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团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系非国家政权性质的团体,大都拥有基层组织或团体会员。在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群众心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986~2000年,遂平县的社会团体主要有县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遂平县委员会(简称“团县委”)、县妇女联合委员会(简称“妇联”)、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残疾人联合会(简称“残联”)、归侨侨眷联合会(简称“侨联”)、县红十字会等。
第一章  工  会
      遂平县工会组织成立于1950的3月,随着全县工人队伍的壮大,县工会组织也在不断发展。至2000年底,全县工会会员发展到1.8万人。基层工会发展到167个。县工会在职工民主管理、职工教育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开展职工文化活动和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第一节 组织
      一、县工会
      1986年县工会内设组织部、宣传部、劳动保护部、女职工工作部、财务部、民主管理部和办公室。1995年内设机构调整为组织部、宣传部、社会保障部、财务部、女职工工作部和办公室。县工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3人。
      二、基层工会
      2000年全县工会工作委员会发展到30个,基层工会167个,配备专职工会副职68人,兼职副职612人,各乡镇(区)工委主任由党委副书记兼任。全县企业共建工会93家,外资企业2家,乡镇企业223家,私营企业31家,基层工会联合会37家。工会主席(主任)享受同级党政副职待遇,200人以上的单位设专职;各单位配备专职副主席(主任)享受中层正职待遇。 
第二节 职工代表大会
      一、第十次代表大会
      遂平县工会于1987年7月28~29日在县城召开第十次职工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54人,会议听取并审议了韩宪文作的《县工会工作报告》和孙玉娥作的《工会财务工作报告》。按照《中国工会章程》选举产生遂平县工会第十届委员会,选举韩宪文为主席,刘良宏、孙玉娥为副主席,常委7人。
      二、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遂平县工会于1992年.7月28~29日在县委党校礼堂召开第十一届职工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51人,分别来自工业、财贸、交通、城建、物资、邮电、民政、科、教、文卫、农林水行业,代表全县2万多职工和18900多名工会会员。大会听取和审议了《县工会第十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第十届委员会财务工作报告》;《县工会第十届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报告》;按照《中国工会章程》选举产生县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19人,常委7人,选举韩宪文为主席,刘良宏、孙玉娥为副主席。1996年3月宋丽接任主席职务。
第三节 主要工作
      1986~2000年,县工会把以文化教育、学历教育为主的“文化型”培训形式逐步转为以岗位培训为主的“综合型”培训形式,实行政治、文化、技术、义务教育相结合。组织学习《企业法》、《工会法》、《厂长工作条例》、《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等法律法规。每年召开两次职工代表大会。在公交基建等行业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在服务行业开展“提高服务质量,创经济效益”的优质服务活动。县总工会以督促检查为手段,推动全县115家企业实行厂务公开,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
      一、职工教育培训
      1986~2000年,县工会突出岗位培训和技术教育岗位培训182人,技术培训329人。利用职工学校举办各种培训班15期,617人参加培训;配合人事劳动部门举办岗前培训2688人次;举办班组长培训班4期,248人次参加培训;组织职工函大、电大学习218人;组织外出培训96人;开展技术培训1.03万人次,举办技术观摩4场,观摩人数1万人。请教授专家讲课,受教育职工200人,开展普法教育,发放试卷8000份,成绩占全地区之前;组织知识答卷2000份,聘请司法人员到企业讲法制课,受教育者1万人次。
      二、企业民主管理
      15年间,县工会组织全县职工为企业管理创经济效益162.5万元,提出合理化建议6369条,参加职工27517人,被采纳4332条,技术革新484项,完成174项,创经济效益50.1万元。全县共有民主管理合格单位75个,占企业总数的81.5%,先进单位25个,占合格单位的33%,被驻马店地区评为优秀民主管理企业5个。建立职代会企业51个,召开职代会的46个,占建职代会单位的90%,提到职代会审议的方案107件,审查通过的95件,否决6件。提出提案1128件,生产经营管理759件,职工利益308件。评议干部835人,评议受奖146人,被免职7人。县工会同县纪检委、经贸委联合组织检查组,到全县商贸、电业、粮食、供销、建筑、教育、金融、卫生、物资、一工局、轻纺局等系统和无主管企业及基层企业事业单位检查厂务公开运行情况,实行量化百分制,全县国有、集体、改制企业115家全部实行了厂务公开制度。
      三、竞赛活动
      1994年,县工会组织全县各行业参加劳动竞赛单位187个,参加竞赛职工12107人,创经济效益88万元。1996年五一劳动节期间,举办“劳动者之歌文艺晚会”,30个基层工会参加了文艺演出;举办“爱岗敬业”和“职业道德”演讲比赛活动、职工体育运动会,有50个基层工会参加了此项比赛活动。1997年,开展了行业技术竞赛活动,全县有76个企业,8360人参加,选拔技术能手28名。
      四、送温暖工程
      1986年,县工会对全县105个单位,10695名职工进行调查,下岗职工2905名,特困职工417名。县工会多方筹集资金,到特困职工家中开展送温暖活动,举办下岗职工先进事迹报告会,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鼓励其树立信心,增强勇气,尽快闯出一条致富之路。县工会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协调,开办解困市场2处,为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提供宽松的环境。对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培训,共培训下岗职工500人,直接安排、协调再就业610人。筹集资金6万元,在平时救助的基础上,中秋节和双节,县工会会同县领导人带队,对全县各单位的特困职工分别给予慰问看望。
      1990年后,各基层工会和再就业服务中心,克服困难,安排500多名下岗职工重新实现再就业。县工会和人劳局就业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下岗职工技术培训班3期,免费培训下岗职工200多人。全县各级工会共培训下岗职工653人,其中389人实现了再就业。由基层工会推荐、县工会调查核补确定50户下岗职工小额借款帮扶户,立足家庭实际和个人特长,分别从事粮油经营、养殖、餐饮、维修、百货等项目,实现了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