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创建活动
第一节 县城创“三优”
1986年始,遂平县参加全省以创“三优”(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城镇竞赛活动,先后开展了“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教育、普法宣传、文化市场整治等活动。狠抓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美化,新建花坛花池200多个,埋设水管2600米,保证了县城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
1989年10月,省文明单位建设指导委员会出台《河南省省级文明县城标准》,遂平县根据标准积极争创文明县城。1991年,全省拉开城市创“三优”活动序幕,遂平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 全且人民励精图治 奇力排械 积极争创 从1001年开始 连续5年荣获全地区“三优杯”竞赛活动先进县。1996年为使全县“三优杯”竞赛活动再上新台阶,县委、县政府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六纵八横十四条道路的县城整体框架,改造一座旧城,建设一座新城。县城面积由12平方公里扩大到18.6平方公里。1996年上马“五路一口”重点工程,开展城市拆迁。开辟和改造了开源路、建设西路、建设路和濯阳大道4条道路。1997年实施“八路一站”工程,新修B条道路(建设路、国槐路、南海路、文化路、泰安路、前进路、嵖岈山路、英华路)总长13.4公里。新建水冲式厕所8座,新建书报刊网点10个、阅报栏6个、公益广告栏40个,城市整体功能逐步完善。1996、199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三优杯”竞赛活动先进单位,受到省委、省政府嘉奖。
2000年,遂平县开展以争创省级文明城市、文明景区为主要内容的“双创”活动,重点开展了街景改造工程和排水系统疏通工程。对城区灈阳大道、建设路街景分两批进行欧式改造,并对沿街墙体进行包装和粉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街景美观大方。
第二节 文明景区创建
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平安建设、作风建设,以“工业大县、畜牧强县、旅游名县”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打造实力遂平、活力遂平、魅力遂平。2000年“双创”工作开展后,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嵖岈山风景区总体规划,编制了红石崖、凤鸣谷、龙天沟等景区规划,促进景区连片开发,逐步扩大景区规模。先后完成了天磨湖综合开发,特色山门广场建设、花果山度假村、南北两个大型生态停车场建设。5条旅游大环线、小环线全线贯通,地质博物馆、大型水车群正在建设之中。抓好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龙天沟景区、凤鸣谷森林公园、红石崖景区的整体开发,已形成大旅游的格局。嵖岈山风景区先后获得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省级文明风景区等殊荣。
第三节 文明单位创建
遂平县把文明单位建设作为常年性工作,着重抓好规划、创建、检查、命名四个环节,使文明单位建设走上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轨道。1987年,全县共有省级文明单位1个、地级文明单位6个、县级文明单位40个、文明村17个、五好家庭247户、“三八”红旗手241人,有221个村办起了青年民兵之家和文化室。15年间,遂平县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按照“巩固、提高、完善、发展”的方针,坚持全方位抓创建,高质量抓管理,努力巩固文明单位的创建成果,使全县文明单位创建保持良好水平,创建热情越来越高,劲头越来越大。至2000年,涌现出省级文明单位14个、市级文明单位56个、县级文明单位127个。文明单位发展从数量上由少到多,从队伍建设上由弱到强,从发展质量上逐步提高,稳步发展。主要工作:一是抓了《河南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条例》的宣传教育。二是抓了文明单位重大问题汇报制度和文明单位五年制度的落实。三是对文明单位实行动态管理,推行文明单位末位淘汰制,使文明单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了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四是对当年命名的省级文明单位举行隆重的揭牌仪式。五是配合文明单位创建,积极培植文明系统、文明小区、文明楼院示范点。
第四节 文明村镇 文明户创建
1986年2月,驻马店地区文明村镇建设座谈会召开,遂平县车站镇焦庄村作为创建文村典型代表参加了座谈会。1989年,创建工作列入目标管理内容,全县54个文明村有创建务。其中,车站镇焦庄村、关王庙乡熊楼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村。到1991年,县共有省级文明村2个、地级文明村9个、县级文明村32个。
1990年,遂平县学习荥阳县经验,在农村开展争创“十星级文明农户”((一)爱党、爱国、社会主义;(二)重视文教,提高素质;(三)科学生产,劳动致富;(四)学习法律,遵章守纪;(五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六)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七)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八)勤俭治家,艰创业;(九)乐善好施,造福乡里;(十)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活动,12月30日在石寨铺乡彭日村、诸市乡任马庄村、常庄乡徐店村开展试点工作,1991年全县铺开,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和交果,并在全区推广遂平县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的经验,不少兄弟县市来遂平参观学习。199年全县共有17个乡镇225个村9.8万多户参加争创活动,“十星”户达到8360户。各乡镇、名行政村隆重召开了“十星”户表彰大会,在社会上引起了强大反响,在广大农村形成了文明向上、安泰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1996~1998年,先后在农村开展了“新风杯”竞赛和“三好两创一帮”(即评选“好党员、好干部、好农民,创文明小区、文明农户,帮教后进对象”)活动,形成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机制。1996年、1997年全县连续两年被地委、行署评为全区农村“新风杯”竞赛活动先进县,受到地委、行署表彰。深入开展了农村文明小区创建活动。1998年4月份,县委、县政府在和兴乡恒兴村一组召开了农村文明小区建设现场会,文明小区建设活动在全县迅速铺开。地委、行署领导人对遂平县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到和兴乡恒兴一组视察工作,称赞和兴乡恒兴村是“新风杯”竞赛活动造就出来的现代新农村的文明“盆景”,村庄空气清新,道路一线化,住宅排行化,家庭花园化,户户窗明几净,家家花草满院,处处洋溢着温馨、和谐、文明的农村新貌。
开展文明乡、文明集镇活动,改善了农村面貌,交通通讯条件明显提高,和兴乡已形成了到村、村到村、村到组的柏油公路网,诸市、文城两个乡的部分村用上了自来水,玉山乡、嵖岈山乡文明集镇建设上了新档次,道路宽阔,楼房林立,市场布局合理,工贸区错落有致,商品琳满目,商贾云集,群众富裕,经济繁荣。
第五节“文明市民标兵”评选
1986~2000年,遂平县参加驻马店地区开展全区文明市民标兵评选活动。遂平县花庄粮管所职工、见义勇为英雄王新民,遂平县中医院职工、见义勇为英雄史新宇被地委、行署评为全区“十佳文明市民标兵”,受到地委、行署隆重表彰。孙连国等20人被地区文明委评为“文明市民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