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经济发展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1986年前,遂平县农业生产条件差,抗灾能力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缓慢,种植业经济效益偏底。工业发展速度慢,项目少,管理水平底,设备落后,拳头产品少,生产能力不强,横向经济联合和技术改造步伐不快,经济效益不高,部分企业未能扭转亏损局面。流通环节的经济循环不畅,资金量少周转慢,向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跟不上,全县社会总产值26628万元,1989年后,遂平县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农业完成生产责任制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跨越;工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商业流通领域落实经济承包责任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遂平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1989年,全县社会总产值59682万元(当年价),财政收入1808万元,到199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亿元(1990年不变价)。
1996年后,农村进一步稳定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1998年进行第二轮土地延长承包。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农村生产力,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65849万元(当年价)。工业改革不断深化,经营体制改革顺利。采取联合、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改制后的多数企业运行良好。工业品产销率98%以上,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274954万元(当年价)。商贸流通推行经营范围、商品价格、用工制度、分配制度放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基本确立,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上升。199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231229万元(当年价),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56796万元(当年价)。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时期,遂平县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企业贷款为主、政策指引为辅。期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91万元,建起以造纸、化工、建材、粮油加工、生产为主的工业经济体系。仅1986年新增固定资产总值673万元,扩大生产规模,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筹建一批项目,油厂浸出车间、粮食转运站、啤酒厂、瓦楞纸厂、面粉厂等。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时期,遂平县固定资产筹资主要有企业基本建设贷款、群众及社会集资和政策性拨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是“七五”计划的13.8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主要解决商业网点、职工宿舍办公楼、教学楼建设及企业技术更新改造。仅1993年在商贸流通领域推行大包干,实行“国有民营”、走“放一块、活一块”的路子。由于网点增加、布局合理,方便了人民群众,效益明显提高。国有商业完成社会商品零售额14099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商贸、供销、外贸、物资扭亏增盈199万元。主要工业1993年新上技改项目36个,完成总投资7031万元。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时期,1996年1月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县城建设的决定》,要求全县人民齐动员,争创文明县城。仅1996年,全年城镇建设投资8000万元,扩建5条主干街道。工业企业进行技改项目19个,完成投资5339万元。是年4月,遂平县召开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动员大会。以107国道开发为重点,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全县共引进项目124个,引进县外资金2.6亿元。1999年4月,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意见》,在全县推起招商引资高潮。招商引资工作列入企业、乡镇、县直单位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初步形成部门引资,群众、社会集资和个体老板自己投资的格局。期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9076万元,是“八五”计划的2.63倍,是“七五”计划的66.5倍。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促使全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城市建设水平得到提升,人民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工业重点项目得到完成,工业规模得到壮大,效益得到提高,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邮电交通事业得到大的发展,遂平县的知名度和对外形象有较大改变。
第三节 经济实力
1986年,遂平县工业总产值4808万元(当年价),实现利税347万元,公路线路里程66.2公里,邮电业务总量32.09万元,粮食总产17370分,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773万元。199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42662万元(当年价),产品销售收入95%,实现利税5119万元,公路线路里程156公里,邮电业务总量1406万元,粮食总产量411399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9215万元,和1986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69.58倍,实现利税增长13.75倍,公路线路里程增长1.36倍,邮电业务总量增长42.63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13倍。200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8.5亿元,实现利税4349.5万元,公路线路里程880.8公里,邮电业务总量5642万元,粮食总产值40.9万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63亿元,和1986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73.51倍,利税增长11.53倍,公路线路里程增长12.31倍,邮电业务总量增长174.82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21.27倍。和1996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5亿元,利税减少769.5万元,公路线路里程增长4.65倍,邮电业务总量增长3.03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3.95亿元。
1986~2000年,遂平县经济发展稳中有升,个别时期发展速度较快,各项指标增幅较大。1989年,遂平县随着治理经济环境的步步深入,相对投资规模压缩、控制消费需求过快增长、财政信贷规模紧缩,经济曾陷入困境。工业企业生产开工不足,经济效益低迷时间过长,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商贸流通因计划经济时期政策性亏损挂账和包袱沉重,商贸销售滑坡,销售收入减幅过大,利润大幅度下降。农业部分年份遭受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受到重大影响。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农业经济,1991年10月,县政府决定从1991年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创业杯”竞赛活动。1992年5月,县政府决定建立遂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京广铁路西侧,京深公路东侧,面积1.5平方公里。是年12月,县政府决定将县化肥厂、水泥厂、造纸厂3家企业直接归县计经委管理。1992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4.9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农业总产值3.7亿元,农村社会总产值6.9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6元,由于旱灾影响,粮食生产量为2.45亿公斤,粮食和油脂定购任务全部完成,棉花收购任务完成120万公斤,完成烟叶收购1154.7万公斤,乡以上工业总值达到2.1亿元,预算内工业实现利润272.2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3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296.3万元,外发出口供货额达到979.92万元。
1995年6月,县政府印发《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通知》,为加快改善全县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的抗灾能力,加快富县、富民奔小康步伐,县委、县政府制定《遂平县今冬明春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年末,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7亿元,农业总产值11.65亿元,粮食总产量38.6万吨,工业总产值27.7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3.0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7亿元,财政收入70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77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6‰。
2000年1月,为进一步加大东西合作招商引资力度,巩固成果,加强合作,培育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提出六条要求:一是广泛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二是抓好跟踪成效,巩固合作成果;三是用足用活政策,增强合作吸引力;四是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五是拓宽合作领域,扩大招商成果;六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农业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全县工业企业,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民营经济,以市场为中心,为加快107国道开发为载体,积极发展民营和个体私营经济。旅游事业,以全县大旅游开发为重点,促进第三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6.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1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17.5亿,工业总产值2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7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3.37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20元。