名峰、九大名洞、九大异石、九大名棚更是神奇争妍。穿越嵖岈,植被茂密,鸟飞蝉鸣,景色幽雅,环境宜人。神奇美景令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我深感大自然美丽无限,美妙无穷。更感到保护好这片神奇土地的责任和义务,让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永远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嵖岈山之名,名在一处处精深的人文景观。奇山导石,吸引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弥足珍贵的古人名人手书石刻。灵秀胜地,演义几多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留下了古色古香的庙观殿堂、楼院亭桥。包公庙、关岳庙、王龙宫、天王殿、八封亭、魁星楼、高官厅成为嵖岈山独特的人文景观。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嵖岈山成为小说《西游记》的主要拍摄场景。更为壮观的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的古刹庙会,四方万余百姓、善男信女,齐集嵖岈圣地,焚香拜神、祈祷安康,向往幸福。往事悠悠,流年似水,今天站在祖师殿的遗址上,遥想当年,我不禁感慨:只有劳动和创造,才会有繁荣和盛景;只有继承和创新,才会有灿烂和辉煌。
三、春游碑记
      清明佳节,嵖岈尤美,携酒具肴,呼朋引类。登云梯过天门,置身于仙桥之旁,端坐于莲花之中,开筵飞觥,少饮辄醉,环而视之,见其峭壁迭翠如天画然,水帘垂洞似挂明珠。谓众客曰:是山也或昔日之狼牙乎?是水也或昔日之酿泉乎。独西南一峰,突兀而起,约有数十丈,人不能及,上有仙园,松柏苍然,更若有姚黄魏紫之壮,不知谁为灌溉而生机如是勃勃也!予问客,客莫能对。独振衣进步,少北而东,忽遇石猿端坐,群峰环列,若悟道然。又得一石厨,绝无烟火,饮食俱备,每品赏之宴如也。复前行夹岸数步,积石嵌空,有前门弓从口入,屋舍俨然,竹影横道,欲留醉客。予曰:“我非醉翁,谁为翁亭。真堪下榻矣。”予就睡,夜将半,梦群仙毕集,邀予同饮酒。至半酣,各呈技能,有鼓琴者,琴调和畅;有咏诗者,诗韵清绝。诵明月,歌阳春,飘飘然别有一天矣!未几,东方既白,群仙告别,窃嘱予曰:“今宵宴乐不足为外人道也。”群仙别去,予亦警悟,熟视之,方知身在白云洞中,夜来时不可复得也。甲辰岁署理信阳,复梦游此山,得仙句云:一帘泉水流佳句(水帘洞),万顷波涛奏雅音(黄河)。
      确遂汛司厅,泌邑沙河店人虞廷、韩韶和撰书,道光二十五年桐月吉日。
四、嵖岈山游记
      百闻不如一见,得目足以印心
      ——随笔游记,乙丑春清明节,余与友人游嵖岈山为玩景也。
      进山后,日正午。过横岭,巡山麓。登南山,上盘路。约里许,始停步。向南一望蜜山耸然而峙立,向北一观群石翕然而仰出。南皆峭壁,北皆房庐。又行数步,至第一门。复行一里,到第二关。西北一望,桃花似锦。东北二路,柏绿若染。不百步,有一洞,通舞阳,门三层。
      碑塞其口,字迹堪明。未及,北出此洞,西过岭山,上有龙宫,下有星泉。过峡越谷,攀登掌峰(注:南山莲花掌峰),解襟引领,四望观景。东有八卦亭高入云际,西有小南海突出山湾,南有舍身台下临无地,北有菩萨路百蹬朝天。于是,休息片刻,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清潭澄澈,飞瀑如绿。处处堪观景之美,无比于此山之佳,独特耸然,更无二岩。忽而向西,忽而又南,曲径通谷,峰回路转,径如羊肠,洞若桃园。中有花园,旁有旗杆,高出数丈,左右相连。少息北下,折而又东,山路崎曲,岩石纵横,一高一低,匍匐而行;一上一下,攀援而登,出南天门,到北山顶,若石猴院,若关岳庙,若仙姑楼,若白云洞,若石灶伙,若大石棚。南有颜真卿“别是洞天”四个大字,北有刘扁头为王一巨石山顶。友曰:真乃佳景。余曰:第一山峰。
      于是,作歌曰:
观南山则参差纵横,
望北山则层叠玲珑。
乐我目则赏我心矣。
夕阳回山自此游终。
      又作诗曰:
足登嵖岈眼界空,
山空地空称玲珑,
一声爆竹百谷应,
四面峭壁五人警,
石上长石猿莫登,
洞里有洞客难行,
试问天下何与此,
无人不到第一峰。
      王金铭字缄斋,西平县圈王村(清朝)贡生,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清明节五人游记。
第三节  石  刻
      嵖岈山石刻多散布在北山,据载“别是洞天”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写,又如“太极”、“复阳庵”、“蓬莱三洞”也是颜真卿手书。
      “白云洞”:颜体楷书,在北山白云洞口上方壁上,每字高40厘米左右。
      “别是洞天”:颜体楷书,刻于白云洞口前左边石壁上,每字高70厘米。
      “复阳庵”:颜体楷书,刻于白云洞上方再向西十多米处的石壁上,每字高90厘米。
      “太极”:颜体楷书,位于魁星楼西20米处的石壁上,面南,每字高100厘米。
      “蓬莱三洞”:颜体楷书,位于魁星楼西南80米处的石壁上,面东,每字高40厘米。
      “汝南第一山”:颜体楷书,位于南山包公庙西30米处,黑风洞南边石壁上,面北,每字高约75厘米。 
      “又一天”:颜体楷书,刻在南山三道门外右边的石壁上,每字高50厘米。
      在北山过庭楼有两处石刻壁画。一幅为一人体兽面半身像,另一幅为一犬。壁画形象逼真,线条清晰流畅,据考系唐代所刻。
      “万人洞”:刻于万人洞口,李铎手书,中国书法协会副主席。
第四节  题  词
      1991年4月17日,日本“读卖新闻”社首席记者广漱昌三为团长的考察团来嵖岈山风景名胜区观光考察,后即兴题字“天下绝景嵖岈山”。
      10月5日中共河南省委书记侯宗宾在地、县领导陪同下,来嵖岈山风景名胜区观光视察,并欣然题字“中州独秀”。
      1997年5月《长征》摄制组主要演员前来旅游、观光、选景,唐国强为景区题词“中原盆景,嵖岈独秀”。
      2000年10月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前来观光旅游,为嵖岈山风景区题词“内藏十万甲兵”。
第五节 书 画
      1988年4月,嵖岈山风景区首届全国书画会召开,会议历时7天,部分书法家、画家共展出作品30多幅,知名人士有:
      李铎中国书法协会副主席
      宗其香 中央画院国画系教授
      田零北京书画院教授
      秦岭云 中国美术协会会员
      郭玉恒 北京军区青年画家
      刘雅 北京画院研究员
      武平梅 北京美术学院教师
      陈天然 河南省书法协会主席
      马国强 河南画报社副社长
      会期地委书记宋国华、副书记路俊福、地委宣传部宋华民、县委书记陈全国、县长胡鹏轩看望书画界人士,并陪同参观游览嵖岈山风光。
第六节 影视拍摄
      1989年4月12日由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负责拍摄的《嵖岈山风光》电视片在风景区开始拍摄。
      是年10月31日河南省电视台来嵖岈山风景区拍摄风光片《嵖岈山奇秀》。
      1990年1月10日河南省电视台拍摄的《嵖岈山奇秀》风光片在中央电视台《华夏掠影》节目中播出。同时,中国旅游报报导了嵖岈山风景名胜区。
      是年3月1日河南电视台播出风光片《嵖岈山奇秀》。
      1992年10月19日电视连续剧《乾隆三上嵖岈山》在嵖岈山风景区开始拍摄。
      1998年10月中央电视台《西游记》摄制组,著名导演杨洁携国家一级演员六小龄童等,把嵖岈山风景区作为主要外景拍摄地,完成了新《西游记》(续集)4集的拍摄工作。
第七节 雕  塑
      1993年1月初,“嵖岈山大仙”塑像从山东嘉祥汽车运至嵖岈山风景区,系汉白玉雕塑像,分三部分,后即吊装落成。
      1月底,山门两侧装饰的两石狮,用汽车从山东嘉祥运至嵖岈山风景区,系大青石刻制面,后随用吊车安装在事先用砖砌好的基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