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老干部工作
      1980年,县委组织部设老干部组。1981年4月,撤销老干部组,成立县委老干部局,编制3人,归属组织部,负责督促、落实、协调有关单位执行中央、国务院、省委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组织老干部发挥作用。1984年体制改革,老干部局为县委单独办事机构,编制10人,归县委直属领导。1996年老干部局复归组织部管理。2000年,老干部局实有人数8人。其中干部7人,职工1人。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1986~2000年,为605名老干部办理了离退休手续。至2000年底,已去世203人,实有402人。其中抗日战争时期的有24人,解放战争时期的378人,享受地(市)级待遇的1人,县处级的5人,其中,享受县级待遇的104人;正科级的31人;其他干部261人。老干部中党员218人,女干部16人。本省回县安置8人;外省回县安置13人。1986~2000年,县直各单位和各乡镇建老干部活动室31个。活动室达到有组织领导,有专人负责、有规章制度、有活动器具。
第一节 老干部待遇
      一、政治待遇
      1986年来,县人民代表大会,县政治协商会议,每年县里总结会,大型庆祝活动等会议都请老干部参加,并上主席台。每年除单位给老干部订报纸外,《老人春秋》每人1份。至2000年,全县共订阅《老人春秋》杂志2245份。每年的中秋节、春节,县里都要组织县四大班子领导人全部参加慰问。县委每年春节期间都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听取老干部对全县生产及社会事业的意见和建议。
      县委、县政府每年都组织老干部对全县工农业生产、乡镇企业、养殖业定期不定期的实地参观、视察,县领导人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1995年后,组织考察张家港、青岛、西安、桂林、韶山等地,使老干部开阔视野,解放思想,为推动全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到一定作用。县委、县政府每年将工作安排及全县的政治、经济形势等情况,都及时向老干部通报,一年都在4次以上。
全县共建老干部党支部36个,县直每月、乡镇区每季度开一次党的生活会。县里举办“市场经济”、“世贸组织”、“三个代表”、“反对邪教”等学习班,老干部250人次参加。
      二、生活待遇
      1986年后,县委落实老干部的生活待遇,采取多种措施,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落实好老干部的生活待遇。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在企业离休的11位老干部(方达、高金玉、李海朋、孙友世、孟庆珍、万兆凯、王永俊、徐德坤、王金山、李永山、尹家成)收回县财政供给。
      1995年房改时,县委决定参照回农村安家居住的老干部享受2000元、3000元和4000元建房补助款的政策规定,参加房改的老干部(含已去世的),减免部分房改款。其中减免2000元的324人,减免3000元的159人,减免4000元的3人,共减免房改款113.7万元。
      2000年县财政供给的175人;乡镇级财政供给的117人;社会保险所发放的109人。
      2000年县财政供给的能按时足额发放;乡镇级财政供给的都存在拖欠现象;社会保险所发放的基本上能按时足额发放。
      2000年为1937年7月6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年满70周岁的离休干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厅局级年满70周岁的离休干部,经有关部门的鉴定和批准,生活长期不能自理,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其他离休干部,其护理费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50元调整到每人每月300元。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年满70周岁的离休老干部每人每个月发放护理费100元,所需经费,按现行经费供给渠道解决。
      三、医疗保健
      (一)体检1995年按照规定,县每两年给老干部体检一次,经费来源为:享受县乡公费医疗的由县乡财政支付,企业单位由老干部所在单位支付。通过体检,使老干部提早发现病情,及时进行治疗。
      (二)老干部病房 遂平县有老干部病房26间,其中县医院4间,公疗医院5间,17个乡镇各一间。1980年县财政拨款4万元,1995年县财政拨款1.5万元,先后对老干部病房进行装备,每间房有被褥、凉席、沙发、毛毯、电扇等,为老干部住院治疗提供较好条件。
2000年科级以上老干部人员
      县职离休(6人):常启武 郑长江 韩 冰 刘芝兰 陈丙寅 吕岐山
      县职退休(8人):陈良聚 黄向阳 郭国毓 熊中喜 姚玉英 赵言奎 张道东 邵新典 
第二节 发挥作用
      和兴乡离休干部关成纪1988年办了一个帆布厂,厂房6间,织布机8台,月生产帆布500米,年产值30万元,关成纪被驻马店地区评为“老有作为”先进个人。
      农机局老干部陈志林1989年办起了家庭养殖场,养蛋鸡500只、猪50头等家畜,每年纯利润5万元,1995年被老龄委授予“发挥作用”先进个人称号。
      玉山乡退休干部李富祥,坚持义务投递多年,并办起婚姻介绍所,养牛8头,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87年被老龄委授予“发挥作用”先进个人称号。
      烟草公司老干部王甫林,1987年从外地引进山楂、葡萄等,并无偿为群众传授技术,带领周围群众脱贫致富。
      玉山乡离休干部任其伟,离休后刻苦钻研针灸学,开办家庭小医院,对贫苦群众义务看病看病所得收入为本队修了两座桥、一条路,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深受群众好评。
第三节 文体活动
      一、门球
      门球是离退休人员喜爱的体育活动,县内门球活动始于1986年,仅有10余人,2000年发展到16个门球队,150人左右,三级门球裁判5人,二级门球裁判3人。每年“五一”、“十一”“元旦”、“春节”都要组织门球比赛,已举办15届。1993年被河南省老年体育协会授予“老体育活动先进县”。每年还组队参加地区老年门球赛,1996年获全区第三名,2000年获得元军。陈学峰、张广超分别于1994年和2000年被河南省老年体育协会授予“健康老人”称号。
      二、垂钓
      1986年后,县内每年定期、不定期组织老干部进行垂钓比赛,每期有20人参加。2000年王全海夺得冠军,魏长庚夺得冠军并获毛巾被一条。杜正合2000年在全市老干部钓鱼比赛获得第三名。
      三、书法、绘画
      2000年地区老干部书法协会有遂平会员张贯一、王潮海、赵元庆、赵国昌。王潮海为省干部书法协会会员。1995年王潮海绘画《竹》获省三等奖。
      四、夕阳红艺术团
      2000年5月15日成立夕阳红艺术团,团长宋全喜,副团长王志瑞、张念玲、王秀玲。艺团利用自身的艺术特长,义务为社会献艺。2000年底发展到100人,有歌舞队、腰鼓队,经深入基层演出,深受群众欢迎。2000年获河南省夕阳红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